『壹』 施工图纸上的钢筋怎么算
钢筋算量:1、首先熟悉16G101图集中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的相应规则;
2、根据图纸中的信息确内定纵向受力钢筋、架立容筋、抗扭筋的数量,以及负弯距筋,箍筋的数量;
3、按照规则中的要求计算出每根钢筋增加弯钩、搭接及锚固后的总长度;
4、根据每根的长度乘以数量得到总长度;
5、按不同规格分别计算出总长度;然后用总长度平方*钢筋直径的平方*0.00617=钢筋的重量;
以上只是个人的观点与看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贰』 关于钢筋图纸怎么看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五、 标注示例: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N4φ1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
N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2根12的受扭纵向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G2B12指梁的两个侧面共配置2根12的纵向构造筋(腰筋),每侧各配一根.
N是受扭筋的意思,G是构造筋的意思!
7
没有标注N 的就是构造钢筋G,G是15D,N是LaE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叁』 怎么才能快速看懂钢筋图纸并计算量
想看懂钢筋图纸必须具备以下技能:
熟悉房屋建筑学,能够熟练识图,看懂内平面图、立容面图、节点大样
能够熟练驾驭16G101系列图集,知道如何在各个节点使用相应的节点大样
熟悉钢筋在不同构件里的链接方式,比如柱子和梁为啥有的适合它而非适合它
『肆』 怎么样在图纸上算出钢筋工程量、求解。给个简单点的方法。
对钢筋编号。
依次将编号的钢筋取出来,从1到最大的一根编号
计算其长度,标上规格,查出版这权样的规格下的单位长度的重量,长度与单位长度的重量之积,就是这根钢筋的重量。
计算出所有编号的钢筋的重量。
所有编号的钢筋的重量之和,就是钢筋工程量了。或许还要进行一些小的修正,这个要不要修正看一下计算规则吧。
以上是抽筋法计算步骤。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建筑平米钢筋用量40KG,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钢筋用量150KG。
或直接得出这个房子与以前的某个房子是一样的,也是N吨钢筋。这样子。
『伍』 钢筋图纸怎么看
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 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 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 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 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5)怎么对照图纸算钢筋扩展阅读:
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交货状态为直条和盘圆两种。
光圆钢筋实际上就是普通低碳钢的小圆钢和盘圆。变形钢筋是表面带肋的钢筋,通常带有2道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横肋的外形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种。用公称直径的毫米数表示。
变形钢筋的公称直径相当于横截面相等的光圆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的公称直径为8-50毫米,推荐采用的直径为8、12、16、20、25、32、40毫米。钢种: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
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
钢筋的检验与钢筋接头的工艺检验:
钢筋的检验首先要检查钢筋的标牌号及质量证明书;其次要做外观检查,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 ,检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创伤和叠层,钢筋表面的凸块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的允许和偏差,钢筋每一米弯曲度不应大于四米;接下来力学性能试验,每批若小于60吨则从中抽取2根,每根截取两段,分别做拉伸和冷弯试验。
在截取试件时应除去钢筋两端100-500MM,在截取试件大于60吨还需在取相应的钢筋。如果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热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其它专项检验。
成品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余热处理钢筋:热轧后立即穿水,进行表面控制冷却,然后利用芯部余热自身完成回火处理所得的成品钢筋。
带肋钢筋:表面通常带有两条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的钢筋。
月牙肋钢筋:横肋的纵截面呈月牙形,且与纵肋不相交的钢筋。
纵肋:平行于钢筋轴线的均匀连续肋。
横肋:与纵肋不平行的其他肋。
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与钢筋的公称横截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带肋钢筋的相对肋面积:横肋在与钢筋轴线垂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钢筋公称周长和横肋间距的乘积之比。
『陆』 看图纸 怎样计算钢筋量
钢筋计算重量,重量=钢筋根数*每根钢筋长度*钢筋理论重量;
钢筋理论重量=0.00617*直径平方
钢筋根数N=钢筋布置区段长度/钢筋间距+1
『柒』 图纸中怎样看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
看钢筋符号,一级钢为光圆钢筋,表示符号为Φ;下面带一横的为二级带肋钢筋。
1、光面钢筋:I级钢筋(Q300钢钢筋)均轧制为光面圆形截面,供应形式有盘圆,直径不大于10mm,长度为6m~12m。
2、带肋钢筋:有螺旋形、人字形和月牙形三种,一般Ⅱ、Ⅲ级钢筋轧制成人字形,Ⅳ级钢筋轧制成螺旋形及月牙形。
(7)怎么对照图纸算钢筋扩展阅读:
钢筋工艺性能包括许多项目,针对不同产品的特点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普通钢筋要求进行弯曲和反向弯曲(反弯)试验,某些预应力钢材则要求进行反复弯曲、扭转、缠绕试验。
所有这些试验的形式不同程度地模拟了材料在实际使用时可能涉及的工艺加工方式,如普通钢筋需要弯钩或弯曲成型,预应力钢丝有时需缠绕等;
而其目的就是考核材料对这些特定塑性变形的极限承受能力,因而工艺性能也是对材料的塑性要求,且与上述延性(伸长率)要求是相通的,一般来说伸长率大的钢材,其工艺性能好。
然而与拉伸时的单向受力状态相比,工艺性能试验的受力状态就复杂得多,试样变形类型与大小则各向(轴向、径向)不同;
钢材的组织结构、晶粒大小、有害残余元素含量特别是内部和表面任何影响连续变形的缺陷如裂纹、夹杂等都可能影响和导致试验不通过。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对于考核钢材的质量,可以说工艺性能试验更为严格。
另外钢筋的反向弯曲试验本质上是一项应变时效敏感性试验这是由于钢水中一般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氮(N),也称残余氮,含量过高时,可导致钢材经塑性变形后在室温下脆化。
『捌』 施工图纸上的钢筋怎么算
根据施工图,钢筋量计算步骤如下。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的关键。1)钢筋下料:根据结构施工图分别计算出每根钢筋切断时的直线长度。2)量度差值:钢筋弯曲时,外壁伸长内壁缩短,中心长度不变,其外包尺寸大于中心线长度,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量度差值”。钢筋的下料长度应按简图的外包尺寸,增加两端弯钩增加的尺寸,再扣除钢筋弯曲时引起的量度差值。3)混凝土的保护层相关知识4)下料长度的计算(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3)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或=箍筋周长+箍筋长度调整值【例】试计算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简支梁L1的钢筋下料长度。图某教学楼钢筋混凝土简支梁L1【解】(1)求各钢筋简图并其下料长度①号钢筋: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两端保护层厚度+两端弯钩增加长度6000-25×2+2×6.25×18=6175mm②号钢筋:6000-25×2+2×6.25×10=6075mm③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两端弯钩增加长度其中,端部平直段长=400-25=375mm中间直段长度=6000-2×25-2×375-2×400=4400mm斜段长度=(450-2×25)×1.414=566mm弯曲调整值=2×0.67×18=24.12mm(按表4-3,45°)故下料长度=2×375+4400+2×566-24.12+2×6.25×18=6483mm④号钢筋:端部平直段长=900-25=875mm中间直段长度=6000-2×25-2×875-2×400=3400mm斜段长度=566mm弯曲调整值=2×0.67×18=24.12mm故下料长度=2×875+3400+2×566-24.12+2×6.25×18=6483mm⑤号钢筋(箍筋):下料长度=(400+150)×2+25.1×6=1250mm(2)计算箍筋数量。(6000-2×25)/200+1=31个『玖』 看图纸 怎样计算钢筋量
从结构施工上看只要看结构图,就有钢筋的具体数量了;从预算的角度,而钢筋是一根一根地计算的,另外,我们还把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4,把钢筋混凝土的比重看成是2.5,这也可以非常大概的了解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的含钢量。
总之,精确的算,必须逐根计算后汇总。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板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板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