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筋下料长度怎么算啊
纵向钢筋: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度量差值
度量差值:
45°取-0,5d
90°取-2.0d
180°取+6.25d
箍筋:
下料专长度=外包尺寸属+增加值
增加差值:
<6mm取40mm
6mm取50mm
8mm取60mm
>8mm取70mm
2. 箍筋下料时加8d什么意思
箍筋下料根据钢筋的规格(直径)另增加8*直径长度,即箍筋下料实际长度=箍筋的外围长度+8*钢筋的直径。
3.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是什么
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
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
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
箍筋肢数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4. 钢筋箍筋怎么计算下料长度
拉筋下料长度=内空尺寸a+25.75d
计算方法:度量尺寸:内空长专度a;弯钩平直长度10d
轴心(下料)长度:a1+2L+20d
其中:属
a1=a-1.25d*2
L=3.14*3.5d*135/360=4.123d
轴心(下料)长度:
a-2.5d+2*4.123d+20d
=a+25.746d
=a+25.75d
(4)钢筋箍筋下料长度加多少D扩展阅读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几条规则:
1、圆钢2.5d
2、一般部位变形钢筋4d
3、顶层边节点变形钢筋
d≤25时取6d ;d>25时取8d。
4、度量尺寸:按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采用相应的方法,对弯制成形的钢筋进行测量的尺寸。
5、下料长度:将钢筋按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弯制成形所需要的实际长度。
6、计算原理:钢筋物力特性。
7、钢筋弯曲形时,产生塑性变形,内侧压缩、外侧拉伸、轴心长度不变。钢筋下料长度=钢筋轴心长度
5.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矩形箍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式中 :
——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比如,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那么,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5)钢筋箍筋下料长度加多少D扩展阅读
制作要求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2.5倍。对一般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圆形箍筋的接头必须釆用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矩形箍筋端部应有135°弯钩,弯钩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20cm。
6. 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2×(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1、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2、外包宽度=b-2c+2d;
3、外包长度=h-2c+2d;
4、b×h=构件横截面宽×高;
5、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6、d——箍筋直径。
计算实例
例一: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例二:抗震结构中箍筋长度的计算:设某框架梁截面尺寸bXh,保护层厚度c,箍筋直径d,钢筋按外皮计算,弯钩为135°,那么
箍筋长度=(b-2c+2d)*2+(h-2c+2d)*2+(1.9d+max(10d,75mm))*2
(b-2c+2d)*2和(h-2c+2d)*2不难理解,读者只要画出草图就可以分析出来,箍筋计算的关键是弯钩及弯钩平直段应该取多长才合适的问题。
在本式中,1.9d*2为箍筋的两个弯钩因为弯曲135°而产生的弧度增加值,因为我这里没有图片,就不再赘述。
max(10d,75mm)的由来,砼结构验收规范规定,抗震结构箍筋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且最低不小于75mm。
如果箍筋按照中心线计算的话,公式为
箍筋长度=(b-2c+d)*2+(h-2c+d)*2+(1.9d+max(10d,75mm))*2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分析下这两个公式的不同以及原因
更正:平直段应是两段
箍筋长度=(b-2c-d)*2+(h-2c-d)*2+(1.9d+10d)*2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6)钢筋箍筋下料长度加多少D扩展阅读
箍筋: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箍筋加密区与蜚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A8-100(4)/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表示间距不是用“@”,而是用“-”。 当抗震结构中的非框架梁及非抗震结构中的各类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及肢数时,也用斜线“/”将其分隔开来。注写时,先注写梁支座端部的箍筋(包括箍筋的箍数、钢筋级别、直径、间距及肢数),在斜线后注写梁跨中部分的箍筋间距及肢数。
例:13A10-15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梁的两端各有13个四肢箍,间距为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四肢箍。18A12-120(4)/20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2;梁的两端各有18个四肢箍,间距为12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200,两肢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