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手工计算钢筋工程
计算方法: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参考资料:
http://wenku..com/link?url=34rVaQWPvT--
⑵ 筏板基础双层双向钢筋,上下排钢筋怎么固定,哪里有说明
1、双层双向的钢筋固定属于现场施工措施,设计图纸中不会表示;
2、现场固定内网片钢筋的构件为马镫筋,形状容参看图集,直径与网片筋直径相同,梅花形布置,用于分隔两层钢筋,防止钢筋叠压,只要是板类构件(筏板、楼层板、屋面板、楼梯板等)均需要马镫筋;
3、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在做预算时已经将马镫筋的重量计算在内,经验一般的施工单位或纸上谈兵的预算人员可能会漏算,对于大型筏板,马镫筋的重量不可小觑,漏算即亏损。
⑶ 广联达钢筋算量容易漏算哪些钢筋
那很多了,也是因人而异,详细看图纸和多干活能避免少算
我举几个例子吧,是我容易忽略的
比如植筋、砌体加筋
连梁的水平筋
梁吊筋
过梁,窗台压顶
水平系梁
挑檐等构件钢筋等等
当然以上有些工程有,有些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希望能帮助得到你
⑷ 钢筋在主体分部常出现哪些问题
1、基础梁接头位置不对,按楼层框架梁接头位置设置,且没有错开。
2、筏板钢筋接头在施工缝处预留长度不够,且接头没错开。
3、基础马凳摆放错误,如果换一方向,每一排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长钢筋。或者,马凳上通长钢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纵筋。
4、筏板面积较大,却仍按50%接头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头,导致钢筋接头浪费。
5、底板纵筋接头长度有的太长,超过一个搭接长度,有的则太短,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长度。底板通长筋没绑扎成平行直线,导致同截面钢筋根数不同。
6、筏板封边构造没按规范和设计,擅自设置筏板上下纵筋弯折长度。
7、筏板纵筋接头设置在后浇带内(纵筋接头不宜设置在后浇带位置)。
8、接桩钢筋并在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