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如何布置
1. 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超过5%。在圆柱中,纵向钢筋应沿周边均匀布置,数量不宜少于8根,且不得少于6根。
2. 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超过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地配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3.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于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照本规范第10.2.1条关于梁的相关规定来取用。
4.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间距不宜大于300mm。
10.3.2 柱中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于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本规范第9.3.1条规定的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2.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倍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大直径的3/4(即d/4)且不应小于6mm。
3. 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2倍,且不应大于1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度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4. 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6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5.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9.4.5条的规定。
10.3.3 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余挑环式间接钢筋的柱中,如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则间接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dcor为按间接钢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且不宜小于40mm。间接钢筋的直径应符合本规范第10.3.2条的规定。
10.3.4 I形截面柱的翼缘厚度不宜小于120mm,腹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当腹板开孔时,宜在孔洞周边每边设置2至3根直径不小于8mm的加强钢筋。每个方向加强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被截断钢筋的截面面积。
10.3.5 腹板开孔的I形截面柱,当孔的横向尺寸小于柱截面高度的一半,孔的竖向尺寸小于相邻两孔之间的净间距时,柱的刚度可按实腹形截面柱计算。但在计算承载力时应扣除孔洞的削弱部分。当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时,柱的刚度和承载力应按照双肢柱来计算。
㈡ 圆柱的竖向钢筋有两种规格是怎么布置
一般是一隔一均匀布置的。
如下图示意
㈢ 柱子钢筋第二排是排在什么位置
柱子钢筋第二排?没有这说法,也未碰到过这样的布筋。
看下面的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的规定,足以能够证明,柱子钢筋没有第二排。
2.2 列表注写方式
4.注写柱子纵筋,当柱纵筋直径相同,各边根数也相同时(包括矩形柱、圆柱和芯柱),纵筋注写在“全部纵筋”一栏中;除此之外,柱子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三项分别注写(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对于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
2.3 截面注写方式
2.3.1 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平法施工图。2.3.2对除芯柱之外的所有柱截面按本规则第2.2.2条第1款的规定进行编号,从相同编号的柱中选一个截面,按另一种比例原位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并在各配筋图上继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b×h,角筋或全部纵筋(当纵筋采用一种直径且能够图示清楚时)、箍筋的具体数值(箍筋的注写方式同本规则第2.2.2条第6款),以及在柱截面配筋图上注写截面与轴线关系b1、b2、h1、h2的具体数值。
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注写截面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
当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中心位置设置芯柱时,首先按照本规则第2.2.2条第1款的规定进行编号,继其编号之后注写芯柱的起止标高、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箍筋的注写方式同本规则第2.2.2条第6款),芯柱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并按标准构造详图施工,设计不注;当设计采用与本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芯柱定位随框架柱,不需要注写其与轴线的几何关系。
2.3.3 在截面注写方式中,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柱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2.3.4 采用截面注写方式表达的平法施工图示例见本图集第12页图。
㈣ 在柱的截面配筋时,为何一般要设计成对称配筋
因为柱子是抗侧力构件,产生侧力的主要荷载时风荷载和地震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方向无法确定,所以就按照最大的配筋在柱的四边对称配筋。柱中纵向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
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4)圆柱子钢筋怎么布置扩展阅读:
当楼板跨度较小时,楼板配筋受钢筋直径、最小间距制约,楼板钢筋采用HRB400钢筋不能充分发挥强度,宜采用HPB300钢筋;当楼板跨度较大或跨厚比较大时,楼板配筋主要受承载力控制,与HPB300相比,HRB400钢筋最小配筋率常数限值由0.20减小到0.15,且强度高。
当釆用HRB400钢筋可比采用HPB300钢筋节约钢筋20%左右;当跨厚比较大时,楼板截面相对有效截面高度小,即钢筋抗弯力臂小,造成钢筋的浪费,且楼板挠度不易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适当增加楼板厚度,减小跨厚比,可以明显减少配筋量。
㈤ 偏心受压构件钢筋怎么布置
在设计偏心受压构件时,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毫米,而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则不宜超过5%。对于圆柱结构,建议纵向钢筋沿周边均匀布置,数量不应少于8根,且至少保持6根。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达到600毫米时,为了增强结构稳定性,需在柱侧面上增设直径为10毫米和16毫米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配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在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应不低于50毫米,对于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则应遵循本规范第10.2.1条关于梁的规定。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间距不宜超过300毫米。这一间距限制有助于确保钢筋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构件的整体承载能力。
此外,对于柱的侧面,建议在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位置上增设纵向构造钢筋,以增强构件的侧向稳定性。同时,复合箍筋或拉筋的设置可以有效分散应力,减少局部应力集中,提高构件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在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均匀分布,以确保结构的均匀受力。
在实际施工中,需严格遵守上述钢筋布置要求,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需注意钢筋的连接方式和保护层厚度,以满足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通过合理的钢筋布置和施工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可靠。
㈥ 框架柱中纵筋优先布置短边还是长边
长向设置在下,短向设置在上。
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独立基础分三种: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建筑物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基础常采用圆柱形和多边形等形式的独立式基础,这类基础称为独立式基础,也称单独基础。独立基础分三种:阶形基础、坡形基础、杯形基础。一般只坐落在一个十字轴线交点上,有时也跟其它条形基础相连,但是截面尺寸和配筋不尽相同。独立基础如果坐落在几个轴线交点上承载几个独立柱,叫做联合独立基础。二、基础之内的纵横两方向配筋都是受力钢筋,且长方向的一般布置在下面。长宽比在3倍以内且底面积在20 m2以内的为独立基础(独立桩承台)。构造独立基础一般设在柱下,常用断面形式有踏步形、锥形、杯形。材料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等。当柱为现浇时,独立基础与柱子是整浇在一起的;当柱子为预制时,通常将基础做成杯口形,然后将柱子插入,并用细石混凝土嵌固,此时称为杯口基础。当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荷载不太大的时候,可以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独立基础比较适用于中心受压的受力状态当柱根部有弯矩作用时,一般在设计中会有独立基础之间加设拉梁,依靠拉梁承担弯矩作用。在有些设置地下室的建筑中,拉梁之间还会有一块底板,以解决建筑物地下室防水防潮的问题。
㈦ 建筑工程柱纵向受力钢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建筑工程柱纵向受力钢筋布置要求有哪些
1.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梁的有关规定取用。
(3)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4)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2.现浇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应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宜设置在柱的弯矩较小区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
(a)上下柱钢筋搭接;(b)下柱钢筋弯折伸入上柱;
(c)加插筋搭接;(d)上柱钢筋伸入下柱
(1)柱每边钢筋不多于4根时,可在一个水平面上连接;柱每边钢筋5~8根时,可在二个水平面上连接。
(2)下柱伸入上柱搭接钢筋的根数及直径,应满足上柱受力的要求;当上下柱内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应按上柱内钢筋直径计算。
(3)下柱伸入上柱的钢筋折角不大于1:6时,下柱钢筋可不切断而弯伸至上柱;当折角大于1:6时,应设置插筋或将上柱钢筋锚在下柱内。
3.顶层柱中纵向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锚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且柱纵向钢筋必须伸至柱顶。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折。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
图9-25 顶层柱中间节点纵向钢筋的锚固
(a)柱纵向钢筋向内弯折;(b)柱纵向钢筋向外弯折
(2)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1a;其中,伸入梁内的外侧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外侧纵向钢筋全部截面面积的65%。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向钢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并向下弯折不小于8d后截断;当柱纵向钢筋位于柱顶第二层时,可不向下弯折。当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梁宽范围以外的纵向钢筋可伸人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的柱纵向钢筋相同。
(3)框架梁顶节点处,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其搭接长度竖直段不应小于1.7la。当梁上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大于1.2%时,弯入柱外侧的梁上部纵向钢筋应满足以上规定的搭接长度,且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d为梁上部纵向钢筋直径)。柱外侧纵向钢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弯折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柱外侧纵向钢筋直径)。
图9-26 顶层端节点梁柱纵向钢筋的搭接
(a)柱外侧纵向钢筋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用;
(b)梁上部纵向钢筋弯入柱内与柱外侧纵向钢筋搭接
㈧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应如何布置
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专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属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为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mm、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本规范第10.2.1条关于梁的有关规定取用。
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
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