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马凳筋长度怎么计算
马凳筋的长度计算是结构工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其计算公式为:马凳高度=板厚-2*保护层-∑ (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为了确保马凳的稳固性,上平直段一般设置为板筋间距加上50mm或80mm(视放置一根上部钢筋的需求而定),下左和平直段同样设定为板筋间距加上50mm,而下右平直段则应为100mm,这样设计可以让马凳的上部放置两根钢筋,同时下部三点稳定地支撑在板的下部钢筋上,确保结构的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马凳筋必须保持与模板的适当距离,以防止马凳筋返锈,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马凳筋的规格选择也需遵循一定的标准,当板厚不超过140mm且板受力筋和分布筋直径不大于10时,通常选择直径为8mm的马凳筋;而当板厚超过140mm,或是板受力筋和分布筋直径超过10时,则应选用更大直径的马凳筋,以确保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此外,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马凳筋的布置密度,确保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合理的马凳筋布置不仅可以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还能有效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的裂缝问题,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实际操作中,设计人员应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结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灵活调整马凳筋的设计方案,确保其既能满足结构安全性的要求,又能在施工过程中易于实施,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
❷ 马凳筋一般取多少,间距多少,有这方面的规范吗
1. 马凳筋通常由直径为8毫米的钢筋制作,按照规范,每平方米至少应设置一个马凳筋。设计院在设计图纸时,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要求80厘米的间距或每平方米一个马凳筋。
2. 马凳筋的长度计算方式为:马凳高度等于板厚减去两倍的保护层厚度再减去上部板筋与板最下排钢筋直径之和的总和。上平直段长度为板筋间距加50毫米(或80毫米),下左平直段和下右平直段长度均为100毫米,以确保马凳的上部能放置两根钢筋,下部能稳定支撑在板的下部钢筋上,且马凳筋不接触模板以防止生锈。
3. 马凳筋的规格根据板厚和钢筋直径的不同有所变化。当板厚小于或等于140毫米,且板受力筋和分布筋小于或等于10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8毫米;当板厚在140毫米到200毫米之间,板受力筋小于或等于12时,马凳筋直径可采用10毫米;以此类推,200毫米至300毫米板厚对应12毫米直径,300毫米至500毫米板厚对应14毫米直径,500毫米至700毫米板厚对应16毫米直径。对于超过800毫米的板厚,建议使用钢筋支架或角钢支架。
4. 在筏板基础中,大型筏板基础中的措施钢筋不一定采用马凳钢筋,而有时会采用钢支架形式。支架必须经过计算以确定其规格和间距,以确保稳定性和承载力。支架立柱间距一般为1500毫米,立柱上应设置一个方向的通长角铁,间距一般为2000毫米,并需用斜撑焊接。支架设计应有计算式,并经过审批后方可施工,避免规格和间距过小造成浪费或过大导致基础钢筋整体塌陷。
5. 一些地方定额对马凳筋的计算有明确规定,计算结果主要用于预算和结算,不宜直接用于施工下料。例如,浙江定额规定在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2倍加0.2米计算,每平方米1个。山西省定额规定按1根/平方米计算,直径按12毫米计算。这些规定不适用于施工直接使用。
6. 马凳筋的根数可通过面积计算,公式为:马凳筋个数等于板面积除以马凳筋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的乘积。如果板筋设计为底筋加支座负筋形式且无温度筋,那么马凳个数必须扣除中空部分。梁可起到马凳筋作用,因此马凳个数应扣除梁。电梯井、楼梯间和板洞部位无需马凳,楼梯马凳另行计算。
7. 马凳筋是施工中的一个术语,因其形状类似凳子而得名,也称作撑筋。它用于上下两层板钢筋之间,固定上层板钢筋的位置。马凳筋的设置应既满足要求又节约资源。马凳筋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板的上皮和下皮钢筋间,确保两皮钢筋间距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