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框架节点构造中梁柱纵筋在节点区的锚固方式和要求有哪些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11.6.7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在框内架节点区的容锚固和搭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处,框架梁的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贯穿中柱的每根梁纵向钢筋直径,对于9度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结构,当柱为矩形截面时,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5,当柱为圆形截面时,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5;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当柱为矩形截面时,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柱截面,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2
对于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中间层端节点、顶层中间节点以及顶层端节点,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部位的锚固和搭接,应符合图11.6.7的相关构造规定。图中llE按本规范第11.1.7条规定取用,labE按下式取用:labE=ζaElab (11.6.7)
式中:ζaE——纵向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按第11.1.7条规定取用。
B. 梁受拉时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怎么锚.!
在主梁与次梁之间,钢筋的锚固(弯锚)长度应根据钢筋类型确定:下部纵筋需直线锚固,带肋钢筋锚固长度为12d,光圆钢筋为15d。上部纵筋则需满足La或设计铰接≧0.35Lab,或充分利用钢筋受拉强度时≧0.6Lab的原则。
在梁受拉钢筋端支座弯锚时,其弯锚直段应≥0.4laE,弯钩段长度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该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的距离。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
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且≥Lae。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长度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墙身第一根竖向钢筋、板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相平行钢筋为墙身竖向钢筋与板筋分布间距1/2。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
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变截面柱墙插筋锚固为1.5Lae,墙上柱纵筋锚固为1.6Lae。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钢筋锚固为1.2Lae,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固同样为1.2Lae。当上柱直径大于下柱时,应将下层柱的连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连接位置下移。
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全部伸入梁板内,长度为梁底以上1.5Lae。顶层中柱可采用12D,当直锚长度大于锚固长度时可采取直锚。暗柱和墙顶层锚固为Lae(自板底)。框支柱部分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顶,能通则通,弯锚部分伸入梁或板内Lae。
墙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长度取定:当满足直锚时为LAE,当不能满足直锚时为伸至端柱对边加弯折15D,平直段长度须≥0.4LAE。剪力墙水平筋应伸至墙端,向内水平面弯折。转角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应连续通过。
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直锚时,长度需≥Lae且≥0.5支座宽+5D。采用弯锚时,钢筋需伸至柱纵筋内侧+15D弯折,平直段长度须≥0.4Lae。框架梁中间支座伸入支座内需≥Lae且≥0.5支座宽+5D。
楼层高低跨梁低跨梁钢筋伸入高跨梁内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钢筋伸入高跨梁内为1.6Lae。屋面框架梁上部钢筋在端支座的弯折长度为:1)伸到梁底;2)1.7Lae;3)1.7Lae+20D(梁上部纵筋配筋>1.2%)。
井字梁、次梁和纯悬挑梁下部钢筋伸入支座12D,当为光面钢筋时,直锚长度为15D。弧形次梁下部钢筋伸入支座为Lae。纯悬挑梁、井字梁和次梁上部钢筋以及连梁端部为小墙肢时的上下钢筋取值同楼层框架梁。
连梁满足直锚时伸入墙内的长度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撑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锚入墙内为LAE。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均为15D,当梁侧面为抗扭腰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钢筋。梁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基础梁外伸时钢筋弯折长度为12D,无外伸时为梁高1/2,多出部分钢筋弯折长度为15D。高低基础梁低跨钢筋伸入高跨内Lae。基础梁底部负弯矩钢筋自柱中心线向跨内延伸的长度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宽。
基础次梁无外伸时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基础主梁)内为≥12D且≥支座宽1/2。基础次梁下部钢筋≥LA,外伸时上下部钢筋弯折12D。板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内为LA,底筋伸入支座内≥5D且到支座中心线。
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上部钢筋和中部钢筋≥12D且到梁中心线,下部钢筋伸到梁箍筋内侧+弯折15D。筏板外伸时上下钢筋弯折12D,U型封边筋长度:筏板厚-2*保护层+2*12D。交错封边纵筋弯折长度:板厚1/2-保护层+75。
梁腋下部斜纵筋为伸入支座梁下部纵筋根数-1且不少于2根,锚入梁内为LAE。柱梁相互关联结构工程中需要计算钢筋量,柱钢筋计算和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