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屋面上部还有3米柱子屋面层的梁柱钢筋如何锚固
92.600标高处是抄屋面框架梁 ,应按正常的屋面框架梁柱施工。92.600标高以上的梁柱是构造构件,是没有参入结构计算受力的钢筋,就不涉及到受力钢筋锚固问题(请注意规范、图集上的提法都是受力钢筋锚固长度)。质监现场验钢筋有异议,请设计院的一级结构师来解释。
⑵ 顶层梁柱交接处柱的钢筋是应该伸入到梁内还是板内,还有此处梁板柱钢筋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如下图
本图所示是中柱复,中制柱柱顶弯锚长度为12d,弯锚方向可以向内也可向外,详见11G101-1第60页、65页;边柱和角柱柱顶钢筋锚固详见11G101-1第59页、64页。
原则上柱顶钢筋的锚固应伸入梁内,但由于柱子较大而梁宽度较小的情况,柱顶的弯锚钢筋可以伸入板内。
柱、梁、板钢筋的位置关系:柱筋在外侧,梁筋在内侧、板的底筋应伸入梁内,板的面筋一般安放在梁的面层主筋以上。
⑶ 如题! 框架梁的钢筋为何应放在柱子纵向钢筋内侧而不是外侧
因为荷载是这样传递的,板传递给次梁,次梁传递给主梁,主梁传递给柱,柱传递给基础。
根据结构力学和钢筋混凝土受力原理,一般设计是强柱弱梁,梁的荷载传递是到柱上的,那么梁柱节点合理的钢筋布局就是梁的钢筋放在柱筋内侧。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大于45d。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框架结构
由梁和柱连接而成的,梁柱交接处的框架节点应为钢结构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刚接即梁的两端与框架柱(KZ)固定相连。框架梁的作用除了直接承受楼屋盖的荷载并将其传递给框架柱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根,就是它和框架柱刚接形成梁柱抗侧力体系,共同抵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水平方向的力。
⑷ 梁上插入的四根钢筋是干什么用的
梁里插出来的四根钢筋是构造柱钢筋(因看不出来纵向的这根梁是不是框架梁或主要承重梁,如果是的话,这四根筋也有可能“梁上的插柱钢筋”)。
但从你这张照片上来看,还能看出点其他事情:
1、梁和柱的钢筋哪个放外侧,哪个放内侧没有搞清楚。
柱是竖向构件,梁是横向构件,一般情况下,梁的荷载是通过柱来向下传递的,正因为如此,很多柱的截面尺寸都比梁大,柱的竖向钢筋自然也就在梁的外侧了。只有一种情况,柱的钢筋应置于梁的钢筋内侧,就是梁上的插柱。这种情况柱的截面往往本来就小于梁的截面尺寸,即使截面尺寸一样大,插柱的钢筋也是应该放在梁的内侧。
但是,在一些荷载不是很大的框架梁柱体系或在混合结构中的QL、构造柱中,设计断面尺寸往往是相同的,保护层也一样。这种情况下,到了梁、柱交叉点的地方,很多人就变得没有主张,哪个放在外面,哪个放在里面?在梁柱截面尺寸相同、保护层厚度相同,配筋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仍然应该是柱筋在外,梁筋在内。
2、柱的四根钢筋搭接位置没有错开。
《钢筋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钢筋搭接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从规范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柱的钢筋,当采用帮扎搭接接头时,应该“不宜大于50%”。即使按第3点“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的说法中,一方面明确了“确有必要”,一般来说“确有必要”那就得另行编制方案,并且方案得到了批准才能够执行,另一方面也没有“允许”放宽到100%的说法。也就是说,无论从哪个规范、规程、标准、图集中都不可能找到同一截面上“四根钢筋搭接位置”不需要错开,“允许”在同一截面内100%搭接的做法。
但这个做法不是你们一个工程的特例。原因在:1、规范限制不严谨,采用了“不宜”一词;2、设计方、监理方等相关管理方面管理不严格;3、施工方工人图省事,项目管理人员不懂结构知识;4、有关人员因自己“不懂”(或退步说“不严谨”)而口头答应“没事”等情况。
3、左侧箍筋加密区位置不对。
梁柱节点处梁两侧的箍筋加密点位置,应从柱根部50mm处开始。从照片上看100mm也超过。
4、帮扎钢筋的扎丝没有交叉错开,有很多连续顺着一个方向帮扎的现象。
5、构造柱在梁柱节点处的梁内缺少箍筋。
打个招呼,在网上瞎说的不能当回事!
⑸ 梁与柱子同宽时梁柱钢筋位置如何确定
当梁柱同宽时,梁四角纵筋应在离柱或墙80公分处开始按25分之1的坡度弯折伸入柱或墙纵筋内侧,注意:是柱或墙的纵筋内侧,这样就能避开保护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