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钢筋检测测量断后伸长率时,标距如何打
较为简单的方法是:在钢筋样品上用标距打点机在除了夹头的全长范围内每间隔1cm打点一个,待拉断后根据钢筋的拉前标距点数找出范围,用游标卡尺量测距离(精确到0.25mm),断后标距减去断前标距长度除以断前标距就是伸长率。
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1)怎么读钢筋断后标距扩展阅读:
钢筋的分类:
1、按直径大小分:
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m)。
2、、按力学性能分:
Ⅰ级钢筋(300/420级);Ⅱ级钢筋(335/455级);Ⅲ级钢筋(400/540)和Ⅳ级钢筋(500/630)。
3、按生产工艺分:
热轧、冷轧、冷拉的钢筋,还有以Ⅳ级钢筋经热处理而成的热处理钢筋,强度比前者更高。
❷ 钢筋作拉伸试验时标距如何得出
在进行钢筋拉伸试验时,标距的确定是一个关键步骤。如果产品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可以参考GB228-2002标准,该标准中有详细解释。通常情况下,标距长度设定为钢筋直径的5倍。
标距的选择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不同的标距长度会影响试验数据的解读和应用。采用5倍直径的标距可以确保试验过程中应力分布较为均匀,从而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当然,具体选择时还需根据钢筋的具体类型和应用领域进行调整。
在实际操作中,测量钢筋直径时要确保准确无误。可以通过游标卡尺等精密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测量时应注意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以减少测量误差。
此外,标距的设定还应考虑试样的长度。通常情况下,试样长度应至少为标距的两倍,以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拉伸试验,同时避免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发生弯曲等非均匀变形。
总之,钢筋拉伸试验中正确设定标距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遵循标准建议和实际操作规范,可以有效提升试验的质量。
❸ 钢筋的断后标距怎么算
比如标距取10d时,就用打点机在钢筋上打11个点(10个间隔),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的距离称内为原始标距,同样拉容断后这两个点的距离称为断后标距,如果钢筋没有在这个范围内断裂,原则上应该作废,不过测出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还是可以利用的,只不过不能测量伸长率了。
HPB235的原始标距同上面讲的,自己去理解吧,操作方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