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识别钢筋的大小型号
怎样识别钢筋的大小型号
一些钢筋常识,记住对识别钢筋型号有很大帮助1、钢筋种类H 热轧 R带肋P光圆 B钢筋 英文的开头字母 2、碳素钢质量标准Q235-BZQ-屈服点字母235-屈服点数值B-质量等级(A、B、C、D,由低到高)Z-脱氧程度(F--沸腾钢,b--半镇静钢,Z---镇静钢) 3.一级钢筋(HPB235)普通是光面钢筋,俗称盘条,6——12个圆的最常见。建筑上常用于制作箍筋、板的分布筋、马镫、墙拉筋等等。
二级钢筋(HRB335)是螺纹钢筋,直径12——25的最为常见,用于梁、柱、剪力墙等等。
直径再大的极少用于工民建,常用于大体积混凝土,例如水工。 三级钢筋(HRB400以上)也是螺纹钢筋,直径与二级钢筋类似,强度更高,但价格也高,极少用于工民建,常用于特殊建筑。有的人发财了买别墅要订制,要求主筋全部采用三级钢筋,做成碉堡,实际是非常浪费的愚蠢行为,因为建筑被毁坏的最常见原因是混凝土被破坏,而不是钢筋。 4.正规厂家生产的钢筋每隔一段螺纹就会有轧制的标记,表明厂家、直径。
钢筋型号规格符号是什么
1、钢筋符号:(1)标注钢筋的根数、直径和等级 :3Ф20(3:表示钢筋的根数,Ф:表示钢筋等级直径符号,20:表示钢筋直径。)(2)标注钢筋的等级、直径和相邻钢筋中心距:Ф8 @ 200:【Ф:表示钢筋等级直径符号,8:表示钢筋直径,@:相等中心距符号,200:相邻钢筋的中心距(≤200mm)。
】2、钢筋的重量=钢筋的直径*钢筋的直径*0.00617一般计算时Φ12以下和Φ28的钢筋取小数点后3位,Φ14到Φ25的钢筋取小数点后2位。
3、筋的分类:按力学性能分:HPB235级钢筋(一级),HRB335级钢筋(二级),HRB400级钢筋(三级),RRB400级钢筋(四级)。4、按轧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5、按钢筋直径大小分为:钢丝(3~5mm)细钢筋(6~10mm)中粗钢筋(12~20mm)粗钢筋(大于20mm)。6、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
箍筋加密区与蜚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7、例:A10-100/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8、例:A8-100(4)/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钢筋的规格是怎么算的老看人说“16个粗”之类的,像手指这么粗的是什么规格
钢筋的规格是讲直径 ,单位毫米(mm)。规范规定标准6、8、10、12、14、16、18、20、22、25、28、32、36、40、50共15种。
热轧光圆(如HPB300)用游标卡尺量得;热轧带肋(如HRB335、HRB400、HRB500等等)每根钢筋上都打有钢印标明的。
工地里呆久了,一眼就能分清。题说‘像手指这么粗’多半是Φ16mm的。
建筑工程结构图怎么看钢筋的规格
图纸上,看出钢筋直径的方法:工程中,钢筋的表达形式通常为φ+数字,这里的数字,就是钢筋的截面直径。比如φ20,那么钢筋的截面直径就是20mm。
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
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交货状态为直条和盘圆两种。
请问钢筋型号的各种表示方法
钢筋的规格及表示符号如图所示:钢材理论重量公式:W(重量,kg)=F(断面积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钢筋的重量=钢筋的直径*钢筋的直径*0.00617一般计算时Φ12以下和Φ28的钢筋取小数点后3位,Φ14到Φ25的钢筋取小数点后2位。箍筋: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钢筋按直径大小怎么分级别
钢筋直径大小与强度等级并没有直接关系,这是两种分类方法。钢筋直径是指钢筋的公称直径,即俗称“粗细”,直径从5mm-50mm不等钢筋的强度等级是指钢筋的屈服强度,简单来说就是钢筋能受多大的拉力。
通常有Ⅰ级钢筋(300/420级);Ⅱ级钢筋(335/455级);Ⅲ级钢筋(400/540)和Ⅳ级钢筋(500/630),级别越高能承受的拉力就越大。
如果非要将这两种联系上的话,只能这样说:小直径的钢筋一般用低强度等级的钢材,大直径的钢筋一般用高强度等级的钢材。但并非绝对。一、按直径大小分钢丝(直径3~5mm)、细钢筋(直径6~10mm)、粗钢筋(直径大于22m)。(1)怎么辨别板上钢筋种类扩展阅读:重量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
『贰』 板的钢筋如何看是上部筋还是下部筋
板的钢筋如何看是上部筋还是下部筋
底筋是板下边的主筋,如果是一级钢筋会有向上的180的半圆弯钩,如果是二级或者是三级的主筋端部会有45度的小弯折,代表主筋的起、止位置。面筋是板上边的通长主筋,端部一般有90度的弯折,在计算时是从支座边缘伸入支座内一锚固长度。
在配筋图中B开头表示底部钢筋;T开头表示上部钢筋。
有时设计就画了线表示钢筋大小没在图上没注明哪个方向的钢筋应放在底部,这种情况很常见。在设计说明里有特别说明。结构图板的钢筋,表示方法是下部受力筋弯钩表示是向上向左,180度(一级钢)或45度(二级及以上),上部受力筋弯钩表示是向下向右,180度(一级钢)或45度(二级及以上)。
结构图板的钢筋如何看是上部还是下部
可以参照图集标注说明,一般情况下,T表示上部钢筋,B表示下部钢筋,X表示左右方向钢筋,Y表示上下方向钢筋。结构图是指以模块的调用关系为线索,用自上而下的连线表示调用关系并注明参数传递的方向和内容,从宏观上反映软件层次结构的图形,结构图分建筑图和组织结构图。
建筑结构图一、结 构1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含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内部归档)。
2 图纸目录 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3 结构设计总说明 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于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 设计总说明。如为简单的小型单项工程,则设计总说明中的内容可分别写在基础平面图和各层结构平面图上。 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1 本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2 设计0.000 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3 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4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和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5 建筑场地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6 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7 扼要说明有关地基概况,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及技术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冻深度,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8 采用的设计菏载,包含风荷载、雪荷载、楼屋面允许使用荷载、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载标准值;9 所选用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相应的产品标准,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说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长方法,预应力构件的锚具种类、预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锚具防腐措施等,并对某些构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10 对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渗要求的建(构)筑物的混凝土,说明抗渗等级,需作试漏的提出具体要求,在施工期间存有上浮可能时,应提出抗浮措施;11 所采用的通用做法和标准构件图集;如有特殊构件需作结构性能检验时,应指出检验的方法与要求;12 施工中应遵循的施工规范和注意事项。
二、基础平面图1 绘出定位轴线、基础构件(包括承台,基础梁等)的位置、尺寸、 底标高 、构件编号,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绘出放坡示意。2 标明结构承重墙与墙垛、柱的位置与尺寸、编号,当为混凝土结构时,此项可另绘平面图,并注明断面变化关系尺寸。3 标明地沟,地坑和已定设备基础的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无地下室时±0.000标高以下的预留孔与埋件的位置、尺寸、标高。
4 提出沉降观测要求及测点布置(宜附测点构造详图)。5 说明中应包括基础持力层及基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处理措施与要求,以及对施工的有关要求等。6 桩基应绘出桩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说明桩的类型和桩顶标高、入土深度、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成桩的施工要求、试桩要求和桩基的检测要求(若先做试桩时,应单独先绘制试桩定位平面图),注明单桩的允许极限承载力值。
7 当采用人工复合地基时,应绘出复合地基的处理范围和深度,置换桩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构造祥图;注明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等有关参数和检测要求。当复合地基另由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时,主体设计方应明确提出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值的控制要求。三、 基础详图1 无筋扩展基础应绘出剖面、基础圈梁、防潮层位置,并标注总尺寸、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
2 扩展基础应绘出平、剖面及配筋、基础垫层,标注总尺寸、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等。3 桩基应绘出承台梁剖面或承台板平面、 剖面、垫层、配筋,标注总尺寸、分尺寸、标高及定位尺寸,桩构造详图(可另图绘制)及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详图。4 筏基、箱基可参照现浇楼面梁、板详图的方法表示,但应绘出承重墙、柱的位置。当要求设后浇带时应表示其平面位置并绘制构造详图。
对箱基和地下室基础,应绘出钢筋混凝土墙的平面、剖面及其配筋,当预留孔洞、预埋件较多或复杂时,可另绘墙的模板图。5 基础梁可参照现浇楼面梁详图方法表示。6 附加说明基础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抗渗等级、垫层材料、杯口填充材料。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其他对施工的要求。
注:对形状简单、规则的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基础粱和承台板,也可用列表方法表示。四、 结构平面图1 一般建筑的结构平面图,均应有各层结构平面图及屋面结构平面图。具体内容为:1)绘出定位轴线及梁、柱、承重墙,抗震构造柱等定位尺寸,并注明其编号和楼层标高;2)注明预制板的跨度方向、板号、数量及板底标高,标出预留洞大小及位置;预制梁、洞口过梁的位置和型号、梁底标高;3)现浇板应注明板厚、板面标高、配筋(亦可另绘放大比例的配筋图,必要时应将现浇楼面模板图和配筋图分别绘制),标高或板厚变化处绘局部剖面,有预留孔、埋件、已定设备基础时应示出规格与位置,洞边加强措施,当预留孔、埋件、设备基础复杂时亦可放大另绘;4)有圈梁时应注明位置、编号、标高,可用小比例绘制单线平面示意图。5)楼梯间可绘斜线注明编号与所在详图号;6)电梯间应绘制机房结构平面布置(楼面与顶面)图,注明梁板编号、板的厚度与配筋、预留洞大小与位置、板面标高及吊钩平面位置与详图;7)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内容与楼层平面类同,当结构找坡时应标注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终点处的板面标高,当屋面上有留洞或其他设施时应绘出其位置、尺寸与详图,女儿墙或女儿墙构造柱的位置、编号及详图;8)当选用标准图中节点或另绘节点构造详图时,应在平面图中注明详图索引号。
2 单层空旷房屋应绘制构件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布置图,应有以下内容:1)构件布置应表示定位轴线,墙、柱、大桥、过梁、门樘、雨篷、柱间支、连系梁等的布置、编号、构件标高及详图索引号,并加注有关说明等;2)屋面结构布置图应表示定位轴线(可不绘墙,柱)、屋面结构构件的位置及编号、支撑系统布置及编号、预留孔洞的位置、尺寸、节点详图索引号,有关的说明等。五、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1 现浇构件(现浇梁、板、柱及墙等详图)应绘出:1)纵剖面、长度、定位尺寸、标高及配筋,梁和板的支座;现浇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应绘出预应力筋定位图并提出锚固要求;2)横剖面、定位尺寸、断面尺寸、配筋;3)需要时可增绘墙体立面;4)若钢筋较复杂不易表示清楚时,宜将钢筋分离绘出;5)对构件受力有影响的预留洞、预埋件,应注明其位置、尺寸、标高、洞边配筋及预埋件编号等;6)曲梁或平面折线梁宜增绘平面图,必要时可绘展开详图;7)一般的现浇结构的梁、柱、墙可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法”绘制,标注文字较密时,纵、横向梁宜分二幅平面绘制;8)除总说明已叙述外需特别说明的附加内容。
板筋标注中,T和B各代表什么
B=bottom,表示楼板下部钢筋 。T=top,表示楼板上部钢筋。
一般是成对出现,B是底部,T是顶部。
XY:代表X和Y两个方向。G6,K8:是设计院的代号,表示钢筋型号和间距(G,K分别是一种钢筋间距的代号而已,各个设计院可以代表不同间距,,6和8代表钢筋的直径)可以在图纸说明上找到。3Φ22,3Φ20,表示梁的底筋是3Φ20全长,面筋是3Φ22。6Φ25 4/2 表示支座面筋,只放在支座长度范围内,梁的中部用跨中面筋连接。
(2)怎么辨别板上钢筋种类扩展阅读:钢筋的表示方法:梁上部筋:说明:标在梁上支座处1、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2、 2Φ22+(4Φ12) 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3、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4、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梁腰中筋:1、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2、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3、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4、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什么是板的上部钢筋,板的下部钢筋
一般在筏板基础或板标注中双层双向布置钢筋,双层即上部筋与下部筋。上部筋、下部筋板的上部配置负筋,主要承担支座处板的拉力,所以,负筋也叫面筋。
同时,板的下部配置底部受力筋,也叫底筋。
『叁』 钢筋的种类应该如何进行区分
钢筋种类繁多,分类方式多样,主要依据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外形、供应形式、直径大小以及在结构中的用途。针对使用用途的分类,我们可大致归纳如下:
受力筋主要布置在梁或板的下部,承担拉力或抗剪切,包括板的开间、进深跨度区分,直径大小区分以及布置方式区分。具体为:单项板中平行于短跨方向的钢筋为受力筋,长跨方向为架立筋;双向板则长、短跨方向的钢筋均为受力筋;直径大的钢筋为受力筋,小的为分布筋;正弯矩筋的下部为受力筋,上部为分布筋;负弯矩筋(如悬挑板)反之。
分布筋则位于板中,与受力钢筋垂直,用于固定受力钢筋位置并分散板上荷载,同时防止裂缝产生。这些钢筋满足构造要求,对各种未考虑因素进行补充。
箍筋用于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联结受拉主钢筋和受压区混凝土,固定钢筋骨架,并抵抗剪力。其为环形或点状钢筋,在梁柱中形成口字形,将上下钢筋固定,抵抗剪力。
架立筋为梁上部钢筋,主要起结构作用,抵抗负弯矩,梁两端架立筋需设置以抵抗负弯矩。架立钢筋固定箍筋,形成钢筋骨架,直径与梁跨度相关。
负筋,或负弯矩钢筋,位于梁板上层,支座位置通常承受上部受拉,抵抗负弯矩。在支座有负筋,一般是指梁支座部位抵抗负弯矩的钢筋,俗称担担筋。板、梁上部钢筋一般称为负筋,上部配置的构造钢筋也习惯上称为负筋。
拉结筋在两个或多个无法同时施工的构件之间预留,用于加强框架填充墙与柱的连结,提高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腹筋位于梁两侧中间部位,是梁中部构造钢筋,主要针对梁高超过一定标准时,为加强梁中部结构而在箍筋中部添加的连接筋。梁两侧纵向构造钢筋(腰筋)之间还需配置拉结钢筋。民用建筑中,腰筋直径一般使用16或18,拉筋直径通常为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