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筋弯钩计算公式
1、18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钢筋弯勾是为了保证构件的牢固 性,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程度,从而把钢筋的尾部做成弯勾型,以达到设计要求。
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2. 钢筋工程量计算
钢筋工程量计算的方法如下:
基本原理:
具体计算规则:
重点内容:在进行钢筋工程量计算时,需准确掌握设计图中的钢筋规格、数量、长度等信息,并严格按照计算规则进行计算,以确保工程量的准确性。
3. 带弯钩钢筋长度怎么计算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135°弯钩11.9d,对转半圆180°弯钩为6.25d,对专直属弯钩(90°)为3.5d,对斜弯钩为4.9d。(d为钢筋直径)
钢筋绑扎时,钢筋交叉点用铁丝扎牢;板和墙的钢筋网,除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保证受力钢筋位置不产生偏移。
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符合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3)带弯钩当然钢筋怎么算量扩展阅读:
钢筋相对两面上横肋末端之间的间隙(包括纵肋宽度)总和不应大于钢筋公称周长的20%;
当钢筋公称直径不大于12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55;公称直径为14mm和16mm,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0;公称直径大于16mm时,相对肋面积不应小于0.065。
用同钢号某直径钢筋代替另一种直径的钢筋时,其直径变化范围不宜超过4mm,变更后钢筋总截面面积与设计文件规定的截面面积之比不得小于98%或大于103%。
设计主筋采取同钢号的钢筋代换时,应保持间距不变,可以用直径比设计钢筋直径大一级和小一级的两种型号钢筋间隔配置代换。
4. 钢筋算量中,90°弯钩加3.5D。这个3.5D包括钢筋弯钩长度吗还是钢筋被弯曲的伸长
钢筋算量中,90°弯钩加3.5D,这3.5D表示的是90°弯起时钢筋的增加长度,根据弯起钢筋的下料计算公式:弯起钢筋的下料长度=直线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所以这3.5D仅仅是满足钢筋弯钩需要的长度,不是钢筋被弯曲的伸长,钢筋被弯曲的伸长是弯曲调整值,弯起90°时是2D,在公式中是被减掉的。如某直径20的钢筋,需3500长,两端弯起90°,弯起250,则该钢筋的下料长度=3500-2X2D+2X3.5D=3500+2X250-2X2X20+2X3.5X20=4030mm。可见,3.5D就是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