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4年钢材跌价原因
2014年钢材跌价的抄原因有:
第一,产能过剩。中国的钢产量已经达到8亿吨以上,但用量仅7亿吨稍多。而且竞争激烈。
第二,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慢,用钢量增速也相应减缓。因为钢铁是固定资产投资的组成部分。如建高铁,高速公路,建工厂等,都要用到钢铁。
第三,房地产业发展速度降低,用钢量增速减小。房地产,也是钢铁使用的一个重要场所,房地产的低迷,也导致了钢材价格的下跌。
⑵ 产能过剩只是买方市场,中国钢铁应该到22亿吨,水泥应该60亿吨才正常
没有这么多订单,库存满了以后,资金占用了,买不起原燃材料,就自然停产了,这就是市场调节。国家将采取十大举措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确保完成今年压减粗钢产能4500万吨左右的目标。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近日在杭州召开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强调,各地方、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新增产能的钢铁项目,在建项目一定要落实好产能等量、减量置换承诺。彻底退出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过剩产能,坚决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或电炉等落后产能,将地条钢全部清出市场。将“僵尸企业”作为产能退出重点,加快推动僵尸企业整体退出。确保妥善安置职工、防范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好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
国家发改委明确,下一阶段,一是因地制宜采取推动城市钢厂转型、引导退出钢铁生产领域、实施减量搬迁等多种形式实现科学发展。二是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核电、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三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提升钢铁企业研发、生产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四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一批具有区域市场主导能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一批专用产品优势明显、自我发展能力强的专业化龙头企业集团。
⑶ 2016年粗钢产量降低1亿到1.5亿吨,对钢铁行业价格有何影响
中钢网钢铁数据研究院显示:目前,全球尤其是中国仍处于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回后量化宽松答带来的“超级循环周期”的尾声,钢铁、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产能仍在持续释放。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来看,新一轮的下跌从2011年开始,2015年出现加速下跌态势,原油和铁矿石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必然对经济构成新的下行压力,在中国进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短期仍难见好转。在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产量和消费纷纷达到峰值,而需求下滑严重,供求关系难以好转、成本支撑减弱的情况下,预计2016年钢材价格将再创新低。上海螺纹钢全年均价同比下降9-14%达到1830-1935元/吨左右,上海热轧全年均价同比下降10%-15%到1880-1980元/吨左右。
⑷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
据从1896年到年的半个多世纪的统计,全中国累计的钢产量只有760万吨(包括机械厂的钢产量在内)。其中达到最高年产量的1943年,也只有92.3万吨,而且绝大部分产量还分布在日本侵占的东北地区。发展概况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1949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
1952年全国钢产量为135万吨,1983年达到4002万吨,增长了28.6倍,平均每年的递增速度为11.6%。1949~1983年,中国累计产钢5.47亿吨,生铁5.75亿吨,钢材3.87亿吨。
产地分布 钢铁工业的地区分布发生了可喜变化。旧中国的钢铁工业由于被日本帝国主义垄断,主要集中在东北一隅,如1943年东北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94.5%,分布极不合理。到1952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未计台湾省)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高达85.8%。
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70%。但经过30多年建设,布局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83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降到57.3%,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降到了25.5%。
(4)一亿吨钢铁多少钱扩展阅读: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70年代后期,全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约为3500亿吨,其中富矿储量约为1500亿吨(以上均不包括中国的储量)。苏联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是巴西、玻利维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这五国铁矿石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90%左右。苏联70年代各年的铁矿石产量为1.95~2.46亿吨,占同期世界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是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
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加拿大的铁矿石产量依次占第二至第六位。铁矿石资源丰富是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条件。全世界平均的矿铁比总的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50年代末高于2.00,60年代末降为1.80左右,70年代末又降至1.70左右。
⑸ 钢铁工业的产量
炼铁和炼钢的大工业生产分别于17世纪20年代和19世纪70年代最先在英国发展起来,以后在联邦德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陆续得到发展。1875年全世界生铁产量为1400万吨,钢产量190万吨。1875~1913年,西欧各国和美国等的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钢铁,又相继大力发展了转炉和平炉,因此,生铁产量和钢产量都迅速增长,1913年分别达8000万吨和7650万吨。1914~1950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多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钢铁生产发展缓慢。1950年生铁产量和钢产量分别只增长到1.30亿吨和1.89亿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和连续铸钢技术的发展,带钢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的发展,使钢铁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又需要大量的钢铁,于是钢铁生产又以较快的速度发展。1974年生铁产量增至5.05亿吨,而钢产量更高达7.10亿吨。随后因1973年开始的石油调价和世界性的经济萧条,钢铁生产发展转慢,甚至有些年份反而下降了。到1979年世界生铁和钢的产量才创造了新的纪录,分别达5.29亿吨和7.47亿吨。但是,以后几年又下降了。总的来看,钢铁工业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919年美国钢产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高达59.2%。从50年代中期起,日本、苏联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钢铁工业发展较快,在世界范围内钢铁生产集中在某一国家的程度大为削弱了。20世纪70年代后几年,最大产钢国苏联钢产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为20%左右。发展中国家钢总产量增长比发达国家快,因此,虽然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还很小,但所占比重不断增大1982年全世界产铁的国家和地区已增至50个左右,产钢的国家和地区增至100个左右。年产钢量曾达到500万吨以上的共有24个。其中年产钢曾达 1亿吨以上的有苏联、美国和日本;2000~6000万吨的有中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1000~2000万吨的有波兰、加拿大、巴西、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西班牙、比利时、印度和南朝鲜。
英国的钢产量在1885年以前、生铁产量在1889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的钢产量和生铁产量分别于1886和1890年跃居世界第一位,并保持了八十多年之久。苏联生铁产量从1970年起居世界首位,钢产量1971年首次超过美国,1974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1980年日本钢产量占第二位,以下依次为美国、联邦德国、中国、意大利、法国、英国。在主要产钢国中,日本钢产量增长速度最快。日本年产钢量从2000万吨增加到1亿吨只用了13年,苏联花了18年,而美国经历了48年。在相应期间内,钢产量年平均增长率,日本高达13.8%,苏联为8.6%,而美国仅为3.4%。近十几年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发展最快的是南朝鲜,其钢产量1970年仅为48万吨,1980年即达860万吨,十年间平均每年递增33.4%其次是巴西,1980年钢产量达1534万吨,1971~1980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1%。
⑹ 16年下半年 为什么煤炭 钢铁涨价
这是国家削减过剩产来能源带来的供需平衡变化的结果,据国家统计局数字,钢铁整个产能是11亿吨,中国的钢铁表观消费量,一年8亿吨,产能利用率70%多。宁吉喆表示,70%多在市场经济下有一定过剩,但也不是过剩那么多,多出的3亿吨去年已经去了6500万吨,今年再去5000万吨,产能只剩下10亿吨,中国钢铁消费量前两年就是8亿吨了,钢铁的消费还要增长。所以产能利用率算大账就达到80%了,在市场经济下也是正常水平。
⑺ 钢铁厂怎样写保证书
钢铁厂承诺在一来定的时间内拆除源也就是保证支持国家化解落后产能政策,这样的保证书是受到拥护的。据国家统计局数字,钢铁整个产能是11亿吨,中国的钢铁表观消费量,一年8亿吨,产能利用率70%多。宁吉喆表示,70%多在市场经济下有一定过剩,但也不是过剩那么多,多出的3亿吨去年已经去了6500万吨,今年再去5000万吨,产能只剩下10亿吨,中国钢铁消费量前两年就是8亿吨了,钢铁的消费还要增长。所以产能利用率算大账就达到80%了,在市场经济下也是正常水平。
⑻ 工信部强力要求压缩粗钢产量,这有什么深意
当前,在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好转的共振下,我国粗钢产量再创新高,需求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引发业界对新一轮钢铁产能过剩的担忧。围绕碳高峰和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坚决减少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逐年下降。在31个制造业类别中,钢铁业的碳排放量最大。在2030年碳高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约束下,钢铁工业将面临不可避免的挑战,必须从现在开始付诸行动。
去年,中国钢铁产量的高增长完全是由需求推动的。目前,钢铁产需相匹配,钢铁工业对国民经济复苏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去年钢铁消费的增长超出了大家的预期,消费强度出现了异常,这主要是国家为应对经济下行而采取的刺激政策所致。因此,要保持理性,不要对不正常的生产和消费过于乐观,按需组织生产。在中国钢材消费量近20年来首次下降,钢材价格跌至近20年来最低水平后,防止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在中国由来已久。目前,随着国民经济钢材需求强度的持续下降,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能过剩。何文波指出,虽然我国钢材需求旺盛,但供给强于需求、生产强于消费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要坚决防范产能过剩风险,严格控制钢铁产能增长。目前,我国钢铁产能与增长需求基本匹配,但产能过剩风险正在积聚,需要高度重视和严格控制。
⑼ (19分)材料一 近几年,我国钢铁产能过剩日趋严峻。据中钢协预估,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可达10.2亿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