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首要问题就是去产能,参考《2016-2021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已有炼钢产能近10亿吨,产能利用率仅72%,明显低于正常水平。2013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726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666亿元,增长10.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5060亿元,下降2.1%。估算2015年新增粗钢产能约4000万吨。
大气污染防治,环保压力加大
钢铁行业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行业之一。2012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大幅收紧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等排放限值,并对环境敏感地区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水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作为“十二五”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地域,钢铁行业节能环保监管将更加严格。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不能满足环保新标准要求,企业尚需加大环保投入,生产经营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致竞争加剧
产业集中度不升反降,加剧了市场竞争。大型钢铁企业精品板材项目不断增加,板材产能开始集中释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重点放在了高端产品方面,甚至是重复研发其他企业的产品,造成高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的现象。同时,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多数钢材品种均处于过剩状态,其中高端板材中的精品取向电工钢和无取向电工钢目前已供大于求。此外,钢材市场出现的恶性竞争值得关注,企业价格战加剧,钢铁企业长期实行的不给钱不发货原则在一些品种上已难以坚持。
⑵ 上海附近没有发展钢铁工业所必需的煤铁资源,为什么却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
一是有便捷的水运条件做依托,可利用国外资源;二是有钢铁工业的产品市场做版后盾,可权消化钢铁产品;三是有完善的城市做依托,配套设施完善;四是有高端的人才储备,为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保障。再有就是国家决策层的投资支持和金融机构的完善服务,为发展高投入高产出的冶金工业提供了支持。
⑶ 我国钢铁工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面临新问题:钢铁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低下、产品结构失衡加剧,同时,钢铁工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支撑条件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包括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发展瓶颈。据了解,进入21世纪以来,钢产量更以超过20%的增幅高速增长,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钢铁行业消耗的能源以及污染物造成的环境负荷均占整个工业总量的10%。钢铁业确立可持续发展观成为当务之急。 专家认为,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走可持续的绿色之路。“打造绿色宝钢”是宝钢集团又一次新的探索:投资4483.8万元,实施9项污染源治理项目,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大气中的SO2减少了32%,烟尘减少了79%,工业粉尘减少了64%,废水中含COD减少了63%,含石油类减少49%。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认为,实施精品战略、推行清洁生产和开展节能降耗等,都必须依靠企业的技术创新。因此,宝钢引进世界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装置共316项;重视采用能有效节能降耗的先进技术装备,实行污染源全过程控制;厂区绿化率达到43%,实现工厂园林化。 本届宝钢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钢铁、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⑷ 约束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目前,没有任何外部条件可以约束钢铁行业发展,主要是市场需求制约产能的释放。中国钢铁行业长时期的高利润强烈刺激了过度的,快速的产能扩张,就连农民,轧棉花的,卖香油的,做钢结构的,做钢铁贸易的,村长镇长都投资炼钢,收破烂的都是钢铁厂董事长,造成钢铁产能几十年的旋风式增长,达到了12亿吨之巨,钢铁行业这种产能严重过剩局面是导致价格下滑,竞争白热化效益低下的原因,无序扩张不制止,落后产能不淘汰,钢铁工业就没有回暖的迹象,即使一时复苏,也会被立即死灰复燃的小钢铁抵消,最终受害的还是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国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经过审批手续的,近二十年建设的钢铁厂一律关掉,拆除。
⑸ 如何评价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
经济有周期,钢铁受周期影响,好的时候好,坏的时候坏,属于刚需,上下市场需求,高端设备需求,都是未来需求,现状对比以前,市场成熟,质量,生产消耗,可塑性,关联度等,点需到面需!
⑹ 发改委召开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如何
同时,中国钢铁产品持续助力“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沈彬表示,“钢铁国际产能合作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机遇窗口期,需要大力推进。”值得提醒的是,要以中国钢铁产业链全球布局优化和服务中国钢铁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为出发点,统筹发挥各方面作用。期间,还要密切关注对外投资对中国钢材出口的影响,把握好对外投资的布局和节奏。
智能制造发展稳步推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近日表示,智能制造是迈向钢铁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他说,中国钢铁工业距离智能制造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工艺过程数学模型的适用性差、全流程计划调度水平不高、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尚待打通、供应链协同存在较大差距、管控一体化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需要加快智能化转型。
“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表示,钢铁智能制造正处于起步阶段,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实现大规模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重要的着力点。
⑺ 国外钢铁冶金行业怎么向下游发展 我国钢铁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向下游加工、服务发展是主流方向。想了解一下
你说的下游来加工、服务发展已自经不属于冶金行业了,但这也是我国冶金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冶炼本身已经是微利的情况下,只有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采取全产业链或者部分产业链式发展,形成企业集群,这样也就不再是单纯的冶金企业了,向下游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式是注重专业小块市场的开发,为用户量身定做产品,并把它做深做透,成为小市场的领先者,并提供相关服务和更多的附加值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个趋势是挖掘钢铁本身潜力,比如向高效特殊钢产品发展,在同等强度下减重,节省材料并提高附加值。其实我国的钢铁材料水平还比较低,有很多高端钢材自己不能生产或质量不够,比如乘用车优质高强度钢中国使用比例21%左右,远低于欧美日水平。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⑻ 材料一 在我国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某国有大型钢铁企业投资数百亿发展,“非钢”产业,包括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