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大炼钢铁的时间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例如,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1959年要比1958年再翻番,由1070万吨达到3000万吨。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左右,1959年要比1958年增产50%,由7000亿斤左右达到10500亿斤。“大跃进”运动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例如,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铁路,大办万头猪场,大办万鸡山。在这样的目标和口号下,基本建设投资急剧膨胀,三年间,基建投资总额高达1006亿元,比一五计划时期基本建设总投资几乎高出一倍。积累率突然猛增,三年间平均每年积累率高达39.1%。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1958年11月至1959年7月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曾努力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低1959年的工农业生产指标。八届八中全会错误地批判所谓彭德怀右倾反党集团,及随后全党展开“反右倾”斗争,使纠正错误的努力中断,而党内“左”倾错误更加发展。1960年提出要长期保持大跃进,继续要求工农业生产达到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对1959年上半年压缩指标进行不公正的指责,一味强调反对右倾,要把干劲鼓足。在各地粮食告急的情况下,还不断追加基建投资、追加基建项目,钢年产量指标一吨也不能少。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又再度全面地泛滥起来。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的三年“左”倾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由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认识不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加之毛泽东等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之后,没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要使中国在15年或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在十年内超过英国、十五年内赶上美国(所谓“超英赶美”)。毛泽东号召大家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会后,全国各条战线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提出1958年钢产量翻番,作为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达到1070万吨。
会后全国形成了全民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1958年底,全国为满足毛泽东的意愿,把钢产量比57年番一番,提出“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全民炼钢。但由于技术不合规格,只是炼出大量的废铁,造成极大的浪费。炼钢需要铁矿、焦炭、 燃料等材料。由于铁矿不足,于是全民不下田耕作,全都上山采矿,使粮食产量大减,还去把家里的铁器丢到炉火中,却炼成一个个的铁疙瘩。由于燃料不足,只好 上山伐林,把一座又一座青山砍得光光,引发日后的天灾。其实这些天灾都是人为的。传闻增城挂绿荔枝树在此劫中大部分被砍去了。而且建造高炉的建筑材料不足,甚至至把文物建筑拆了,把砖块拿去建炉,还说文物也要为炼钢服务。
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中共中央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曾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但庐山会议后期,由于对彭德怀等人的错误批判,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的斗争,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造成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后果:
现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大跃进都被广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由于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至工业。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东西方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 主要死因为饿死。一部分学者并且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饥荒。
贝克尔(Jasper Becker)——一名长期观察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在他的《饿鬼:中国的秘密饥荒》一书中说,大部份对大跃进的批评来自于“在香港观察中国的”国外评论家。而当时有在国内生活过的外国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也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间关于大跃进的争议的主要来源。
杜波斯(W.E.B. DuBois 1959年,著有《中国》一文)大跃进时期到访过中国。
“浮夸风”作为“大跃进运动”的症结之一,首先在当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就是大量农民的饿死。另一方面其影响甚远,大跃进之后的几十年甚至直至现在,在大陆社会主要体现在政界,为了追求政绩,不少党政领导特别是有些主要领导,仍旧使用虚报数据,如财政收入、GDP总量、国民收入,甚至计划生育玩数字游戏。
在大跃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虚报产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县,号称一年收获粮食12亿斤。《人民日报》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宣传。 依照这种报告制定的国家征收粮食额度严重超出实际产量。也是导致后来灾荒的主要原因。
㈡ 中国钢铁什么时候能牛起来
我国钢铁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价格极低低迷,效益极度的差,这正是市场经济调解的结果,优胜略汰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建设的时候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看到市场有利润,不停国家不允许盲目扩能的政策劝告,赚了钱自己偷着乐,现在承担盲目投资的后果想起国家和行业政策来了,这公平吗。处于病态的中钢钢铁行业由于极度的扩张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各个钢铁企业为了维持生产拼命争抢订单,相互压价相互拼成本,成为一个巨大的亏损群体和罕见的全行业亏损行业。在这个环境下即使是最先进的钢铁厂也难以寻找世外桃源和香格里拉,业绩不佳却能够股价大涨是不可想象的,也不符合经济规律。中国钢铁行业长时期的高利润强烈刺激了过度的,快速的产能扩张,就连农民,轧棉花的,卖香油的,做钢结构的,做钢铁贸易的,村长镇长都投资炼钢,收破烂的都是钢铁厂董事长,造成钢铁产能几十年的旋风式增长,达到了12亿吨之巨,钢铁行业这种产能严重过剩局面是导致价格下滑,竞争白热化效益低下的原因,无序扩张不制止,落后产能不淘汰,钢铁工业就没有回暖的迹象,即使一时复苏,也会被立即死灰复燃的小钢铁抵消,最终受害的还是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国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经过审批手续的,近二十年建设的钢铁厂一律关掉,拆除。钢铁产品作为一个普通的商品,也不例外遵循这一规律。目前,我国钢铁经过多年的高盈利期,诱导了这个行业的无序过度膨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都投资涉足钢铁厂建设,造成了目前实际上超过十亿吨的产能。随着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基建规模的大幅度压缩和基础建设投资强度的降低,以及国有企业投资欲望的萎缩,民营企业回流资金的加强,外资企业撤资的加快,钢铁需求不再大幅增加。这必然造成了严重的过剩,钢铁厂为了维持基本的合同量,就相互搏杀,降低价格,使得热轧薄板低于2000元【含税】,棒线材2000元左右盘整,这就是所谓的低于白菜家。这种局面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不会立即转变,也不符合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环境。作为一个钢铁行业的从业者,经历了辉煌到衰落的过程,真是感慨万千。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局面如果国家不进行干预,将会长期下去。
㈢ 中国什么时期开始炼钢铁
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我国炼铁技术进步、产铁量大增才出现了根本的扭转。北宋时期铁的年产量最高时候已经高达800万斤,这个产量看起来多,换算成现在的单位也不过就是4000吨铁(我国现在的钢铁年产量都是亿吨级的)。
但是在古代,全国年产4000吨铁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数字了,按照当时铁锅的制造重量来计算,这一年下来北宋的铁产量,如果全拿去制造铁锅可以制造100多万口,有了这样一个入门级的产铁量,才能在满足武器铠甲、钱币佛像等用途之外,为民间千万级的人口的锅灶服务。
也正是因为铁锅在宋代的普及,有力地促进了中华炒菜法在宋代的推广。
(3)中国钢铁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铁器,以铁矿石冶炼加工制成的器物。铁器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进步。
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冶炼铁器是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铜柄铁刃匕首,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冶炼铁器是甘肃省临潭县磨沟寺洼文化墓葬出土的两块铁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铁器
㈣ 钢起源于什么时候
西周时期
我国冶铁术大约发明于西周时期,比欧洲晚,可是它一经发明,不久就出现了生铁,后来者居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生铁的国家。
1964年,江苏六合程桥镇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铁块,经鉴定是白口生铁。这是到现在为止我国出土并且经过科学分析的最早生铁实物。战国中晚期,铁器在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出土的战国铁质生产工具大约十六种左右,其中多数是生铁和它的柔化处理件,块炼铁处于辅助地位。这表明这时我国生铁生产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我国生铁技术发明比较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以为在技术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冶铜术中很早就使用了比较强的鼓风装置。二是很早就对冶炼用的原料进行了比较好的选择和处理。三是很早就发明了比较高大的冶炼竖炉。一般认为,我国生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同青铜技术有密切的关系。
说起冶金,学过化学的人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冶金就是冶炼金属,古代的冶金是用焙烧、熔炼的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例如,炼铁就是将含铁的矿石(铁矿石)和木炭或焦炭混合,在高温下使氧化铁还原成铁。很明显,冶金实质上是一种化学反应。古人虽然不太了解这种变化的实质,但他们在实践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他们在冶金过程中实际上是在进行化学反应的操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从事冶金的人是化学工艺家,或者说是化学手艺人,而冶金本身则是原始的化学工艺。
冶金人的武器是什么呢?我们已经知道,冶金需要高温,这就需要有能够达到很高温度的冶金炉,而要获得高温,非有鼓风设备不可。这就是说,冶金人的主要武器是冶金鼓风炉。
以我国来说,在公元前6世纪,就有了冶铁术的记载,到汉代冶铁术已有很大发展。熔化铁需要高温,由此推测,当时可能已经有了冶铁鼓风炉。鼓风炉,重要的是鼓风设备。最初的鼓风设备是个特制的大皮橐,用力压皮橐,空气从中压出,通过竹管吹到炼铁炉中。
由于炼铁炉需要不断吹进大量空气,而人力鼓风太费力了。大约在公元初年,南阳太守杜诗,实地总结了炼铁工人的经验,发明了“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风设备。后世的许多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农书,都讲到“水排”。水排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水流推动一个装有叶板的大轮子,把水力转变为机械转动,这个大轮子转动通过一系列机械装置带动上面的轮子转动,进而推动鼓风设备鼓风。我国著名农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一书中,有“水排”的图形,见下图所示:
皮橐是一种很原始的鼓风设备。随着实践的发展,鼓风设备不断进步,从皮橐发展为“木扇”,这种“木扇”已经是简单的风箱了,它通过木制的箱盖板的开闭鼓风(见上图)。用木制设备比用皮,材料比较容易得到。进一步发展,便是风箱了。风箱发明的年代已不能确切知道。1637年,在宋应星的名著《天工开物》一书中,已经画出了风箱图,从图中所见,这种风箱已经和现代手工业工人用的手风箱的形式一样了。详见下图。
图中表示:风箱与冶金炉相接,风箱向炉内鼓风,提高温度,熔化的金属流入土槽中。
风箱的制造原理很简单(见下图):做一个长方形木箱,箱内装一个可以推拉的大活塞,拉手露在箱外便于推拉;箱的两端有通风口,各装上一个只能向内开闭的活门,(图中2、3),在箱的下部或侧部装一个通气管,通气管的侧面有一个吹风口,通气管两端各有只能向下或向上开闭的活门(图中4、5)。活塞向前推,活塞后面空气变得稀薄,箱外空气推开活门2进入箱内,与此同时,活塞前的空气被压缩,推开活门4进入通气管由吹风口吹出。活塞向后拉,空气压开活门3进入箱内,箱内空气推开活门5进入通气管由吹风口吹出。总之,活塞一推一拉,箱内空气均能压送出去。用风箱鼓风,使冶金炉内空气量加大,也就是送氧气量加大,可以使火越烧越旺。
单有炉子还不行,有了炉子还得有燃料。炉子只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例如,烧煤的炉子,是通过煤的燃烧提供热能的,炉子本身仅仅是供作煤燃烧的设备。这就是说,煤炉的能量来源是煤,而不是炉子,如果没有煤只有炉子,是不能取暖也不能烧水做饭的。居家过日子的人都知道,买了炉子还要买煤,就是这个道理。煤是燃料,也叫能源,能源(或说燃料)是能够产生能量的资源,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炼铁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炼铁,起初使用木炭,后来发现了煤(称为石炭),逐步用煤炭代替了木炭。西汉时,有的书中已有了开采煤炭和利用煤炭炼铁的正式记载。这说明,煤炭也是冶金人的重要武器之一。
㈤ 中国最早的钢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春秋时期。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钢的国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经在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把铜格“铁剑”,通过金相检验,结果证明是钢制的。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中国最早的钢制实物。它说明从春秋晚期起中国就有炼钢生产了,炼钢生产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制造的兵器闻名天下。《史记·礼书》和《苟子·议兵篇》中都谈到楚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出产的兵器刃锋象蜂刺三样厉害,这肯定是钢制的。因为铁制的刀剑过于柔软,不可能达到象蜂刺一样的锐利程度。
(5)中国钢铁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在人类发明炼铁之后不久,就学会了炼钢。由于钢较之最初的生铁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钢的应用一直受到钢的产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钢的应用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钢可以铸成不锈钢去味皂来出售。不锈钢去味皂是一种用不锈钢打造的特殊钢块,永远不会变小,使用时如同一般香皂的用法,这种不锈钢去味皂来自于德国 ,它不能去污,但能除臭,沾满腥味的手,用不锈钢去味皂洗过30至40秒,能使腥味消失。
㈥ 中国什么时候可期以冶炼钢铁
春秋冶炼战国钢铁
㈦ 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什么朝代有的铁(或者说什么时候进入的铁器时代)什么时候有的钢
铁器时代是战国末期,钢是1956年
㈧ 中国最早炼钢是什么时候
最早的生铁炼钢法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生铁的国家。早在公元前6 世纪的春秋晚期,就有了生铁器物,这比欧洲要早2 000多年 。后来,中国人用生铁炼成了钢,成为生铁炼钢技术的发明者。在熟铁中加入碳,或减少生铁中的碳含量,都可得到钢。我国古代用生铁炼钢,主要采用生铁脱碳法、炒钢法和灌钢法。生铁脱碳法起源于战国时代。因为要经过反复的加热送氧、冷却后再加热送氧,每加工一次,钢就变得更坚硬。所以脱碳法又称为“百炼法”。
㈨ 中国最早的钢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汉代。
资料汉代在冶铁、铸铁的同时,还发展了制钢技术和锻钢技术,到东汉末年专成为有名的“百炼钢”技属术。百炼钢技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锻钢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将生铁熔化炒炼脱碳成钢。再经过反复加热锻打成钢刀。反复折叠锻打,可以去除夹杂,细化晶粒,致密组织,提高韧性。所谓百炼,是形容其锻打次数之多。这种炼钢技术在东汉时不断提高,到二世纪末叶,正式出现了“百炼”之称。
不过严格说起来,钢在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大规模应用。
㈩ 中国钢铁行业 什么时候开始产能过剩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钢铁产能急剧增长,钢铁需求量增长幅度没有同步跟进,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钢价下滑,钢厂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了局部亏损乃至后来的全行业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