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 ),由于这种矿产的涨价,导致中国为涨价买单
尽管涨幅让中国钢企难以接受,中国钢企却必须接受。对于中国钢企而言,当务之急是寻求应对之策。
“65%肯定是我们难以接受的,我们不想发表评论,谁愿意说谁就说去吧。”国内一家大型国有钢铁企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虽然国内钢铁不愿承认既有的事实,他们却早已着手实施应对铁矿石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据王英武介绍,自从铁矿石涨价幅度公布以后,3天时间内,国内钢材均价就提高了200多元/吨,上涨幅度在4%左右,加上此前铁矿石谈判期间的两个月时间内,国内钢铁提高15%的幅度,国内钢铁价格已经累计上涨了近20%,均价现已高达5000元/吨左右。
根据中国联合钢铁网2月20日测算的一组权威数据显示:65%的矿价涨幅对中国钢铁生产在成本上形成了较大压力,仅就铁矿而言,中国与日韩相比已不在一个水平线,且差距越来越大。
从2007年澳大利亚海关数据看,澳大利亚对中日韩三国的出口离岸价中,出口中国的价格最高,且高于澳大利亚出口平均价,对日本出口价格次之,而对韩国出口价格则相对较低。
这组数据还显示,由于中日韩三国在海运费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中国进口矿的到岸价已明显高于日本和韩国,使中国在原料进口采购方面,与日韩没有处在一个水平线,从起点上就加大了成本压力。
李新创认为,中国钢铁企业必须加大海外投资的步伐。他说,当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中国应该大力控制焦炭出口,焦炭出口减少必然导致国际钢铁产量的缩减,由此将导致国际市场对铁矿石需求量的减少,并进而影响海运的压力。
中国铁合金在线
⑵ 中国钢铁信息库 关于宝钢7月份期货销售价格调整
1、宝钢销售价格政策,只针对期货价格进行调整,没有现货价格调整一说内。
2、宝钢此次容下调7月期货价格,完全随供需关系调整而调整,宝钢近年来产能不断被国内其他钢厂超越,已失去对钢厂价格市场风向标之影响力。针对相对高端板材产品市场,宝钢此次调整,属于引导钢材回归正常价格,亦不排除针对力拓等矿商进一步提高矿品协议价格提前准备,增加谈判筹码。
附:钢价近期高位运行,已对市场销售渠道造成一些影响,需减少渠道资金压力,调整供需关系,使产销进一步平衡。另,钢材属资源性产品,由长期来看依旧据有十分的竞争力。
⑶ 铁矿石涨价对中国钢企有什么影响
国内钢企一季度提价带来的增量利润,还是落入了“两拓”等国外铁矿石供应商的口袋中。一季度,钢材价格上涨约17%,铁矿石价格上涨40%,成本上涨远超钢材价格的上涨幅度。同时,在政策紧缩导致需求回笼的大背景下,4月中旬钢材日产量却再创新高,国内钢企的成本转移能力越发不足,经营压力日显。单纯从数字上看,钢企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有所回升,但总体而言,钢铁行业仍在‘高产销、低利润’的怪圈中。值得注意的是,铁矿石等成本上涨导致的利润下滑在3月份越发明显。《经济参考报》同时获得的一组最新权威数据显示,3月份钢铁行业销售收入2978.7亿,同比上涨13.55%。但是利润同比下降了3.82%,仅为83.4亿元。根据中钢协最新统计数据,1至3月份,钢铁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为2.91%,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
在铁矿石提价的同时,我国钢铁业的“高产量”也令人担忧。据上述钢协权威人士透露,根据国内主要钢铁企业统计数据显示,4月中旬钢材日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97.9万吨。如果照此估算,全年的钢铁产量将超过7.2亿吨,钢材“供过于求”的局面将继续恶化。“高产量”一方面会增加铁矿石等原料的需求,导致矿石价格进一步‘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我国钢铁‘高产量’带来的竞争也抑制了钢价的上涨。在成本无法转嫁的情况下,高成本只能由钢厂自己来消化。”“应该特别警惕产量创新高。”徐向春表示,钢厂应合理控制产量,争取达到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因为产量的增加直接后果将会提高钢厂对矿石等原材料的需求,三大矿山也会利用这一需求信号迅速拉高矿石价格,钢厂后期的经营必然会更加尴尬。“如果按照一季度较低的矿石价格计算,我们厂子目前吨钢的边际贡献为600元,减去固定成本后已经很难盈利,从目前的矿石价格上涨趋势看,如果钢材不能提价,钢厂后期面临的局面更加困难。”华中地区一位钢厂人士坦言。但是,需求端的回落,让他对提价的预期不高。他认为,由于房地产新增的开工项目大大减少,汽车、家电行业也比较低迷,再加上国家信贷紧缩政策导致资金链吃紧,下游企业根本无法消化钢材涨价。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26日在中澳经贸合作论坛上表示,由于近几年铁矿石价格暴涨所吸引的大量投资将在若干年内形成大量产能,铁矿石供求关系可能提前出现逆转。“过去十年,全球钢铁产业链围绕铁矿石供求这条主线展开惊心动魄的博弈,铁矿石这个十年前不为人关注的‘普通的石头’变成了‘疯狂的石头’。”徐乐江说。徐乐江认为,一个稳定的产业链,其链条两端一定是均衡发展的。目前这场由中国钢铁业和全球矿业巨头参与主演的“行业大戏”已经进入尾声,因为产业链的风险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并将逐步释放。
首先是产业链利润分配的严重不均衡难以持续。十年来,全球钢铁产品综合价格上涨2.3倍,同期中国进口铁矿石到岸价至少上涨了7倍。与三大矿山两位数的利润率相比,2010年中国钢铁业平均利润率不到3%,整个行业的利润总额不如三大矿中的任何一家。今年一季度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率再度收窄,相当多的钢铁企业再陷亏损泥潭。很显然,这种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是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其次是对上游产业一哄而上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在矿业投资高回报的吸引下,全球钢铁企业和非钢铁企业开始了大规模的上游产业投资。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这种投资回报会蕴含一定风险。第三是资源价格大起大落的风险在增加。有暴涨必有暴跌,这是客观规律。由于近几年铁矿石价格暴涨所吸引的大量投资将在若干年内形成大量产能,铁矿石供求关系可能提前出现逆转。而且铁矿石和石油、煤炭不同,铁矿中的铁元素可以循环回收利用,例如,美国75%-80%的钢是利用废钢生产的。中国钢铁业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随着废钢析出量的逐年增加,铁矿石需求量在保持一段稳定时期后会逐年减少。因此,未来不可避免会出现供应严重过剩后的价格暴跌。徐乐江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国和最大钢铁原材料供应国,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政府和企业都应着眼长远,为重新构建和谐可持续的钢铁产业链而努力。
⑷ 废铁还会涨价吗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钢铁企业普遍减产。若要恢复到正常的产能,预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调整期。尤其是欧美亚发达国家粗钢产量普遍下降约40%左右,增加了废钢资源的富余。而中国一季度粗钢产量增加了0.1%,钢材表观消费增加了6.1%。中国废钢铁需求市场仍然供不应求,境外大量的废钢资源进入中国市场。进口废钢市场的复苏给我国废钢铁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外废钢铁供应商、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般来讲,市场投资可行性研究,主要取决于以下几大要素:① 产品需求市场。② 原料市场。③ 产业发展周期。④ 投资回报。⑤ 投资环境。
中国的废钢铁需求市场有多大,发展空间如何?废钢加工处理技术是否成熟,产能何时进入饱和时期?投资环境是否稳定,投资风险有多大?这些都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和中国废钢投资市场的决策依据。
一、中国废钢铁需求市场很大,前景看好
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为5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38.46%,居世界首位。
2008年消耗废钢铁总量7200万吨,拥有世界最大的废钢铁需求市场。
2000~2008年我国废钢铁年应用量从2900万吨,增长到7200万吨,增长4280万吨,增长147%,以平均每年535万吨的速度递增,市场扩展很快。
由于废钢资源供应不足,废钢铁综合吨钢单耗由2000年的227kg/吨钢降到2008年的144kg/吨钢。应用废钢比维持在14~23%的极低水平,世界平均为40~45%,转炉用废钢比可达30%。如果废钢供应充足,应用废钢比恢复到2000年平均水平,年废钢需求总量将超过1亿吨,废钢需求空间很大。
图 :2000~2008年废钢需求市场发展态势
我国是一个铁矿石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铁矿石,以满足钢铁生产的需要。2008年进口铁矿石3.8亿吨,占我国铁矿石应用总量的50%以上,对外依存度很高,这也是造成进口铁矿石连年大幅涨价的重要因素。每一次的涨价都为我国带来数百亿元的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炼钢原料,废钢是铁矿石的唯一替代品。增加废钢产业的投资,提高废钢资源的供应能力,是缓解铁矿石进口紧张局面的重要途径。
废钢是一种优良的再生资源,其品质优于原生资源,可以无限循环使用。其又是一种载能资源,用废钢炼钢可以大量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同时也是一种环保资源,可以大幅减少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逐步减少铁矿石比例和增加废钢的比重”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既定方针,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因此,中国的废钢铁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有着广阔而光明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废钢资源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在进入21世纪之后得到快速发展。建国初期年钢铁产量为100万吨左右,1996年首次突破1亿吨,2003年超过2亿吨,2005年超过3亿吨,2008年达到5亿吨。因此对废钢铁原料的需求量也随之大幅增长。
我国也是一个废钢铁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自产废钢还不能自给自足。我国的钢铁消费积累是在近几年才得到快速增加的。钢铁设备的报废周期一般需要8~30年,我国还没有进入废钢高产期,废钢资源的缺口有赖于进口给予补充。
我国境外的废钢采购体系还未形成规模,资源渠道还未形成稳定的供给体系,特别是大型的专业化废钢跨国废钢公司尚属空白,因此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需要国内外同仁的合作和开发。
预计十年之后或需要更长的一段时间,当我国逐步步入废钢高产期,从废钢净进口国发展成自给自足或废钢出口国时,更需要一批拥有先进加工技术、先进加工设备、先进管理体系的专业化废钢公司共同打造一个废钢铁进出口贸易大国所拥有的废钢加工配送、贸易的现代化国际供需体系。
三、中国的专业化废钢加工配送产业才刚刚兴起,需要加快技术升级,提高装备水平
上世纪我国废钢加工供应产业基本上延续着传统的“小而全”的回收利用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企业自成体系,加工技术粗放,设备落后,废钢产品质量较低,加工成本高,二次污染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日渐不能满足钢铁产业集中和炼钢工艺进步的需要。
随着我国废钢供需机制的改革和深入,协会正积极引导行业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我国专业化废钢加工配送基地的建设,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形成体系并初具规模。现正在全国蓬勃兴起,发展很快。
从废钢加工供应市场发展周期来看,正处于市场开发的增长期,距市场的饱和期相当遥远,更谈不上衰退时期的来临。大型的专业化废钢加工配送公司的建设才刚刚起步,需要先进的加工工艺,先进的加工设备,先进的环保设施,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大量的废钢资源及建设资金。急需提高行业装备水平,提高废钢产品质量,提高环保效益,提高配送能力,以满足“精品废钢”、“精料入炉”、“节能减排”、“绿色钢铁”的需要。
从废钢加工配送能力的角度分析,按照我国现有钢产量5亿吨,世界平均废钢比40%的水平测算,全国的废钢加工配送能力在达到2亿吨/年之前,都属于市场增长期。从人平钢材消耗量考虑,废钢市场饱和期将来得更加漫长。
四、废钢产业发展的强势逐步凸显,投资环境日益成熟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重大战略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调整的重点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而废钢回收应用产业就是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各级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废钢铁产业的投资市场逐步规范,投资环境逐步成熟。为了鼓励废钢应用产业的发展,国家对进口废钢贸易实行了零关税政策,对资金信贷、土地使用、税收减免等方面也给予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特别是对外商投资另设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利益保障措施。
废钢铁产业是一个从事炼钢原料资源开发供应的产业,相对于产品制造业有着较稳定的销售市场和主动权。特别是专业化废钢加工配送公司和钢企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之后,即成为钢铁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无论市场价格升降,钢企都会为配送公司保留一定的利润空间,与钢企同兴衰。废钢加工配送产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非暴利、着眼于长期发展的稳利产业,有着强劲的发展后劲和新兴市场。
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废钢铁市场带来了冲击和伤害,同时也为我国废钢铁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进口废钢市场,经过了一场震荡和重新调整之后,出现了新的转机。新的发展环境和市场格局正在形成。2009年一季度,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日、韩钢产量同比下降20~30%,欧盟27国下降45%左右,独联体6国下降46%左右,北美同比下降50%左右。废钢资源的富余量大幅增加,给中国废钢进口市场的复苏和废钢产业的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契机。天佑中华,我们应珍惜这个时机,加快废钢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总之,中国钢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废钢行业的发展确定了远大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为国内外志士同仁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广阔的投资市场。中国废钢铁产业的未来,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设备、资源的投入。需要国内外同仁的合作与努力,实现行业装备水平的提高,科技水平的进步,废钢市场的繁荣,资源的科学配置,经济环保效益的最大化和科学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对前景充满信心,充满希望。
⑸ 我在中国钢铁信息库看到宝钢又在调整出厂价格,具体是上涨了多少对钢材后市有什么影响
建议你还是去中国钢铁信息库好好看看吧!
那里面可以找到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