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的钢铁业从何时崛起
案例3 日、美钢铁业的竞争
日本钢铁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80年代,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钢产量由1950年的500万吨,增至1980年的15000万吨。长期以来,美国的钢铁厂家一直以其高劳动生产率闻名于世,随着日本钢铁产业的崛起,美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过直到60年代中期,美国仍领先于日本。当时,美国钢铁企业每万人小时平均产钢7吨,而日本只有5吨,但是此后10年日本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每万人小时产钢9吨,而美国只有8吨。
钢铁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率,日本比美国高出2.5倍,但是每吨钢成本的工资含量日本为45美元,低于美国的47美元。美国的钢铁厂家从60年代初期就受到日本方面越来越大的威胁。日本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本国钢铁厂家的竞争能力胜过美国,日产钢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美国,对美国钢铁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美国钢铁企业的压力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控制对日本钢铁的进口。
日本钢铁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何处?有人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 是低工资优势。日本钢铁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一直拥有相对于美国的低工资优势,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日元暴跌,日本职工工资平均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日本钢铁企业充分认识到并利用这一优势,注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了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 二是在全球范围选择进口廉价原材料。日本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但在70年代初,能源危机之前,原材料价格便宜,日本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选择进口优质而价廉的矿石、煤炭、石油等原材料,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底仓库。
以上两个原因是否充分解释了日本钢铁企业的崛起了呢?
7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原有的一些优势实际已经丢失或减弱。从1957年到1975年,日本钢铁企业单位劳动时间的工资费用提高了8倍,而同时期美国仅提高了2倍,战后以廉价劳动力为武器而取得竞争优势的日本钢铁企业,原来的“武器”越来越不顶用了。为了维持日本钢铁企业的成长,只要有可以降低成本的机会,日本企业从来不放过。举例来说,50年代末,美国和日本均相继建成了一批容积为 2000立方米的高炉。10年以后,日本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容积超过5000立方米的超大型高炉,而美国新建的高炉没有一座超过4000立方米,且数量也不多。
1982年,日本的高炉600超过2000立方米,而美国超过2000立方米的高炉不足10%。从1951年到1970年20年间,日本钢铁界建成了12个从炼铁到炼钢流水作业的钢铁厂,所建成的钢厂在当时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美国在1951年后仅建成了两个从炼铁到炼钢流水作业的钢铁厂,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也小。美国新建的两家连续作业钢铁厂所生产的粗钢,仅占美国全年粗钢总产量的5%。而日本新建的12家连续作业钢铁厂所生产的粗钢,占日本全年粗钢总产量的75%以上。 日本钢铁企业降低成本的再一个途径是尽可能地采用先进技术。如在生产工艺技术方面采用了纯氧顶吹技术、连续浇铸技术,在管理方面则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这两方面的技术都带来了大量的成本节约。
合理的生产布局是日本钢铁企业获得低成本优势的又一源泉。日本考虑到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的特点,厂址选择倾向于靠近海港,不少工厂都建在海港内,以降低运输成本。例如,日本钢管公司建设的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厂——扇岛钢铁厂,即是建在人工造的小岛上。该小岛系从1971年开始填海而成。
石油危机之前,日本炼钢投人的主要能源是石油。石油价格成倍上涨后,日本钢铁企业立即着手改变能源技术结构,用煤炭代替石油并与采用新技术实现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从1974年到1980年,日本国内所有钢铁企业,全部实现用煤炭代替石油。日本企业为此花费了大量投资,但同时却建成了占全国生产能力80%的节能型连续浇铸系统。日本的炼钢能耗比欧美国家都低。
日本的钢铁企业在顺应环境的变化和不断提高企业和竞争能力方面,不愧作为日本和世界企业的典范。但是,由于全球性钢铁需求的下降,全球经济结构的变化,加上兴起的发展中国家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日本的钢铁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为对此作出反应,日本的川崎制铁公司、于1986年6月设立了“川崎技术研究”部门,从事新事业开发。该部门的方针为“制敌抢先”,只要能抢在其他企业之前上市的商品,都可能成为开发对象。川崎公司时常利用进习、研修方式改变干部的观点,强化其应变能力,如1984年的研修论题就是:“世界钢铁业的兴衰与公司的应对之策”。 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1950年到1980年30年间,日本的钢产量:
A.提高了30倍 B.增长了29倍
C.翻了30番 D.以每年1倍的速度在增长
2、日本在50年代至70年代建成的12个钢铁厂的生产能力普遍比美国新建的钢铁厂大,说明日本钢铁业在追求:
A.降低钢铁生产的机会成本
B.降低钢铁生产的运输成本
C.钢铁生产的规模经济
D.钢铁生产的技术进步
3、以下哪种资源条件对日本钢铁业的发展约束最大:
A.自然资源 B.劳动力资源
C.资本资源 D.企业家才能
4、钢铁行业属于何种类型产业:
A.劳动密集型 B.资本密集型
C.知识密集型 D.高新技术型
5、80年代初以前,日本钢铁业的竞争战略属于:
A.低价格战略 B. 差异化战略
C.海外市场集中化战略 D.新事业开发战略
6、全球性钢铁需求开始下降,说明世界钢铁业处于寿命周
期的哪一阶段:
A.成长期 B.成熟期 C.衰退期 D.投入期
B. 30年代日本的年钢产量是多少具体是九一八事变时的1931年。
229万吨这是1930年的, 1940年为686万吨,这还是抢了中国和东南亚的。所以1931年大概不到250的样子
C. 日本钢铁企业排名及年产量
日本五大钢企(2010年粗钢年产量预计):
1。新日铁(粗钢产量:3200万专t)
2。JFE(粗钢产量:3000万t)
3。住友金属属(粗钢产量:1400万t)
4。神尸制钢(粗钢产量:800万t)
5。日新制钢(粗钢产量:500万t)
2010年8月份,日本7家主要钢厂生产不锈钢粗钢27.3万吨,环比下降12.5%(7月份为31.2万吨),各钢厂的产量如下。
新日铁(Hikari厂):3.9万吨(7月份为4.95万吨);
新日铁(Yawata厂):5.6万吨(7月份为4.68万吨);
住友钢厂(Wakayama厂):1.67万吨(7月份为1.77万吨);
JFE钢厂(Chiba厂):7.31万吨(7月份为9.72万吨);
日新制钢(Shunan厂):4.16万吨(7月份为5.31万吨);
日本冶金株式会社(Kawasaki厂):2.53万吨(7月份为2.75万吨);
日金工(Kinuura厂):2.19万吨(7月份为2.07万吨),
总计为27.36万吨(7月份为31.25万吨)。
D. 1945),日本德国苏联美国年钢产量各是多少
德国:1940年2154万吨,1942年2048万吨.
德国(含占领区):1940年专2610万吨属,1941年3180万吨,1942年3210万吨,1943年3460万吨,1944年2850万吨.
意大利:1940年226万吨
日本:1940年686万吨,1943年765万吨.
英国:1940年1230万吨,1943年1300万吨.
苏联:1230万吨.
美国:1940年6076万吨,1941年7510万吨,1943年8059万吨,1944年8132万吨.
E. 2008年世界钢铁总产量及各国钢铁产量是多少
去年已经接近9亿吨。
其中中国占了47%,跨越4亿吨大关。今年预计可以达到4.7,如果12月份增量多一点,可能突破五亿。
厉害吧。哈哈
F. 二战期间日本钢铁主要来源
这个问题很新颖啊,仔细想想还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日本那点资源想发动这么大规模的战争是妄想。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基本的战争资源是煤铁粮食石油。在各大国中,日本的钢铁和弹药是最少的,比如钢产量是200万吨,连德国的1/10都不到。当时日本的钢铁来源主要是从美国进口钢铁和废铁。从中国的掠夺是次要的。当时日本并没有得罪美国,所以美国愿意出口。 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断绝一切对日贸易。 日本的钢产量急剧下降.日本发动二战是长期准备的,通过在外国特别是中国的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源.战争期间又以战养战的政策,使日本的资源不会耗尽! 东北有战争所需的几乎所有煤铁粮食资源!石油有东南亚的,没和欧美开战前从他们那进口,开战后东南亚的油田就是日本的了,当时美英在东南亚还储存的大量的石油,加上日本本身就是危机意识很强的国家,平时就储存的大量石油!第三个原因是日本的机械化水平比较低的,看以前的是史料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日军基本都是徒步机动,战斗也大多是和对方的徒步步兵作战,陆军对石油的依赖和使用量和苏美德的军队比少的多的多。大部分石油是海空军用了,可到战争结束海空军的飞机数量也没美国多,这实际就是国家战争能力的极限了。说到这就明白为什么苏军攻占东北被日本认为是最致命的,东北被占领战争最基本的资源就没了!日本当时已经有在本土失守的情况下举国迁移东北,加上关外的100多万军队也许还能顶一两年的打算。
G. 小日本啊小日本,二战时期的小日本的钢产量是500万吨,美国是6000万吨,它和美国开战
都说日本偷袭珍珠港愚蠢无比,直接把美国拖进二战,但站在日本的立场上,当时亚洲战回场拉的太长,答国内资源基本全用于战争,太平洋侧的美国还对日本的原油及其他资源进行限制和封锁。日本的战争资源眼看就要崩盘,假如珍珠港完全成功了,太平洋由日本暂时控制,他们的这些资源都能得到补充,后事就有转机。其实都是逼出来的~ 话说美国无论是宣战前还是宣战后都是胜利者,宣战前可以多方面挣钱,宣战后还可以到处挣钱。
H. 1997年,日本钢铁产量起过中国吗
1997年中国大陆的钢产量是10894.2万吨,日本当年的钢产量是10454.5万吨,日本的钢产量低于中国大回陆。不过,当时日本的板答带材、钢管、优质工具钢、高强度拉丝用钢等远远强于中国,中国当年进口的4500万吨钢都是高价值的钢材,有的还是巨大的代价进口的。
I. 中国历年钢铁产量
据从1896年到年的半个多世纪的统计,全中国累计的钢产量只有760万吨(包括机械厂的钢产量在内)。其中达到最高年产量的1943年,也只有92.3万吨,而且绝大部分产量还分布在日本侵占的东北地区。发展概况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1949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
1952年全国钢产量为135万吨,1983年达到4002万吨,增长了28.6倍,平均每年的递增速度为11.6%。1949~1983年,中国累计产钢5.47亿吨,生铁5.75亿吨,钢材3.87亿吨。
产地分布 钢铁工业的地区分布发生了可喜变化。旧中国的钢铁工业由于被日本帝国主义垄断,主要集中在东北一隅,如1943年东北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94.5%,分布极不合理。到1952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未计台湾省)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高达85.8%。
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70%。但经过30多年建设,布局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83年,沿海各省、市、自治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降到57.3%,东北地区钢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降到了25.5%。
(9)1905年日本的钢铁产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主要原料。70年代后期,全世界铁矿石总储量约为3500亿吨,其中富矿储量约为1500亿吨(以上均不包括中国的储量)。苏联铁矿石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以下依次是巴西、玻利维亚、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这五国铁矿石储量之和占世界总储量的90%左右。苏联70年代各年的铁矿石产量为1.95~2.46亿吨,占同期世界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是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国。
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中国、加拿大的铁矿石产量依次占第二至第六位。铁矿石资源丰富是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条件。全世界平均的矿铁比总的趋势是下降的,20世纪50年代末高于2.00,60年代末降为1.80左右,70年代末又降至1.70左右。
J. 世界各国里,历史累计钢铁产量第一的是哪个
截止到2016年底,中国生产的钢材累计总量已经超过的传统的钢铁大国美国、日本和德国。专在高峰期间,美国日本属钢产量每年曾经达到1.3亿吨,中国目前的实际钢产量每年12.6亿吨,已经连续10年超过了8亿吨,累计起来早就是人类生产钢材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