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东有哪些钢铁厂
我是钢铁贸易的
建议你去中国钢铁资源库的钢厂名录看看吧!
希望能够帮到你!
㈡ 武汉钢铁厂的历史背景
(1)减少了办厂的阻力;便于对铁厂的管理和监督;使铁厂的管理和经营带有封建性,专影响铁厂的发展。 (2)国民经济属恢复工作完成,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解答第(1)问,首先研读材料一,然后联系所学,在洋务运动的背景下综合分析作答。汉阳靠近省城——便于管理和监督;“局务皆可与闻”——减少了办厂的阻力;督、抚、司、道属封建势力的代表——铁厂管理、经营的封建性,影响铁厂发展。第(2)问考查武汉钢铁厂建设的历史背景,注意材料二中的时间信息:1955年10月、1958年9月,联系所学确定两大答题点: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一五计划实施。
㈢ 河北怀来建海钢铁有限公司怎么样
河北怀来建海钢铁有限公司是2003-12-05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怀来县沙城镇工业路。
河北怀来建海钢铁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30730757500517E,企业法人陈建太,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蔽尺改态。
河北困运怀来建海钢铁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钢材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宏判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河北怀来建海钢铁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㈣ 中国有哪些钢铁加工基地
我国是世界上炼铁最早的国家之一。1890年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厂。但就中国的近代钢铁工业基础薄弱,产量低,品种少,质量差;部门结构和地区分布很不平衡。1949年钢产量仅15.38万吨,居世界第26位。屈指可数的十几处钢铁企业,大部分集中在沿海的鞍山、本溪、天津、唐山、上海、太原等地。其中以辽宁最为集中。
建国以来,国家把钢铁工业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产量增长很快。小哦能够1978年起,我国的钢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1980年的钢产量达到3712万吨,居世界第五位。而今,更是早已超过亿吨,稳居世界第一。旧中国只能生产100个普通碳素钢种,如今能冶炼2000多个品种;钢材品种齐全。钢铁工业的布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了大中小相结合的钢铁工业体系。大型钢铁基地有:
鞍本区:是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包括岸上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厂。鞍钢是我国第二大钢铁联合企业,所在地鞍山又“钢都”之称。港产量占全国比重较大,而本溪钢铁厂以炼铁为主,是我国铸造生铁的基地。今后将发展成为钢铁联合企业。
京津唐地区:包括首都钢铁公司、天津港场和唐山钢厂。以首钢规模最大,生产铁为主。1958年建立炼钢车间。天津钢厂规模小而分散,产品多属小型钢材。唐山钢厂是我国小型钢材基地。考虑到奥运会期间的环保要求,首都钢铁公司已搬迁至离唐山钢不远处的海岛“曹妃甸”上,同时并将建设新的港口。
上海区: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但是除宝山钢铁公司外,其余钢厂规模小。但是一直以来,钢材品种居全国首位。宝钢同时是我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
武汉钢铁公司: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钢铁产量仅次于宝钢、鞍钢,局全国第三位。目前是我国生产板材的重要基地。
攀枝花钢铁公司:位于四川省渡口市,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1965年兴建,1970年开始出铁。该厂已成为我国优质合金钢的生产基地。
太原钢铁公司:由老厂扩建而成,以生产钢板为主。
包头钢铁公司:1956年兴建,1958年投产。以生产钢铁和轧制大型型钢、钢轨、无缝钢管为主,还生产稀土和铌等稀有金属。
马鞍山钢铁公司:一生产铁为主,绝大部分运往上海炼钢,是江南的重要生铁基地。1958年后发展成为钢铁联合企业。
重庆地区:包括重庆钢铁公司和重庆特殊钢厂,原有生产能力低。建国后扩建为钢铁联合企业。产品种类较齐全。但与进一步解决新的矿石供应基地。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尽管我国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相当一部分钢材的质量不够过硬,每年还需进口大量优质钢材,因系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此外,我国年钢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最大的宝钢不过年产量3000万吨。而世界上最大的钢厂,位于日本广岛县福山市的福田钢铁厂,年钢产量位8000多万吨,已接近9000万吨。
㈤ 70年代的哈密钢铁厂在哪里
哈密市。哈密钢铁厂于1994年06月20日在哈密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始终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技术支持。该厂70年代位于哈森森密市八一路,是条件最好工厂搜乱,拥有健全的售后服务。该工厂主要经此漏亩营生铁、硅铁、锰铁、硅锰合金、铸铁管、铸铁件等业务。
㈥ 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政府有自己的钢铁厂吗
你好,在鸦片战争至少,清政府下的中国,基本毫无重工业,钢铁厂施没有的。
只有后来搞了洋务运动,才建了第一个钢铁厂,汉阳铁厂。
㈦ 我国三个钢铁基地
我国三个钢铁基地是:鞍山钢铁工业基地 、武汉钢铁工业基地 、包头钢铁工业基地。
简介:
1、鞍山钢铁工业基地
鞍山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素有"钢都"之称。鞍山钢铁公司占地21平方公里,职工20万人。拥有大型矿山5座,高炉10座,炼钢厂3座,轧钢厂13座,不仅形成了年产铁矿石3000万吨、生铁700万吨、钢700万吨、钢材44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已经能冶炼819个钢种,轧制637个钢材品种,总规格达2万多个,是我国钢铁工业举足轻重的联合企业。
2、武汉钢铁工业基地
武汉钢铁工业基地是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历史发展早,前身是汉阳钢铁厂。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位于湖北武汉市青山区长江沿岸。铁矿原料来自大冶、黄石等鄂东矿区。焦煤由河南省平顶山和鹤壁煤矿供应。锰取于湖南湘潭。水陆运输条件好,接近消费区。其设备能力,铁矿年开采770万吨,年产铁400万吨、钢400万吨和钢材418万吨。已形成采矿、炼铁、炼钢、轧钢的完整工业体系。职工达12万人。目前拥有全国最先进的1.米轧机。是全国轧钢能力最大的钢铁基地。轧钢产量居全国第一。主要产品有中型材、薄板、中厚板、大型材和带钢等。其中年产板材200万吨,占全国板材的20%以上,是我国最大的钢板生产基地。现在主要是铁矿资源不足,内部生产结构不够平衡,轧钢大于炼钢,炼钢大于炼铁,炼铁大于采矿。近年发现的巴东、长阳、建始一带鄂西矿区,可作为后备铁矿基地。
3、包头钢铁工业基地
包头钢铁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全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新区昆都伦河两岸。它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投产。以附近白云鄂博铁矿为原料基地;还有石拐沟煤矿;同时邻近宁夏石咀山、石炭井焦煤产地和山西大同等煤炭基地。水源充足;铁路运输方便,有京包、包兰铁路连接华北和西北各地。年设计能力,开采铁矿800万吨,产生铁313万吨,钢316.5万吨,钢材270万吨,是一个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和焦化组成的现代化大型钢铁工业基地。生产大型钢材和重轨等产品。另白云鄂博铁矿还是一含稀土(13%)、钒(0.2%)、莹石(16.5%)和铌等多种元素的铁矿。其稀土储量居世界各国之首,有“稀土之乡”之称。目前稀土工业已经崛起,它也是我国稀土工业基地。
㈧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兴起背景和发展艰难的原因
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制枪炮、造战舰,大量输入西方国家生产的钢铁。1867年进口钢11万担(约8250吨),1885年达120万担(约9万吨),1891年增加到173万担(约13万吨),进口钢逐渐占据了中国的市场,使传统的冶铁业难以维持生产。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官办工业从军事工业扩展到民用工业。由于钢铁消费量的增加,近代矿冶工业的兴起就成为时代的需要。
1871年,福州船政局所属铁厂首先采用新的钢铁加工技术:安装吊车,铸造大型汽缸;购置3吨汽锤,锻造大车轴;建立拉铁(轧钢)厂,轧制15毫米以下的造船钢板和6~120毫米圆钢、方铁。1886年,贵州巡抚潘霨创办青溪铁厂,先用土炉,后从英国订购熟铁炉18座、1吨贝塞麦炉2座、轧板机1架、轧条机13架,1888年安装完毕。终因清廷腐败,缺乏资金、铁矿石和煤,又不善于经营,无人精通技术,而于1893年停办。这是兴办近代钢铁厂的一次尝试。1890年,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总局”或“江南制造局”)建成中国第一座3吨炼钢平炉,后又建成了一座15吨炼钢平炉(图1)。同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这是中国也是远东第一座近代钢铁联合企业,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除汉冶萍有较大发展外,本溪、鞍山、上海、阳泉和石景山等地的钢铁工厂也先后起步。
1915年“本溪湖煤铁股份公司”开工生产,至1917年有300立方米高炉2座,后又增加小高炉(每炉日产铁20吨左右)2座,冶炼优质生铁。1916年中日在鞍山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1918年正式开办“鞍山制铁所”,有515立方米高炉2座,后又建炼焦炉4座和693立方米高炉1座。1917年山西阳泉建立保晋铁厂,有日产20吨生铁的小高炉1座。1918年上海和兴化铁厂(今上海第三钢铁厂前身),先后建立10吨和25吨小高炉共2座,10吨平炉2座和轧钢机一套。扬子机器公司在武汉谌家矶建立日产铁约100吨的高炉1座。1919年龙烟铁矿筹建石景山铁厂,1920年一号高炉开工建设。以上钢铁企业建立后,1920年全国铁产量达43万吨,钢产量6.8万吨。1923年东北兵工厂建电炉1座,这是中国早期的炼钢电炉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又侵占了华北、华中、华东等广大地区。他们对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大肆掠夺。1931年开始经营庙儿沟铁矿,建200吨、180吨高炉各 1座,炼铁能力达到年产13万吨。1933年,日本在鞍山成立昭和制钢所,1935年它新建的第一炼钢厂(有100吨平炉4座)出钢,1937年又添建150吨平炉 2座,此外,昭和制钢所的第二选矿厂、第一轧钢厂、大型轧钢厂、小型轧钢厂、薄板厂和4号高炉等也陆续投产,1937年产量为生铁70万吨、钢50万吨、钢材28.5万吨。在鞍山地区,除昭和制钢所外,还有中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铸管厂、钢管厂、钢丝厂、镀锌厂、耐火材料厂、机械厂、中板厂等,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控制的。1937年,北京、天津、唐山、阳泉等地也新建或改建了钢铁厂。
民国以后,面对汉冶萍“竭蹶复竭蹶,失败复失败”的经营局面,出现了一批对汉冶萍失败原因进行理性思考的文章,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 多数研究者将汉冶萍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和国内局势动荡。曾述启在1914年的调查报告中将汉冶萍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地势失败(指铁厂选址汉阳,距矿地太远、交通不便、运费高昂)、用人失败、经营失败、组织失败、际遇失败”[35]。《汉冶萍公司纪略》认为汉冶萍公司无良好结果的原因在于“(一)办理不得其法;(二)弊端甚大,厂矿人员无不舞弊者,董事无论矣;(三)前期铁价低廉,且受日本牵制,今涨价所加有限。”[36]吴景超则认为汉冶萍失败的原因在于“计划不周、用人不当、管理不善、环境不良”。[37]显然,三者都将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公司主观方面。对客观原因的分析如“际遇失败”、“环境不良”主要指“内乱时时发生”的国内社会秩序以及当时各级执政当局“补助是少有的,而诛求却无厌”。所论有一定根据也有一定道理,但其偏颇之处也显而易见。 作为公司高层经营管理者的李维格对此问题见解独到,他强调国家主权与行业标准对汉冶萍的负面影响。他认为任何国家的钢铁工业,都经历了艰难起步到逐渐发展的过程,汉冶萍早期的经营失误并不可怕,资金、人才的缺乏也不足为惧,真正阻碍汉冶萍发展的原因是没有国家的关税保护和行业生产标准,“汉厂十数年来,坐此两大原因,日在艰难困苦之中”。
㈨ 中国最早的钢铁冶炼厂在哪里
沈阳冶炼厂建于1936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最早恢复生产的特大型综合性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㈩ 苏联二十年代工业化建设主要成就
①一五计划:开始时间:1925年12月,标志: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总方针: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
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友戚
②二五计划:
1928年起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到1932年。成就: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第聂伯河水电站;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和车床厂;高尔基汽车厂;共青城飞机制造厂;乌拉尔—库兹涅茨克钢铁、重型机械、煤炭基地;新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基地;塔什干食品加工和畜产品加工工业基地;
三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建成——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克钢铁厂和札波罗日钢铁厂。
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乌拉尔、克拉马托尔斯克、新契尔克斯克、车里友旁雅宾斯克等重型机械制造厂。
高尔基和莫斯科两个汽车制造厂。
在“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总共有4500个大企业建成投入生产;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20%,其中重工业增长了139%,轻工业增和了100%,农业总产值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负增长,增长了54%;国民收入增长了109%,人民的工资基金增加了1.5倍,集体农庄农民收入增长了2倍多,到1937年,大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加了1倍,比1913年增加了7倍,大工业特别是机器制造工业的增长,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获得了技术上的重新装备,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中基本确立。而同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比1913年仅增长44.3%。到1937年,苏联的钢产量达1770万吨,钢材为1300万吨,生铁为1450万吨,煤为1.28亿吨,发电量为365亿度。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了六千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钢铁、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部门。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苏联的工业水平大幅提升,工业企业的现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工人们的技术水平比一五期间提高许多。在东部地区兴建了乌拉尔—库兹涅茨克钢铁、重型机械、煤炭基地,新库兹涅茨克钢铁基地,伏尔加—乌拉尔石油基地等;在中亚兴建了塔什干食品加工和畜产品加工工业基地;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机械化采矿基地;在远东地区的阿穆尔河流域兴建了共青城飞机制造厂。1937年苏联的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10.6%,仅次于美国。超过德国、英国、法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好告陵界第二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已取得了彻底胜利,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苏联社会的经济基础,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例占到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