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碳在钢中的含量越高钢越硬,还是越少刚越硬啊。
钢就是铁和碳的合金,一般来说碳在钢中的含量越高钢越硬,但是碳含量太高了,其他性能比如塑性和韧性降低了,所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不同的钢材。另外,硬度还和热处理等有关,不是简简单单由成分含量就决定的了。
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当钢中含碳量在0.8%以下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和硬度提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但当含碳量在1.0%以上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强度反而下降。
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材的焊接性能变差(含碳量大于0.3%的钢材,可焊性显著下降),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增大,耐大气锈蚀性下降。
一般工程所用碳素钢均为低碳钢,即含碳量小于0.25%;工程所用低合金钢,其含碳量小于0.52%。
生铁、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上,含碳量超过2%的铁,叫生铁;含碳量低于0.05%的铁,叫熟铁;含碳量在0.05%-2%当中的铁,称为钢。熟铁软,塑性好,容易变形,强度和硬度均较低,用途不广;生铁含碳很多,硬而脆,几乎没有塑性;钢具有生铁和熟铁两种优点,为人类广泛利用。
铸剑时候则必须用炼好的钢。生铁与钢的区别在那里呢?我们知道,用块炼铁透碳钢制造的刀,虽然比较锋利,但仍然达不到能够“斩金断玉,削铁如泥”的程度。因为这种钢的质量还不够好,炼这种钢碳渗进的多少,分布的是否均匀,杂质除掉的程度,都非常难掌握,而且生产效率极低。为了提高钢的质量,中国古代工匠从西汉中期起发明了“百炼钢”的新工艺。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叙述磁州百炼钢的过程,就是连续烧锻百余次,至斤两不减为止。所谓“百炼钢”,就是将块炼铁反复加热折叠锻打,使钢的组织致密、成份均匀,杂质减少,从而提高钢的质量。用百炼钢制成的刀剑质量很高。
② 碳合金钢中碳的含量高低会怎样影响合金钢的硬度
钢中碳是影响钢硬度的主要元素,含碳量越高硬度越高,含碳量越低硬度越低。
③ 钢材的含碳量与其硬度关系
钢材的强度与硬度成正比,钢材的抗拉强度是布氏硬度的约0.33-0.36倍的关专系。
金属的硬度与强度在属理论上没有严格的关系,但通过大量的实验可以粗略地得到其换算值或换算关系。
根据试验研究总结出的经验公式,金属的抗拉强度σb与布氏硬度HB之间有近似关系为:
④ 钢铁的含碳量越高,硬度是越高还是越低
所谓的复钢是指含碳量在0.0218到6.69%,随着含制碳量的提升,在0.77%之前,硬度跟碳含量递增趋势,在0.77%到2.11%这个要分两头说,未经淬火的随着渗碳体的增多,硬度是增高的,淬火件,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中残余奥氏体会逐渐增多,在0.9%-1%左右,淬火硬度达到最高值,而后降低。在2.11%-6.69%缓冷要发生共晶转变,形成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是连续分布的相,奥氏体颗粒均匀的分布在渗碳体上,由于奥氏体的出现,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在2.11%最多,渗碳体最少时,硬度达到最低值,而后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大。淬火反之。
⑤ 钢铁的含碳量越高,硬度是越高还是越低
碳元素主要是固溶强化和形成铁三碳化合物提高钢铁强度和硬度。碳含量越高,硬度越高。
但是如果碳元素不能固溶和化合态存在与钢铁中(譬如球墨铸铁),这时候碳含量高使硬度提高这个结论就不成立了。
⑥ 钢的碳含量越低,塑型韧性越好,强度硬性变化规律是什么
钢中含碳量增加,屈服点和抗拉强度升高,但塑性和冲击性降低,当含碳量内 超过0.23%时,钢的焊接性能容变坏,因此用于焊接的低合金结构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
碳含量越低,硬度越小,韧性增强。含炭量低的钢种易于变形,这就是为什么易拉罐、饰品盒、汽车面板都用低碳钢的原因。原因是碳含量降低,降低了应力,应力小了势能小,所以钢易于形变,韧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