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庆特钢厂历史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简称“重钢集团”)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前身是1890年中国晚清 *** 创办的汉阳铁厂。重钢集团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现有子公司23家,其中全资14家、控股9家,核心子公司钢铁股份公司分别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上市。2011年末,重钢集团在岗职工2.1万余人,资产总额632亿元,是重庆市属最大国有工业企业。2011年,产钢603万吨钢,实现销售收入314亿元,其中船用钢板全年以208万吨的年产量稳居全国行业第2位。2011年9月迅亩,以特有的“重钢速度”实现了环保搬迁工程全线竣工投产,长寿新区形成了年产钢650 万吨规模。同时,大渡口老区钢铁生产系统全部安全有序关停。2012年10月25日,重庆钢铁重组,170亿元收购搬迁资产。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场,始于(998—1003年)宋真宗咸平年间,因为这里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
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当他流落到巴渝一带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长达四五年。
世人知情后,就以皇帝真龙天子曾经隐居在此的事实而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也被改称为龙隐镇。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
1918年,瓷器本地商绅集资在镇中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远销蜀外。后来随着工艺进步,瓷器品种增多,名气也扩大了起来。
龙隐镇里,瓷器业最发达时有70多家。 民国时期,重庆成为陪都,因为水运方便,龙隐镇成为嘉陵江中上游各个州、县和沿江支流的农副土特产的集散之地,城里的一些大商贩干在磁器口开设分店收购货物,输出以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广杂货、日用百货、五金颜料、土碗土纸和特产烟丝等为大宗。
(1)1992年钢铁厂有多少人扩展阅读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隐塌、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已有1800年的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建。
古镇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灶昌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 每年磁器口古镇都会以传统佳节为主线,大力挖掘具有鲜明传统民俗地域特色和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红岩文化、陪都文化、沙磁文化及巴渝文化,积极组织筹办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文化传承活动。
㈡ 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几几年
海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7年,目前是以钢铁为主业,集资源、金融、地产、儿童教育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达133亿元,员工9000余人,具备年产560万吨铁、600万吨钢、260万吨钢材、260万吨板坯的综合生产能力,公司炼铁、炼钢主体设备已达到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装备水平,轧钢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导产品高线是“山西省优质产品”、“山西省名牌产品”,螺纹钢是“山西标志性名牌产品”、“海鑫牌”钢筋分别于03年和05年两次以技术标和商务标双第一的绝对优势中标杭州湾跨海大桥主体工程,使得海鑫集团成为该大桥主体工程钢筋的独家供应商,07年“海鑫”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已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钢铁冶金行业50强行列,是山西省第二大钢铁企业。
作为区域内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公司积极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尽职尽责。纳税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每年带动当地原料、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近40亿元;吸纳了36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1100多名国企下岗职工和复退军人、43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公司用于扶贫济困、修路架桥、打井灌溉、兴学助教等公益事业方面的资金累计达2.8亿元之多。同时,公司发起成立“海仓慈善基金会”,面向社会实施慈善救助和开展公益活动,将海鑫的光彩事业发扬光大。
㈢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的企业概况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是一家以钢铁为主业,多元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现有职工1.69万人,总资产290.72亿元,全资及控股子公司41家。其中杭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2006年,杭钢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3.98亿元,利税19.80亿元,利润10.51亿元,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106.79% 。半山钢铁基地产铁231.01万吨、产钢331.80万吨、钢材342.24万吨、焦碳51.58万吨。 杭钢集团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企业信息化工作先进企业、全国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绿化400佳、全国冶金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自1992年起连续15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有影响力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杭钢2003、2004、2005连续三年名列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前100位。
杭钢大力实施“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已形成以钢铁为主业,房地产、贸易流通、酒店餐饮、环境保护、科研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等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2003年公司第二次党代会上,集团公司确立了“跳出杭州,发展杭钢”的战略思路,提出了到2010年,集团公司力争实现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实现利润30亿以上的奋斗目标。将杭州本部建设成为集团公司的行政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优特钢精品基地,将宁波钢铁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板带材基地,将杭钢置业、杭钢商贸、杭钢旅业、紫光环保培育成为同行业优势企业,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辐射全球,成为核心竞争力强、创新应变力强、企业凝聚力强、社会影响力强、持续发展力强,在全国具有一流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
㈣ 首都钢铁厂最多的时候有多少工人
曾经何时,首钢集团在周冠武时代兼并了十个军工企业,兼并了三个地址勘察院,摆开了山东钢铁基地的建设架子,扩大了设计、施工队伍,职工总人数达到了40万人。
㈤ 新中国成立以后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总体上,中国钢铁工业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78~2000年)为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1、“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苏联援助下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随着“三线建设”的铺开,在西南、西北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一批新的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考虑到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出了“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等口号。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就走上了一条以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的发展道路。
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78年,钢铁产量为31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据统计,1952~1978年期间,钢铁工业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税每年递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钢为纲”的发展指导方针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钢铁工业部门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的问题。由于对于钢铁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就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过分的投入会制约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钢铁工业部门的利税贡献,同其他产业部门相比而言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所以较高比例的投入就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积累。由于钢铁工业是一个资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业,这一阶段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占用了大量的能源。
据统计,1978年,钢铁工业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7.36%,能源消耗占整个国民经济消耗能源总量的12.97%。另外,企业管理水平低、职工积极性不高也是当时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在1970~1975年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3000万吨的生产能力,但是生产能力并不能够得到充分实现。1974~1976年,曾经连续三年计划生产2600万吨钢的目标都没有实现,人们称之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稳步快速发展的中国钢铁工业
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遇到了两次重要机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中国钢铁工业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了钢铁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在这一阶段,除了建设上海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外,又对一些老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等企业。1981年,我国与澳大利亚科伯斯公司通过签订补偿贸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实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外方资金和技术对鞍钢焦化总厂沥青焦车间进行改造。
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了鞍钢、武钢、梅山(1998年后被并入宝钢集团)、本钢、莱钢5个企业利用外资的项目建议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中国钢铁企业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另外,一些非国有企业也进入到钢铁行业,例如,沙钢、海鑫等,并且发展迅速。同时,1992年之前,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希望通过企业改革释放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了钢产量5000万吨和亿吨两次突破。198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超过了5000万吨,达到5221万吨。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为钢铁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1994年以来,钢铁行业的舞钢、本钢、太钢、重钢、天津钢管厂、“大冶”、“八一”等12家企业,列入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邯钢、抚顺钢铁公司、天津钢铁、酒泉钢铁等57家企业,列入地方改革试点。
到1998年,试点工作基本完成,试点钢铁企业均按照《公司法》实施了改组,初步明确了国家资产投资主体,理顺了出资关系,建立了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199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0124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0年,中国钢产量为12850万吨。
3、加速发展时期
“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更是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3亿吨,到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2亿吨,到2005年,粗钢产量达到3.6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再到2006年粗钢产量达到4.2亿吨,连续实现了钢产量2亿吨、3亿吨和4亿吨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这四年年增长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钢产量同上年相比增长率更是创纪录的高达30.42%,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735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2位,仅低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367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3位,仅低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十二五”钢铁工业主要成就:
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上海世博会场馆、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时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
轧钢系统基本实现全连轧,长期短缺的热连轧、冷连轧宽带钢轧机分别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京唐、马钢、太钢、沙钢、兴澄特钢、东特大连基地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272万吨、炼钢产能7224万吨,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煤气回收利用及蓄热式燃烧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进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
201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面改善,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标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2.8%、52.3%和42.4%。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㈥ 包头钢铁厂八十年代有多少工人
包括矿山工人八万多人,白云鄂铂矿工人就有两万多人。包钢是全国当时的十大钢之一,排名在第七位,高于唐钢,本钢,马钢等。
㈦ 太钢有多少人
2005年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人数为52124。
参考:2005年山西企业强排名表 太原部分
排名 企业名称 销售收入 净利润 所有者权益 总资产 员工数(人) 研发费用
1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913867 122178 1094889 3159599 52124 16233
2 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 2522131 105757 625310 1642265 39538
4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32602 29144 1363750 3826750 148506
5 太原铁路分局 1150837 24477 1399711 1762633 68103 707
6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1008000 3988 113944 704600 30619
7 中石化山西分公司 940970 16377 194772 410170 3922
10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 700287 21146 117411 537518 5100
11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680000 5808 62377 354563 12968
14 中国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 631484 3620 91004 396234 13351
16 山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512719 72921 405246 627837 2200
17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494818 827 57625 580592 38750 452
21 山西电力太原供电分公司 358100 275211 2654
25 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302740 57042 309624 542021 6022 500
28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277943 346 127962 612571 13869 6909
29 太原煤炭气化有限责任公司 253294 —4894 60998 544166 12109 111
35 晋西机器工业集团 190968 1162 127714 287574 7502 5035
36 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78948 303 115127 561133 9928
45 山西省机电设备总公司 148667 —142 2081 51887 266
46 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 148416 —8146 -10851 321910 3395
49 山西大昌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35172 384 17025 48643 600
50 山西华宇集团有限公司 134800 7406 95477 267591 6000
54 中铁十二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128015
60 中石化山西太原分公司 122238 5372 1024 8292 1200
61 山西省邮政局 121725 —133 143284 262818 20361
64 山西昆明烟草有限责任公司 111905 5537 76522 104489 1534 63
70 金业煤焦化集团古交有限公司 106215 934 120156 155945 1212
71 省煤炭运销总公司太原分公司 105305 3333 27546 86604 230
74 太原市建筑工程总公司 100470 173 16204 62477 10258
75 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 99870 506 196763 2606
80 太原市洪达(集团)有限公司 90614 5413 43578 84422 4300
82 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85252 108 16205 67411 4997
83 太原市梗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84537 4550 57934 151446 1600
86 山西东辉煤焦化集团有限公司 79705 9351 41720 152230 2288 140
87 太原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78750 —511 47603 1294793 2084
88 山西普国实业有限公司 78500 223 25586 36780 216
89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76742 1464 9428 88929 1929 210
92 山西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73338 1456 9364 64841 2167 308
93 中国北车集团太原机车车辆厂 73225 523 21433 69649 5373
94 恒康乳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209 1956 16583 47264 800
98 美特好连锁超市有限公司 67336 2449 6063 29208 3052
㈧ 九十年代浙江有多少钢铁厂
九十年代浙江有4钢铁厂
1978~1992年间,我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共计1465.43亿元,1992年的钢产量更是突破了4000万吨。
投资加大了,产能提升了,废钢埋和需求自然水涨船高。
二是这一时期,国家对废钢产业的管理逐渐规范化、市场化。
从1976年开始,废钢逐步被纳入到了计划经济管理范畴内,国家专门成立了从事废钢管理的机构。到1986-1995年之间,废钢开始迈慧液基向市场化、产业化。从1996年起,废钢产业快速发展,行业日渐规范前谨。
正是有了市场准入这个大前提,主人公许半夏才有从事废钢进出口项目的资格。
㈨ 首钢集团有多少人
首钢集团及其各个子分公司公有员工18万人,加上协力工和短期用工共有40万人就业,这是值得尊重的社会贡献率极大的企业,不能仅仅用他的效益去衡量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