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钢铁现在的发展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程度分析
——钢铁产量逐年增长
受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钢铁产量近年来快速增长。从钢铁主要产品的产量来看,
2020年全国钢材产量为13.25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9.96%;生铁产量为8.88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9.90%;粗钢产量为10.65亿吨,较2019年同比增长7.04%。
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钢材、生铁、粗钢产量分别为3.29亿吨、2.21亿吨和2.71亿吨,较同期均有大幅增长。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❷ 新中国成立以后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总体上,中国钢铁工业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78~2000年)为稳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1、“以钢为纲”的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的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开始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苏联援助下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钢铁工业逐步建设发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
随着“三线建设”的铺开,在西南、西北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一批新的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考虑到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确立了“以钢为纲”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提出了“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超英赶美”等口号。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就走上了一条以追求产值、产量增长速度为目标的粗放型的发展道路。
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的产量和产值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78年,钢铁产量为31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据统计,1952~1978年期间,钢铁工业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税每年递增9.67%。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钢为纲”的发展指导方针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钢铁工业部门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协调发展的问题。由于对于钢铁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就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过分的投入会制约其他工业部门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钢铁工业部门的利税贡献,同其他产业部门相比而言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所以较高比例的投入就会影响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积累。由于钢铁工业是一个资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业,这一阶段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占用了大量的能源。
据统计,1978年,钢铁工业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7.36%,能源消耗占整个国民经济消耗能源总量的12.97%。另外,企业管理水平低、职工积极性不高也是当时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在1970~1975年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形成了3000万吨的生产能力,但是生产能力并不能够得到充分实现。1974~1976年,曾经连续三年计划生产2600万吨钢的目标都没有实现,人们称之为“三打二千六打不上”。
2、稳步快速发展的中国钢铁工业
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发展遇到了两次重要机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中国钢铁工业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快了钢铁工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在这一阶段,除了建设上海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外,又对一些老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例如鞍钢、武钢、首钢、包钢等企业。1981年,我国与澳大利亚科伯斯公司通过签订补偿贸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实现了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外方资金和技术对鞍钢焦化总厂沥青焦车间进行改造。
1987年,国家计委批准了鞍钢、武钢、梅山(1998年后被并入宝钢集团)、本钢、莱钢5个企业利用外资的项目建议书。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中国钢铁企业工艺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另外,一些非国有企业也进入到钢铁行业,例如,沙钢、海鑫等,并且发展迅速。同时,1992年之前,中国钢铁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希望通过企业改革释放强大的内在发展动力,实现了钢产量5000万吨和亿吨两次突破。198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超过了5000万吨,达到5221万吨。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为钢铁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在动力。1994年以来,钢铁行业的舞钢、本钢、太钢、重钢、天津钢管厂、“大冶”、“八一”等12家企业,列入国家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邯钢、抚顺钢铁公司、天津钢铁、酒泉钢铁等57家企业,列入地方改革试点。
到1998年,试点工作基本完成,试点钢铁企业均按照《公司法》实施了改组,初步明确了国家资产投资主体,理顺了出资关系,建立了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1996年中国钢产量(粗钢)首次超过1亿吨,达到10124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0年,中国钢产量为12850万吨。
3、加速发展时期
“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更是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3亿吨,到2003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2亿吨,到2005年,粗钢产量达到3.6亿吨,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再到2006年粗钢产量达到4.2亿吨,连续实现了钢产量2亿吨、3亿吨和4亿吨的三次跨越。
2001~2007年期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这四年年增长率都是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钢产量同上年相比增长率更是创纪录的高达30.42%,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735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2位,仅低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367亿元,在39个工业行业中排名第3位,仅低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十二五”钢铁工业主要成就:
1、支撑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钢材国内市场占有率由92%提高到97%。2010年,钢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万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资产总计6.2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值的10.4%,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2. 品种质量明显改善
“十二五”时期,我国钢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钢材品种齐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
关键钢材品种开发取得长足进步,高强建筑用钢板、抗震建筑用高强螺纹钢筋、航天器用合金材料、高性能管线钢、大型水电站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速铁路用钢轨等高性能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场馆、 上海世博会场馆、 灾后重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西气东输、三峡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
3、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
“十二五”时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8.3%提高到60.9%,100吨及以上炼钢转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44.9%提高到56.7%,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
轧钢系统基本实现全连轧,长期短缺的热连轧、冷连轧宽带钢轧机分别由26套和16套增加到72套和50套。宝钢、鞍钢、武钢、首钢京唐、马钢、太钢、沙钢、兴澄特钢、东特大连基地等大型钢铁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272万吨、炼钢产能7224万吨,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煤气回收利用及蓄热式燃烧等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大型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促进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
2010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全面改善,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标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2.8%、52.3%和42.4%。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90%提高到94%。
❸ 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前瞻产业抄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指出受宏观经济形势低迷,全球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遇到一定困难,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下游需求不振,出口不畅,钢铁产品价格不断回落,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根据行业发展周期以及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预计未来五年到十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逐步消化产能,积极优化结构,大力拓展技术"的过程,随着国家钢铁“十二五”规划的深入贯彻和推进,钢铁行业有望在五年到十年内逐步摆脱现阶段的被动局面。
❹ 通化钢铁现在怎么样有发展吗
挺好的。吉林通钢集团秉承‘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优先’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目前发展不错。
❺ 2021下半场,钢铁市场还能再火起来吗
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市场前景也是在不断变化的,那2021年上半年钢铁市场可能是不错的,但是都有很多人疑问的是,下半年钢铁市场还能像上半年保持一样好的前景吗?同样钢铁市场的行情,许多人都很关注。那么今天小编来分析一下2021年下半场钢铁市场前景。
有许多行家说2011年上半年已经需求量达到这么高了,在2021年下半年需求量应该是会下降的。所以就有人担心,2020年下半场钢铁行业的前景会骤然下降。其实,按常理来说这种担心是必然的,所以也许多人都在是否要投资钢铁市场徘徊当中。其他行业的需求产量来说可能会回缩。,但是对钢铁行业钢铁的需要来看,钢铁行业的前景是不会受挫的,因为目前来看许多行业都是需要钢铁的。
❻ 今年钢铁行业走势如何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2021年钢铁行业平稳运行,企业数量增加,行业效益创历史最高。展望未来,2022年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将加快,“双碳”背景下,钢铁企业利润将提高。
根据GB / t20878-2007中的定义,不锈钢是以防锈、耐腐蚀为主要特征的钢,铬含量至少为10.5%,碳含量不超过1.2%。 不锈钢是不锈钢和耐酸钢的缩写。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的钢或不锈钢称为不锈钢;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和其他化学腐蚀)的钢称为耐酸钢。
拓展资料:
一、由于两者化学成分的不同,其耐腐蚀性也不同。普通不锈钢一般不耐化学介质腐蚀,而耐酸钢一般不锈。“不锈钢”一词不仅指一种不锈钢,还指100多种工业不锈钢。所开发的各种不锈钢在其特定的应用领域都有良好的性能。成功的关键是先弄清目的,再确定正确的钢号。
二、与建筑施工应用领域相关的钢材通常只有六种。它们都含有17 ~ 22%的铬,较好的钢还含有镍。钼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改善大气腐蚀,尤其是含氯化物大气的耐蚀性。 一般来说,不锈钢的硬度比铝合金高,不锈钢的成本比铝合金高。 不锈钢通常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体钢、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此外,还可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还有压力容器专用不锈钢板带(gb24511_2009压力设备用不锈钢板带)。
三、不同的产品用途对焊接性能有不同的要求。一类餐具一般不要求焊接性能,甚至包括一些锅企。但大多数产品都需要焊接性能好的原材料,如II类餐具、保温杯、钢管、热水器、饮水机等。
四、大多数的使用要求是长期保持建筑物的原有外貌。在确定要选用的不锈钢类型时,主要考虑的是所要求的审美标准、所在地大气的腐蚀性以及要采用的清理制度。然而,其它应用越来越多的只是寻求结构的完整性或不透水性。
❼ 今年钢材生意如何
不好。根据查询2022年钢材相关消息显示,生意不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了2022年12月中旬国内重点钢铁企业产量和库存数据,粗钢日产量为196.38万吨,钢材日产量为199.55万吨,均比上旬环比下降1%,2022年以来重点钢厂粗钢和钢材日产量首次跌破200万吨大关。
❽ 江阴西城钢铁2022年现状如何
江阴西城钢铁现状:西城钢铁现在规模很大,实力不错,管理严格,福利待遇好,现在是中国500强企业。江苏西城三联控股集团创立于1991年,位于江苏省江阴市。企业占地2600多亩,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目前具备金属压延产能合计约10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集团多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排名465位;202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26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