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建设
2006年宝钢积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召开了宝钢技术创新大会并颁布实施《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对今后15年宝钢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并以创新型企业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重提升技术创新体系软实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深入、持续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宝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全年R&D投入率0.92%,新产品销售率22.8%,申请专利821件(其中发明专利354件),形成技术秘密2033件,实现科研年度直接新增效益13亿元,合理化建议效益12亿元,对外技术贸易合同额过亿元,公司内技术推广效益3亿元。技术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宝钢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在世界钢铁动态咨询公司(WSD)全球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中宝钢连续四年跻身前三名。2006年12月14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将宝钢长期信用等级从“BBB+”提升至“A-”,“展望稳定”,宝钢成为全球第二家获此评级的钢铁企业。在去年年底召开的首届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比中,宝钢获得钢压延加工制造业排名第一。2006年12月18日,宝钢荣获国内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最高荣誉――“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成为国内钢铁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技术创新做法和成效
(一)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制订实施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全面提升宝钢技术创新体系能力。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后,宝钢认真组织学习大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和技术创新实践,研究制订了《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并在2006年4月宝钢技术创新大会上正式颁布实施。《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着重解决生产关系如何适应和推进生产力发展问题,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优化产品结构和加快公司发展的中心环节,通过体系建设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实现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开展。《宝钢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纲要》确定的宝钢今后5-15年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指导方针为“提升创新体系能力,不断满足用户需求,追求技术持续领先,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宝钢将加快公司技术资源的整合,按照公司战略发展的要求,通过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创建具有宝钢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以研究院为核心,产销研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生产、研发、设计和制造四位一体的工程集成体系;以生产现场为主体,以稳定提高和精益运营为特征的持续改进体系。三个子体系协同互动,并以研究开发体系的完善为突破口,发展宝钢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提升技术创新体系统筹策划、技术创新体系组织保障、技术成果转化和固化、外部技术资源利用、研发条件保障、知识产权战略运作、技术标准战略实施、科技人员综合素质、创新文化渗透、激励机制导向等十方面能力,来发展宝钢技术创新体系能力,并造就一批支撑宝钢发展的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人才。
(二)以宝钢中长期技术创新规划为抓手,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战略产品开发和重大、共性、前沿技术研究,推进自主集成创新。
国家《规划纲要》确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钢铁工业的坚强支撑。《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很大一部分与钢铁密切相关,如制造业优先主题中的基础件、可循环钢铁工艺流程与装备、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交通运输业主题中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养护技术及装备、高速轨道交通系统、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宝钢组织力量对国家《规划纲要》确定的内容进行认真研究、梳理和对接,并结合宝钢新一轮发展战略,以满足市场现实和潜在需求为导向,聚焦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编制了宝钢2007-2012年技术创新发展规划,着重突出创新体系建设、突出自主创新领域的聚焦、突出了重点领域的突破、突出了对行业热点的关注。通过规划实施,宝钢将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铁精品和世界一流技术;拥有在世界钢铁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专有技术;形成核心技术的集成和转移能力,满足公司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最终建成以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为特征的创新型企业。
(三)以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为核心,提升知识产权战略运作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2006年,宝钢启动了知识产权战略蓝皮书编制工作,旨在通过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推进知识资产工作实现三大转变,即在公司知识资产管理单位规模上由小向大转变;在专利发展重点上由重数量向量质并重转变;在知识产权业务定位上由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防御、进攻全方位战略型转变。
为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公司整体上市后一体化管理的协同效应,宝钢聚焦分、子公司单元技术提升的系统目标,策划并建立了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实施技术资源的共享和移植。通过产品一贯制项目的技术推广,优化公司的品种结构,提高了公司产品的整体赢利能力。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推广,有效地导入现代化管理,提升了公司软实力。2006年实施产品一贯制技术推广22项,由宝钢分公司向梅钢、不锈钢分公司等单元移植了包括IF钢、X管线钢及铁道用钢等中高档钢种26个,通过产品技术的推广带来的产线新增效益12.6亿元。
(四)以产学研战略合作为导向,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合作。
宝钢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必须要充分利用好外部资源。2006年,根据企业科技发展需求和院校的优势学科建设,宝钢和上海交大、东北大学、北科大、钢铁研究总院等开展战略合作,建立更深层次、更高起点上的长期、稳定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产学研联盟可持续发展的新品牌,探索和实践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在与上述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同时,组织双方专家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围绕宝钢技术创新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了中长期科研合作项目指南,力求把产学研合作落到实处。
重点推进与亚太区域、北美区域、欧洲区域三大板块的技术交流和合作。2006年宝钢聘请了8位在相关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国内外专家作为首批“宝钢教授”,提升宝钢技术创新水平和国际化合作层次。宝钢充分利用国际钢铁协会(IISI)在全球视野下所搭建的项目研发和活动平台,积极参加IISI项目,分享项目信息及研究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06年,宝钢先后参加了二十一世纪维护项目、汽车用钢项目、印度2020项目活动,举办“中外钢结构住宅高层技术论坛”,协助承办Living Steel上海会议,与IISI联合举办2006年秋季“生命周期评估论坛”。同时由于在合作项目中的卓越表现,宝钢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提升。此外,宝钢积极跟踪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举办了第二届宝钢学术年会和产学研合作论坛,有力地促进了宝钢产学研工作的开展。
(五)以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为己任,积极融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国家明确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极大地鼓舞了企业投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积极性。2006年,宝钢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上海市科技攻关等各类政府计划项目明显增多。针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宝钢牵头申报了“钢水快速精炼技术集成”和“基于氢冶金的熔融还原炼铁新工艺开发”两个子课题,参与东北大学牵头申报的“节约型钢材减量化轧制技术”子课题。“两片DI钢罐持续减重的研究(DI材厚度从0.245mm减薄到0.230mm)”申报财政部2006年包装行业高新技术研发资金项目。2006年,宝钢共争取主承担国防科工委“十一·五”军品配套研制项目5项,参加23项。
在前两轮合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宝钢继续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开展“钢铁联合研究基金”第三轮合作,并在项目资助和管理方式、申报指南编制等方面进行了创新。“钢铁联合研究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企业共同设立的第一个面向全国的联合研究基金,分两期资助了146个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该基金培养了180余名博士、300多名硕士。依托基金项目申请并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达47项,发表学术论文840余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160余人次,出版了8部学术专著。2006年11月,宝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了第三期“钢铁联合研究基金”合作协议,计划在3年内投入经费3600万元,持续支撑中国钢铁及相关行业的基础性研究。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2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宝钢被《财富》杂志评为2005年度世界500强企业第309位,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首批蝉联世界500强的企业。
实施钢铁精品战略,将建成中国汽车用钢,油、气开采和输送用钢,不锈钢,家电用钢,交通运输器材用钢,电工器材用钢,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食品、饮料等包装用钢,金属制品用钢,特种材料用钢以及高等级建筑用钢等钢铁精品基地,建成中国钢铁工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基地。
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已形成了近20个境外和国内贸易公司组成的全球营销网络,与国际钢铁巨头合资合作,广泛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宝钢实施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除钢铁主业外,还涉足贸易、金融、工程技术、信息、煤化工、钢材深加工、综合利用等多元产业。
宝钢贸易服务产业定位于钢材及相关材料的加工及贸易服务,以强化宝钢的钢材和相关产品的加工、贸易及物流服务能力和材料供应解决方案能力。其核心企业为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国际化经营是宝钢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之一,宝钢的海外事业从无到有,营销网络从亚洲发展至遍及全球五大洲,经营业务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到涉足对外直接投资。宝钢在海外已成立了11个全资及合资公司,在欧洲建立了钢材集散中心,实现了从以往单一的批发贸易向批发、仓储、分销、配送等多功能服务性贸易的转变。在钢铁产品出口的同时,宝钢积极与全球知名钢铁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先后与新日铁、阿赛洛等世界钢铁巨头进行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宝钢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宝钢的国际化经营还向钢铁上下游不断延伸。宝钢直接向海外投资,先后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巴西CVRD等公司合资办矿,正在进行海外投资建设钢厂的可行性研究。宝钢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大力开拓海外事业,力争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的最佳配置,形成最合理的跨区域产业布局,使宝钢尽早进入世界一流跨国公司的行列。
金融业作为宝钢的储备性战略产业,主要涉及保险、商业银行、证券、财务公司及信托五大金融领域。参股浦东发展银行、交通银行、华泰财产保险公司、新华人寿保险公司、福建兴业银行,是太平洋保险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其核心企业是宝钢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和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宝钢工程技术业是与宝钢钢铁主业互动发展的技术支撑型产业,拥有工厂设计、设备设计、设备制造、设备成套、技术总成、工程总承包及技术咨询等整体优势和专业优势,正在努力培育核心技术,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产业。其核心企业为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产业是宝钢在钢铁生产自动化控制和实现信息化管理两个方面的依托产业,业务领域涉及以制造业信息化与自动化、非制造业信息化与自动化、海外软件外包等。其核心企业为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煤化工业是宝钢资源利用型产业,立足于满足钢铁主体的生产需求,以煤化工深加工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其核心企业为宝钢化工有限公司。钢材深加工业是与宝钢钢铁精品战略相匹配的钢铁延伸产业,主要致力于金属包装、汽车零部件、钢结构等三大业务的高端领域。 2007年,宝钢在钢铁业合资合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在总结宝钢与上钢、梅山联合重组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对八钢的联合重组,与邯钢合资成立了“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同时,宝钢与包钢签订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与中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巴西VALE(淡水河谷公司)在巴西合资成立了宝钢维多利亚钢铁公司。
2007年1月,宝钢集团与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增资重组八钢的协议,6月底完成了八钢股权划转和增资的相关手续。重组完成后,宝钢对八钢在战略、规划、技术、管理和供应链等层面进行了协同整合。随着整合的深入,八钢冷热轧生产线全面打通,连续稳定生产,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同时,八钢新区工程建设全面拉开并加紧实施,1号高炉和两座焦炉、一座转炉已陆续投产。新区预计将在“十一五”末全部建成,届时将涵盖棒材、线材、热轧薄板、中板等系列产品.
『贰』 太原钢铁集团的主要业务
钢铁主业新发展
面对危机,太钢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巩固和扩大公司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做强做大钢铁主业。在扎实推进钢铁主业新发展方面,太钢开拓视野,把握机会,系统规划,以适应发展战略、做强做大为目标,以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供应链成本、有效化解经营风险为原则,计划今年年内有选择地在国内和海外推进并购重组。同时,加快推进钢铁产业的兼并重组及托管和租赁经营等多种合作模式,形成1500万吨的产能规模。
在抓项目方面,太钢对所有技改和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疏理,区分轻重缓急,采取不同对策。加快实施袁家村铁矿建设、尖山铁矿扩建、峨口铁矿改造等项目,提高铁矿石自给率。抓紧抓好不锈钢无缝钢管、精密带钢、型材改造等项目,为优化品种结构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冷轧废混酸再生工程、发电冷凝水回收工程、焦炉煤罐工程、烧结节能减排技改升级工程、4350立方米高炉干法除尘工程、固态渣处理项目、高炉矿渣超细粉等节能减排项目,确保按期达产达效。 山西太钢能源有限公司
山西太钢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源公司)于2008年底注册成立,是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能源产业投资、能源项目开发及利用、能源贸易、能源技术输出。
根据太钢集团发展战略需要,能源公司与山西焦煤投资公司同意共同投资成立山西煤钢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宗旨:在政府的引导下重点从事山西省内的煤炭资源整合,并购中、小煤矿并进行整合经营,以及其他区域的资源开发,扩大山西焦煤的资源领域,保障太钢集团资源供应安全。经营范围:从事煤炭资源投资,煤炭开采、洗选、销售,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投资。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现已完成名称预核准,计划于09年4月底之前完成注册,开展相关业务。
太钢集团于2004年6月获得山西省临县三交一号井田的探矿权,该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三交区,是山西省内尚未大规模开发的焦煤区之一,属我国的优质炼焦煤基地离柳矿区的一部分。能源公司代表太钢集团对临县三交一号井田进行煤炭开发,拟规划建设一座年产600万t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能源公司正在办理探转采和项目核准的相关手续。
同时,能源公司以山西省对小煤矿进行整合为契机,对省内的煤矿资源进行调研考察,积极进行项目寻源,寻找有前景的合作项目,以确保钢铁企业生产所必须的基础原料—焦炭的稳定供应。 太钢不锈钢工业园
太钢不锈钢工业园距原料供应基地—太钢2.5公里,距山西大运高速路口2公里,距太原武宿国际机场25公里,有专用铁路线两条,太原—北京高速铁路与园区相邻。 太钢为园区开辟了供货“绿色通道”,免包装费、免运输费。投资企业可不受数量、品种限制,优先订货,交货周期:现货3小时,期货7个工作日,价格享受太钢最低出厂价。
满足个性化设计的工业厂房、花园式住宅区、商务酒店等齐全的设施任由投资者和入住者选择。
太钢不锈钢工业园是山西省七项重点调产项目之一,享有国家级不锈钢工业开发区的优惠政策。银行入驻园区,为投资者提供信贷金融服务。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提供出口税收优惠及报关服务。
现已形成年转化不锈钢材20万吨的能力。2010 年,形成年转化50万吨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最终建成不锈钢生产、加工、配送和贸易为一体的不锈钢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不锈钢生态工业园。 山西太钢投资有限公司
山西太钢投资有限公司是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原名为“太原钢铁(集团)原料贸易有限公司”,1998年7月16日经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并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范围为“铁矿石、矿粉、铁合金、有色金属、碳素制品、焦碳、钢坯、钢材;生铁的生产及销售;煤炭洗选。废旧金属购销、加工、串换,批发零售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机电产品(除小轿车)、化工产品(除危险品)、润滑油脂、耐火材料、溶剂(需审批的项目持许可证经营)。”
2006年经山西省国资委同意,太钢集团对钢铁主业进行重组,将其100%的股权出售给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太钢不锈的全资子公司,2008年8月经山西省国资委、太钢集团、太钢不锈及本公司董事会同意先将太原钢铁(集团)原料贸易有限公司除货币资产以外的其它资产进行剥离,然后由太钢集团收购太钢不锈持有的本公司100%的股权,本公司的控股股东变更为太钢集团,公司名称变更为“山西太钢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500万元增资至10亿元人民币,营业范围变更为“对实业(法律法规允许)的投资及咨询管理”,法定代表人为周宜洲。
发展战略:贯彻执行公司实现“三个转变”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太钢集团品牌优势,进军金融领域,并成为集团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平台。
主要经营模式:PE投资、证券投资;承担集团公司战略性投资业务;私募基金投资管理等。 太钢总医院
太钢总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国家爱婴医院,山西省高等医学教育基地,承担着山西医科大学、长治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等9所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是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协作中心、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太原基地。太钢总医院与太钢医疗卫生部实行“院”“部”合一的组织管理模式,医疗卫生部下设烧伤整形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峨口医院、大关山医院和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保健站。现有职工864人,卫生技术人员73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5人,副高级120人,中级342人,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开放床位800张。现有太原市重点学科9个,分别是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心胸外科、超声科、医学影像科、骨科、产科,烧伤整形中心的烧伤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业病科。特色科室有急救中心、神经内科、呼吸科、内分泌科、普外科、乳腺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介入放射、血液净化室、肿瘤科、高压氧科。
拥有山西省内著名专家:心血管专业王惠峰,山西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介入学组副主任委员,在省内率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烧伤整形专业雷晋,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主任,山西省烧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超声专业张全斌,中国浅表器官及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超声影像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太原市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消化专业程太钢,山西省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
医院拥有1.5T双梯度核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16层螺旋CT、电子胃镜、胶囊内镜、超高档彩超、血管超声仪、超声乳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视频脑电仪、诱发电位仪、大容量高压氧舱(24座)、C型臂X光机、钼铑双靶X光机、血液透析治疗系统、睡眠呼吸监测系统、超声刀等。
特色技术: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检查及治疗,消化内镜下检查及治疗,烧伤、整形、美容,各系统肿瘤的的灌注化疗及栓塞术,脊柱关节及各部位骨病创伤的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腹腔镜下腹部、妇科、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血液净化、血液透析技术,鼾症的检查和治疗,癫痫、三叉神经减压术的手术治疗、经鼻碟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电视胸腔镜下肺及纵隔疾病的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多瓣膜替换术及瓣膜成形术等。
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腔镜和介入为特色的微创检查治疗体系,在神经系统、耳鼻咽喉、心肺、胃肠道、肝胆、运动等系统疾病的微创技术方面有独到的优势。 花园国际大酒店
高贵与浪漫完美契合,温馨与恬静浑然天成的花园国际大酒店拥有3栋大气雄浑的总统别墅楼,215间套豪华舒适的客房,多种空间的会议场所,格调高雅的中西餐厅,功能齐全的休闲娱乐设施,绿草婆娑的绿化广场,是运筹商务,高朋雅聚,释放身心的风尚之选。
客房:215间套客房提供个人化的温馨寓所,独具品位的设计、宽敞舒适的空间以及自然柔和的光线为您呈现出精致氛围。3幢总统别墅拥有当代公寓式豪宅的空间设计,精致质感诠释奢华时尚。花园行政楼层,为贵宾提供更为豪华精致的专属住宿环境和一系列个人化的贴心服务。
餐饮:28个包间提供专属化的豪雅居停,餐厅融汇顶级中式佳肴与精致欧陆,新意迭出的味觉体验,是饕家的城中首选。不论是正式的商业餐叙、温馨的亲友聚会、亦或是浪漫的婚礼宴客,花园国际将为您提供充满时尚品位、用餐雅趣的丰富飨宴。
会议:13间品位卓绝的宴会及会议场所,融汇同声传译系统和先进的音响灯光等最新科技会务设施。顶级的会议设备,专业的会议婚宴顾问,周到的商务后援服务,无论是采用高科技设备的高峰会议、觥筹交错的名流盛宴、亦或是各种主题晚宴,我们都可为您呈现宾主尽欢的待客心意。
娱乐:饭店拥有完备的健身娱乐设施。健身房、棋牌室、按摩中心、美容美发厅等,为忙碌的旅程缓压解劳。
服务:饭店提供邮递和包裹服务,残疾人设施,贵重物品寄存,免费大型停车场,免费宽带上网,鲜花服务,代办机票服务,洗衣和熨烫服务,房内私人保险箱,豪华轿车租赁,旅游商场礼品店,不吸烟客房,外币兑换,礼宾服务,商务中心。
位置:座落于太原城市主干道解放北路,距城市核心商业区咫尺之遥,距机场30分钟车程,距火车站20分钟车程,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使您与城市繁华信步可达。 山西太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太钢房产公司于2009年1月18日正式改制为山西太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新公司的成立集住宅开发、物业管理、房产管理三位一体,主要承担住住宅建设、旧区改造、物业管理以及太钢生活区水、电暖供应等职能。
新的公司成立,标志着太钢将翻开房地产事业的崭新篇章,公司将以打造太钢房地产品牌的豪情壮志,立足太钢、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创新发展。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司将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加大体制改革创新步伐,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增强造血功能,以每年新建20万平方米的速度,加快职工住房建设的力度,最大限度解决职工住房的需求,形成健康良性的住房建设循环机制。
良好的开端方显英雄本色,公司决心紧紧围绕集团公司战略目标,认真践行“用心去做每件事”的工作理念,培养一流的员工队伍,打造一流的学习型团队,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上下同欲,干群共勉,以崭新的姿态,饱满的工作热情,谱写新的篇章,让领导满意,让职工住户共享太钢发展成果。
『叁』 钢铁研究总院是什么
是一个科研院所。
钢铁研究总院创建于1952年,直属原冶金工业部,1999年7月转制为中央内直属大型科技型企业,2000年3月27日在国容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是目前我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其研究领域包括以新材料为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全部的钢铁生产流程工艺技术,以及相关的分析检测和质量控制等,是目前我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
建院50余年来,钢铁研究总院在材料科学、冶金工艺与工程、分析测试等领域共取得了4000余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级奖励25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13项、授权专利655项(50%以上为发明专利)。目前,钢铁研究总院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6人,其中一人为双院士,设有1个一级学科授权点,8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1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钢铁研究总院是我国冶金新材系难蟹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