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致中国钢铁行业低集中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导致中国钢铁工业地集中度的原因是钢铁行业投资主体的多元性,投资项目建设地点的受益导致的项目建设地的竞争以及物流条件的凸显造成的无限接近原料供应渠道和无限接近市场选择建设地点。
2. 我国特种钢材都产量不高
中国钢产量世界第一,但特种钢材却严重依赖进口
特殊钢是重大装备制造、重大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先进武器所需的核心、关键材料,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标志。
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表示,我国特钢发展的关键是要占领高端市场。在徐匡迪看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要在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上受制于人。其中,核心技术主要是指控制系统和软件,核心部件主要是材料不过关。尤其是飞机起落架、高速列车车轴、轴承等抗疲劳高强钢,核电站用耐高温、抗辐射不锈耐热钢管,燃气轮机、涡扇发动机的高温合金叶片等材料,目前尚且不能实现国产化。
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翁宇庆同样认为,通过产业和产品升级,提升高端特钢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是我国特钢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高端特钢受制于人
从世界范围来看,特钢产业水平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两国在全球特殊钢市场所占的份额分别达到20%和18%。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表示,相比日德等发达国家,我国特钢产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品种结构上,从而导致主要特钢品种出口单价和进口单价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以不锈钢棒材为例。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不锈钢棒线材4.46万吨,平均到岸价格为3991美元/吨;出口3.14万吨,出口单价仅为2993美元/吨。同期,我国共进口不锈钢板带31万吨,平均单价为3216美元/吨;出口36.98万吨,平均单价仅为2336美元/吨。
再如合金钢锻材。上半年我国共进口3000吨,平均进口价格高达5000美元/吨;出口4.76万吨,平均出口价格仅为1554美元/吨。
在锅炉钢管上,上半年我国共进口4.43万吨,平均价格达到7697美元/吨,出口量为3.25万吨,出口单价只有2215美元/吨。
综合来看,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上述主要特钢产品91万吨,进口金额达到23.2亿美元,平均进口价格为2549美元/吨。相比之下,上半年我国合金钢棒线材和合金钢板带的平均出口价格只有648美元/吨和606美元/吨。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特钢行业的话语权主要体现在对国际主要特钢产品的定价权上。进口单价与出口单价的巨大“落差”充分证明,若要摆脱原材料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我国特钢产业必须延伸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业内专家指出,特钢深加工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是高端特钢产品的发展趋势之一。例如,特钢板带、特钢棒线材、特钢管材以及工模具钢、高速钢等都具备深加工的潜力。
质量稳定性亟待提高
2009年,我国累计生产特殊钢3470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只有6.11%。相比之下,在世界范围内,特殊钢在一个国家钢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10%~15%,其中,OECD国家达到15%~20%,瑞典接近30%。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主持的《中国特钢产业现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认为,我国特殊钢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高品质特殊钢比例低,结构不合理,部分高端产品不能满足国内行业发展及重大工程需求;特殊钢板带材、管材、棒材、锻材和复杂型材生产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特殊钢生产的高资源和高能源消耗状况亟待改善等。
通常来讲,洁净度、均匀度、组织细化度和尺寸精度等是特钢的本质特征,而质量稳定性是其品质高低的主要衡量标准。以高品质轴承钢为例,其含氧量必须不大于10PPM,可靠性不小于99.99%。
该课题组对汽车、轴承和机械等主要用户行业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特钢产品质量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有:表面质量不稳定、表面发纹、公差超标、弯曲度超标现象时常出现;交货期不准时情况时有发生;连铸材料低倍偏析;夹杂物不均;表面裂纹;为用户服务理念较差;使用寿命相当于进口材料的四分之一;钢材硬度不均匀、钢中碳含量和氧含量控制波动较大、中心疏松与夹杂物富集等质量缺陷较为普遍等。
把握制造业升级契机
众所周知,特殊钢是制造业用钢最主要的钢类,其市场需求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
当前,国内特钢的主要消费市场包括汽车行业和机械行业,其中,汽车行业占35%,机械行业占24%。以汽车行业为例,2009年我国汽车行业消费钢材同比增加约700万吨,同比增长22%。
业内专家认为,就中高端量大面广的特钢品种来看,轴承钢和结构钢与市场高度融合,是最具市场前景的两大特钢长材。
2009年,我国特钢行业轴承钢生产量达到240万吨,预计今年达到250万吨。
在汽车用钢方面,我国汽车用优质钢材约占汽车用钢材量的30%,汽车用特殊钢占全国特钢总产量的35%左右,其中,合金结构钢、弹簧钢、冷镦钢和易切削钢都是各个特钢厂的支柱产品,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也极大推动了国内特钢需求。
根据不同车型的耗钢情况,按照我国汽车产量中乘用车与商用车的比例进行加权测算,2008年我国整车汽车用优特钢数量达到500万~600万吨;根据2008年底的汽车保有量计算,我国汽车维修用优特钢达到200万吨。综合上述两项数据,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每年将消耗特钢700万~800万吨。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认为,为满足机械工业的用钢需求,我国特钢行业必须加强研发、调整结构。
具体来说,主要是:新能源机械行业、风电行业要提高轴承钢寿命,进而提升轴承钢材纯净度,同时提高增速齿轮箱寿命,以解决钢材超细组织问题;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用钢材要早日研发各类品种,早日鉴定、成型,进而完全替代进口;汽车行业要在继续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钢材质量的一致性;重型机械用锻件主要解决机加工能力和热处理水平;通用机械用特钢应向易切削钢材、非调质钢材、调质后钢材、银亮钢材等品种倾斜;工程机械需求向特种性能钢材发展,农用机械向低成本发展。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一德所言,“十二五”期间,我国对高品质特钢的需求将快速增长。为振兴特钢产业,必须牢牢把握住当前制造业升级的有利契机。
3. 中国钢铁产业为什么这么不好
1,两头在外,矿石和市场都由国外控制。炼一吨钢的利润没有炒一盘宫爆鸡丁高。
2,国内盲目回追求世界答第一,不管经济规律,产能达6亿吨,市场在哪里?
3,各地必须完成上级的GDP硬性指标,武大郎服毒,不服也得服。
4,各地方企业低水平恶性竞争,没有高层级的产品,拚不了高端技术,只能拚价格,恶性循环。
解决办法:
1,不以GDP论英雄,不准发改委给地方给企业盲目下达硬性产量指标。而要强调经济效益。
2,淘汰低水平产能,大幅减少产量。饿死国外的流氓用户,包括钢管的买家和铁矿石的卖家。
3,搞好国内市场需求的宏观计划,做到产需平衡。
4,开发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
5,用科技战略开发新型非金属替代材料,不以钢铁材料来挂帅。
4. 中国钢铁在97年大跌的原因
1. 宏观经济环境
钢铁行业的发展与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发展成正相关的关系,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钢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经济增长的速度直接影响着各行业对钢铁的需求,进而影响着钢铁产品的价格。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波及到欧洲、日本等国家,导致对我国钢材需求的萎缩,直接影响着我国钢材的出口。同时,国内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也对钢材价格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 成本推动作用
根据经济学原理的定义,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而当供小于求是,价格上涨。因此钢材市场的供需状况直接影响着钢材的价格走势。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其原料最主要的是铁矿石,我国目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因此铁矿石的价格水平直接影响着钢材的价格水平。据统计,全球铁矿石价格在过去四年中分别大幅上涨了71.5%、19%、9.5%和65%,受此影响,钢材价格也会大幅上涨,同时由于成本大幅增加,使部分企业无法承受此压力而采取减产限产的的措施,使钢材市场供不应求,进而使钢材价格上涨。
3. 钢铁行业下游的需求
钢铁行业下游的范围非常广,主要用于房地产、汽车、造船、机械制造、家电等行业等,这些行业的增长趋势直接影响着对钢材消费的增长,同时当这些行业状况不佳时,也会直接影响对钢材的需求。例如,在目前全球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潭中难以摆脱之时,各行业的处境均不佳,导致对钢材的需求大幅萎缩,进而导致钢材价格的下跌。
目前钢材期货即将问世,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投资者可以很清楚的明白钢材价格波动的原因所在,进而可以有效的规避市场带来的风险。
5. 为什么别说我国产的钢铁比不上日本和德国
我国的钢铁抄产品尖端的品袭种的确不如日本、德国,没有人规定不让说,总理都说过,你的担心是多余的。主要是模具钢、工具钢、高端不锈钢、高端汽车面板、高端造船板和子午线轮胎用线材等少数品种,关键还是质量的稳定性不好,冶炼一炉两炉的,轧制完成以后·质量还是可以的,已进入批量生产就不行了。
6. 我国为什么不能生产高档模具用钢
大家都知道模具钢是工业基石,模具钢的品质好坏与牌号是否齐全,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开设工厂,我国才慢慢开始涉足特殊钢行业,行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用户,有需求才能带动生产和发展,所以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没有生产研发模具钢的条件。
另外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典、瑞士、德国、美国、奥地利、日本等国家手中,国内大学都没有全系列的轴承及润滑专业和特种材料学科,实验室也是近几年为了军工需要才开始设立的,很多方面都与西方国家相差几十年,生产模具钢需要几十道工序,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需要分开进行处理,各种稀有金属元素的添加和比例也是长期实验总结的。
我们国家的模具钢的生产工艺落后,钢材质量差,品种少已经是众所周知,比如国产的H13、D2等模具钢在质量上只能达到美国模具钢的通用astma681标准,这个标准属于非常一般水平,只能基本上能满足一般的简单工业模具使用,但对高标准的用钢企业提出的高要求,我们无法满足,再加上前几年政府出台政策乱关小炼炉,很多特种钢用量小,而且型号多,也不可能多炼,所以因为关闭小钢厂的浪潮也阻碍了我国的特种钢发展。
模具钢在短时间内依赖进口的格局很难改变,例如德松模具钢16年的模具钢进口量就达到5000多万,目前国产的合金模具钢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无论在品种、质量、尺寸规格及性能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大概有20年左右,所以高精端的材料,我们目前还不能生产,但是我们目前的经济实力雄厚,相信很快会迎头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