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对了鞍山的工厂鞍钢是什么时候创建的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即鞍钢集团公司(简称鞍钢集团或鞍钢),成立于2010年内5月,由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容简称鞍山钢铁)和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联合重组而成。鞍山钢铁始建于191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望采纳
⑵ 我想知道武钢、鞍钢、宝钢和包钢的成立时间,这是我的一道历史题目。谢谢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于1955年开始建设,1958年9月版13 日正式投产。
鞍山钢铁公司前权身是1916年动工兴建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日本投降后,大部分设备被苏联拆迁。1948年后成立鞍山钢铁公司。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宝山钢铁公司成立于1978年。
包钢是国家在“一五”期间建设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1954年建厂,1998年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制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⑶ 鞍山钢铁厂创办于那个时期
是一五时期创办的,在1953到1958年期间。
⑷ 1953年12月什么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礼
1953年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举行开工生产典礼,这是我国重工业建设中首批竣工投产的重要工程,大大加强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钢铁基地,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就是鞍钢的“三大工程”,它也是苏联援助我国新建和改建156项大型工程项目之一,并且是最早投入设计与建设的。
鞍山钢铁的历史沿革
鞍山钢铁成立于1948年12月,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船舶、国防、汽车、铁路、家电……鞍钢产品在多个领域被广泛纳用,已经成为我国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
作为中国桥梁钢发展方向的引领者,鞍钢助力新中国实现“桥梁强国”的梦想。1956年,新中国做出了在江苏南京建设长江大桥、贯通京沪铁路线的决定。但当时,符合设计要求的桥梁钢在国内却是空白,国务院把生产建设大桥所需钢材的重任交给了鞍钢。
炼钢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战斗,鞍钢工人们在火焰冲天的炼钢炉边,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最终研制生产出6.6万吨优质钢材,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大桥也得以建成,这批钢材因此被称为”“争气钢”。
随着时代的发展,鞍钢制造在不断撑起一座座桥梁。在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工程中,鞍钢提供的17万吨桥梁钢全部应用在大桥工程主体,再一次以优质的品质支撑了中国重大工程建设。
⑸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的历史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后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本夺取了原由俄国控制的长春至大连之间的南满铁路和旅大租借地。
1906年,日本为加强对东北的政治和经济侵略,于大连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作为在经济上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大本营。
1909年8月,满铁派人对鞍山地区进行非法的秘密探矿,先后调查了铁石山、西鞍山、东鞍山、大孤山、樱桃园、关门山、小岭子、弓长岭等十余座铁矿山,并发现了大石桥菱镁矿、烟台粘土矿等资源,发现鞍山地区是开矿建厂冶炼钢铁的宝地。
于是满铁总裁中村雄次郎提出掠夺鞍山地区钢铁资源的计划,由大汉奸于冲汉和日本人镰田弥助出面,组建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
1916年7月中日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总局在奉天成立,资本14万日元,名义上中日投资各半,实则由满铁全额初资。在千山设采矿总局,两年后总局迁鞍山。1917年获得了大孤山、樱桃园、东鞍山、西鞍山、王家堡子、对面山、关门山、小岭子、铁石山等8个矿区的开采权。其总面积达14578亩。1921年又获得的白家堡子、一担山、新关门山等3个矿区的开采权。仅在1926年—1933 年采量480万吨。该总局经营到1940年宣布解散,并入昭和制钢所。
1916年满铁在办公司的同时开始鞍山制铁所的建厂工作。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建立鞍山制铁所,1917年4月3日举行“地镇祭”, 动工修建高炉。1918年5月15日,“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八田郁太郎任鞍山制铁所所长,建厂工程大部分在年底完成。1919年3月,炼焦厂开始生产焦炭。4月29日,1号高炉点火,标志鞍山制铁所正式投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全境。1933年,日本政府在军部支持下,将原定在朝鲜兴建的昭和制钢所改迁鞍山,由满铁全额出资,在鞍山制铁所已有基础上,兴建制钢厂、轧材厂,成为钢铁联合企业。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为日本法人,属满铁的子会社,社长为伍堂卓雄。昭和制钢所成立前与满铁签订了继续雇用原鞍山制铁所全部工作人员的协议,从而兼并了鞍山制铁所。1936年6月4日,振兴公司将大孤山等11个矿区的矿业权租给昭和制铁所直接从事开采。1937年7月1日,昭和制钢所接管了振兴公司的产权债务。1940年12月7日,昭和制钢所办完了矿转让手续,彻底兼并了振兴铁矿无限公司,形成了采矿、选矿、炼铁、轧钢的连续生产作业系统。
随着日本军备规模的扩大,鞍钢的生产规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41年,已经具备年产生铁250万吨、钢锭130万吨、钢材75万吨的能力。其钢铁生产能力占日本控制的总生产能力的28.4%,规模仅次于九州的八幡制铁所(今天的新日铁)。当时满洲国另外一个钢铁生产企业——本溪湖煤钢会社(隶属于日本大仓财阀),规模仅相当于昭和制钢所的三分之一。
到1943年,昭和制钢所的生产能力达到最高,当年生产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据《鞍山志·鞍钢卷》记载:“1935年—1945年,昭和制钢所及满洲制铁会社鞍山工厂累计生产生铁905.6万吨、钢547.4万吨、钢材327.8万吨。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后,8月26日,苏军到达鞍山。从1945年9月下旬到11月上旬,仅40多天时间里,苏联红军监押数万名日本战俘,将鞍钢的机械设备连同其他一些物资共达七万余吨拆卸运走。尤其是一些关键设备被窃取之后,整个工业生产能力下降为零,破坏极为严重。此外,苏军撤离鞍山后,社会秩序混乱,一些居民乘机拆卸并拿走了鞍钢的一部分运输皮带、滚珠、油脂、小型马达和电线等等,亦造成了一些损失。
国民党资源委员会调查报告指出,鞍钢的原有设备,完好的部分多被拆迁到了苏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车里雅宾斯克等地钢铁工厂。一些拆迁时损坏的残次设备下落不明,估计已经被回炉或报废。
1948前苏联红军撤退后,在国民党统治的22个月中,鞍钢总共只生产了9500吨钢,到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时,已是千疮百孔、满目凄凉了。这期间,城市遭到严重破坏,鞍钢破败荒凉,市街萧条零乱,水、电、煤气停供,工人失业,居民外流,建成区仅剩9万人口。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鞍山和鞍钢才真正回到人民的手中。
1948年11月2日,人民解放军攻克沈阳,东北全境宣告解放。1948年12月2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成立鞍山钢铁公司,同时宣布撤销鞍山钢铁厂。 翌年4月鞍钢在邵象华等专家努力下恢复生产。7月9日鞍山钢铁公司举行开工典礼,并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 鞍钢成立后组建了机构:设4处、9部,29个厂矿。(即:秘书处、计划处、人事处、经理处、制铁部、运输部、炼焦、化工、炼铁、选矿、炼钢、耐火、轧钢、中型、钢管、薄板、氧气、发电、给水、燃气、制造一厂、制造二厂、制钉、钢绳、机修、电修、装配、造厂及弓长岭矿、小房身矿、樱桃园矿、双庙子矿等。此处设置了职工医院,工业学校等。公司职工有10512人,其中有职员486人,技术人员418人,工人 9608人。)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鞍钢从沈阳、丹东等地接回保护下来的14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量才任用。成立了专家组,起草修复鞍钢计划方案。并做好遗留下的日本技术人员的工作,发挥这些人的技术特长,使鞍钢生产能力到1949年底达到产矿石51万吨,生铁及钢分别为20万吨位,钢坯50万吨,钢材30万吨。为了解决设备紧缺问题,鞍山市发动了全市人民献器材活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献交器材1123种21万件。1948年12月到949年 1月,鞍钢职工4255名献出器材62400件,从而解决了鞍钢修复设备急需。接着又展开了生产立功竞赛等活动,促进修复进度加快。1949年3、4月间有部分厂先后复工。4月5日炼出第一炉钢。5月1日中央派贺龙出席炼钢厂复工典礼。6月又炼出第一炉铁水。年底基本恢复生产。1950年从全国各地调来500多县地级以上干部支援鞍钢,从中南、华南招500多名文化素质高、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这时期一边坚持生产,一边修复,想尽一切办法,包括从湖北大冶、四川重庆等地将国民党时期残存的钢铁工业设备调集到鞍钢,以及花费外汇通过香港向瑞士、瑞典购买重要器件设备,才使其恢复生产的。1950年3月27日中苏签定《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恢复和改建鞍钢技术援助协议书》。1952年3月19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党组就全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方针、速度与分布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1、集中全国力量,特别是技术人员,首先进行鞍钢的恢复与改建,争取迅速完工。2、确定大冶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建设的第二个钢铁基地。3、大 冶的设计工作委托苏联进行。4、正式通知苏联,本溪在“一五”期间只恢复伪满时留下现未开工的2座高炉、2排炼焦炉和相应的矿山、选矿等工程。中共中央于5月6日批示同意。5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集中全国力量,首先建设鞍钢》的决定。7月14日鞍钢三大工程之一的无缝钢管厂动工建设。由苏联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提供设备支援(由中国利用苏联贷款购买,多是从西里西亚缴获的和苏联替换下来的翻新二手设备)。1953年3月19日,完全依靠自己力量修复的鞍钢8号高炉开工。
到1952年残存在鞍钢的设备全部恢复生产。炼钢炼铁、焦炉、矿山、平炉、高炉、选矿及其他厂矿都已生产。这时期国家总投资达2.32亿元。这时期总人数为6.76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29人。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扩大鞍钢生产规模,建设大型国有联合生产企业,在原生产规模基础上完成48项主要工程的改造改建和扩建;达到生产铁250万吨,钢320万吨,钢材250万吨。一五期间实现37项重点工程。其中包括大型轧钢、无缝钢管、炼铁高炉三大工程。到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鞍钢全面得到改造和扩建生产能力超过原计划指标。这一时期出现了王崇伦,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1957生铁产量达336.1万吨,钢291.07万吨,钢材192.39万吨。国家投资17.59亿元,上缴利润 22.4亿元。为此,鞍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鞍山钢铁公司成立,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底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翌年7 月 9 日在废墟上开工,迅速恢复了生产,并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现总占地面积 176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29.19 平方公里。 集团公司拥有 6 座大型铁矿山、 4 个选矿厂、 1 个炼铁总厂、 2 个炼钢厂、 13 个轧钢厂和焦化、耐火、机械、动力、运输、建设、综合利用等辅助配套单位,以及技术中心、设计研究院、自动化公司等科研、设计单位。生铁、钢、钢材的综合能力均在 1000 万吨以上。
建国以来,鞍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 年至 2004 年,鞍钢共生产钢 3.21 亿吨、生铁 3.16 亿吨、钢材 2.22 亿吨。上缴利税 835 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对鞍钢投资的 15.4 倍,并向全国冶金行业输送技术人才 5 万余人。 鞍钢目前能够生产 700 多个品种、 25000 多个规格的钢材产品。全面通过 IS09002 质量体系认证,船用钢通过 9 国船级社认证,石油管通过 API认证。 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过程中,鞍钢采用环保新工艺、新技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治理,厂区上空呈现一片蓝天。建成了日处理能力 22 万吨的工业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回收利用循环水 16.8 万吨。 加强了矿山排岩场和尾矿坝的生态恢复治理,目前已完成矿山复垦面积 155 公顷,植树 60 万株。厂区绿化面积达到 34.2 %。钢铁主体通过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 OSHMS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钢材产品按国际和国际先进水平标准组织生产有了可靠保证。
1995 年以来,鞍钢按照“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形成母子公司体制框架,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不断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成立了鞍钢集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了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其股票在香港和深圳上市。不断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老企业技术改造新路子,主体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从热轧板、冷轧板到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的完整产品系列。鞍钢成为国内能够生产轿车面板的少数钢铁企业之一和全球最大的集装箱钢板供货企业。
建精品基地,创世界品牌,是鞍钢人在市场经济的锤炼中形成的坚定的经营理念和不懈的追求。到 2006 年,形成以汽车板、家电板、集装箱板、管线钢、冷轧硅钢等为主导产品的 1600 万吨钢精品板材基地;到 2010 年前,使鞍钢整体规模达到 2000 万吨钢以上,成为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进入世界 500 强。
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一,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八。
⑹ 20世纪50年代,我国兴建的第一个钢铁厂叫什么
武钢是新中国第一个钢铁厂。另外,一五计划期间,在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