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钢铁贸易 > 中国钢铁业2017年交了多少税

中国钢铁业2017年交了多少税

发布时间:2024-11-10 18:31:29

『壹』 中国交税最多的行业排行

法律分析:1、烟草:烟草的增值税为17%,在消费税上分为两类,税率56%的甲类卷烟和税率36%的乙类卷烟,同时还要征收0.003元/支用于生产环节,商业批发税率为11%,正常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前香烟就已经缴纳了60%的税。2、金融:金融业增值税税率是6%,而提供交通运输、邮政、基础电信、建筑、不动产租赁服务,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的税率为11%,提供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税率为17%。3、房地产:房地产开发项目位于省、百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度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和郊区的,不得低问于20%。开发项目位于地及地级市城市和郊区的,不得答低于15%发项目位于其他地区的,不得低于10%。4、钢铁:一般纳税人销售钢材税率为复17%,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钢材征收答率为4%。5、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天然气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大部分企业都是国企,以及中外合资企业等,石油的增值税税率为17%,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的增值税税率为13%。6、煤炭开发:煤炭行业同样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能源行业,煤炭企业销售居民用煤炭制品适用税率为13%,除此以外的煤炭制品适用税率为17%。7、航空:中国十大税收行业排行第七位的航空行业,在营改增后通用航空服务收入增百值税率是6%。8、电力:电力行业一直由国家控制,与每个家庭有关。从营业税到增值税,电力行业增值税税率为11%,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的征收率。9、采掘业:采掘业由很多税收优惠的政策,土地使道用税的减免,开采原油过程中用于加热、修井的原油免征资源税或是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过程中,因意外事故或者自然灾害等原因遭受重大损失的,都能获得减征税务。10、汽车业:汽车工业主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一般纳百税人按销售收入的17%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减去购买原材料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余额为增值税应纳税额,所得税按计税所得额的25%缴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五条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贰』 中国再调钢铁关税意味着什么能传达出什么有用的信息

提高铬铁、高纯生铁的出口关税,实行40%和20%的出口税率,同时取消钢轨等23种钢铁产品出口退税。调整的关税中保留了部分钢铁的出口退税,此次全部取消。

出口增长明显大于进口。传统的钢铁出口贸易过程中,中国从澳大利亚等其他地区进口铁矿石,然后加工成初级钢铁产品出口国外,国外精加工高端成品卖回中国。

增加资产监测设备能够帮助企业实时监测货物的密封状态,当货物被异常拆开时,云端后台收到报警信息,出口企业可第一时间对具体情况进行确认。

钢铁行业的升级对我国的行业正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企业需要将长期合理的利润作为目标,尽量避免为了追求短期的利润,而损坏了自然环境和影响行业的整体发展。

『叁』 为什么说中国钢铁业将会全面崛起 卢峰

卢峰
近年我国经济进入周期与结构双重调整关键阶段,具有较强顺周期特征的钢铁行业面临多重困境——国内需求增速回落加剧产能过剩压力,价格与利润大幅下降显示经营环境恶化,负债率高企、少数企业违约破产,同时部分环保欠账较多的企业还面临着绿色环保压力。
就外部而言,伴随着钢铁出口较快增长,贸易摩擦频次上升,钢铁产能过剩与经贸关系成为近年双边、多边国际对话场合重要热点内容。

然而,转换视角观察当下形势也折射历史性机遇。目前钢铁内外环境特点是,伴随世界新一轮钢铁产业转移,中国钢铁行业进入决定性阶段,这也是中国钢铁从体量扩张转向全面崛起调整期的必经历练。
观察世界钢铁产业转移历史大势与根源,分析中国当代钢铁业成长轨迹及其经济逻辑,对于全面理解中国钢铁业目前形势特征及其演变前景具有认识借鉴意义。本文着重考察世界钢铁产业转移历史大势及内在规律,讨论中国体制转型背景下钢铁业崛起过程与前景。

中国正值第三次全球钢铁业大转移

钢铁产业是在18-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推进过程中伴随需求增长与技术变革发展起来的。19世纪初叶,钢铁产能主要集中在西欧和美国少数国家,估计1820年全球钢铁产量在100万吨之数,其中主要是熟铁和生铁,近年全球钢铁产量约为16亿吨上下,近两个世纪钢铁产量增长约1600倍。具体观察,全球钢铁产量大约在19世纪70-80年代达到1000万吨,20世纪20年代后期(1927年)超过1亿吨;二战时期高峰年份1943年全球产量为1.63亿吨,其时美国生产8000多万吨占据半壁江山;战后到1968年超过5亿吨,2004年第一次超过10亿吨,目前峰值是2014年16.7亿吨。

近现代不同时期钢铁业在主要钢铁国之间相对涨落消长,派生出世界钢铁产业转移画面。大致而言,以18世纪后半期与19世纪上半期,英国等西欧国家凭借工业革命先发优势主导全球钢铁业为历史起点,过去一个多世纪世界钢铁产业已经和正在发生三次大转移。
19-20世纪之交美国崛起带动第一次世界钢铁产业转移。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经济起飞带动钢铁业崛起,19-20世纪之交美国钢铁生产量和消费量超过西欧诸国,实现世界钢铁产业第一次转移并开创美国钢铁时代。世纪之交美国钢铁产量超过1000万吨,约为当时英国钢产量两倍之多。1913年一战前夕美国钢产量达到3180万吨,比同年英德法欧洲三大列强总和3010万吨还多。1941-1951年间美国钢产量占全球比例均值为52%,1945年峰值为63.8%。
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德国钢铁业追赶超越,前苏联扩张带动全球钢铁产业重心第二次转移。70年代初苏联成为世界最大钢铁生产国,然而在技术路线与工艺流程创新上乏善可陈。日本在成为第二大钢铁生产国同时,通过推广氧气顶吹高炉与连铸技术,扩大优质铁矿石资源进口空间半径,新建一大批4000-5000立方米大型和超大型高炉,凭借后发优势与技术引进创新,迅速成为钢铁技术工艺与经济效率方面的领先国家。
美国钢铁业二战后虽独步全球,然而十余年后在日本、德国等欧洲国家追赶背景下逐步丧失国际竞争力,到70-80年代美国钢铁业历史优势已成隔日黄花,成为需要频繁借助贸易保护维持局面的“问题行业”。
第三次是新世纪初年快速中国钢铁追赶与新一轮钢铁产业转移。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超过1亿吨,2004年查处铁本事件时年产量达到2亿多吨,近年进一步增长到8亿吨,在相对体量上迈上“一览众山小”巅峰。同时中国钢铁行业整体技术和效率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目前国内钢铁行业先进技术、工艺和环保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产品普遍水平已经达到国际中高端水平,钢铁产品配套能力、技术研发与人才水平大幅提高。
虽然我国钢铁业整体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不小差距,亟待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然而从钢铁经济史角度看,中国钢铁追赶推动世界钢铁新一轮产业转移应是不争的事实。
世界范围内钢铁产业转移,是特定时期全球钢铁产业格局因应新兴钢铁大国追赶崛起发生实质性改变的结果。影响钢铁产业转移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不同时期大国经济追赶受各自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因素制约具有国别特殊性,中国改革开放体制转型很大程度塑造钢铁追赶崛起轨迹。就推动历次钢铁大国崛起与产业转移共性因素而言,市场需求条件、技术创新与转移、大规模投资等三方面规律性因素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大国崛起派生钢铁行业巨大需求

后进大国经济起飞派生巨大国内需求,是大国钢铁崛起与产业转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大国钢铁行业发展对整体经济起飞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因而经济与钢铁业发展具有相互促进关系。
然而给定大国经济起飞发展背景,没有什么因素比大规模需求对解释钢铁产业转移更为重要。需求决定规律在美国钢铁崛起带动第一次钢铁产业转移以及中国当代钢铁发展伴随目前新一轮钢铁产业转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美国19世纪后半期经济发展与需求扩张对钢铁崛起及世界第一次钢铁产业转移产生关键支持作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人口与GDP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早先世界霸主国英国,构成美国钢铁需求较快增长的宏观经济基础。美国凭借国土空间幅员广大的经济优势,其铁路建造里程在19世纪中叶已经远远超过英国。20世纪末船运业也开始快速增长并于20世纪初年急起直追超过英国。美国大规模建造铁路对铁轨钢轨的需求,南北战争后美国工业化高速推进对钢铁金属原料需求增长,对美国作为钢铁大国崛起提供不可或缺的需求支持条件。
在卡内基自传中,通过国际比较提及需求高涨对美国钢铁崛起的重要意义,这位钢铁大王1868年与朋友游欧洲旅行后得到这样印象:“只有跳出美国这个漩涡,才能对其旋转的速度有正确的估计。我觉得我们这样一个(钢铁)制造企业,发展得再快也很难跟上美国人需求增长的速度,然而在国外,好像没有什么发展进步的东西。如果我们排除有限的几个欧洲城市,这块大陆的一切都像是静止的;而与此同时,在美国,到处都呈现出这样一副景象,就像书中描述的建筑巴别通天塔的景象:成千上万的人来回奔忙,一个比一个更有干劲,人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座通天塔的建造中(《钢铁大王卡内基自传》第85-86页)”。
卡内基对美国经济起飞时代国内需求蓬勃发展重要性的感悟和认知,在100多年后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经验观察中获得当代印证。虽然人们对中国快速追赶现象评价毁誉参半,然而没有疑问的是,工业化城市化推进钢铁需求高速增长同样为中国新世纪初年钢铁扩张崛起提供强大支撑。
与美国当年钢铁需求主要来自铁轨钢轨、船只建造、军火等机械设备等比较有限领域不同,当代钢铁利用广度深度比一百多年前大幅拓展,钢铁需求覆盖工业制造品、房间建造、基础设施建设等远为广泛的部门与场合。
以工业制造品领域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为例,中国这些部门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力,世纪之交上述三大家电产量超过5000万台,新世纪初年大幅扩张到2015年产量约3亿台。汽车是更重要钢铁用户,汽车产量从上世纪90年代50万辆增长到世纪之交200万辆,新世纪初年提速增长达到2015年2450万辆。新世纪最初十余年中国汽车生产增量占全球增量七成以上,中国汽车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从5%上升到35.7%。近年我国汽车业每年耗用钢材在5000-6000万吨之数。
城市化进程中房屋建筑规模扩大,是钢铁需求增长又一重要来源。中国钢铁资源供需平衡表信息显示,房屋建筑用钢通常占到钢铁消费总量的一半上下。数据显示,1999-2014年我国住宅年竣工量从2.62亿平方米增长到8.09亿平方米,15年增长近4倍。同期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15万平方公里增长到4.98万平方公里,扩容1.32倍。

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同样派生钢铁需求。例如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后来居上,近年高铁运营里程占全球一半以上,另外高铁在建里程与计划里程也远远超过其他高铁建造大国。中国地铁运营里程从2011年2100公里增长到2015年3000多公里,占全球运营里程23%,比运营里程长度第二到第四名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总和还要长。
展望未来,我国钢铁需求增长进入饱和期或低速增长阶段,过去几十年需求多次翻倍增长情形将不复存在。然而中国经济未来10-20年仍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城市化工业化持续推进,如城市化推进包括地下管廊建设需要钢铁追加投入,汽车继续普及与铁路快速兴建派生钢铁需求,房屋建造增加采用钢结构比例仍有较大潜力。
另外我国现阶段比较优势结构,决定钢铁直接出口与钢铁作为原料制成品间接出口仍有显著增长空间。我国钢铁直接和间接消费需求在未来较长时期估计仍将稳居全球首位,为钢铁崛起提供需求条件。

技术转移创新规律:墙里开花墙外香

特定阶段钢铁前沿主导国拥有较强研发能力,更可能在钢铁关键科技领域取得原创性重大突破;然而技术前沿国在经济发展阶段上往往是工业化城市化高潮已过,钢铁需求增长由强走弱对其普及利用技术进步成果构成制约。另外钢铁主导国在早先历史环境中选择特定技术路线,物化为既有规模庞大的固定资产并包含高昂沉没成本,也会制约其率先大范围普及利用新一代技术。
相反,经济后进国家在利用新技术方面历史包袱较少,如能在经济起飞阶段全面审视全球范围技术存量积累,正确选择利用具有长期潜在优势的技术路线,就可能更好地利用发达国家发明提供的技术成果实现弯道追赶与崛起,表现为“墙里开花墙外香”的钢铁技术转移创新规律。

这个规律在美国钢铁兴衰历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英国18世纪后期与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阶段,铁路轨道所用的大批量金属材料主要是用效率低下的搅拌法(puddling 普德林法)制成的熟铁,采用成本高昂的坩埚法(crucible)生产少量优质钢材主要用于高端机械设备与仪器制造。
19世纪60年代前后,贝塞麦-托马斯转炉出现并逐步改进成熟,西门子-马丁平炉法也问世,推动近代钢铁以至冶金工业领域的革命性技术突破。然而这时英国工业革命已初步完成,美国适逢南北战争后经济起飞钢铁需求高涨,钢铁科技革命虽在西欧“开花”,却在大西洋彼岸美国结出更丰硕果实。
卡内基同时代的美国钢铁巨子,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贝塞麦炼钢法提供的“以钢代铁”的技术前景,第一时间在宾州建立采用新法炼钢的现代钢铁厂,通过普及新技术完成美国钢铁产量向千万吨规模跃迁,1899年美国钢产量第一次超过千万吨时贝塞麦钢占钢总产量七成以上。适应国内钢铁供应链发展的具体条件,美国19世纪末开始快速普及平炉炼钢法以替代原先占据主导地位的贝塞麦炼钢法,20世纪前半期平炉炼钢占美国钢产量8-9成。
当代氧气高炉等系列前沿技术推广普及对日本钢铁崛起与美国相对衰落影响,再次彰显上述技术转移创新规律。比贝塞麦转炉与平炉炼钢法更为优越的新一代炼钢技术是氧气转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顶吹氧气工艺取代托马斯或贝塞麦底吹工艺后,碱性氧气转炉(BOF:Basic Oxigen Furnace)工艺随即取代了托马斯和平炉炼钢工艺,风靡了整个钢铁行业”。随着高纯度氧气制取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采用氧气转炉可以大幅度提高炼钢效率并且改善钢材质量。
这项技术最早由奥地利工程师发明,美国钢铁工程师也参与研发使之成熟,然而美国由于传统平炉技术比较完善缺乏推广氧气转炉性技术,给战后日本企业家提供机遇。日本较早大范围采用氧气转炉,同时利用战后海运成本降低便利扩大进口优质铁矿石采购进口半径,并率先推广连铸新工艺,结果利用技术转移创新规律成功实现日本钢铁崛起,并对世界钢铁产业第二次转移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钢铁追赶也体现技术转移创新规律作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计划体制时期钢铁业以平炉技术为主导,采用炼钢与钢坯模铸分离的传统技术。改革开放时期钢铁业把发挥传统模式潜力与借鉴日本成功经验实施技术路线转型创新结合起来,通过几十年努力成功再造钢铁生产技术体系与供应链,同样体现上述技术创新转移规律作用。
中国当代钢铁技术与工艺流程供给侧变革包含几个重大关键环节内涵。首先是以宝钢高成本高规格系统引进日本钢铁设备与技术为切入点,开始对世界先进钢铁技术的系统引进、消化与吸收。二是80年代末开始对钢铁行业“六大共性技术”实施行业攻关,致力于对当代钢铁先进技术的集成式融会贯通理解与掌握。三是90年代以提高连铸比为抓手,实质性提升钢铁生产工艺与效率水平。四是通过钢铁企业空间布局调整,推动钢铁生产重心向沿海地区显著转移,更大程度利用国外性价比更佳的优质铁矿石资源。
中国钢铁业在对全球先进技术工艺消化吸收与集成创新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步,但是整体水平与日本、德国、韩国等先进钢铁国家比较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需在技术工艺、产品质量、环保标准、企业效益等方面进一步提升,通过更为能动的前沿创新实现大国钢铁全面崛起。

高速投资追赶规律

经济后进国家高速投资,是吸收利用新一代钢铁先进技术与提升行业人力资本素质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后进国钢铁与整体经济追赶的必经路径。评估现实生活中投资,无疑需要重视体制扭曲影响、宏观稳定要求与投资效率标准,重视通过改革体制机制、调节宏观政策与鼓励企业在公平竞争环境中提质增效等途径加以解决现实问题。然而世界钢铁发展史国际比较经验清晰显示,大规模投资是新兴钢铁大国后起直追的重要凭借。

高速投资支持追赶规律在美国钢铁崛起过程中较早表现出来。《卡内基自传》写道:贝塞麦平炉炼钢法的发明给钢铁制造业带来一场革命,原来的设备就显得过时而陈旧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花数百万美元新建、扩建厂房,添置新设备。“我们继续增建高炉,并且不断改良技术。每新建一个高炉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改进,直到我们认为已经达到了标准”。高速投资助推美国钢铁企业先后较早大规模普及利用贝塞麦转炉与平炉新技术,支持美国在19世纪末率先成为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级钢铁大国,确立美国钢铁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高速投资对日本战后钢铁崛起同样发挥关键作用。日本普及氧气转炉技术与推广连铸工艺都离不开大规模投资。“在1969-1970两年中,日本钢铁工业投资额比欧洲煤钢联营和英国的总和还要多11%(肯尼斯、沃伦:《世界钢铁》第86页)”。70年代日本出现新建大型特大型高炉浪潮。梳理资料显示上世纪末世界范围十余座50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绝大部分是由日本钢铁企业在70年代建造、或始建于70年代并在后来改建扩容而成。
中国经验同样显示投资支持追赶的规律作用。中国钢铁投资上世纪最后20年波动中显著增长,用1990年不变价衡量投资额从改革初年不到100亿元上升到1994年峰值300多亿元。进入新世纪后钢铁投资增长大幅提速,不变价投资额从2000年200亿元上下增长到近年峰值近2000亿元,增幅约在9倍左右,直接支持了中国钢铁业规模扩张与综合技术水平提升。
与日本70年代新建大高炉历史现象相类似,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初年,我国钢铁行业兴建十几座4000-5000立方米大型与特大型高炉,同样体现钢铁新兴大国高速投资追赶规律作用。中国钢铁未来投资增速会显著回落,然而钢铁结构转型与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仍需要钢铁投资保持相当规模和适当增速。
我国钢铁业投资增长,得益于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与降低吨钢产能建设投资成本,并使国内单位钢铁产能建造成本与国外比较保持相对优势。例如宝钢最初1、2期投资300亿元,其中相当部分是美国进口设备技术,设计产能为670万吨,吨产能投资约为4800元。宝钢湛江首期投资500亿元,年产钢材938万吨,吨钢投资额约为5330元。
30多年来,中国吨钢高品质产能名义价格投资额增长约11%,然而同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增长两倍多,可见过去30年用不变价衡量的吨钢产能实际投资成本下降一大半。一些行业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吨钢产能投资比发达国家可比成本大约低一半上下。国内民营企业吨钢产能投资成本又要大幅低于国有企业。
观察三次钢铁大国兴起与世界钢铁产业转移大潮,中国钢铁业发展推动新一轮产业转移深刻体制特点在于,经济制度与体制从封闭取向计划经济向开放型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为钢铁业可持续追赶与崛起提供根本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体制转型,与上述需求、技术、投资等侧面发展演变交织渗透,形成制度变迁与经济崛起共生互动的历史进程。就钢铁业体制转型狭义内容而言,市场化体制环境大体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改革过程形成。
一是价格体制改革。80年代实行钢铁价格双轨制,90年代全面放开价格,形成反应市场供求的价格信号形成机制。
二是国有企业改革。80年代分三个阶段推进国有企业承包制改革,培育国企市场经营能力和竞争意识。90年代建立国企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允许小型国企破产或被重组,进一步转变国有企业体制机制。
三是允许支持民营企业发展。80年代允许县乡钢铁企业发展。90年代放松准入管制使民营钢企初步发展,新世纪初民企占到炼钢产量5%与炼铁和钢材产量10%。随着过去十余年民营钢企快速成长,民企2015年占全国钢产量一半以上,一批大中型民企成为技术和规模跻身中高端现代企业。四是创建培育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国企民企同台竞争,国企内部央企地企各显身手,民企内部规模不同企业同时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与格局。
市场化改革与行业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我国钢铁业开放政策突出表现为借鉴国外当代钢铁业先进技术,果断转变历史沿袭的平炉炼钢为主技术路线,面向全球引进最先进技术工艺再造钢铁技术体系。无论是国家投资的宝钢大型钢铁项目,还是市场环境中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代表沙钢,发展过程中几次重大投资决策,都是在高度重视国外先进技术工艺并与国外企业实施各种合作过程中实现的。主动积极引进吸收并消化创新国外先进技术,成为中国钢铁业参与并受益于当代全球化相对开放环境的重要内涵。通过调整钢铁生产布局大规模利用国际市场高品位铁矿石资源,有限放开外国钢铁企业在中国钢铁领域投资,也从不同侧面体现钢铁业与开放结合的体制转型特征。
现代钢铁业总体属于技术成熟行业,仍需比较密集劳动投入,建立与技术最优规模相适应的高效生产系统需巨额投资。我国现阶段经济特点在于,对成熟技术系统掌握与集成创新能力较强,高储蓄率与设备制造优势相结合支持大规模投资能力,劳动力成本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明显优势,因而钢铁供给侧特征与我国现实要素禀赋等发展阶段条件高度契合。我国钢铁需求未来较长时期仍将居全球首位,为钢铁崛起提供需求条件。
我国钢铁业过去几十年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结合分析钢铁业经济学特征与中国现实经济条件,可推测钢铁业未来10-20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进入全面崛起新境界。

目前钢铁国内形势与外部环境面临的诸多新矛盾新问题,是我国钢铁业从世纪初数量扩张,转向全面提升过渡调整期的产物。需转换视角以新一轮世界钢铁产业转移深化为背景,客观分析钢铁业内忧外扰形势形成根源,理性评估中国钢铁发展前景并实施切实有效政策化解目前困难。调整期钢铁政策对内应以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化解早先积累失衡因素,并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对外积极参与并引导国际钢铁对话,务实管理钢铁大国竞合关系,由此推进新一轮世界钢铁产业转移平顺展开并迎接中国钢铁时代到来。

『肆』 新中国成立以后钢铁工业发展情况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钢铁工业基础薄弱,全国没有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在苏联援助下,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得以建设,形成了钢铁工业的“三大”、“五中”、“十八小”格局。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西南、西北地区建设了攀钢、酒钢、成都无缝管厂等钢铁企业,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
2. 1978年,我国钢铁产量为3178万吨,占世界钢产量的4.5%,居世界第4位。1952年至1978年,钢铁工业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税每年递增9.67%。然而,在这一阶段,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企业管理水平低、职工积极性不高,以及钢铁工业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
3.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资源创造了条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激发了企业活力。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加快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设了上海宝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并对一些老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
4. 2001年至今,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1.3亿吨增长到2003年的2亿吨,再到2005年的3.6亿吨,2006年达到4.2亿吨。2001年至2007年期间,钢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1.04%,其中2005年钢产量同上年相比增长率高达30.42%。中国钢铁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5. “十二五”期间,我国粗钢产量由3.5亿吨增加到6.3亿吨,年均增长12.2%。钢铁工业为建筑、机械、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品种质量明显改善,大部分品种自给率达到100%。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大部分企业已配备铁水预处理、钢水二次精炼设施,精炼比达到70%。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5千克标准煤、耗新水量4.1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量1.63千克,与2005年相比分别下降12.8%、52.3%和42.4%。

『伍』 铁矿石屹立不倒,国内钢企亏损么,如果亏损为何出口

这么说吧,铁矿石大幅上涨,会给人们一个错觉,就是钢企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那么钢厂的利润大减,甚至是亏损。其实,钢企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

一般正常企业经营,如果亏损,你还大量生产么?我想正常的企业不会这么干。看看棉纺织企业吧,进入消费淡季,不赚钱,就限产或者直接放假好了。国内钢企的吨钢利润只是下降了而已,况且钢材的产量还大幅增加。

钢铁产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 铁矿石供给趋紧导致铁矿石产业链地位抬升,进而大幅侵蚀钢铁利润空间。整体而言,在钢弱原料强势格局下, 钢铁产业链地位边际趋弱且盈利快速回吐,2019年前4月中钢协重点钢企实现利润总额232.5 亿元,同比下降22.83%。

我国是全球钢铁产量第一。对于钢铁产量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全球产量看中国,中国产量看河北,河北产量看唐山。这么大的产量,仅靠国内地产和基建,是消耗不掉的。只能出口,钢企亏损盈利与否,都需要出口,否则全都压在仓库里么?这部分多余的产量,就是靠出口来消化的。

所以说,原材料上涨并未让钢企亏损,而出口则是一个销售渠道,消耗多余的产量而已。

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凡是不针对问题本质回答,只要是黑中国、黑体制,扯到贪污腐败的就很多赞,真正优秀的图文分析反而没人看,真是有趣!

首先需要探讨一下钢厂现在是否是亏损的?

自从年初巴西淡水河发生溃坝事故之后,铁矿石价格已经涨了8个月了,以青岛港61.5%澳洲粉矿为例,目前干基含税价格960元/吨。 但是很奇怪的是,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还没有传到到钢材价格上?

一方面巴西淡水河是突发事件,不是结构性问题,钢厂很难去改变生产计划;另一方面,7-8月份是钢材的消费淡季(夏季炎热,开工率低;),这就导致了当前钢材价格并没有跟随铁矿石上涨。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钢厂的利润被不断压缩。

近期唐山地区钢厂的螺纹钢毛利曾跌至500元/吨,但是利润仍然处于 历史 的中位,当然还要去除掉费用以及轧制成本等,利润可能就在200-300左右。当然并不排除一些成本管控较弱的钢厂已经亏损了,市场上总有做的好做的不好的。 但是这一现象我认为不会持续,随着钢厂“金九银十”的到来,铁矿石和钢材的价差肯定会缩小,钢厂利润也会随之增加。

我们假设钢厂现在就是亏损的,为什么还要出口?

1、订单。钢厂生产的东西并不是我今天生产了,明天我吆喝着去卖,早就已经签订好了订单,下游也是如此,我需要什么东西肯定是要先备好货的,临时去买一方面不一定买得到,另一方面价格肯定会比正常购买要高。所以双方都愿意去签订单,那么有出口贸易的钢厂就必须要出口。

2、客户。客户资源是任何钢厂都不会去舍弃的,ok,你赚钱的时候你就卖给他,你亏钱的时候就不卖了么?客户关系怎么去维系,这种不牢固的关系必然会被其他竞争力撕裂然后形成牢固的合作方,而原来的就只有被淘汰。所以,即使亏损也不得不出口。

最后希望大家能开朗一点,别那么腹黑,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从整体看,未来钢材的产量增速将大于钢材消费的增速,钢铁过剩的危机也会临近,但就目前而言国内钢企还不至于到亏损的地步,一方面都有一定的铁矿石储存,另一方面利润空间还是有的。

而且2012年左右国内钢企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普遍亏损期,因为钢企大部分会有一定的国家力量在里面所以是可以支撑的,如果企业不运作可能亏损更加严重,所以坚持出口还可以增加收入来源,包括有一些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因素

为何亏损仍要出口?缘于国内需求不足,即供大于求。举个例子,本来国内只要10斤钢,但生产了20斤。那多余的10斤呢?出口当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至于亏损要这样算,假如不出口,10斤就成为库存。假如第2年国内还只需10斤。理论上就不需要生产了。那么钢铁行业的上游也构成了大量库存,这样对整个行业造成的影响就很大。正是由于私有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才造成正常经济周期的自然循环。从而诞生了华尔街模式,即反向推动。但这个模式本身并不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往后拖延一下。且还能造成更大的危机。对中国来说,房地产和基建很多都是由于反向推动而兴起。

虽然2019年铁矿石价格的涨幅已经达到80%,但并不一定会造成钢企原材料真实成本的升高同样的幅度,除了汇率影响以外,还要看企业有没有为铁矿石原料做风险对冲计划,因此并不一定因为原料价格上涨就会出现亏损,还是要看具体的运营情况和市场情况。

国内大型钢企都是规模化经营,采购的铁矿石和煤等原材料的数额都是非常巨大的,而根据生产的特点和计划,都不是马上采购马上排单生产,需要做比较长一些时间的采购计划,特别是需要进口优质铁矿石的企业,海运时间并不短,需要考虑价格的变化对成本产生的影响,需要提前做好计划,在金融市场上预先买入等值的合约进行风险对冲,以锁定成本。

因此如果控制得当,计划得好的话可以控制住成本,比如年初做好计划的钢企,如果当时用了对冲的策略,即使现在购买,也可以把价格锁定在年初的价位,实际成本并没有涨得那么大。

至于产品的出口,完全是市场行为,与市场需求和钢企的销售策略相关。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而钢铁是全球通用的必用产品,在建筑、 汽车 、家用电器等等很多行业使用广泛。布局海外,是很多企业都在做的事,可以根据营亏调整产能和优化成本,没有一家企业会长期亏损地做生意。

总的来说,铁矿石原材料上涨并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都会产生致亏的影响,而产品出口是市场行为,海外市场是钢企重要的销售市场,只要不是支撑不下去,应该都不会轻易放弃。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刚开始大力的补贴,用于倾销战争,等我们占领了市场以后,我们再来慢慢的增加它的价格,就像以前的美团外卖一样,以前的外部美团外卖和饿了吗平台,大量的补贴用户,让用户产生这么一种依赖感,让用户产生这么一种吃东西必须要点外卖这种习惯。等他们100%控制市场以后,他们再来慢慢的采摘成果,收获胜利的果实,这个时候就可以慢慢的提价格了,因为市场都被你控制了,人家没得选,所以钢铁市场也是这样,刚开始大量的补贴用户,甚至于亏本做这个生意,等我们控制了全球钢铁市场以后,我们中国钢铁企业就可以慢慢的提高价格了,因为到时候人家没得选,到时候就是我们中国钢铁企业的天天下。

中报业绩档口,投资人还是暂时回避钢铁水泥,但是整体上看,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产业调整情况正在好转。

其实钢铁行业直观行情如下两张图:

这是过去一年铁矿石的走势图,一条毫无疑问的上涨曲线

上图来自钢之家,提取国内的钢铁价格走势,你会发现实际上铁矿石的涨价因素没有传导到钢铁的价格,也就是国内钢铁价格在下跌或者平行走势。

对于出口,那是不是存在国内外的价差呢?

不能说一定国际钢铁价格就高于国内,实质上国内和国际钢铁价差在不停的变化,由于我国是钢铁的主要生产国,占到一半以上的产量,所以基本上国际市场钢铁的定价可以以我们国内的定价为参照。但各国的需求和各国国内房地产建造的具体情况挂钩,比如欧洲依然有些萧条,而美国需求略微强劲。

总结:实际上很好理解为什么要出口。从行业来看,铁矿石连续上涨,而钢铁价格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因为全球需求增长并没有那么快,而铁矿石由于1月份巴西水灾导致整体的出口量减少。但预计这种状况是暂时的,钢厂不能因为一些短期的因素而改变生产计划退出市场。那么一些富余产能的钢铁出口也无可厚非。

由于供给侧改革,和产能优化退出,实质上钢铁业今年1-4月情况还算可以,在铁矿石涨价大背景下,利润率平均在3.5%,2018年利润率曾达到过7%,这说明政策层面的动作是有效的,提高了现有钢铁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压缩了粗钢低效率产量。

而现阶段,个人认为也许钢铁的巨大产能输出会成为一种利器,挤压他国的钢铁产业,逐渐控制全球钢铁产业链。当然了,需要保持正的利润率,还要应对他国贸易保护主义主导的反倾销调查。

但投资人依然不可能在年中看好钢铁股票,要等待铁矿石和钢铁价格之间的倒挂被逐步的磨平,毕竟钢铁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和房地产又挂钩,而最近房地产贷款方面正在收紧。当然倒过来的价格压力也会让钢铁行业加速产业转型和优胜劣汰,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如今不得不走。

亏损是假!利润进了官员腰包是真!还记得那年澳大利亚矿石暴涨几百倍的事吗?那是把国家的钱给了澳大利亚!卖了国后,然后国内官员得到了几十倍的回扣!!!高管没有好东西!为了私利他们可以卖国啊!!~

中国少建点房子,铁矿口怎么涨,钢铁企业需求大,带来高房价,高污染,美国那么有钱,为何高楼大厦没中国多呢?

国企越亏老板一一年薪越高、回扣越多

阅读全文

与中国钢铁业2017年交了多少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取钢板后手麻木怎么办 浏览:63
不锈钢狗毛梳子哪里买 浏览:502
杨树林方管11 浏览:671
直径160钢管怎么切成直角 浏览:749
q235直缝焊管规格 浏览:781
卡压式不锈钢管是什么意思 浏览:120
钢材切割用什么锯片 浏览:197
焦作电泳铝合金门多少钱 浏览:270
承插焊支管台焊口寸数 浏览:927
铝镁合金门下滑轮坏了怎么办 浏览:298
钛合金加工厂工资多少 浏览:616
国标20厚的钢板实际厚度多少钱 浏览:711
椒江出名的周转箱模具哪里买 浏览:765
钛合金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吗 浏览:345
方管规格表达方式 浏览:391
护栏网双边丝多少钱一米 浏览:636
胀管是在焊前还是焊后 浏览:109
上海联方管业 浏览:585
钢材价格指数是什么意思 浏览:997
塑料模具怎么做刀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