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钢铁产量怎么计算
中国钢铁产量计算方法:
1、圆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2、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3、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4、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5、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6、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7、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关于控制中国钢铁产量的要点:
一、控制钢产量所必须坚持的原则
以促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为目的,以控制碳排放为长期目标,以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中短期目标,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统筹推进控制钢产量的各项政策搭配,创造有利于钢铁行业减产的内外部环境。
二、坚持将控制钢产量作为长期目标
一个产业的需求变化情况决定了这个产业的产量。任何国家钢铁行业的增长曲线在末端都是平滑的,而不是达到峰值之后突然出现快速下跌。
而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逆周期调节政策的一贯性,以及需求的纵深性决定了钢铁行业的需求更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因此,寄希望于中国的钢产量在短期内由快速增长转变为下跌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行业稳定发展的,甚至会对钢铁行业造成伤害。
因此,控制钢产量过快增长,应该由一个年度或者短期目标转变为一个阶段性目标,或者五年规划目标。由此,可以在更长的规划期内,综合运用市场、环保、准入、调控等多种手段,稳妥、平滑地完成由产量增长到保持稳定再到逐步下降的变化。
三、坚持以去产能为路径,以提高盈利能力为目的
控制钢产量,并不是不希望钢铁行业继续发展,而是希望在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末期,为未来可以预期的、非常时期保底政策退出后大概率会出现的需求拐点做好充足的缓冲和准备。
并不是单纯地希望压降钢铁产量,而是希望继续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钢铁行业的竞争能力,从追求规模效益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效益,让低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逐步有序地退出行业。
控制钢产量的政策,不应简单地关注于实际的产量是否增长,而是应该进一步以去产能为路径,以提高市场主体的盈利能力为目的。产能降下来,那么在市场需求维持增长的同时,钢铁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盈利,而一旦行业外部环境出现变化,钢产量的降低也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结果。
四、坚持以市场化原则为手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钢铁行业带来的最大启示,莫过于顺应市场的趋势,以市场化的手段推进改革,事半功倍。
以此为鉴,在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控制产量的政策时,也应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市场化手段推进。尤其是不能出现过去曾经出现过的无论区域需求和盈利情况的“一刀切”、强制国企减产、安排政令目标等手段。
这些方法可能有助于短期内实现目标,但强制企业放弃市场,必然会引发市场的强烈反弹:要么导致更多的不规范企业涌入市场,“地条钢”等产品重出江湖;要么导致钢材市场价格无序暴涨,给国民经济其他行业造成损失,也给钢铁行业的治理带来更多困难。
从中国钢铁行业的产量分布来看,整体上虽然由于需求增长,钢产量的增长是可以与之匹配的,但是具体来看,仍然存在着大量不符合区域布局、产品结构布局的产量分布,每年依旧会出现“北材南下”“西材东进”等跨区域、长距离运输钢材的低效行为。
这一方面导致全国各区域市场的钢材价格被几乎拉平,另一方面也让产能过剩区域的钢铁企业增产没有了后顾之忧。由此可见,控制钢产量是一项需要非常细化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将是细化区域、细分品种等更具体的市场规则。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钢铁新闻网-关于控制中国钢产量的几点思考
⑵ 为什么最近钢铁市场行情不好
不好属于正常,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基础建设和房地产的火爆,带动钢铁需求不断创下新高,从一开始的2亿吨钢是国内钢铁需求的极限,到3亿吨是极限,到4亿吨是极限,到后来人们逐渐进入了迷惘,“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吨钢”,好像中国有多少吨钢都能消耗得了,各路资金蜂拥而来进入这片热土,或从事中间贸易或入股投资或直接赤膊上阵,一时间又现“大炼钢铁”的景象,而这种景象又带动了基建、机械、电字、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基建、机械行业又是用钢大户,这种互为拉动使得钢铁行业近乎沸腾,截至2011年底,我国粗钢产能已达9亿吨左右。
另外,中国钢材市场呈现开放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流动格局,钢材贸易商数量巨大,既可放大市场需求,也可以放大萎缩。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钢材贸易商对钢铁生产企业是需求者,对使用钢材的终端用户又是供给者;预期价格上涨,增加库存,放大了市场需求;预期价格下降,减少库存,低价抛售,放大了市场萎缩。对价格起到助涨助跌之效,而不是“蓄水池”的作用。
要想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产能的畸形严重过剩,为市场进入严冬打下了伏笔,而在这严冬中能生存下来是目前钢铁企业的一个课题。
⑶ 近几年来钢铁行业一直不景气,为何却在今年利润快速增长(钢铁行业大涨)
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众所周知,钢铁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目前进入强周期,这是决定因素。
但钢铁的强周期,不是说来就来的,而是取决于宏观经济,以及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今年利润快速增长,主要也是因为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的相互左右决定的。
国家的产业政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去产能。
因为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国家对钢铁行业去产能抓到比较到位,一些小工厂纷纷被倒闭,这样“剩者为王”,留下来的钢铁企业,当然产销两旺,利润剧增。
另一个是,环保加码。
为了保证青山绿水,给后代子孙留一片可以狐疑的天空,国家在环保上日益加强。一些污染严重的小钢厂,全部被关停并转,钢铁总体产能急剧下降。而技术过硬、污染治理好的企业,就得到机会发展,利润自然快速增长。
而从宏观经济来看,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建设、汽车、船舶、挖掘机、家电等,都处于较好地历史状态。
房地产就不用说了,现在到处在抢房,排队抢房,基本上是供不应求。其他还有比如汽车行业,处于历史高位,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创出新高,而且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需求旺盛、产销两旺;比如船舶行业,需求重新回到历史高点,2017年年1-7月份,中国造船行业三大指标“一升两降”,1-7月份,全国造船完工297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5.1%。2018年1-2月份,新接船舶订单量累计同比上升456.11%;手持船舶订单量累计同比上升0.89%,增速环比上升13.32个百分点。2018年1-2月份新接船舶订单量累计增速大幅上升。
还有挖掘机行业,也开始步入新周期,包括旧机淘汰换新机、以及新的工程项目需求等。
这些下游用钢大户,整体市场好转,极大的带动了钢铁需求上升,下游需求强劲,钢铁供应自然要加码,这样就有产销两旺的局面出现,
大家好,我是价值投资者小六忠诚。我是非常的青睐钢铁股,周期行业一旦从复苏走向长繁荣,会带给我们惊人的回报。
钢铁股追踪到上一轮繁荣期,那是在2007年之前,2008年就开始衰退,到了2012年陷入了行业大面积亏损,倒闭潮发生,进入了萧条期。
2016年,管理层推出供给侧改革,遏制产能,增加供给。大力惩治环保,清退不合规的企业。让大企业合并形成规模。钢铁走向复苏!
钢铁的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成效,行业由整体亏损走向了整体盈利。产量减少了,需求增长了,再加上挖掘机的大量销售和基建的大规模建设,还有机械行业的淘汰落后设备也为钢铁的需求增强了动力。
钢铁行业由亏损股变成具有蓝筹特质的绩优股,久违了10年的现金奶牛称号又落在钢铁龙头身上。如今利润大幅增长成了必然的趋势。
钢铁行情还没有结束,还有繁荣阶段没到来,现在只是复苏而已。当繁荣阶段到来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钢铁股创出历史新高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直观的看一下钢铁行业的走势就知道了:
钢铁行业的变化出现在2016-2017年间,钢铁的走势超越了同期的上证指数,甚至要高于上证50.众所周知,钢铁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而钢铁的消费结构为:
从中来看,建筑依然是最大的用钢所在,其中建筑包括房地产,桥梁,高铁等基础性建设;其次是器械和汽车行业,然后是造船;
2015年底,伴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同期的铁矿石价格也出现了大幅降低,目前,铁矿石的价格依然处在较低的水平位置,这也就为钢铁行业的利润增加提供了空间,其次,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降低了航运的成本,使得钢铁产品的出口有所增加;再次,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同期也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复苏,增加了钢铁的需求,从价格上来看,螺纹钢的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中国的钢铁行业经过过去几年的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集中度增加,行业平均成本降低,这也为钢铁行业的利润增长提供了动力。
从国内来看,去产能降低了行业平均成本、环保因素降低了行业企业数量,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十分火热,八纵八横的高铁建设还需要继续发展;
从外部环境来看,原油价格的下跌是重要因素,其次是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了国内产能的外部消费;
钢铁垄断性产业周期性产业受国家政策影响比较大。
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产地及矿石进口国但矿石价格定价权从未掌握在自已手中,整个钢铁产业利润不如白菜。
近年来随着中国铁矿石期货交易上市和对铁矿石话语权的稍微扭转,第二近期的落后产能调控和整顿技改。第三,环保大检查对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淘汰。使整个钢铁产业有了质的提升,利润自然会有大的增长。
⑷ 为什么中国的钢材产量世界第一,特种钢材仍依赖进口
中国是钢铁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中国钢铁年产量全球第一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中、低级钢材;合金钢、特种钢技术不过关;只能大量依赖进口。
例如日本的钢材,有很多是国内没有能力生产的,比如高精度模具钢,只要你想制造高精度模具,就只有买他们的钢材。我们已经是钢产量第一大国,每年也依然要从日本进口大约200万吨各类钢材——而我们进口的基本上全是我们自己无法生产的特种钢材。
全是那些吨钢利润达到粗钢的几百甚至几千倍的品种。近些年国内上了很多特种钢生产线,新闻上大肆宣传终于实现国产化云云,但是很少有新闻里详细说,这些生产线基本上都是合资的。
比如车用钢板,基本上都是用的新日铁的技术。中国出原料、资金、人力还要承受污染,却只拿了一个小头。
(4)中国钢铁产量为什么降不下来扩展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特钢行业的话语权主要体现在对国际主要特钢产品的定价权上。进口单价与出口单价的巨大“落差”充分证明,若要摆脱原材料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我国特钢产业必须延伸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就中高端量大面广的特钢品种来看,轴承钢和结构钢与市场高度融合,是最具市场前景的两大特钢长材。特钢深加工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是高端特钢产品的发展趋势之一。例如,特钢板带、特钢棒线材、特钢管材以及工模具钢、高速钢等都具备深加工的潜力。
⑸ 目前全国钢铁行业亏损原因
分析我国钢铁行业目前所遇到的困境,主要原因在于钢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内处于工业生产的中间容环节,近年来受到上下游行业的双重挤压。
一方面,包括铁矿石和冶金煤在内的上游原燃料价格持续上涨并处于高位,同时钢铁企业人工成本和财务成本等也都在不断增加,导致钢铁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显著。
另一方面,下游用钢行业如房地产、汽车、造船、家电、铁路等受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行业增速出现明显放缓,用钢需求增长也随之出现下滑,下游行业钢材需求低迷严重削弱了钢铁企业的议价能力,钢铁企业无法将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转嫁给下游钢材用户,从而导致钢铁企业徘徊在盈利边缘。(分析来源: 《世界金属导报》)。
⑹ 我国钢铁企业现在盈利吗
我国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让钢铁行业进入20世纪以来最低迷时期,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4万亿投资大量的投入到与钢铁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众多钢铁企业在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1季度纷纷实现的扭亏为盈。钢铁企业老总们都纷纷表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跨入2010年,钢铁行业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铁矿石定价机制的转变、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淘汰落后产能目标的实现、兼并重组的进度缓慢……种种不利因素使钢铁行业的发展内外交困。如果说2009是最困难的一年,那2010则是最具变数的一年。
虽然整个行业笼罩在铁矿石长协价上涨100%的阴霾之下,就相继出炉的钢铁业上市公司年报季报来看,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依然较2009年实现了明显反弹。这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宝钢股份2010年1季度净利润高达40.7亿元,几乎占到了所有上市钢铁企业净利润的一半;另外则是华凌钢铁亏损3亿元成为1季度钢铁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亏损的企业。我们有必要在目前这个钢铁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重新审视一下行业盈利能力的状况。
一、行业盈利有所恢复,利润分布集中
2010年1季度钢铁企业逐渐走出前两年的低迷,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3.8倍。以宝钢股份为例,1季度利润水平已经达到2009年全年67%,而鞍钢、马钢的盈利则都超过了去年全年,分别实现了11.5亿与5.4亿的净利润。但这一盈利仍然无法与2007年相比,可以看出2007年各钢厂的利润水平都远高于08、09年。就2010年的情况来看,在3、4月份钢材价格持续上涨的推动下钢铁企业延续目前较为乐观的盈利状况可能性较大,不过受加息、铁矿石涨价、刺激政策的退出等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半年能否保持这一趋势目前尚不明朗。钢铁生产商们对下半年的盈利状况都表现出了担忧。
利润的分布方面,2010年1季度利润前3的宝钢股份、鞍钢股份和马钢股份占到了所有钢铁上市公司总利润的64.8%。如果考虑沙钢集团、日照钢铁等大钢厂没有上市以及河北钢铁集团没有整体上市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利润的集中度可能需要调整。但整体来说,我国钢铁行业的利润集中度还是处在较高水平。另一方面,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前10位的钢铁企业仅占全国粗钢产量的43.4%。结合这两者可以看出,占据我国大部分粗钢产量的中小钢厂盈利能力较弱,这不仅反映中小钢厂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拖低了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同时,盈利能力较低的企业占据了大量的生产资源,降低了钢铁行业对资源的利用率,不利于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的目标,也不利于钢铁行业整体效率的提高。这提醒我们钢铁行业的整合不能仅仅关注产量的合并,简单的产量相加并不能提高行业的盈利能力,需要大钢厂在兼并整合中小钢厂的同时一并向其移植先进的技术水平、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能力等等,才能使整合实现最大效益。
二、行业盈利能力状况分析
钢铁上市公司2010年1季度的平均毛利率为8%,略高于2009年7%的平均水平,但低于2007年13%。同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的平均毛利率相比,钢铁行业在工业企业中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来看,西宁特钢和攀钢钢钒等产品较为有特色的企业毛利率较高,分别达到了17%和16%,高于宝钢的15%。宝钢则凭借其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优势毛利率水平在综合钢厂之中高居榜首,且基本恢复到了2007年水平。其他大型钢厂的状况也喜忧参半,武钢股份毛利率由2007年的23%下降到2008年的15%,又下降到今年的8%;鞍钢股份2007年的毛利率为26%,为所有上市钢铁企业中最高,2009年则下降到最低的9%,今年1季度有所恢复上涨到14%,但较2007年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销售利润率方面,2010年1季度行业平均水平为2%,高于2009年的1%,低于2007年的5%,同时也低于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的水平。宝钢销售利润率为9%处于全国的最高水平,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大冶特钢2008年以来该比率迅速攀升,在整个行业处于低迷时期的2009年,其销售利润率较2008年大增50%,2010年又继续保持了增长33%。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信泰富入主后其不断的优化产品结构,大幅增加高、特级轴承钢、齿轮钢、高标准弹簧钢等产品的比重,持续的优化工艺流程和改善营销策略。同时,也存在不容乐观的一面,大部分大型钢企的销售利润率还远未从危机中恢复。与2007年相比鞍钢与武钢为销售利润率下跌最大的公司,武钢由12%下降到2%,鞍钢则由12%下降到5%,包钢也由2007年的7%下降到1%。
从吨钢销售角度分析,2009年的水平为2007年来最低,主要受到2009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影响,上半年钢材价格在低位运行,致使全面平均吨钢销售较低。2009年平均吨钢销售收入为4274元,低于2008年的5949元。吨钢销售较高的主要为抚顺特钢、太钢不锈、大冶特钢和宝钢股份等等产品具备高附加值的企业。从结构上来看,仅有9家企业吨钢销售收入高于平均水平,而有18家企业低于平均。低于平均水平的18家企业吨钢销售收入差距不大,平均在3543元的水平。如果参考2009年Q235方坯的平均价格为3213元/吨,与上述的3543元仅有300元差距。这中间还要包括各钢材品种加工、运输和销售成本,这样估算下来钢厂的盈利空间可谓相当有限。
2009年各钢厂的吨钢利润就充分体现这一点。2009年行业平均吨钢利润仅为35元,远低于2007年的242元,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出现大幅缩水,且包钢股份、本钢板材、攀钢钢钒三家企业全年合计亏损,吨钢亏损额分别为162元、163元和226元。如果剔出这三家钢厂亏损对吨钢利润的影响,其余钢厂平均吨钢利润也仅为62元,盈利能力相当有限。而超过这一平均水平的钢企仅有6家,多数企业挣扎在亏损的临界线上。2009年仅有少数钢厂吨钢净利润实现上涨,其中最为突出的大冶特钢吨钢利润由197元上涨到303元,超过宝钢的272元为全国最高。大冶特钢的逆势上扬成为2009年钢铁行业中最亮眼的企业,有分析人士将大冶特钢称为夕阳产业中的朝阳公司。
三、代表企业对比分析(略)
1、生产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2、产品结构分析
3、财务分析指标
四、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特点
综合而言,中国钢铁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分析以及选取的代表企业各项指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1,钢企盈利水平较2008和2009年有所恢复,但较2007年仍有较大差距。虽然,大部分钢企在2010年纷纷扭亏为盈,但仍然面临着铁矿石价格的飞涨,产能的过剩等等问题的困扰,下游行业的消费能力和高成本的消化能力也有一定限度。虽然,部分企业依然实现较好的增长,但整个行业的全面恢复仍困难重重。
2,利润分化严重,利润集中度远大于产量集中度。钢铁行业利润集中在少数大型钢铁企业手中,而产量分布则较为广泛。大量钢材的生产能力处于较低的盈利水平,不但浪费了大量的生产资源,加据了原材料供应的紧张程度,也不利于我国倡导的环保节能的发展战略。钢厂的整合如果是产量的简单相加,并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先进经验的分享,优势的互补,重复资源的再开发利用,落后产能的淘汰,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整合的效果。宝钢对广东钢铁进行的整合刚刚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果这一整合能很好的改善广东钢铁企业的盈利水平,将对我国的钢铁业整合提供很好的借鉴。
3,大部分钢企,竞争同质化严重,大大降低了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大部分钢企吨钢销售价格都处于较低水平,反映了其产品同质化水平严重,获利空间有限,竞争相对激烈。想要获得更高的利润水平,就必须不断地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以提高吨高销售价格为获利提供更大的空间。
4,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自身管理水平盈利水平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从代表企业产品结构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关键是如何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最大。大而全但没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市场,特而专才是获取未来市场的有效途径。另外,各钢企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向行业标杆学习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严格控制各项费用,也是提高利润的有效途径。
企业的目标首先是盈利,只有盈利的企业在能生存,进而去实现其它各项社会职能。当然,盈利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档次,以量的提高带动的效益终归不能长久,只有踏实依靠产品结构的升级,工艺水平、技术水平的提高,经营管理的改善,以及不断地了解市场的质的提高才能真正提高企业长期盈利能力。
⑺ 中国的钢铁行业以后就不行了吗
不行到谈不上,只是在中国内地的钢铁行业不再属于重利行业了,前20年的版钢铁需权求增长,本来就是畸形的内部环境影响不可复制。后面几年国内可能都会处于低潮期。但外部环境一直都在变,互联网时代,基础建设,贸易都开始周边化国际化。所以跨国建设与钢铁贸易现在成了钢企比较可行的出路。国内贸易也开始电子商务改革压缩成本,更加注重网站互联网平台的销售(这个不是很简单的,需要有SEO基础,才能做好网上贸易)钢厂现在全世界找资源开采地直接买下来降低成本,钢企则全世界找市场促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