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后世界钢铁工业的区位转移轨迹及其原因
二战后,由于大型(海洋)运输船的出现,使煤铁的运输成本逐渐降低,钢铁工业开始布局在海港,如:日本的太平洋沿岸;意大利的塔兰托,法国的敦刻尔克,中国的上海等。二战后,钢铁工业主要布局在港口,便于运输,接近于消费市场,为临海型工业布局。
1914~1950年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多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钢铁生产发展缓慢。1950年生铁产量和钢产量分别只增长到1.30亿吨和1.89亿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和连续铸钢技术的发展,带钢热连轧机和冷连轧机的发展,使钢铁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又需要大量的钢铁,于是钢铁生产又以较快的速度发展。1974年生铁产量增至5.05亿吨,而钢产量更高达7.10亿吨。随后因1973年开始的石油调价和世界性的经济萧条,钢铁生产发展转慢,甚至有些年份反而下降了。到1979年世界生铁和钢的产量才创造了新的纪录,分别达5.29亿吨和7.47亿吨。但是,以后几年又下降了。总的来看,钢铁工业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919年美国钢产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高达59.2%。从50年代中期起,日本、苏联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钢铁工业发展较快,在世界范围内钢铁生产集中在某一国家的程度大为削弱了。20世纪70年代后几年,最大产钢国苏联钢产量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为20%左右。发展中国家钢总产量增长比发达国家快,因此,虽然占世界钢总产量的比重还很小,但所占比重不断增大1982年全世界产铁的国家和地区已增至50个左右,产钢的国家和地区增至100个左右。年产钢量曾达到500万吨以上的共有24个。其中年产钢曾达 1亿吨以上的有苏联、美国和日本;2000~6000万吨的有中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1000~2000万吨的有波兰、加拿大、巴西、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西班牙、比利时、印度和南朝鲜。
钢铁工业亦称黑色冶金工业。钢铁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冶金工业的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标志。钢铁工业是庞大的重工业部门。它的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资源状况,影响着钢铁工业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布局方向。
❷ 我国三个钢铁基地
我国三个钢铁基地是:鞍山钢铁工业基地 、武汉钢铁工业基地 、包头钢铁工业基地。
简介:
1、鞍山钢铁工业基地
鞍山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素有"钢都"之称。鞍山钢铁公司占地21平方公里,职工20万人。拥有大型矿山5座,高炉10座,炼钢厂3座,轧钢厂13座,不仅形成了年产铁矿石3000万吨、生铁700万吨、钢700万吨、钢材44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已经能冶炼819个钢种,轧制637个钢材品种,总规格达2万多个,是我国钢铁工业举足轻重的联合企业。
2、武汉钢铁工业基地
武汉钢铁工业基地是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历史发展早,前身是汉阳钢铁厂。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我国的重点建设项目。位于湖北武汉市青山区长江沿岸。铁矿原料来自大冶、黄石等鄂东矿区。焦煤由河南省平顶山和鹤壁煤矿供应。锰取于湖南湘潭。水陆运输条件好,接近消费区。其设备能力,铁矿年开采770万吨,年产铁400万吨、钢400万吨和钢材418万吨。已形成采矿、炼铁、炼钢、轧钢的完整工业体系。职工达12万人。目前拥有全国最先进的1.米轧机。是全国轧钢能力最大的钢铁基地。轧钢产量居全国第一。主要产品有中型材、薄板、中厚板、大型材和带钢等。其中年产板材200万吨,占全国板材的20%以上,是我国最大的钢板生产基地。现在主要是铁矿资源不足,内部生产结构不够平衡,轧钢大于炼钢,炼钢大于炼铁,炼铁大于采矿。近年发现的巴东、长阳、建始一带鄂西矿区,可作为后备铁矿基地。
3、包头钢铁工业基地
包头钢铁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全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新区昆都伦河两岸。它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投产。以附近白云鄂博铁矿为原料基地;还有石拐沟煤矿;同时邻近宁夏石咀山、石炭井焦煤产地和山西大同等煤炭基地。水源充足;铁路运输方便,有京包、包兰铁路连接华北和西北各地。年设计能力,开采铁矿800万吨,产生铁313万吨,钢316.5万吨,钢材270万吨,是一个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和焦化组成的现代化大型钢铁工业基地。生产大型钢材和重轨等产品。另白云鄂博铁矿还是一含稀土(13%)、钒(0.2%)、莹石(16.5%)和铌等多种元素的铁矿。其稀土储量居世界各国之首,有“稀土之乡”之称。目前稀土工业已经崛起,它也是我国稀土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