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钢铁行业的现状和前景
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此外,由于钢铁生产还涉及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等其他一些工业门类,如焦化、耐火材料、炭素制品等,因此通常将这些工业门类也纳入钢铁工业范围中。
② 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8月期间,国内钢材价格整体迅速下跌,这主要是由于季节性需求下降、国际钢价回落以及流通商与钢厂之间的博弈。尽管9月初价格有所反弹,但这种反弹仅由流通商人为推动,未能激发下游观望需求,预计短期内钢材价格仍将维持弱势。
从具体品种来看,板材特别是热轧板价格跌幅最为显著。以9月19日为例,上海地区3.0mm热轧板价格为5050元/吨,1.0mm冷轧板为6200元/吨,20mm螺纹钢价格为4750元/吨,分别比8月初大幅下跌了1030元/吨(-16.9%)、750元/吨(-10.8%)、580元/吨(-10.9%)。
钢材价格低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下游需求未如预期反弹;其次,市场信心明显不足;最后,钢厂降价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悲观情绪。流通商在价格下跌初期表现出抛售心态,市场陷入非理性下跌状态。
宏观经济的短期放缓也对钢铁需求产生了明显抑制。除船舶行业外,几乎所有下游产业产量增速锐减。汽车产量连续五个月环比下降,8月开始出现同比下降。机床、发电设备、冰箱、空调等行业的产量同样下降显著,同比下降已持续两个月以上。
迫于内需订单清淡,钢铁企业纷纷转向开拓国际市场。尽管国际需求也因季节性淡季有所下降,但国内外价格差异巨大,使得出口成为钢铁企业消耗库存的最佳途径。8月我国出口钢材768万吨,创下历史新高,比7月增加47万吨,比去年8月增加230万吨,同比增长42.78%。
然而,出口数据的持续增长已促使政府考虑调整钢材出口政策。政府原计划自9月起全面取消出口退税政策,但因大钢厂的压力而暂缓执行。8月出口创新高的情况使得钢材出口政策调整迫在眉睫,随之而来的回流将加大国内资源供给压力。
铁矿石价格同样受到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和需求减弱的影响,自8月中旬以来出现大幅下调。9月18日,唐山66%铁精粉价格为1230元/吨,相比8月初下跌了330元/吨(-21%);63.5%印度矿青岛港口价为1120元/吨,较上月初下降310元/吨(-22%)。
铁矿石价格下跌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奥运会限产效应继续发挥,钢价下跌导致部分亏损钢企停产减产,铁矿石需求下降;二是矿石供大于求现象未见缓解,9月19日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高达7598万吨,再创新高;三是海运费暴跌,9月18日巴西和澳洲至中国的海运费分别为49.42美元/吨和16.68美元/吨,相比8月初跌幅高达42%和45%。
钢铁行业景气下行导致需求缩水,焦炭同样无法独善其身。今年以来,焦炭价格快速上涨的行情已经结束,价格开始掉头向下。9月18日,唐山地区二级冶金焦售价2700元/吨,相比8月份大幅下降了360元/吨。
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在8月28日的市场分析会上号召省内焦炭企业继续限产50%,而焦炭销售价格在现有基础上下调5%,幅度大约在150元/吨。尽管焦化企业已降低报价,但仍无法有效提高出货量,钢厂采购焦炭的积极性很差,焦化厂库存明显增加,预计后期焦炭价格仍有下行压力。
③ 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基本趋势分析
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基本趋势分析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长李耀强在第二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对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基本趋势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钢铁流通业主体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流通主体是国家的物资企业,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是有国家的物资部分来完成物资的分配、供应的使命,到今天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影响钢铁流通的主体,今天在座的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已经成为钢铁流通中的重要力量。同时外资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进入中国钢铁流通市场。
其次,供应方式发生变化,以前流通格局是稳定供应的,那时的稳定因素是国家计划安排的,到了今天大量是通过市场采购的,这种安排不是很稳定的结构,更多是双方自主选择的需要。这种自主选择包括了价格、服务态度、及时送货、信誉等等方面。
第三,经营目的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钢材企业的目的是要保证供应,最大程度地满足整体的需要。现在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做钢材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物资企业的功能是蓄水池,现在的贸易商由于实力限制,更多是顺势而为。
第四,经营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过去大部分是一买一卖,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成为现代经销业的主体,不是简单的一买一卖,已经包括来料加工、配送、资金垫付、信息服务等等方面。
第五,经营业态和经营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钢铁贸易企业无非是两种,一是单纯的做贸易,另一种是单纯的做仓储。现在在钢铁贸易这个领域的企业既包括贸易企业、仓储企业,也有加工配送企业,还有各类市场、信息咨询机构。兰格既有现货市场又有仓储式的市场,还有今天推出的电子市场,业态日趋丰富。
经营模式:过去基本上是单体经营,现在连锁经和网络经营模式已经在行业里得到广泛推出;后来是大市场、大流通,哪里有生意就到哪里做。
经营手段:从手工操作到信息化的普及。现在很多公司计算机比人还多。
第六,从业人员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基本上是国家机关的企业,都是国家干部出身,现在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都在融入这个行业。技能提高了,价值观也多元化了。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首先是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决定了行业变化的方向。正是由于经济体制的转换使钢铁贸易行业发生很大的变化。
其次是 伴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和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业态的升级,包括服务是的不断创新都和其他行业的进步离不开。
第三,这种变化是在开放环境下通过不断学习、模仿实现的。
第四,这种变化是在比较充分的竞争中进行的,更多的体现了现阶段市场的选择。钢铁贸易行业过去国家控制,90年代后基本上处于完全竞争的行业。
归结起来看,这20年来的变化应该是富有成果的,意义也是积极的。但同时也可以看到,由于一些变化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第一是流通格局还不是很合理。从整个经济发展来看,通过市场采购这一块总体处在不稳定的.状态,这块比重占到六成左右,这么大一个比重,对整个经济运行的平稳,包括成本的降低不太合适。
第二,流通主体数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构成还不是很合理,在很多情况下还处于简单重复的竞争状态。
第三,流通功能和未来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方面是商流与物流结合重视不够,由于流通主体很多是中小企业,除了做贸易之外,很少有精力、能力去考虑物流,这样就造成商流和物流的结合不是很紧密,流通成本还在比较高的水平。
第四,现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贸易群体,话语权是不足的。这不仅仅给我们自身经营带来问题,中小企业没有办法直接跟钢厂对话,同时也使我们失去了对中小企业的保护。
第五,目前整个流通体系经常处于高风险状态。缺乏避险机制。
第六是从业者市场竞争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由于价值观多元化,所以在行业里主流文化尚未形成。
影响钢铁未来的因素:
第一, 世界经济还是处在增长趋势中,但出现了很多新特点。
全球由过去资本短缺转变到现在的资本过剩。大量的游资在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甚至在很多商品市场成为一种主导力量。过去看商品价格因素,更多是看供求关系,但现在远没有那么简单。影响价格因素变得很多,其中金融力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看到增长趋势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的变化。
第二,中国经济在总体向好同时,增长方式的转变日趋迫切,阶段性调整不可避免。在未来两三年后还会面临着调整,这个调整对于我们来说将会使成本增加更大,企业竞争更多会停在成本的竞争。如何为客户降低成本就变成未来更为关键的因素。
第三,市场将更加有序。过去计划经济 是有序的都是政府安排,渠道稳定。改革开放后秩序变得不是那么明确,未来会逐步又变得有序了。这个有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序。一是法规、制度进一步健全。二是竞争会在更高层次上开展。三是双赢的观念会更深入人心。一些钢铁企业、流通企业、银行组成一个链条,和另外一个链条竞争,这种竞争也会成为一种主要形式。四是,行业部门的界限将更加模糊。
第四,衍生品市场对钢铁流通的影响将逐步加大,并将使钢铁流通的规则发生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