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给人类一亿年的时间能把钢铁侠造出来吗
不用亿年,几百年就可能实现。
你觉得几千年前的古人会觉得今天的飞机能够超音速飞行吗?他们能想得到我们今天能够载人登月吗?他们也许也会幼稚地认为,实现这些需要一亿年。
事实上科技的发展速度永远比人类预料得要快。
我们今天已经有了“喷气飞人”装备,网上有不少视频。钢铁侠无非是装备上武器,这个不难做到。
再者,我必须申明一点,我们能够做出钢铁战衣,但不能在短期内把它发展得像电影里那么强。
为什么我们今天其实有这样的科技水平却不去大力研发它?因为这玩意并没有电影里表现得那么牛逼。电影里的钢铁(金钛合金)战衣能抵挡炮弹,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那种防御力,甚至连机枪都挡不住。要不然我们把坦克造得那么厚干嘛?嫌铁多吗?就算是坦克那么厚的装甲也会被炮弹击穿。
再者研制出这东西有什么实际意义吗?能运用到战争中去吗?以我们目前的科技能够把一些枪械装备到这种飞行战衣上,但是威力明显不够,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基本就是一件飞行废铁。与其设计这种玩意,不如研究战斗机,携带大量导弹,实际效果十分可观。
所以,如果真的要把战衣研制到如同电影里那么强悍,各种威力超强的武器,超远距离的飞行,变态的防御力,需要花费的时间就要长得多了。但不管怎么说,一亿年的时间绝对是够的。我们可以从宇宙空间里寻找更硬的元素,可以把电磁防护盾运用到战衣上。
⑵ 钢铁侠的拍摄速度有多快
据我所知,钢铁侠从制作到拍摄花费了8个月的时间,但是拍摄的日期是从2007年3月12日到2007年的专6月25号,仅仅用属了三个半月的时间。上映的时间是2008年4月份。
钢铁侠这部影片在2008年的时候获得了第17届MTV电影节最佳暑期电影奖,在2009年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两个提名,还获得了第35届土星奖的三个奖项,主角小罗伯特唐尼,也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
自此漫威影业开启了长达11年的漫威电影创作,带给我们一部又一部精彩的科幻大片。第1部钢铁侠中三套战甲的制作,也开启了唐尼制作战役的旅程!
⑶ 钢铁侠能造出来吗
公众可能很容易对受控核聚变有一个印象,似乎是好几十年了也做不出什么来。回有一种说法是:1950年代答,科学家说,50年后人类就可以用上聚变能了;2000年代,科学家说,50年后人类就可以用上聚变能了;现在科学家仍然在说50年后就可以了...其实,受控核聚变在过去几十年间的进展也是稳步提高的。实际上几十年前托卡马克上就有聚变能释放出来,但是能量输出还小于能量输入。1997年JET装置上实现了能量增益(输出与输入能量之比)为0.7;1998年JT-60装置宣称能量增益已经达到1.25,但是其实那是拿氘-氘反应间接推算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氘氚聚变。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的ITER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目标是能量增益为10,预计可以在2027年建设、测试完毕开始做氘氚聚变实验。因此钢铁侠公司里的大号方舟反应堆并非遥不可及,也许10几年后世界上就真的有这样的装置存在了!
⑷ 给人类一亿年的时间能把钢铁侠造出来吗
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而非一亿年,人类有可能实现钢铁侠的造物。古代人如果预见到现代的飞机能够超音速飞行,或者人类已经能够登月,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样的技术突破需要花费长达一亿年的时间。然而,历史证明科技发展的速度往往超出人类的预期。如今,尽管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钢铁侠的装备,但已经有了类似“喷气飞人”的个人飞行装置,网上也不乏相关视频。电影中的钢铁侠战衣不过是配备了武器的高科技服装,这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尽管我们有能力制造出类似的战衣,但在短期内将其发展至电影中所展现的高度先进水平是不现实的。电影中的战衣所用的材料(如金钛合金)能够抵御炮弹攻击,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实体的战衣甚至可能无法抵挡机枪的扫射。如果真的存在那样的防御力,我们何必花费巨大资源去制造厚重的坦克装甲呢?实际上,即便是坦克也会被炮弹击穿。
此外,研发这种高度先进的装备的实际意义值得商榷。它能被运用在战争中吗?虽然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可以将一些枪械装备到飞行战衣上,但威力显然不足,在真正的战场上,这样的战衣可能仅仅成为易于被摧毁的飞行靶子。因此,与其投入资源研发这样的装备,不如集中精力改进战斗机和导弹技术,这样的实际作战效果会更加显著。
如果真的要将战衣的研发达到电影中的水平——具备强大的武器系统、超远距离飞行能力和卓越的防御力,那么所需的时间将会更长。尽管如此,一亿年的时间对于科技发展来说是充足的。我们可以探索宇宙,寻找更坚硬的元素,并将电磁防护盾技术应用于战衣制造。
⑸ 人类现在可以造出钢铁侠吗
钢铁侠的方舟反应堆,不需要补充煤炭汽油等燃料,不需要放射性重金属也不需要光照,而且提供的能量密度高得惊人,这样的能源在世界上有且仅有一种:受控核聚变。聚变的原材料是氘和氚,如果技术发展的足够好那么只用氘也可以,而氘在自然界中极其丰富:水中就有足够的氘!因此我们可以推测,钢铁侠利用身体中的水作为原料,用小型离心机分离出氘,然后供给方舟反应堆用来聚变以获得能源的公众可能很容易对受控核聚变有一个印象,似乎是好几十年了也做不出什么来。有一种说法是:1950年代,科学家说,50年后人类就可以用上聚变能了;2000年代,科学家说,50年后人类就可以用上聚变能了;现在科学家仍然在说50年后就可以了...其实,受控核聚变在过去几十年间的进展也是稳步提高的。实际上几十年前托卡马克上就有聚变能释放出来,但是能量输出还小于能量输入。1997年JET装置上实现了能量增益(输出与输入能量之比)为0.7;1998年JT-60装置宣称能量增益已经达到1.25,但是其实那是拿氘-氘反应间接推算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氘氚聚变。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的ITER装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目标是能量增益为10,预计可以在2027年建设、测试完毕开始做氘氚聚变实验。因此钢铁侠公司里的大号方舟反应堆并非遥不可及,也许10几年后世界上就真的有这样的装置存在了!
而在现实中,这项技术也在逐渐成形。早在2002年,MIT研究生Chad Dyne就发明了空气投影交互技术Helios Display,运用电子和热动力原理在空气中形成虚拟3D全息图像,并借助激光跟踪技术来与虚拟图像产生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