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铁矿石屹立不倒,国内钢企亏损么,如果亏损为何出口
这么说吧,铁矿石大幅上涨,会给人们一个错觉,就是钢企原材料成本大幅提高,那么钢厂的利润大减,甚至是亏损。其实,钢企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
一般正常企业经营,如果亏损,你还大量生产么?我想正常的企业不会这么干。看看棉纺织企业吧,进入消费淡季,不赚钱,就限产或者直接放假好了。国内钢企的吨钢利润只是下降了而已,况且钢材的产量还大幅增加。
钢铁产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 铁矿石供给趋紧导致铁矿石产业链地位抬升,进而大幅侵蚀钢铁利润空间。整体而言,在钢弱原料强势格局下, 钢铁产业链地位边际趋弱且盈利快速回吐,2019年前4月中钢协重点钢企实现利润总额232.5 亿元,同比下降22.83%。
我国是全球钢铁产量第一。对于钢铁产量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全球产量看中国,中国产量看河北,河北产量看唐山。这么大的产量,仅靠国内地产和基建,是消耗不掉的。只能出口,钢企亏损盈利与否,都需要出口,否则全都压在仓库里么?这部分多余的产量,就是靠出口来消化的。
所以说,原材料上涨并未让钢企亏损,而出口则是一个销售渠道,消耗多余的产量而已。
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凡是不针对问题本质回答,只要是黑中国、黑体制,扯到贪污腐败的就很多赞,真正优秀的图文分析反而没人看,真是有趣!
首先需要探讨一下钢厂现在是否是亏损的?
自从年初巴西淡水河发生溃坝事故之后,铁矿石价格已经涨了8个月了,以青岛港61.5%澳洲粉矿为例,目前干基含税价格960元/吨。 但是很奇怪的是,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还没有传到到钢材价格上?
一方面巴西淡水河是突发事件,不是结构性问题,钢厂很难去改变生产计划;另一方面,7-8月份是钢材的消费淡季(夏季炎热,开工率低;),这就导致了当前钢材价格并没有跟随铁矿石上涨。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钢厂的利润被不断压缩。
近期唐山地区钢厂的螺纹钢毛利曾跌至500元/吨,但是利润仍然处于 历史 的中位,当然还要去除掉费用以及轧制成本等,利润可能就在200-300左右。当然并不排除一些成本管控较弱的钢厂已经亏损了,市场上总有做的好做的不好的。 但是这一现象我认为不会持续,随着钢厂“金九银十”的到来,铁矿石和钢材的价差肯定会缩小,钢厂利润也会随之增加。
我们假设钢厂现在就是亏损的,为什么还要出口?
1、订单。钢厂生产的东西并不是我今天生产了,明天我吆喝着去卖,早就已经签订好了订单,下游也是如此,我需要什么东西肯定是要先备好货的,临时去买一方面不一定买得到,另一方面价格肯定会比正常购买要高。所以双方都愿意去签订单,那么有出口贸易的钢厂就必须要出口。
2、客户。客户资源是任何钢厂都不会去舍弃的,ok,你赚钱的时候你就卖给他,你亏钱的时候就不卖了么?客户关系怎么去维系,这种不牢固的关系必然会被其他竞争力撕裂然后形成牢固的合作方,而原来的就只有被淘汰。所以,即使亏损也不得不出口。
最后希望大家能开朗一点,别那么腹黑,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见谅。
从整体看,未来钢材的产量增速将大于钢材消费的增速,钢铁过剩的危机也会临近,但就目前而言国内钢企还不至于到亏损的地步,一方面都有一定的铁矿石储存,另一方面利润空间还是有的。
而且2012年左右国内钢企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普遍亏损期,因为钢企大部分会有一定的国家力量在里面所以是可以支撑的,如果企业不运作可能亏损更加严重,所以坚持出口还可以增加收入来源,包括有一些涉及到国家层面的因素
为何亏损仍要出口?缘于国内需求不足,即供大于求。举个例子,本来国内只要10斤钢,但生产了20斤。那多余的10斤呢?出口当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至于亏损要这样算,假如不出口,10斤就成为库存。假如第2年国内还只需10斤。理论上就不需要生产了。那么钢铁行业的上游也构成了大量库存,这样对整个行业造成的影响就很大。正是由于私有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才造成正常经济周期的自然循环。从而诞生了华尔街模式,即反向推动。但这个模式本身并不解决问题,只是把问题往后拖延一下。且还能造成更大的危机。对中国来说,房地产和基建很多都是由于反向推动而兴起。
虽然2019年铁矿石价格的涨幅已经达到80%,但并不一定会造成钢企原材料真实成本的升高同样的幅度,除了汇率影响以外,还要看企业有没有为铁矿石原料做风险对冲计划,因此并不一定因为原料价格上涨就会出现亏损,还是要看具体的运营情况和市场情况。
国内大型钢企都是规模化经营,采购的铁矿石和煤等原材料的数额都是非常巨大的,而根据生产的特点和计划,都不是马上采购马上排单生产,需要做比较长一些时间的采购计划,特别是需要进口优质铁矿石的企业,海运时间并不短,需要考虑价格的变化对成本产生的影响,需要提前做好计划,在金融市场上预先买入等值的合约进行风险对冲,以锁定成本。
因此如果控制得当,计划得好的话可以控制住成本,比如年初做好计划的钢企,如果当时用了对冲的策略,即使现在购买,也可以把价格锁定在年初的价位,实际成本并没有涨得那么大。
至于产品的出口,完全是市场行为,与市场需求和钢企的销售策略相关。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而钢铁是全球通用的必用产品,在建筑、 汽车 、家用电器等等很多行业使用广泛。布局海外,是很多企业都在做的事,可以根据营亏调整产能和优化成本,没有一家企业会长期亏损地做生意。
总的来说,铁矿石原材料上涨并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都会产生致亏的影响,而产品出口是市场行为,海外市场是钢企重要的销售市场,只要不是支撑不下去,应该都不会轻易放弃。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刚开始大力的补贴,用于倾销战争,等我们占领了市场以后,我们再来慢慢的增加它的价格,就像以前的美团外卖一样,以前的外部美团外卖和饿了吗平台,大量的补贴用户,让用户产生这么一种依赖感,让用户产生这么一种吃东西必须要点外卖这种习惯。等他们100%控制市场以后,他们再来慢慢的采摘成果,收获胜利的果实,这个时候就可以慢慢的提价格了,因为市场都被你控制了,人家没得选,所以钢铁市场也是这样,刚开始大量的补贴用户,甚至于亏本做这个生意,等我们控制了全球钢铁市场以后,我们中国钢铁企业就可以慢慢的提高价格了,因为到时候人家没得选,到时候就是我们中国钢铁企业的天天下。
中报业绩档口,投资人还是暂时回避钢铁水泥,但是整体上看,中国钢铁行业经历了产业调整情况正在好转。
其实钢铁行业直观行情如下两张图:
这是过去一年铁矿石的走势图,一条毫无疑问的上涨曲线
上图来自钢之家,提取国内的钢铁价格走势,你会发现实际上铁矿石的涨价因素没有传导到钢铁的价格,也就是国内钢铁价格在下跌或者平行走势。
对于出口,那是不是存在国内外的价差呢?
不能说一定国际钢铁价格就高于国内,实质上国内和国际钢铁价差在不停的变化,由于我国是钢铁的主要生产国,占到一半以上的产量,所以基本上国际市场钢铁的定价可以以我们国内的定价为参照。但各国的需求和各国国内房地产建造的具体情况挂钩,比如欧洲依然有些萧条,而美国需求略微强劲。
总结:实际上很好理解为什么要出口。从行业来看,铁矿石连续上涨,而钢铁价格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因为全球需求增长并没有那么快,而铁矿石由于1月份巴西水灾导致整体的出口量减少。但预计这种状况是暂时的,钢厂不能因为一些短期的因素而改变生产计划退出市场。那么一些富余产能的钢铁出口也无可厚非。
由于供给侧改革,和产能优化退出,实质上钢铁业今年1-4月情况还算可以,在铁矿石涨价大背景下,利润率平均在3.5%,2018年利润率曾达到过7%,这说明政策层面的动作是有效的,提高了现有钢铁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了产品质量,压缩了粗钢低效率产量。
而现阶段,个人认为也许钢铁的巨大产能输出会成为一种利器,挤压他国的钢铁产业,逐渐控制全球钢铁产业链。当然了,需要保持正的利润率,还要应对他国贸易保护主义主导的反倾销调查。
但投资人依然不可能在年中看好钢铁股票,要等待铁矿石和钢铁价格之间的倒挂被逐步的磨平,毕竟钢铁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和房地产又挂钩,而最近房地产贷款方面正在收紧。当然倒过来的价格压力也会让钢铁行业加速产业转型和优胜劣汰,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但如今不得不走。
亏损是假!利润进了官员腰包是真!还记得那年澳大利亚矿石暴涨几百倍的事吗?那是把国家的钱给了澳大利亚!卖了国后,然后国内官员得到了几十倍的回扣!!!高管没有好东西!为了私利他们可以卖国啊!!~
中国少建点房子,铁矿口怎么涨,钢铁企业需求大,带来高房价,高污染,美国那么有钱,为何高楼大厦没中国多呢?
国企越亏老板一一年薪越高、回扣越多
Ⅱ 你怎么看待中国钢铁企业从国际上采购铁矿石的价格
目前,世界上铁矿石的贸易价格处于卖方市场,由于铁矿资源的高度集中回(主要集中在澳大答利亚和巴西、秘鲁、印度等少数国家),采矿企业的高度集团化,三大矿山企业----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垄断着铁矿石的价格,而钢铁生产大国和地区只能被动的接受他们每年开出的价格和定价以及结算规则,而日本由于几年前在铁矿企业不景气时大举入股该行业,延伸了其资产链,从而能够在铁矿石的涨价中获得收益,每年最早承认三大的矿山的价格,中国企业则在这场经济博弈中吃尽了苦头。由于中国的钢铁规模太大,产能分散,国家有没有统一铁矿石进口的资质,所以,钢铁企业只能将生存的希望放在内部降低成本和提高钢铁价格上,而提价又遭到了国内钢铁用户的抵制和市场的抛弃。所以,这是我们国家的深痛。
以上观点,个人所见,不要转载,希望得到认可!!!!!!!!
Ⅲ 为什么我们要高价进口铁矿石,而不利用废旧钢铁
目前我国是全球钢铁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钢铁最大生产国,因此每年我国要消耗的铁矿石是非常庞大的,国内的铁矿石根本没法满足国内钢铁生产需求,所以每年我国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铁矿石。
比如2019年1-12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0.7亿吨,同比增长0.5%;而2020年 前10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已经达到9.75亿吨,同比增长11.2%,目前我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就达到上千亿美元。
看到这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理解,为什么我国要从国外高价进口这些铁矿石,而不是利用国内的废旧钢铁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说国内的废旧钢铁供应不够,没法满足我国钢铁生产的需求,这确实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废弃钢铁实际上是非常多的,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人收废弃钢铁都推在那卖不动了。
比如我们在信贷行业也接触过不少收购废弃钢铁的客户,这些客户在前几年日子过得还是挺不错的,当时一斤废铁就能卖个一块钱左右,但目前废弃钢铁的价格已经有了明显下滑,最低价的时候废铁价格甚至只卖到三毛钱一斤,而且这么低的价格,有时候未必还能卖得出去,结果有很多人囤积了大量的废铁,出现了巨额亏损的。
而现在废弃钢铁之所以很难卖,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最近几年我国关闭了大量小钢铁厂,而这些民营小钢铁厂一般都是这些废弃钢铁的主要采购商,他们利用这些废弃钢铁生产出来的一些地条钢以前还有一定的市场,但是这些小钢铁厂本身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再加上前几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比较突出,所以有大量的小钢铁厂都被关闭掉了,因此市场对废弃钢铁的需求量就出现了大幅缩水。
目前市场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大型钢铁厂,而这些钢铁厂对于这些废弃钢铁一般是不怎么感兴趣,很多钢铁厂都更倾向于直接进口铁矿石,而不是采购这些废钢铁,这里面主要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为了保证钢铁的质量钢铁行业经过几年的整顿之后,目前剩下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大型钢铁厂,而这些大型钢铁厂针对的客户都是一些大客户,他们对钢铁的品质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是用于建设桥梁、大楼这些钢铁你总不可能用那些地条钢吧?
而废铁本身含的杂质非常多,这里面有多种有色金属,即便经过多重筛选之后,也不敢保证钢铁的纯度,所以用废铁生产出来的钢材一般都质量不达标,合格率可能非常低,所以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很多大型钢铁厂都不会使用废铁进行生产。
第二、废弃钢铁加工工序复杂废弃的钢铁本身含的杂质是非常多的,这里面想要得到高纯度的铁,就必须经过多道程序进行提炼,首先要对废弃钢铁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裁剪切割,再进行融化,然后再经过多道程序把一些杂质去掉,这里面的工序是比较复杂的。
而且按照目前我国现有的技术,还没法提高废弃钢铁再利用的纯度。
第三、钢铁厂现有生产线不支持加工废铁。一个钢铁厂一条生产线的投入是非常大的,而目前很多大型钢铁厂的生产线都是为铁矿石而设计的,这些生产线基本上都是用高炉,这些高炉并不能直接融化废弃的钢铁,只能融化铁粉,除非大家有办法把废钢铁弄成粉末。
另外目前钢铁的生产过程基本上都是流程化的,比如从铁矿石进行融化提炼铁水,接着铁水进入下一个工序铸生铁,生铁再通过加入碳之后变成钢,这里面是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提纯工序的。
而提炼废弃钢铁,则需要有复杂的提纯手续,也就是去掉各种杂质,这种操作流程目前很多钢铁厂的生产线都不支持。
第四、进口铁矿石实际成本比采购废铁更低。很多人都觉得我国进口铁矿石贵,甚至铁矿石比国内的废弃钢铁都要贵,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来对比一下就知道。
我们以2020年1~10月份为例,前10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9.75亿吨,进口均价为每吨683.3元,虽然最近一段时间铁矿石进口价格有所上涨,但以人民币计价的青岛港的澳大利亚粉矿价格、日照港的巴西粉矿价格分别达到每吨929元、每吨990元,再加上运费最多也就1300元左右每吨。
我国进口的这些铁矿石本身的品质是比较高的,一吨铁矿石大概能够产生0.6吨的铁,这意味着生产一吨铁大概需要1.66吨铁矿石,其费用成本大概是2100元左右。
而目前我国废铁的回收价格大概是在2200块钱左右每吨。
每吨废铁能够产生的纯铁大概是在70%~80%之间,我们就按80%计算,这意味着生产一吨纯铁,大概需要1.25吨废铁,对应的费用为2750元,这个费用明显要比铁矿石高出很多。
另外废铁提炼成纯铁的费用更高,这里面光是进行裁剪,切割所需的人工成本都是比较高昂的,存放废铁还要占大面积的地方。
所以综合算下来之后,进口铁矿石的成本实际上要比废铁成本更低,毕竟对于这些进口的铁矿石来说,我国采购的量非常大,钢铁厂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进口。
第五、一些废铁收购商没法提供发票。目前能够生产钢铁的基本都是一些正规的大型钢铁厂,而这些钢铁厂在进口铁矿石或者收购废铁的时候,他们是需要对方提供发票的,这样才能抵扣税点。
但是目前很多小型废铁收购商都不能提供发票,所以他们也没法跟那些大型钢铁厂合作,只能卖给一些小的钢铁厂。
总之,按照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进口铁矿石实际上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未来随着我国废铁越来越多,再加上我国废的回收利用技术不断提升,我相信废铁也将会成为我国钢铁生产的主要材料来源之一。
大家都回答得很好了!我也没有太多可说的。
首先进口矿铁石的,都是比较大型的炼铁企业。而这些大型的炼铁厂很少建有有废旧钢铁回收处理环节的生产线。因为废旧钢铁回炉重铸的工艺要比直接用铁矿石炼钢铁要复杂得多。因为废旧钢铁回收往往含有不同型号的钢材,该附带有其他不通种类的金属。分拣是件非常麻烦的事,就算分拣之后要生产出统一标准的钢材是非常困难的。工艺上也是非常复杂的。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投资的角度来要,一套废旧钢铁回收再生产的成本要高于直接用铁矿石生产的成本。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产量非常不稳定。回收的金属时多时少,而且形态不一,占用的场地是非常大的,比原铁矿石占用的场地还大。虽然可以压缩成模块再堆放,但是这个环节无疑是增加一道不必要工序的。由于回收的不稳定也让钢铁企业的生产造成产量的不稳定性。
另外就是回收金属的价格波动比较大。而进口铁矿石的价格波动短期内波动比较小。这给企业在资金预算上带来很大的方便。对企业控制成本和出厂价格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性。
从这几个角度来看,进口铁矿石,无论成本,还是管理上,还生产效率等等各方面就要忧于回收废旧钢铁。
其实回收废旧钢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地域性分散等原因,使得大企业回收的运输成本非常高。而钢铁企业利用海运的铁矿石的运输成本相对便宜。
所以我们的废旧钢铁一般就是本地小企业回收再熔炉的。然后再制造一些对质量标准要求没有那么高的铁制品再次出售。
回收钢铁要想成规模,那么必须要有大型废旧钢铁来源。而废旧钢铁重要的来源一般都是车辆和船只。由于我国的工业起步比较晚。无论车辆和船只到淘汰期的数量还是比较有限嗯,无法支撑大钢铁企业的回收和再生产要求!所以这条路暂时还走不通。除非进行国外回收。但是一般国家都是内部回收处理的。像美国就是回收率非常高。
我们要形成回收规模还得等国内铁制品的大规模残废期才行。
为什么要高价进口铁矿石
关于我国为什么要高价进口铁矿石,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对钢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但是我国国内的铁矿较少,且铁矿质量不佳,大多是贫矿, 贫矿就是指铁矿石中含铁量不高,而贫矿又占据了总储量的80%;再者是因为我国的铁矿大多是多种元素共生的复合矿,比如:有些贫矿上部位赤铁矿,而下半部分为磁铁矿。
为了满足我国对钢铁的需求,所以我国需要大量进口国外优质铁矿石,这些铁矿石由于含铁量高,锻炼工艺简单,因此使用进口铁矿石的成本比使用国内贫矿的成本更低。
对于为什么不回收废铁的使用,其实是因为废铁回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麻烦。
为什么不使用废旧钢铁首先,我国城市化进程较晚,很多钢铁还没有达到报废年限,目前市面上废旧钢铁总量较小,无法满足国内对钢铁的需求。
再者,对于大量使用钢铁的企业来说,使用铁矿石比使用废旧钢铁更为方便,这是因为铁矿石锻造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且可以标准化实施,整个工艺流程可以做到自动化。
而废旧钢铁无论是回收还是分拣,都需要人工完成,这意味着自动化程度不高,且价格更为昂贵。
更重要的是,废旧钢铁的产量没有保证,受市场供给量波动较大。
另外,废旧钢铁在空间上也有差异。在一些发达的城市,废旧钢铁产量较多,然而很多大型钢铁厂远离发达城市,这意味着使用废旧金属,还需要额外的运输费用,成本较为提高。
还有,废旧的钢铁需要分拣,而分拣工作需要人工将钢铁从废弃物上弄下来。 分拣工作完成之后,要对不同型号的钢铁归门别类的分类,而分类之后的废旧钢铁产量更低。
分拣之后的废铁需要经过剪切机或者是破碎机进行切割,有些切割成颗粒状,有些切割成小块,目的都是为了方便打包、运输以及重造。
废旧钢铁需要在高昂的废旧钢铁处理器对这些钢铁进行回炉重造,生产出统一标准的钢铁。
从成本角度来看,回收废旧钢铁,分拣钢铁,处理钢铁,以及重造钢铁需要一系列的工艺和投资设备, 使得废旧钢铁的成本显著上升,甚至比进口铁矿石成本更高 ,因此很少有企业愿意投资这套设备。
种种因素权衡之下,很多企业宁愿选择高价的铁矿石,也不愿意回收低价的废旧钢铁,原因就是废旧钢铁虽然回收价低,但使用成本高。
废旧钢铁的使用率虽然现如今的废旧钢铁使用率不高,但未来废旧钢铁使用率肯定会有大幅增长。
首先是因为铁矿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能源会枯竭,此时如果人们找不到钢铁替代品,就需要将矛头瞄向废旧钢铁。
再者,随着我国小 汽车 、轮船等产业报废量提高,市面上的废旧钢铁产量将会更高,此时人们就可以大量回收废旧钢铁,统一分拣,统一切割,统一回炉重造。由于废旧钢铁产量较大,所以废旧钢铁再生时的综合成本会下降。
另外,市面上的废旧钢铁产量提高,也会导致该行业生产模式以及生产线更加成熟,而这也会使得废旧钢铁的价格降低,使得对钢铁需求量较大的企业多了一个选择。
其次是因为随着铁矿石的减少,价格必然会上升。此时废旧钢铁就可能具有价格优势,受企业欢迎。
总结从目前来看,我国废旧钢铁的回收使用率并不高,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废旧钢铁上存在着大量的浪费。这也说明,我国在废旧钢铁使用上,还有很大的潜力,预计在2025年废旧钢铁的利用率能提高到30%,甚至是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