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模具设计 > 如何判断模具涨料

如何判断模具涨料

发布时间:2023-01-09 18:50:00

① 塑料模具进产品有披锋,要怎么判断处理

塑料模具进产品有披锋解决方法:
顶杆的孔隙等处,溢料不及时解决将会进一步扩大化,从而压印模具形成局部陷塌,造成永久性损害。镶件缝隙和顶杆孔隙的披锋还会使制品卡在模上,影响脱模。
1.逐步增加注塑压力,随着注塑压力的增加,披锋也相应增大,并且披锋主要是在模具的分型面上产生的,说明锁模力不够。
2.逐渐增加注塑机的锁模力,当锁模力达到某一值后,分型面上的披锋消失,或再增加注塑压力时,分型面上的披锋也不再增加。则认为这一锁模力值是足够的。阿阿阿阿阿阿阿
3.在低温、低速、低压的情况下,产品不满胶时,披锋已经产生。可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模具制造精度不够,配合间隙过大;
4.产品刚好满胶时,局部有缩水现象,无披锋产生;当加大注塑压力,改善产品局部缩水时,披锋产生。可能的原因有:
1)料温过高。料温过高,熔体的粘度低,流动性好,熔体突入模具配合间隙的能力愈强,就会导致披锋的产生。
2)注塑速度过快,注塑压力过大(导致填充过饱和)。过快的速度,过大的注塑压力,特别是过大的注塑压力,会增强熔体突入模具配合间隙的能力,导致披锋产生。
3)塑料的流动性太高。塑料的流动性越好,熔体的粘度越低,熔体钻入模具配合间隙的能力越强,就容易产生披锋。当模具制作已经完成,模具的排气槽的深度,模具的配合间隙已经定型后,换另外一种流动性好的塑料来生产,就会产生披锋。
4)模具的强度不足。当模具的设计强度不足时,当模腔承受塑料熔体的压力后,就会变形胀开,胶体就会突入到模具的间隙中去,产生披锋。
5)产品设计不合理。产品局部胶位过厚,注塑时收缩过多,就会导致局部缩水。为了调节产品局部缩水的问题,常常要用较高的注塑压力、较长的注塑时间来充填与保压,结果又导致模具强度不足变形,产生披锋。
6)模具温度过高。高的模具温度,不仅能使塑料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压力损失小,也降低了模具的强度,同样会导致披锋的产生。
这是注塑生产中最常遇到的问题,通常采用所有的工艺手段都无法解决,对注塑技术人员的困扰最大。对于这种情况,最主要的手段是通过修模解决。
解决方法有:
1)产品局部减胶。对产品缩水的局部进行减胶,胶位减薄后,产品缩水问题能得到改善,注塑压力就会降低,模具变形就小,披锋就能得到抑制。这是最有效、最常用的办法。
2)增加进胶点。增加进浇点,可以降低注塑流程,降低注塑压力,模具型腔受到的压力就会减小,就能有效地解决披锋的产生。增加进浇点,特别是在产品缩水位置增加进浇点,对降低模腔注塑压力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比较常用的手段之一。
3)对模具局部进行加强。有时模板的变形,可以在动模板与顶针板间增加撑头的办法来加强。

② 模具涨模力是开模力吗

不是,模具涨模力是压射的瞬间模具型腔中所达到的是模具涨开的力,当该力大于设备的合模力时,就会出现产品件飞边、跑水等!

开模力,为了脱出制品,成型机在开启模具时所需的力。
模具(mú jù),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③ 注塑机产品为什么会涨模

造成涨模的原因一是塑料模具边缘的加强筋数量少,加上夏季施工温度太高而涨模,另外一方面是注塑钢模由于排气不良导致钢模直接变形从未使得注塑出来的塑料模具制品涨模不合格。
针对塑料模具制品加强筋太少产生的涨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塑料模具制品的加强筋数量以及长度进行增加,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抗变形的能力,再者就是对于排气不良产生的塑料模具制品涨模,我们先来分析原因,塑料熔体充模之前,模具模腔内充满空气,在注射过程中,塑料熔体也会产生大量气体。
在充模过程中,这些气体将全部被赶出模腔,其气体排出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种,模具镶嵌件的间隙及推杆间隙;模具分型面,专门开设的排气孔、排气槽。
模具在排气不良时,随着塑料熔体不断注入模腔,型腔内气体就会在逐步被驱赶中受到压缩,受压缩程度愈大,阻挡熔体前进的作用愈强。 塑料熔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能量损失,温度随之降低,造成流动性变差,又由于压缩气体的迎头阻拦,其后果不外乎以下两方面:一是熔体不足以冲破压缩气体阻截,被迫停止前进,造成制品缺料(短射)或制品烧焦;二是熔体冲破压缩空气阻截,但由于压力过大造成塑料模具制品胀模。模具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其中心处浇口直接受注射机螺杆注射压力的作用,胀模的可能性最大,也是最终导致塑料模具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④ 关于压铸模具飞料,用红丹合模,怎么看哪里被顶到步骤是怎么样的

1、在模具的一侧抹红粉;
2、合模;
3、打开模具,观察另一侧红粉的沾染面积和情况;
3.1、另一侧,如果没有红粉的区域,证明合模时没有很好的接触;
3.2、另一侧,有红粉的区域,证明合模时模具有接触;
3.2.1、接触区域,还得观察,另一侧有被挤压痕迹,证明该部位有“硬碰硬的硬点”存在,需要打磨掉一部分;
3.2.2、把“硬点”打磨掉后,再合模,看另一侧的红粉面积是否增加。
4、如另一侧红粉粘染基本均匀,则判定模具的合模情况良好!

⑤ 如何根据铝型材模具试模情况做出正确判断以及修模

铝型材挤压模具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如下:
1、挤压模具生产出来的铝型材要符合尺寸要求,首先要保证金属流动的均匀性,挤出来的型材常有凹心现象,导致整个大面下陷,平面度不达标。
通过大量实践得出结论,针对槽位较深较大的型材是由于槽位金属供料不足所引起的。
铝型材挤压模具制造时应保证模具槽位足够直通,如试产未合格就适度加宽槽位。
对于凹槽深度宽度不大型材,只要合理设计工作带,导流槽按模颈角度加工,控制好金属流速可以避免凹心现象;
对于凹槽较宽且深的型材,则将两角位导流槽加深,保证槽内两角金属流动与中间均匀。
2、在生产有角度型材时,若在模具未经预变形(预张口)设计的情况下,挤出型材经拉伸矫直后,型材角度往往比产品要求小1-3°,模具在设计制造环节,需在模具工件的型材孔做好1-3°的变形量,型材变形量随着外按圆的变化而变化。
一旦型材角度在做好预变形的情况还出现角度小(收口)现象,可采用以下两种简单的修复方法:其一,如角度小(收口)可在内侧做促流。
其二,可在外侧焊阻流块。
方法选定取决于型材表面处理。
3、生产壁厚较厚的型材,按常规放缩水量生产,型材末端出现金属供料不足,导致放缩水产生误差,尽管模子型孔尺寸一致,但产品尺寸却不符合要求。
控制型材尺寸有几个重要因素。
首先,设计导流板时根据所属吨位机台,结合挤压筒与铝棒直径,择取最大最优外接圆,确定导流板入料孔,并且增加两端型材上方金属供给量;
其次,模子入料面一级焊合室,两端避开量取值大,保证两端金属流动的稳定性,并且保证两端型材上方金属供给量,有利于型材平面度及表面质量;
最后型材孔根据以往生产相近的型材,做好预变形。
当设计一新型材时,可找相近的型材,以它的一组参数为初始参数进行尝试设计,然后逐步调整各参数直到符合所需的要求为止。
4、在模具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挤压出来的型材表面在有螺丝孔或中横处存在凹槽缺陷,影响型材表面质量。
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在加工模具时,调节上模与下模工作带的出口位置,工作带过渡要求平滑。
导流槽下空刀和穿孔下空刀工作带需减短(提高)0.3-1.0mm,并打顺导流槽,保证适合的金属供料。
较厚型材甚至需减短(提高)2mm,以保证型材表面质量。

⑥ 模具制造中混料应该怎么区分 至少5种方法

金属材料混料了,比如:钢材一般只有两种方法来区别。一种是用砂轮磨火花,根据火花来辨别材料的不同;再一种是拿到金属试验室去做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的鉴定。当然了,铜、铝与铁是很容易区别的。

⑦ 注塑机为什么打不满也涨模是怎么回事

当产品不满胶,而又无胶体泄漏时,可能是胶量不够。这时需要增加熔胶行程,增加胶量。增加熔胶行程后要继续一边注塑一边观察螺杆残余胶量、熔胶行程及产品的进胶情况。

出现产品不满胶的情况,须检查注塑机炮筒、注塑机射嘴模具间有无漏胶的情况发生;其次是检查注塑机螺杆前端的过胶介子有无漏胶。

不合模先看操作面板显示什么,如显示的是锁模动作,而且别的动作都有的话,那检查一下锁模的阀有没有卡,再检查锁模阀上的线圈有没有电压。如有机械手连接的,那要考虑机械手功能,没有就不用考虑。

(7)如何判断模具涨料扩展阅读

1、若模具的脱模斜度不够,常使脱模困难,对此,应在设计时不损美观地增大脱模斜度。

2、若动、定模板的合模精度不高,合模时造成型腔偏移或错位,导致脱模困难,对此,在加工及安装动、定模板时的要注意精度要求。

3、若型腔表面很粗糙,或受到损伤和磨损,这样,塑件就不易脱离型腔而造成脱模困难,对此,应尽量提高型腔内表面的精度,可以进行抛光、镀铬等表面处理。若表面受到损坏,应及时进行修复。

⑧ 怎样判断一副模具质量的好坏

怎样判断一副模具质量的好坏?

模具质量的好坏相信是我们模具行业的朋友们最常关心的话题之一,因为模具质量的好坏、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模具制品的质量、迭代周期等方面。

若是模具质量不达标,造成不仅是模具损耗更换的费用,还有因此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及产品不佳所带来的经济成本。那么,模具质量的好坏如何判断呢?一起来和泓美模塑来看看吧~~

五、样品尺寸和塑料模具尺寸的验收检查:

质量控制部门应在塑料模具测试后的24小时内进行产品检查并提交测试报告。报告应包括对产品尺寸,外观,注射技术和物理参数的全方位测试和分析。我们针对不同的产品使用不同的检验标准和工具。在我们的实验室中,我们对高压注入,高速注入,长时间自动运行测试等进行了不同的测试。品管部门针对拒收产品的修改和改进提出建议。我们泓美模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适用于塑料模具生产,并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随着我们对设备以及测量和测试仪器的不断改进,我们的产品检验趋于更加专业。

以上是泓美模塑对于“怎样判断一副好模具的好坏”发表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⑨ 注塑模具在生产中出现常见问题分析

主要针对目前成型品产生不良有原因加以分析判断,在成型机,模具及原料方面提供参考因素从而有效的控制不良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
内容:
1 起疮:(银色条纹)
成品表面,以CATE为中心,有很多银白色的条痕,基本上是顺着原料的流动方向产生。这种现象是许多不良条件累积后发生的,有时要抓住真正的原因很困难。
1.1 原料中如果有水分或其他挥发成分,未充分烘干,则表面上就会产生很多银条。
1.2 原料中偶然混入其它原料时,也会形成起疮,其形状呈云母状或针点状,容易与其它原因造成的起疮分别。
1.3 原料或料管不清洁时,也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1.4 射出时间长,初期射入到模穴内的原料温度低,固化的结果,使挥发成分不会排除,尤其对温度敏感的原料,发常会出现这种状况。
1.5 如果模温低,则原料固化快也容易发生(1。4)之状况,使挥发成分不会排出除。
1.6 模具排气不良时,原料进入时气体不易排除,会产生起疮,像这种状况,成品顶部往往会烧黑。
1.7 模具上如果附着水分,则充填原料带来的热将其蒸发,与熔融的原料融合,形成起疮,呈蛋白色雾状。
1.8 胶道冷料窝有冷料或者小,射出时,冷却的原料带入模穴内,一部分会迅速固化形成薄层,刚开始生产时模温低也会开成起疮。
1.9 原料在充填过程中,因模穴面接触部分急冷形成薄层,又被后面的原料融化分解,形成白色或污痕状,多见於薄壳产品。
1.10 充填时,原料成乱流状能,使原料流径路线延长,并受模穴内结构的影响产生磨擦加之充填速度比原料冷却速度快,GATE位置处于筋骨处或者小容易产生起疮,成品肉厚急剧化的地方也容易产生起疮。
1.11 GATE以及流道小或变形,充填速度快,瞬间产生磨擦使温度急升造成原料分解。
1.12 原料中含有再生料,未充分烘干,射出时分解,则产生起疮。
1.13 原料在料管中停留时间久,造成部分过热分解。
1.14 背压不足,卷入空气(压缩比不足)。
起疮:表一


机 可塑化能力不足。
树脂过热分解(料管温度)
料管内原料停留久,造成部分过热。
射出压力过高。
螺杆卷入空气(背压不足)。

具 模具内排气不良。
模具温度低。
胶道冷料窝存储小。
GATE 过小或变形。
模具表面有水分。
模穴的形状不良(横截面或壁厚变化较多较急)。

料 原料中由水分及挥发成分。
原料烘干不足。
混入其它原料。
2 会胶线
会胶线是原料在合流处产生细小的线,由于没完全融合而产生,成品正、反面都在同一部位上出现细线,如果模具的一方温度高,则与其接触的会胶线比另一方浅。
1 提高原料温度,增加射出速度则会胶线减小.
2 提高模具温度,使原料在模具内的流动性增加,则原料会合时温度较高,使其会胶线减小.
3 CATE 的位置决定会胶线的位置,基本上会胶线的位置都进胶方向一致.
4 模具中间有油或其它不易挥发成分,则它们集中在结合处融合不充分而成会胶线,
5 受模具结构的影响,完全消除会胶线是不可能的,所以调机时不要约束在去除会胶线方面,而是将会胶线所产生的不良现象控制中最小限度,这一点更为重要.
会胶线:表二


机 原料温度低,流动性不足
射出压力低
射出速度慢
灌嘴冷料或太长
灌嘴处变形造成阻力大(压力损失)

具 模具温度低
模具内排气不良
GATE 位置不良
GATE 流道过小
从GATE 到会胶线产生位置的距离过长(L/T的关系)
模具温度不平衡

料 原料流动性不良
原料固化速度快
原料烘干不足
3 气泡
成品壁厚处的内部所产生的空隙,不透明的产品不能从外面看到,必须将其刨开后才能见到.
壁厚处的中心是冷却最慢的地方,因此迅速冷却,快速收缩的表面会将原料拉引起来产生空隙,形成气泡.
1 射出压力尽可能高,减少原料收缩。
2 成型品上肉厚变化急剧时,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容易发后气泡。
3 由于停滞空气的原因而产生气泡。
4 GATE 过小,成品肉厚变化快。
5在GATE固化前,必须保持充分的压力。
气泡:表三


机 原料温度高,气体产生机会多
射出压力低
射出速度过快或过慢
保压低
保压时间短
保压转换位置太快
原料温度低,流动性低
背压不足
冷却时间长

具 模具温度低
模具排气不良
GATE,流道胶口过小
原料 烘干不足
原料收缩比率大
4 翘曲:
射出时,模具内树脂受到高压而产生内部应力,脱模后,成品两旁出现变形弯曲,薄壳成型的产品容易产生变形。
1 成型品还没有充分冷却时,进行顶出,通过顶针对表面施加压力,所以会造成翘曲或变形。
2 成型品各部冷却速度不均匀时,冷却慢收缩量加大,薄壁部分的原料冷却迅速,粘度提高,引起翘曲。
3 模具冷却水路位置分配不均匀,须变更温度或使用多部模温机调节。
4 模具水路配置较多的模具,最好用模温机分段控制,已过到理想温度。
翘曲:表四


机 原料温度低,流动性差
保压高
保压时间长
射出压力高
射出速度慢
冷却时间短

具 模具温度低
模具上有温差
模具冷却不均匀,不充分
脱模不良
原料 原料的流动性不够
5 流痕:
原料在模穴内流动时,在成品表面上出现以GATE 为中心的年轮状细小的邹纹现象。
1 增加原料温度以及模具温度,使原料容易流动。
2 充填速度慢,则在充填过程中温度下降,而发生这种现象。
3 如果灌嘴过长,则在灌嘴处温度下降,因此,冷却的原料最先射出,发生压力下降,而造成流痕。
4 冷却窝小,射出初期,温度低的原料被先充填造成流痕。
流痕:表五


机 原料温度低,流动性不够
射出速度快或慢
灌嘴孔径过小或灌嘴过长
射出压力低
保压不足
保压时间短

具 模具温度低
模具冷却不适当
GATE 小或流道小
冷料窝存储小
原料 原料的流动性不良
6 欠肉
成品未充填完整,有一部分缺少的状能,作为其原因认为有以下几点:
1 成品面积大,机台射出容量各可塑化能力不足,此时要选择能力大的机台。
2 模具排气效果不佳,模穴内的空气如果没有在射出时排除,则会由于残留空气的原因而使充填不完整,有时产生烧焦现象。
3 模穴内,原料流动距离长,或者有薄壁的部分,则在原料充填结束前冷却固化。
4 模具温度低,也容易造成欠肉,但是提高模温则冷却时间延长,造成成型周期时间也延长,所以,必须考虑从与生产效率相关角度来决定适当的模温。
5 熔融的原料温度低或射出速度慢,原料在未充满模穴之前就固化而造成短射的现象。
6 灌嘴孔径小或灌嘴长,要提高灌嘴温度,减小其流动的阻力,灌嘴的选择尽可能短,若选择灌嘴孔径小或灌嘴长的,则不仅使其流动的磨擦阻力加大,而且由于阻力的作用而使速度减慢,结果原料提前固化。
7 成品模穴数量较多,流量不平衡,要设整GATE 的大小来控制,GATE 小模穴阻力大往往会欠肉,如有热胶道系统,也可单独调整某欠肉模穴温度来控制。
8 射出压力低,造成充填不足。
欠肉:表六


机 射出能力(容量,可塑化能力)不足
原料料量不足(计量不足)
射出压力低
原料温度低,流动性不足
射出速度慢
灌嘴变形(温度 孔径)压损失
保压压力转换位置过快
射出时间设定过短
逆止阀破裂
螺杆直径大,射出压力低
灌嘴处溢料

具 GATE 或流道平衡不良(因此不同时充填)
模具排气不良
GATE 变形或流道小(压力损失)
模具温度低(原料温度过早的下降到熔点以下)
模穴壁厚过薄(与L/T的关系)
GATE 位置不适当
模具冷却不适当
原料 原料流动性不足
7 毛边
成品出现多余的塑胶现象,多在于模具的合模处,顶针处,滑块处等活动处。
1 滑块与定位块如果磨损,则容易出现毛边。
2 模具表面附著异物时,也会出现毛边。
3 锁模力不足,射出时模具被打开,出现毛边。
4 原料温度以及模具温度过高,则粘度下降,所以在模具仅有间隙上也容易产生毛边。
5 料量供给过多,原料多余射出产生毛边。
毛边 表七


机 计量多(过分充填)
射出压力高
射出速度快
原料温度高
锁模力低
射出时间长
保压压力高
保压压力转换位置慢
计量不准确,有误差(背压、螺杆转速)
机台固、定板可动板平行不良

具 合模面接触不良
模具接触面上附有异物
模穴内有碰伤
模具温度高
模具刚性不良(强度不足)
滑动部位间隙配合不良
模具结构设计

料 原料的流动性太好
8.缩水
由于体积收缩,壁厚处的表面原料被拉入,因化时,在成品表面出现凹陷痕迹。缩水是成品表面所发生的不良现象中最多的,大多发生于壁厚处,一般如果压力下降则收缩机率就会较大。
1. 模具设计时,就要考虑去除不必要的厚度,一般必须尽可能使成型品壁厚均匀;
2. 如果成型温度过高,则壁厚处,筋骨处或凸起处反面容易出现缩水,这是因为容易冷却的地方先固化,难以冷却的部分的原料会朝那移动,尽量将缩水控制在不影响成品品质的地方。
3. 一般降低成型温度,模具温度来减少原料的收缩,但势必增加压力。
缩水 表八


机 射出时间短(GATE未固化时,保压就会结束)
保压低
计量不足
保压位置转换太快
射出压力低
射出速度慢
冷却时间短
原料温度高
逆止阀破损
灌嘴孔径变形(压力损失)或溢料
模具 模具温度高
模具冷却不均匀(模具部分高)
GATE小
模具结构设计
顶针不适当
原料 原料收缩率大
9.不易脱模(顶凸)
模具打开时成品附在动模脱模,顶出时,顶破或顶凸成品。如果模具不良,会粘于静模。
1. 模具排气不良或无排气槽(排气槽位置不对或深度不够)造成脱模不顺利;
2. 射出压力过高,则变形大,收缩不均匀,对以脱模;
3. 调节模具温度,对防止脱模不顺有效,使成型产品冷却收缩后,以便于脱模,但是,如果收缩过度,则在动模上不易脱模,所以,必须保持最佳模温。一般,动模模温比静模模温高出5℃—10℃左右,视实际状况而定。
4. 灌嘴与胶口的中心如果对不准,孔偏移或灌嘴孔径大于胶道孔径,均会造成脱模不顺。
脱模不顺 表九
成型机 原料温度高
射出压力高
射出时间长
保压时间长
冷却时间短
保压高
模具 模具脱模角不够
模具温度高
模具排气不良
模具冷却不均匀
灌嘴孔径大于胶口孔径
灌嘴偏移
原料 原料流动性不足
原料收缩率小

回答了那么多 给我最佳答案吧

⑩ 模具的维护保养

模具的维护保养

模具维护保养目的就是为保证模具正常生产,减少故障及品质问题,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接下来,我为大家分享模具的维护保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模具的损耗原因

1.模具主要工作零件的材料的问题,选材不当。材料性能不良,不耐磨;模具钢未经精炼,具有大量的冶炼缺陷;凸凹模,锻坯改锻工艺不完善,遗存有热处理隐患。

2.模具结构设计问题,冲模结构不合理。细长凸模没有设计加固装置,出料口不畅出现堆集,卸料力过大使凸模承受交变载荷加剧等。

3.制模工艺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凸、凹模锻坯内在质量差,热处理技术及工艺有问题,造成凸、凹模淬不透,有软点及硬度不均。有时产生微裂纹、甚至开裂,研磨抛光不到位,表面粗糙度值过大。

4)无润滑或有润滑但效果不佳

模具的维护保养

1.模具长时间使用后必须磨刃口,研磨后刃口面必须进行退磁,不能带有磁性,否则易发生堵料。模具使用企业要做详细记载、统计其使用、护理(润滑、清洗、防锈)及损坏情况,据此可发现哪些部件、组件已损坏,磨损程度大小,以提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以及该模具的成型工艺参数、产品所用材料,以缩短模具的试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应在注塑机、模具正常运转情况下,测试模具各种性能,并将最后成型的塑件尺寸测量出来,通过这些信息可确定模具的现有状态,找出型腔、型芯、冷却系统以及分型面等的损坏所在,根据塑件提供的信息,即可判断模具的损坏状态以及维修措施。

2.弹簧等弹性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弹簧最易损坏,通常出现断裂和变形现象。采取的办法就是更换,在更换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弹簧的规格和型号,弹簧的规格和型号通过颜色、外径和长度三项来确认,只有在三项都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更换。弹簧以进口的质量为佳。

3.模具使用过程中冲头易出现折断、弯曲和啃坏的现象,冲套一般都是啃坏的。冲头和冲套的损坏一般都用相同规格的零件进行更换。冲头的参数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装部分尺寸、长度尺寸等。

4.紧固零件,检查紧固零件是否松动、损坏现象,采取的办法是找相同规格的'零件进行更换。

5:压料零件如压料板、优力胶等,卸料零件如脱料板、气动顶料等。保养时检查各部位的配件关系及有无损坏,对损坏的部分进行修复,气动顶料检查有无漏气现象,并对具体的情况采取措施。

如气管损坏进行更换。要对模具几个重要零部件进行重点跟踪检测:顶出、导向部件的作用是确保模具开合运动及塑件顶出,若其中任何部位因损伤而卡住,将导致停产,故应经常保持模具顶针、导柱的润滑(要选用最适合的润滑剂),并定期检查顶针、导柱等是否发生变形及表面损伤,一经发现,要及时更换;完成一个生产周期之后,要对模具工作表面、运动、导向部件涂覆专业的防锈油,尤应重视对带有齿轮、齿条模具轴承部位和弹簧模具的弹力强度的保护,以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随着生产时间持续,冷却道易沉积水垢、锈蚀、淤泥及水藻等,使冷却流道截面变小,冷却通道变窄,大大降低冷却液与模具之间的热交换率,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对流道的清理应引起重视;对于热流道模具而言,加热及控制系统的保养有利于防止生产故障的发生,故而尤为重要。

;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判断模具涨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钢材索氏体怎么做 浏览:508
工艺管道焊接管台如何计算工作量 浏览:681
藤椅钢管弯了怎么恢复 浏览:829
ysl方管206号色 浏览:429
东吴证券三方存管银行有哪些 浏览:167
取钢板多久康复治疗 浏览:273
经常用水清洗的钢板用什么漆 浏览:959
铝合金成品变形缝多少钱 浏览:253
数控模具平底刀怎么磨好看又耐用 浏览:143
108井钢管是什么材质 浏览:972
钢铁护腕怎么使用 浏览:992
铝合金栏杆怎么装防护栏 浏览:977
手机上的小电阻是怎么焊接的 浏览:620
钢管围蔽套什么定额 浏览:77
建筑钢管48什么价格表 浏览:849
铝合金急救箱多少钱 浏览:304
铝合金街门怎么安装在毛坯砖上 浏览:890
雅逸居无缝墙布墙纸怎么样 浏览:856
铂帝斯晶钢锅怎么样 浏览:212
怎么在不锈钢板上开孔 浏览: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