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程中购买的建材不合格诉讼怎么举证
1、双方合同的约定是什么标准,这个是核心,不然怎么知道不合格。
2、你从什么方面来证明材料不合格:外观、偏差、尺寸、位置、重量、等等。
3、看看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是怎么规定和界定的,这是双方必看的资料。
4、要对方承认建材是他的,这个太重要了,很多人都忽略了。
Ⅱ 产品质量不合格举证责任规定
关于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由受害人就产品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举证,即对产品存在缺陷、使用缺陷产品导致损害以及产品缺陷与损害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进行证明。受害人如能证明产品存在缺陷、使用缺陷产品造成了损害以及缺陷产品与损害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则产品侵权责任得以确立。生产者或销售者则就法定免责事由举证,如不能证明免责事由存在,则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法定免责事由有: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由此可见,产品质量纠纷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产品生产者应举证证明其产品不存在缺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Ⅲ 模具已经申请专利,如果别人的模具与我们的模具结构有8成相似,请问是否违法我们可以索取赔偿吗
看产品是否完全覆盖了你的权利要求
另外,如果还没有授权,则没有权利,当然不能索赔了。
Ⅳ 不同情形下发包人对工程质量不合格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如何划分
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就建设方与承包方及建筑施工方而言,其责任一般由承包方承担。 《建筑法》第58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偷工减料。工程设计的修改由原设计单位负责,建筑施工企业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第59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的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这一点也可以从《合同法》的第281条规定中得到印证:“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发包人有权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内无偿修理或者返工、改建。经过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后,造成逾期交付的,施工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承包人拒绝修理、返工或者改建的,发包人还可据此请求相应减少支付工程款。 在认定施工方对工程质量承担责任之时,一般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工程施工方不按照工程设计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施工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工程施工图纸是施工的直接依据,而施工技术规范也称为施工技术标准,严格按照两者进行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本前提,也是划分责任的重要依据。 2、建筑施工方未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规范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检验,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 3、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中,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出现问题;建筑工程竣工时,屋顶、墙面留有渗漏、开裂等问题,均应归入承包方应承担的质量责任。
Ⅳ 工程有质量问题怎么举证
搜集建筑工程合同,人证,物证等。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1、发包人应当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引起充分重视。2、发包人应保存好施工过程中的书面证据。3、发包人应对质量不合格标准有个专业的认定4、发包人要习惯使用书面沟通方式。Ⅵ 模具检验有标准吗
模具检验标准是按客户的要求检验的
Ⅶ 提供模具外加工因模具引起的产品问题应该谁负责
你指模具造成的产品问题???
第一,做完模具要试模,要做出样件来。
检验样件合格了,才能交模。
如果模具拿过去了,发现产品不合格,谁接受谁负责。
第二,如果是模具的耐磨性能不到,在合同上的使用寿命以内出现磨损偏差,这个责任是要模具厂家负责的。
例如我做一套模具,设计使用寿命30W次。如果是没到30W次出了问题,我厂家负责,如果过了30W次出问题,修理模具就要工钱了。
还有,模具的装卸如果出现打冲,悠模等问题造成模具损坏引起的问题,是操作者负操作责任的。一般来说,如果是小徒弟上模干坏了,修理费用300元,徒弟拿200,他师傅拿80,当班班长拿20。。。这里,徒弟是主要责任,师傅次要责任,因为没教好,班长领导责任。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继续问我
Ⅷ 模具检验有标准的吗
1. 目的
对来自于外部的物料、内部加工的部品以及总成后的模具按要求进行检验,以确保投入使用的物料、部品和模具满足预期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所有组成模具的部品及模具,包括采购的物料、委外和内部加工的部品。
3.定义
来料检验:外部购买的物料和委外加工部品的检验。
过程检验:内部加工的模具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检验。
最终检验:模具总成后的检验,包括模具外观、可成形性、成形产品等的检验。
4.职责
4.1工程部负责相关检验数据的提供。
4.2质检部负责对物料、部品以及模具实施来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4.3仓库对采购物资质量负责,并配合质检部做好来料检验工作。
4.4生产部协助做好过程检验,并确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物资不投入使用。
5.检验作业流程
5.1来料检验
5.1.1作业流程图
5.1.2作业流程
5.1.2.1仓管员在接收到外来的物料时,对物料种类、供应商、数量等信息进行确认,
确认无误后将物料存放在暂放区域,并以“待检品”予以标识同时通知品管。
5.1.2.2质检部接到报检信息后对物料名称、规格、供应商、包装、标识等与相应的采购文件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抽样或全数检查,并将检验结果填入《出/入库检验记录》。
5.1.2.3检验合格的物料贴上“合格”标签,仓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5.1.2.4检验不合格的物料,质检部会同设计、钳工、数控等相关人员进行检讨,可接受的以“特别采用”进行标识,无法采用的贴上“不合格”标签并予以隔离。
5.1.2.5采购担当将不合格物料的信息反馈给供应商,无法采用的物品予以退回同时填写《质量异常纠正措施单》。
5.1.2.6如特别采用的物料要修整的,修整后须检验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5.2过程检验
5.2.1作业流程图
5.2.2作业流程
5.2.2.1各工序作业者完工后进行自检;若自检不合格则重新返工,本工序无法返工的按不合格处理。
5.2.2.2 质检部接到报检信息后进行抽样或全数检查,并将检验结果填入《出/入库检验记录》。
5.2.2.3检验合格的部件以“合格”进行标识,移交下一道工序。
5.2.2.4检验不合格的部件,质检部会同设计、钳工、数控等相关人员进行检讨,可接受的以“特别采用”进行标识,无法采用的贴上“不合格”标签并予以隔离。
5.2.2.5对于不合格项质检部开《不合格项整改报告》,相关部门对问题点分析、纠正和预防,同时对预防措施进行确认。
5.2.2.6特别采用的部品对其它工序有影响的,责任者需及时通知相关方;要修整的部品,修整后须检验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5.3最终检验
5.3.1作业流程图
5.3.2作业流程
5.3.2.1模具零部件制造完成后,钳工担当对各部件进行组装、复合,实配合格后再进行总装实配复模,并确认各部件功能运作正常,不符合要求的及时修正。
5.3.2.2总装实配后质检部按《模具自检表》相关内容进行检验,成形依据设计提供的《试模联络单》,对模具进行试作并提供试作报告。
5.3.2.3试模品出样后,检测科对产品进行检测;营业技术担当对检测科提供的检测数据进行判定,对不符合图纸要求或试作中的问题点以及顾客提出要求设计更改的内容向生产部提出修正。
5.3.2.4试作合格的模具移交客户验收。
6.检验和试验
6.1取样
同一规格的物品按每批3~5PCS抽取样本或由品管担当确定,小于3件的批次进行全检,有公差标准的关键尺寸在现有资源可以测量的情况下要全部测量。
6.2检验要求
6.2.1品管人员抽取样本后,先分别对外观、尺寸进行判定,再进行破坏性检验。
6.2.2外观检查环境要求:采用常态照明(40W日光灯使光线充足),待测量物品测量面与检验人员肉眼距离25~35cm,观察角度要求垂直于待测量物品被测面的±45º角,观察时间为10±5秒。
6.2.2监视和测量装置要求:卡尺精度等级不低于0.02mm,千分尺精度等级不低于0.01mm,标准规精度等级不低于0.01mm,其它或自制的检具等装置要满足相关的工艺、检验文件或工程图纸上的测量要求。
6.3检验内容
6.3.1五金类(螺丝、加热元件、弹簧等)
性质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检 验 要 求 缺陷类别
外观 表面外观 目 视 无色差、无混料、无氧化、无毛边 一般
无机械损伤、无缺损、变形等不良 重要
功能 适 配 性 配合产品 配合应满足图纸或规格说明书 重要
使用功能 测 试 按规定测量其机械、电气要求项目
尺寸 尺寸测量 卡 尺 符合规格要求 重要
包装 包装状况 目 视 包装无破损,标签字迹清楚 一般
6.3.2模具部件类(含毛坯和成品)
性质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检 验 要 求 缺陷类别
外观 表面外观 目 视 无机械损伤,无缺损及扭曲变形,无开裂 重要
无氧化现象,表面光洁,倒角均匀无锐边,编号正确、清晰 一般
材质 供方检测 目 视 供方提供的质保书(或物性表)满足规格要求 重要
硬度 硬度计 硬度满足规格要求(45C\55C HRC<25、P20\PX5 HRC28~35、718HH\DH2F 35~40、NAK\2738 HRC40~45、SKD61淬火HRC>45) 重要
加工性 工艺验证 使用部门试用确认 重要
性质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检 验 要 求 缺陷类别
尺寸 尺寸 卡 尺 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孔、槽可用塞规、芯棒测量) 重要
尺寸 千分尺/机床
3D值 三次元/机床 满足造型数据要求
垂直度 三次元/机床 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斜度 三次元/角度尺
适配性 实配 滑动部滑动顺畅,产品面间隙≤0.03mm,其它间隙≤0.05mm
冲裁模具
外观 1、模具零件不允许有裂纹,工作表面不允许有划痕、机械损伤、锈蚀等表面缺陷
2、冲裁模之凸凹模刃口及侧刃等必须锋利,不允许有崩刃、缺刃和机械损坏
3、热处理后的零件硬度应均匀,不允许有软点和脱碳区,并清除氧化物
4、模具正反面都应有该模具的标识,至少包括:产品名称及图号、模具名称
试模 1、推料、卸料机构必须灵活;且在模具开启状态下须突出凸凹模表面0.5-1MM
2、冲模所有活动部件的移动应平稳灵活,无滞止现象
3、冲孔、落料的漏料孔应保证畅通
6.4缺陷等极
6.4.1重要:性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会导致模具不能成形或最终成形品达不到要求,以及客户不能接受或存在重大投拆的。
6.4.2一般: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不影响性能或与客户沟通能接受的。
6.5特别采用
属下述情况,不满足规定要求但不影响性能的,可特别采用。
a.部件尺寸超差,但实配后符合要求的可特采(产品面间隙不得大于0.03mm)。
b.经重新加工或修补后,能达到要求的可特采。
c.有缺陷但与客户沟通后能接受的可特采。
6.6免检
要求不高且工艺能完全保证的、现有资源不能检测的项目经主管人员同意后免于检查。
6.7紧急放行
生产急需来不及进行检验,且本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影响下道工序加工,才能紧急放行。
7.相关记录
《不合格报告书》 《模具电极检验记录》
《模具自检表》 《出入库检验记录表》
《模架检验记录》 《质量异常纠正措施单》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日 期 日 期 日 期
Ⅸ 试验模具合格不合格的那个表叫什么
检验模具是否合格有一般有两种机会
交付模具前是模具试模阶段,试模中有个 《模具试模报告》或者《模具试模检验表》
在最终交付模具前,还有一次客户进行的模具终验收。有个《模具终验收报告》
这这种报告都能体现模具是否合格。
Ⅹ 求助,产品不合格货款付了怎么办我定制的模具,只能冲几个就坏了,根本没法生产,这种情况怎么办,
因为合作方公司已经有将模具做出来,产生了生产损耗。但是对方做出来的模具达不到你们的要求,这个又是一面。综上所述我有以下两点建议:
1. 先不结付模具费用,可以继续就模具不合格处进行再次加工;
2. 如果觉得模具改进空间不大,已经到了要结束合作的地步,可以按照达工艺达不到要求而造成的你方公司的损失计算折损率后,与对方协商给付一定比例的开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