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模具设计 > 热流道模具如何更换交口套

热流道模具如何更换交口套

发布时间:2023-02-10 22:18:09

① 模具上怎么拆热嘴

用手握住起吊螺钉并向上拉,即可将热嘴9从热流道模具上拆下来。在注塑模具行业中,热流道模具与普通流道模具相比,具有注塑效率高、成型塑件 质量好和节约原料等优点,随着聚合物工业的发展,热流道技术正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拓展介绍

热流道是通过加热的办法来保证流道和浇口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由于在流道附近或中心设有加热棒和加热圈,从注塑机喷嘴出口到浇口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使流道中的塑料保持熔融,停机后一般不需要打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

热流道系统为目前常用的一种塑胶模具部件,其相对于普通流道,具有操作简化、成型周期短,节约原料、制品成本低,产品质量高等诸多优点。通常的热流道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唧嘴、流道板和热嘴,以及用于加热的温控系统,其作用是通过高温加热保持熔融的塑胶从注塑机注入塑胶模具的型腔内。

② 热流道模具胶口溢料如何解决

一, 塑料特性分析:
PC是一种无定型、无臭、无毒、高度透明的无色或微黄色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最重要的加工方法是注塑。
PC在使用热流道模具注塑时,一般热流道喷嘴嘴尖材质都使用BECU,生产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PC料中加入一定的玻纤(GF)的话,嘴尖及易磨损。嘴尖一旦磨损首先会出现浇口变大,变高,最终热量导不到前段导致冷胶,这是就必须更换嘴芯才能正常生产,而频繁更换嘴芯对就会给生产带来很多麻烦。
首先要拆模装模,因为热嘴一般采取螺纹连接螺纹多次拆装会导致漏胶最终热嘴报费,正常生产就无法进行,损失不可估量。这时热流道喷嘴嘴尖必须更换专用硬质合金嘴尖,以此增强其耐磨性。
但为什么大部分热嘴嘴芯材料选用铍铜而不是钨钢,钼合金等比较硬的材料呢,原因在于铍铜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和机械性,,如铍铜导热系数为240w/(m.k)而钨钢的导热系数80w/(m.k)所以一般的硬质合金是不适合做为热嘴嘴芯的。
所以要想采用硬质合金做为热嘴嘴芯必须解决其导热性问题,为此塑美热流道联合了瑞士一家钨钢材料商(出于商业机密故隐去此公司名称)开发出了一款新型钨钢材料其导热性可以达到导热系数为210w/(m.k),硬度在HRC92.
。做PC+GF的产品时,塑美热流道(针对小件产品)喷嘴嘴尖一般采用这种钨钢嘴芯,但对于大件产品由于考虑到此材料及其昂贵(针对大件产品)喷嘴嘴尖一般采用“铜包钢”形式。

③ 模具修理方案

当你所做的模具出了问题时,你会怎么做呢?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整理出来的一些关于模具出问题是的一些修理方案,希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模具修理方案

1.冲头使用前应注意

①、用干净抹布清洁冲头。

②、查看表面是否有刮、凹痕。如有,则用油石去除。

③、及时上油防锈。

④、安装冲头时小心不能有任何倾斜,可用尼龙锤之类的软材料工具把它轻轻敲正,只有在冲头正确定位后才能旋紧螺栓。

2.冲模的安装与调试

安装与调校冲模必须特别细心。因为冲模尤其大中型冲模,不仅造价高昂,而且重量大微量移动困难,人身的安全应始终放在首位。无限位装置的冲模在上下模之间应加一块垫木板,在冲床工作台清理干净后,将合模状态的待试模具置于台面合适位置。

按工艺文件和冲模设计要求选定的压机滑块行程,在模具搬上台面前调至下死点并大于模具闭合高度10~15mm的位置,调节滑块连杆,移动模具,确保模柄对准模柄孔并达到合适的装模高度。一般冲裁模先固定下模 (不拧紧)后再固定上模(拧紧),压板 T型螺栓均宜使用合适扭矩扳手拧紧(下模),确保相同螺拴具有一致而理想的预加夹紧力。 可以有效防止手动拧紧螺纹出现的因体力、性别、手感误差造成的预紧力过大或过小、相同螺纹预紧力不等,从而引起冲压过程中上下模错移、间隙改变、啃剥刃口等故障发生。

试模前对模具进行全面润滑并准备正常生产用料,在空行程启动冲模3~5次确认模具运作正常后再试冲。调整和控制凸模进入凹模深度、检查并验证冲模导向、送料、推卸、侧压与弹压等机构与装置的性能及运作灵活性,而后进行适当调节,使之达到最佳技术状态。对大中小型冲模分别试冲3、5、10件进行停产初检,合格后再试冲10、15、30件进行复检。经划线检测 、冲切面与毛刺检验、一切尺寸与形位精度均符合图纸要求,才能交付生产。

3.冲压毛刺

①、模具间隙过大或不均匀,重新调整模具间隙关于模具出问题的一些维修方案关于模具出问题的一些维修方案。

②、模具材质及热处理不当,产生凹模倒锥或刃口不锋利,应合理选材、模具工作部分材料用硬质合金,热处理方式合理。

③、冲压磨损,研磨冲头或镶件。

④、凸模进入凹模太深,调整凸模进入凹模深度。

⑤、导向结构不精密或操作不当,检修模具内导柱导套及冲床导向精度,规范冲床操作。

4.跳废料

模具间隙较大、凸模较短、材质的影响(硬性、脆性),冲压速度太高、冲压油过粘或油滴太快造成的附着作用,冲压振动产生料屑发散,真空吸附及模芯未充分消磁等均可造成废屑带到模面上。

①、刃口的锋利程度。刃口的圆角越大,越容易造成废料反弹,对于材料比较薄的不锈钢等可以采用斜刃口。

②、对于比较规则的废料,可增大废料的复杂程度或在冲头上加聚胺酯顶杆来防止跳废料,在凹模刃口侧增加划痕。

③、模具的间隙是否合理。不合理的模具间隙,易造成废料反弹,对于小直径孔间隙减少10%,直径大于50.00毫米,间隙放大。

④、增加入模深度。每个工位模具冲压时,入模量的要求是一定的,入模量小,易造成废料反弹。

⑤、被加工材料的表面是否有油污。

⑥、调整冲压速度、冲压油浓度。

⑦、采用真空吸附。

⑧、对冲头、镶件、材料进行退磁处理。

5.压伤、刮伤

①、料带或模具有油污、废屑,导致压伤,需擦拭油污并安装自动风枪清除废屑。

②、模具表面不光滑,应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

③、零件表面硬度不够,表面需镀铬、渗碳、渗硼等处理。

④、材料应变而失稳,减少润滑,增加压应力,调节弹簧力。

⑤、作业时产品刮到模具定位或其它地方造成刮伤,需修改或降低模具定位,教育作业人员作业时轻拿轻放。

6.工件折弯后外表面擦伤

①、原材料表面不光滑,清洁、校平原材料。

②、成型入块有废料,清除入块间的废屑。关于模具出问题的一些维修方案模具设计。

③、成型块不光滑,将成型块电镀、抛光,提高凸凹模的光洁度。

④、凸模弯曲半径R太小,增大凸模弯曲半径。

⑤、模具弯曲间隙太小,调整上下模弯曲配合间隙

⑥、凹模成型块加装滚轴成形。

7.漏冲孔

出现漏冲孔的情况,一般有冲头断未发现、修模后漏装冲头、冲头下陷等因素引起,修模后要进行首件确认,与样品对比,检查是否有遗漏现象,对冲头下沉的,应改善上模垫板的硬度。

8.脱料不正常

①、脱料板与凸模配合过紧、脱料板倾斜、等高螺丝高度不统一或其它脱料件装置不当,应修整脱料件,脱料螺钉采用套管及内六角螺钉相结合的形式。

②、模具间隙偏小,冲头在脱离材料时需要很大的脱模力,造成冲头被材料咬住,需增加下模间隙。

③、凹模有倒锥, 修整凹模。

④、凹模落料孔与下模座漏料孔没有对正,修整漏料孔。

⑤、检查加工材料的状态。材料脏污附着到模具上,使得冲头被材料咬住而无法加工。翘曲变形的材料在冲孔后,会夹紧冲头,发现翘曲变形的材料,需弄平整后再加工。

⑥、冲头、下模的刃口钝化要及时刃磨。刃口锋利的模具能加工出漂亮的切断面,刃口钝了,则需要额外的冲压力,而且工件断面粗糙,产生很大的抵抗力,造成冲头被材料咬住。

⑦、适当采用斜刃口冲头。

⑧、尽量减少磨损,改善润滑条件,润滑板材和冲头。

⑨、弹簧或橡胶弹力不够或疲劳损耗,及时更换弹簧。

⑩、导柱与导套间隙过大,返修或更换导柱导套。

◎、平行度误差积累,重新修磨装配。

◎、推件块上的孔不垂直,使小凸模偏位,返修或更换推件块。

◎、凸模或导柱安装不垂直,重新装配,保证垂直度。

9.折弯边不平直,尺寸不稳定

①.增加压线或预折弯工艺

②.材料压料力不够,增加压料力

③.凸凹模圆角磨损不对称或折弯受力不均匀,调整凸凹模间隙使之均匀、抛光凸凹模圆角

④高度尺寸不能小于最小极限尺寸

10.弯曲表面挤压料变薄

①.凹模圆角太小,增大凹模圆角半径

②.凸凹模间隙过小,修正凸凹模间隙

11.凹形件底部不平

①.材料本身不平整,需校平材料

②.顶板和材料接触面积小或顶料力不够,需调整顶料装置,增加顶料力

③.凹模内无顶料装置,应增加顶料装置或校正

④.加整形工序

12.不锈钢翻边变形

在制造翻边之前向材料施用优质成形润滑剂,这能令材料更好地从模具中分离出来,在成形时顺畅地在下模表面移动关于模具出问题的一些维修方案关于模具出问题的一些维修方案。如此给予材料一个更好的机会去分布被弯曲和被拉伸时产生的应力,防止在成形翻边孔边上出现的变形和翻边孔底部的磨损。

13.材料扭曲

在材料上冲切大量孔,导致材料平面度不良,成因可能是冲压应力累积。冲切一个孔时,孔周边材料被向下拉伸,令板材上表面拉应力增大,下冲运动也导致板材下表面压应力增大。对于冲少量的孔,结果不明显,但随着冲孔数目的增加,拉应力和压应力也成倍增加直到令材料变形。

消除这种变形的方法之一是:每隔一个孔冲切,然后返回冲切剩余的孔。这虽然在板材上产生相同的应力,但瓦解了因同向连续一个紧接一个地冲切而产生拉应力/压应力积聚。如此也令第一批孔分担了第二批孔的部变形效应。

14.模具严重磨损

①、及时更换已经磨损的模具导向组件和冲头。

②、检查模具间隙是否不合理(偏小),增加下模间隙

③、尽量减少磨损,改善润滑条件,润滑板材和冲头。油量和注油次数视加工材料的条件而定。冷轧钢板、耐蚀钢板等无锈垢的材料,要给模具注油,注油点为导套、注油口、下模等。油用轻机油。有锈垢的材料,加工时铁锈微粉会吸入冲头和导套之间,产生污垢,使得冲头不能在导套内自由滑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油,会使得锈垢更容易沾上,因此冲这种材料时,相反要把油擦干净,每月分解一回,用汽(柴)油把冲头、下模的污垢去掉,重新组装前再擦干净。这样就能保证模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④、刃磨方法不当,造成模具的退火,加剧磨损,应当使用软磨料砂轮,采用小的吃刀量,足量的冷却液并经常清理砂轮。

15.防止冲压噪音

冲床是板料加工工业的最关键的必备设备。冲床在工作时会产生机械传动噪声、冲压噪声和空气动力性噪声,该噪声最高值可达125dB(A)大大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85dB(A)及其以下的噪声指标要求,因而对操作工人及周围环境(如办公室、居民住宅区、会议室等)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和污染。有效地治理该噪声己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国的第一部《噪声法》的实施,环保产业化的规模日益增大,更加速了对这一噪声治理的迫切性。

从冲床噪声源和模具结构入手,要降低噪音得注意以下几点:

①、注重模具保养、清洁,保持刃口锋利。

②、模具刃口的形状、数量、材料和冲切线长,模具刃口与零件接触面不要太大,冲头做斜刃阶梯冲裁,使模具在不同的位置切入深度不同,整个过程实现真正的切断,而不是同步挤断关于模具出问题的一些维修方案模具设计。

③、模具刃口必须垂直于安装面,且凸凹模刃口配合间隙要合理,卸料困难时可增加下模间隙、增加卸料力,采用软表面的卸料板等方法。

④、各工作模板间的配合精度,加工一些排气槽

⑤、止挡板改做小块拼件,脱料板、下模板改为镶件式,减小抨击面积。

⑥、脱料板弹顶来源改为T型顶杆,弹簧装在上模座,等高套与顶杆配用,开模状态下保证脱料板仍有一定的自由活动量。

⑦、保持润滑良好,模具无干涉,顺畅。

⑧、上下模座表面垫铝板做冲力缓冲。

⑨、模具调试好后,在冲床上加装隔声罩或海绵板隔音处理。

⑩、提高冲床精度,降低结构噪声。在工作台上安装缓冲减振降噪油缸,齿轮采用斜齿加强润滑和加装齿轮罩,气动系统中加装消声器

模具的维护保养

1:模具长时间使用后必须磨刃口,研磨后刃口面必须进行退磁,不能带有磁性,否则易发生堵料。模具使用企业要做详细记载、统计其使用、护理(润滑、清洗、防锈)及损坏情况,据此可发现哪些部件、组件已损坏,磨损程度大小,以提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以及该模具的成型工艺参数、产品所用材料,以缩短模具的试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应在注塑机、模具正常运转情况下,测试模具各种性能,并将最后成型的塑件尺寸测量出来,通过这些信息可确定模具的现有状态,找出型腔、型芯、冷却系统以及分型面等的损坏所在,根据塑件提供的信息,即可判断模具的损坏状态以及维修措施。

2:弹簧等弹性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弹簧最易损坏,通常出现断裂和变形现象。采取的办法就是更换,在更换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弹簧的规格和型号,弹簧的规格和型号通过颜色、外径和长度三项来确认,只有在三项都相同的情况下才可以更换。弹簧以进口的质量为佳。

3:模具使用过程中冲头易出现折断、弯曲和啃坏的现象,冲套一般都是啃坏的。冲头和冲套的损坏一般都用相同规格的零件进行更换。冲头的参数主要有工作部分尺寸、安装部分尺寸、长度尺寸等。

4:紧固零件,检查紧固零件是否松动、损坏现象,采取的办法是找相同规格的零件进行更换。

5:压料零件如压料板、优力胶等,卸料零件如脱料板、气动顶料等。保养时检查各部位的配件关系及有无损坏,对损坏的部分进行修复,气动顶料检查有无漏气现象,并对具体的情况采取措施。如气管损坏进行更换。要对模具几个重要零部件进行重点跟踪检测:顶出、导向部件的作用是确保模具开合运动及塑件顶出,若其中任何部位因损伤而卡住,将导致停产,故应经常保持模具顶针、导柱的润滑(要选用最适合的润滑剂),并定期检查顶针、导柱等是否发生变形及表面损伤,一经发现,要及时更换;完成一个生产周期之后,要对模具工作表面、运动、导向部件涂覆专业的防锈油,尤应重视对带有齿轮、齿条模具轴承部位和弹簧模具的弹力强度的保护,以确保其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随着生产时间持续,冷却道易沉积水垢、锈蚀、淤泥及水藻等,使冷却流道截面变小,冷却通道变窄,大大降低冷却液与模具之间的热交换率,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因此对流道的清理应引起重视;对于热流道模具而言,加热及控制系统的保养有利于防止生产故障的发生,故而尤为重要。

④ 热流道模具进胶口处有雾白和白点怎么能有效解决

1
、交口处光圈

原因:
浇口周围温度过高

解决方案:
改变喷嘴温度及
/
或者改变浇口冷却水路的温度,
从而达到最佳的
温度,

PC
而言,
浇口区域温度在
110--130
度之间为佳,

PMMA
而言
90

110
度为佳;

试模过程中的检测:
测量浇口周围的实际温度,适时调整,保证生产稳定;

2
、产品表面有明显的浇口痕迹

原因:
阀针过短、浇口温度过低、保压压力过大或者时间过长、过长的注塑
时间;

解决方案:
检测阀针长度,与喇叭口的配合情况;检测喷嘴嘴芯与模具之间
的距离;升高喷嘴温度,同时(或者)优化冷却水路温度;在保证产品外观无缩
水,尺寸合格的基础下,减少保压的压力值和时间;

试模过程中的检测:
当试模过程中如上情况发生时,第一步应该检测阀针是
否完全突出模具;要求阀针封闭后,突出模具定模型腔面
0.2~0.3mm,并且前端带有0.1mm的弧度;

如果阀针的位置正确,问题有可能归因于保压(压力过大,或者时间过长)
或者气缸的压力太小。

如果阀针在浇口后面,有可能是机械问题(阀针过短)或者感温不准,浇口
温度过低,
浇口锥形部分附着一层冷料薄膜,
阀针无法到达底部,
在这种情况下,
浇口必需用火加热并且手动开关阀针。

如果阀针在正确的位置运动表明阀针长度合适,不然需要调整阀针长度。重
新开始试模时,在正确的温度条件下。

如果生产几模后又出现同样的问题,表明浇口的锥形部分的尺寸和阀针不匹
配(阀针口部锥面和胶口锥度配合有问题),形成冷料薄膜引起飞边。由于飞边
的存在,阀针无法到达正确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拆模并且严格配模。用
热风式加热枪清除浇口冷料薄膜后,肉眼就可以核实该问题。

如果浇口区域温度过低:这种情况只要升高喷嘴或模具的温度就可以解决

⑤ 请教,在设计热流道模具中,要注意到哪些方面的问题

热流道设计注意事项:
1、模具制造公司在让供应商设计热流道时,不仅仅需要提供给供应商2D或3D图,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有关产品的设计信息,这样才能确保方案的可行性,使方案更加完美。在这一点上我公司做的较好,在给客户做方案时,需要让客户填写一份设计信息表,表中包含产品所用的材料(有无其他添加剂,助燃剂),重量,壁厚以及产品是否需要换色等信息。如此一来,信息完整,热流道的设计也将更加完美。
2、在掌握了越多的信息后,供应商将根据信息选择热流道类型(开放式、针点式或针阀式),并由此决定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在此过程中,模具公司必须密切配合供应商,对模具的修改方案方面紧密合作,对供应商提出的修改方案尽量配合,否则热流道做的再好,模具没有按方案改好,那也是枉然,如果在塑件加工时才发现模具错误,其错误是非常严重并很难挽救的。
3、 热流道在设计中型腔数的选择也是同样重要的,在选择型腔数时,除了尽量多放型腔提高生产效率外,还应考虑热流道的设计问题。 模具上型腔数与布局的选择应有利于塑料溶体在热流道系统里的流动平衡。流动平衡的好坏就取决于具体的热流道设计人员工作质量了。所以用户应尽量选择有利于流动平衡的型腔数(如选16型腔而不选15型腔等),以消除人为设计流动平衡所带来的任何失误。
4、 在第一点中提及了加工塑料的种类对热流道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这取决于材料对热流道的选择的苛刻性。若加工PA材料(尼龙材料)就应选用耐磨性好的浇口镶件。 若加工流动性差的塑料(如PC)就应考虑选用较大的喷嘴系列,及在热流道板中使用较大的浇道截面尺寸等。因此,供应商需要了解客户产品的材料做具体可行性的方案。

⑥ 为防止热道损坏,热流道模具上模,下模分别如何正确操作

为啥是热到损坏模具上下模分辨?这是一定要进行正常的操作呀

⑦ 热流道模具,产品较大.较厚,在成形过程中表面易有料花,材料是PP8050,怎么办,如何更改模具

把料口开大,如果还是这样就装个挡料,如果要是还不行就改成三开模,点浇口的

⑧ 塑料模具中热流道的安装步骤是怎么样的

检查模具尺寸与设计图纸相符后依次将喷嘴封胶面与喷嘴安装基准托面喷上红丹,轻轻装入模具。确认热流道喷嘴装到位后,再将喷嘴取出,看喷嘴封胶面与托位面的配合是否到位。如配合不好或不到位找出原因,如配合完好再依次将喷嘴装入模具并确认装到位,然后用深度尺测量喷嘴高出模具A 板的高度(一般的标准是10cm)

2) 插入中心定位销、止转定位销、中心垫块,然后将密封圈放入热流道的上端面“O”型环槽内。

3) 安装分流板、(用螺丝锁紧分流板)、上承压垫块、热流道分流板热电偶。

4) 为了便于配线,将各电源引出线、热流道热电偶加热圈引出线,用号码管进行编号。

5) 装配完毕后用深度尺测量分流板上承压垫块是否与分流板垫板的高度相同(一般的标准是上垫块高出模具垫板10~20 司),确认高度后盖好模具盖板并锁紧盖板螺丝。

6) 配线:把电源线放入出线槽并用压线板固定,确认后剪掉多余的线,嵌入φ2-3 接线头。确认接插件:HUIGER的标准为电源线接公芯接插件,热流道热电偶接母芯接插件。

7) 现场接线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按照HUIGER的接线方式接入接插件。另一种按照客户提供的接线方式接入接插件。

8) 配线完毕后再将接插件装入接线盒并固定在模具上。

9) 装配完毕后用万用表检测(热流道加热器与热电偶)的电阻值与绝缘值是否正常。

⑨ 热流道热嘴浇口脱料困难改怎么解决

注塑模具的结构形式和模具加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塑件制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和塑料制品生产实践中最常见,最常出现的一些模具故障及其主要原因分析排除如下。

浇口脱料困难。在注塑过程中,浇口粘在浇口套内,不易脱出。开模时,制品出现裂纹损伤。这种故障主要原因是浇口锥孔光洁度差,内孔圆周方向有刀痕。其次是材料太软,使用一段时间后锥孔小端变形或损伤,以及喷嘴球面弧度太小,致使浇口料在此处产生铆头。浇口套的锥孔较难加工,应尽量采用标准件,如需自行加工,也应自制或购买专用铰刀。锥孔需经过研磨至Ra0.4以上。此外,必须设置浇口拉料杆或者浇口顶出机构。
大型模具,因各向充料速率不同,以及在装模时受模具自重的影响,产生动﹑定模偏移。在上述几种情况下,注射时侧向偏移力将加在导柱上,开模时导柱表面拉毛,损伤,严重时导柱弯曲或切断,甚至无法开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模具分型面上增设高强度的定位键四面各一个,最简便有效的是采用圆柱键。导柱孔与分模面的垂直度至关重要.在加工时是采用动,定模对准位置夹紧后,在镗床上一次镗完,这样可保证动,定模孔的同心度,并使垂直度误差最小。此外,导柱及导套的热处理硬度务必达到设计要求。

⑩ 热流道浇口太阳圈怎么办

热流道浇口太阳圈改善方法:
1、在热流道模具中,设计一个水(油)路靠近浇口的可单独供水的水套有助于减轻印痕。
2、对于浇口在产品表面的无料头产品,外观面有要求的产品,尤其是倒装模更应注意。
3、如果是外观要求高的倒装模,不建议浇口直接设在产品表面,最好通过料头转接,哪怕是5-8mm高的料头也能明显改善太阳印。

阅读全文

与热流道模具如何更换交口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q235b与钢筋焊接用什么焊条 浏览:92
钢铁雄心4怎么修改军队经验 浏览:406
詹记无水蛋糕用的什么模具 浏览:566
不锈钢围栏门用什么锁好 浏览:957
碳钢为什么不粘 浏览:35
6分钢管的外直径是多少毫米 浏览:922
高光亚克力用什么钢材 浏览:56
如何用电焊机把焊接点分开 浏览:308
带弯钩当然钢筋怎么算量 浏览:916
铁与不锈钢菜刀哪个好用 浏览:715
Q345钢板耐多少高温 浏览:805
江淮s4车身用什么钢板 浏览:226
收银机铝合金如何开网口 浏览:64
洗橡胶模具用什么洗涤剂比较好 浏览:425
江西不锈钢酒架哪里实惠 浏览:506
钢筋横向纵向怎么区分图片 浏览:603
苏州镀锌镍合金在哪里 浏览:48
板面钢筋x向y向怎么看 浏览:572
钢铁雄心4锁区什么恢复 浏览:438
九江钢材市场怎么样 浏览: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