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做模具流程图
模具制作流程
一、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 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 生产产量。
4. 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 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 具体结构方案
(一)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二)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三、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1. 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3. 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4. 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5. 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6. 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或者经验数据,确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定位、导向件位置。
7. 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8. 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自然就解决了。这时,就应该着手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作好准备。
四、绘制模具图
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1. 绘制总装结构图
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五、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
2. 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5. 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6. 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8. 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六、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
1. 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 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 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七、绘制全部零件图
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 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应用最多的一种粗糙度标于图纸右上角,如标注"其余3.2。"其它粗糙度符号在零件各表面分别标出。
4. 其它内容,例如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牌号、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都要正确填写。
八、.校对、审图、描图、送晒
A.自我校对的内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与塑件图纸的关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质、硬度、尺寸精度,结构等是否符合塑件图纸的要求。
2. 塑料制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动、缩孔、熔接痕、裂口,脱模斜度等是否影响塑料制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图案设计有无不足,加工是否简单,成型材料的收缩率选用是否正确。
3. 成型设备方面
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够不够,模具的安装、塑料制件的南芯、脱模有无问题,注射机的喷嘴与哓口套是否正确地接触。
4. 模具结构方面
1). 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满足需要,会不会发生溢料,开模后是否能保证塑料制件留在有顶出装置的模具一边。
2). 脱模方式是否正确,推广杆、推管的大小、位置、数量是否合适,推板会不会被型芯卡住,会不会造成擦伤成型零件。
3). 模具温度调节方面。加热器的功率、数量;冷却介质的流动线路位置、大小、数量是否合适。
4). 处理塑料制件制侧凹的方法,脱侧凹的机构是否恰当,例如斜导柱抽芯机构中的滑块与推杆是否相互干扰。
5). 浇注、排气系统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
5. 设计图纸
1). 装配图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当,表示得是否清楚,有无遗漏
2). 零件图上的零件编号、名称,制作数量、零件内制还是外购的,是标准件还是非标准件,零件配合处理精度、成型塑料制件高精度尺寸处的修正加工及余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标记、叙述清楚。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数字应正确无误,不要使生产者换算。
4). 检查全部零件图及总装图的视图位置,投影是否正确,画法是否符合制图国标,有无遗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几何结构、视图画法、尺寸标'等是否有利于加工)
7. 复算辅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专业校对原则上按设计者自我校对项目进行;但是要侧重于结构原理、工艺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
描图时要先消化图形,按国标要求描绘,填写全部尺寸及技术要求。描后自校并且签字。
C.把描好的底图交设计者校对签字,习惯做法是由工具制造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审查,会签、检查制造工艺性,然后才可送晒。
D..编写制造工艺卡片
由工具制造单位技术人员编写制造工艺卡片,并且为加工制造做好准备。
在模具零件的制造过程中要加强检验,把检验的重点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组装完成后,由检验员根据模具检验表进行检验,主要的是检验模具零件的性能情况是否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俚语模具的制造质量。
九、试模及修模
虽然是在选定成型材料、成型设备时,在预想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模具设计,但是人们的认识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须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后,进行试模试验,看成型的制件质量如何。发现总是以后,进行排除错误性的修模。
塑件出现不良现象的种类居多,原因也很复杂,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艺条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应当根据塑件出现的不良现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后提出补救方法。因为成型条件容易改变,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变更成型条件,当变更成型条件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考虑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应慎重,没有十分把握不可轻举妄动。其原因是一旦变更了模具条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复原状。
十、整理资料进行归档
模具经试验后,若暂不使用,则应该完全擦除脱模渣滓、灰尘、油污等,涂上黄油或其他防锈油或防锈剂,关到保管场所保管。
把设计模具开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检验合格为止,在此期间所产生的技术资料,例如任务书、制件图、技术说明书、模具总装图、模具零件图、底图、模具设计说明书、检验记录表、试模修模记录等,按规定加以系统整理、装订、编号进行归档。这样做似乎很麻烦,但是对以后修理模具,设计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处的。
㈡ 我自己做了一种简单的塑料产品,想做几个模具,可是模具厂说要图纸,请问这图纸要什么样的呢
如果需要别人去开模具的 最好有详细的产品尺寸 重要位置 以及材料的要求 不是说用什么视图就行的 你最好给模具厂商完整的3D造型 或者直接给他们样品 要他们按照样品开发 在然后你的产品的环境是什么样子 高温 耐磨 等等
㈢ 自己怎么做模具
如果你想复制一件喜欢的工艺品,可以采用制作模具的方法。制作模具并不难,你可以做成任意形状任意大小的。
一. 制作容器:
放入半个橡胶模,再放入物件。确保橡胶模的四周贴合容器。
在半个橡胶模的表面涂上一层脱模剂,以防止两半模具粘连。
在容器中倒入橡胶,待其凝固,脱模。双拼模具就做好了。
㈣ 自己怎么做模具
自己做模具的步骤如下:
1、准备好一些小的容器,一些小盖子呀,铁盒子呀,只要底面是平的就可以了
2、找到你想做成的模具的配件,好的选择是有一面是平整的配件才可以,全立体的配件做模具是有难度的,很难成功,所以新手不要选择做立体的模具。
㈤ 模具设计工艺方案、配置方案
模具设计的国标程序
首先你应该熟悉设计冷冲模的规定内容
1. 绘制产品(即制件)图纸.
2. 绘制装配图..
3. 绘制零件图.
4. 编写绘制冲压工艺卡.
5. 编写绘制设计说明书.(目前来讲现行工厂一般不用编写,可以省略。但是,你要会啊,万一要编写呢?).
冷冲模设计步骤与要求
先收集必要之相关资料:老板或客户给你的一个或一套产品(即制件)图纸或实物、有没有给你一份模具设计书?此次批量的大小、你公司喜好用何种材料和现有何种材料(指边角废料?卷料?或张片料?),你公司现有的冲压设备技术资料、你公司现有的模具加工设备技术资料、模具标准件的技术数据资料、冲模设计图库、图块(三维光碟)等等.还有你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数据资料、冲模设计图块图库、把它制成光碟随身带.
A 绘制产品(即制件)图纸;
1.把产品实物或者传真来的图纸(包括香港,美国,台湾,日本的,因为有些国家和地区的视图是第三角即镜射的,而我们国家的标准视图是第一角即正投影的)那么你就得把它测绘出来变成我们国家的标准视图的零件图纸,即转换成你公司使用的国家标准视图的图纸.这就是工厂通常所说的转换图纸或图纸转换工序. 最好用三维软件画出然后转换成CAD的工程图(另存为CAD的dwg格式即可),再在CAD里配上图框做出来.一般用1:1的比例,如产品太小或太大,可按A4/ A3纸自定比例(同时右上角放一立体图并把展开图也画在下面适当的位置,也自定比例).见附图(铁卡片冲裁模全套CAD图纸之产品图).
2.再根据展开图把排样图或单工序图画出来,再根据展开料图设计出每个步骤
之产品零件图,这就叫自己打草稿用的工艺图. (此图纸不作为正式图纸,仅作为自己画图纸参考之调用)
3.根据以上打草稿用的参考图/工艺图再设计出每个工艺零件的模具总装图来. (此图纸也不作为正式图纸,仅作为自己画图纸参考之调用)
4.再正式画出模具的总装图来并设计出总装图里每个模具零件的模具零件图来.(把全套模
具图和工艺卡及设计说明书按ISO9000文件程序交公司文控中心受控就万事大吉了)
总装图的画法规则
绘制冷冲压模具总装图时,一般用1:1的比例,这样比较直观,易发现问题.总装图包括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及局部视图等,此外还有工件图,排样图和零件明细表等. 图中应标注的尺寸是: 模具闭合尺寸(主视图为开式则写入技术要求中)、模架外形尺寸、模柄直径尺寸等. 不应标注的尺寸是:形位公差和配合尺寸以及上述规定以外的尺寸.
1.主视图:
放在图纸的上面左方,按冲模正对操作者方向绘制,采用剖视图画法(或局部剖视图画法).一般为模具在闭合状态下绘制,在上下模间有一完成的冲压件.断面涂黑或红色.按模具的习惯画法,常将模具中心线的右边画成模具的闭合位置(即:上模在最低位置时),也可以全部绘制为闭合位置.
2.俯视图:
放在图纸的下面左方,与主视图相对应.按习惯画法,常将上模拿掉或拿掉一半(左边)而绘制. 俯视图上冲压件和排样图的轮廓用双点划线绘制.
侧视图:
仰视图及局部视图等: 可选择绘制,达到完全清楚表达所有零件位置及尺寸的目的为佳.
3.工件图:
一般工件图画在总图的右上角,对于由数套模具完成的工件,则还需绘出前工序的工件图.( 前工序图画在工件图的左边) 注明材料、规格、及冲压件的尺寸、公差等比例应为1:1, 工件图太小或太大可放大或缩小比例.方位应与冲压方向一致,若不一致须用箭头指明冲压方向.
4.排样图:
绘出坯料排样情况,对于连续模最好能画出工序图,画在总图里工件图的下面,注明条料宽度、公差、步距、及搭边值.( 图面位置不够可另立一页) 比例应为1:1, 工件图太小或太大可放大或缩小比例.
5.标题栏和零件明细表:
应画在总图的右下角,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添写,包括零件的件号,名称,图纸号,数量,材料,热处理要求及标准零件代号,规格,备注等.模具中所有的零件都应详细添写进明细表之中.
技术要求及说明: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布置在图下部适当的位置,内容包括:凸凹模间隙,模具闭合高度(当主视图为非闭合状态时),所选模架型号,所选压力机型号(或吨位)等,说明部分包括模具结构特点及工作时的特殊要求等.
冷冲压模具零件图的绘:
绘制冷冲压模具零件图时,一般用1:1的比例,绘制除模架和国标标准件以外之所有零件图.要标注全部尺寸,公差与配合,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材料,热处理及其它技术要求. 冲压模零件在图中的方向尽量按该零件在装配图中的方位画出,不要随意旋转或颠倒.
对于凸凹模的配作加工,其配制尺寸可不标公差,仅在标称尺寸右上角标*即可,同时在技术要求中说明*按凸凹模的配作加工并保证间隙若干即可.
冷冲压工艺卡的制作
冲压工艺卡,它是以工序为单位,说明整个冲压加工工艺过程的一工艺文件. 它包括(注意:一般工厂只编写冲压工艺卡,而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卡不须编写,如凸凹模,螺丝等).
※ 制件材料,规格,质量.
※ 制件简图或工序简图.
※ 制件之主要尺寸.
※ 各工序所需设备(压力机)和工装(模具).
※ 检验及工具,时间定额等.
冷冲压作业指导书的制作
作业指导书是挂在冲床及其它各种机器上的供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之用的文件.它包括:
模具技术员须知:
1. 本工序可以在16/25吨位冲床上
使用.
2. 要告知员工正确操作方法和正确
的摆放方式.
拉长,组长要告知员工:
1. 每冲十几件产品,必须要看是否
有花伤,顶伤现象.如有:应立即
告知组长.
2. 安全的操作方法和正确的摆放方
式.
品质检验员须知:
1. 每遇改模产品要全检,首次装模
要首检.
2. 巡检按"作业指导书"中尺寸规
定.每隔半小时检查一次.
3. 一般用卡尺度量.特殊另标示
㈥ 怎么出模具加工图
这个直接使用ug编程模块进行编程即可轻松搞定模具加工图。
㈦ 模具编程入门先学什么
模具编程入门,最主要的是先学模具工艺,这是必须明确的。要了解模具工艺有很多途径:
1、自己做加工,先到基层待几个月,CNC EDM WEDM 这些都必须会。因为编程的时候加工路径都是要你自己熟悉才可以的。
2、了解模具结构,做套路模具的编程,这个编程是死东西一般只要有人教你就可以了,都是按照套路来的;做编程时这些编程最重要的是多下车间了解加工中出现的问题,从问题中找出编程的捷径。
模具编程注意事项
1、仔细审核图纸内容,尺寸标注是否完整,视图是否清晰,图纸备注一定要看。
2、在编程前先确定加工工艺,基准的确定及选择合适的装夹方法。
3、仔细审核图纸内容,尺寸标注是否完整,视图是否清晰,图纸备注一定要看。
4、根据工件材质、CNC机台性能及加工刀具质量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参数没有一尘不变的,理论编程参数要么太慢要么太快没个标准,不要迷信那些参数,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凭经验听声音,听多了自己心里就有数了。
5、编程上面有必要延伸的刀路一定要作延伸处理,避免留料或踩刀,所以作为编程员一定要到现场确认毛坯大小再做程序。
㈧ 自学模具编程
你要学模具编程,刀路吧,怕你没有搞清楚是模具设计还是刀路编程。
编程你自己学的话非常的吃力。最好是先看看别人加工车间里面操机工要做的事,有个感性的认识。难后理解某个编程软件编程的各个环节,(有一点点的不一样。我个人是用UG)
学编程你要先掌握它的一般步骤:比如:
1.量毛配大小,用软件确定要加工的范围
2.怎么放好坐标,这个关系刀加工时材料的放置和方向
3.刀具的选择,该用什么刀做什么工序 (如开粗用 直径50mm 中光 可以30mm等等)
4.确定加工工序(这个要多看别人的程序单,或者书上参考下,但不能照搬,比如书上经常写下刀深度2MM,但实际我们一般一刀只到0.6mm,2mm一下去刀子就蹦掉了)
...............
总之一定要先掌握加工的步骤,然后各个突破,这样你就学会了。
模具有非常多的方面,你可以学编程的同时多到加工车间看看别的工种,这样知道别的工总后,你才会知道为什么编程要那样编。
㈨ 模具编程入门先学什么 模具编程入门要学什么
1、模具编程又称呼为UG编程、数控编程、CNC编程、UG数控编程等方面。
2、简单说就是三维编程(以下简称3D)。是两个概念,相对画图来说二维的简单,模具很复杂。编程都不一样。2D主要是.铣平面,挖槽,铣外形,打孔,镗孔,攻牙。3D主要是.开粗,粗光,精光。说起来简单,学起来就不简单。2D有手工编程和电脑编程。手工比较复杂,电脑就简单。3D就必须电脑编程。既然你想学,推荐你两个软件,MasterCAD(2D编程比较强) ,UG(3D编程比较强)。但两个都支持2D和3D编程。
3、要了解模具工艺有很多途径:自己做加工,先到基层待几个月,CNC EDM WEDM 这些都必须会。因为编程的时候加工路径都是要你自己熟悉才可以的;
4、了解模具结构,做套路模具的编程,这个编程是死东西一般只要有人教你就可以了,都是按照套路来的;做编程时我们这些编程最重要的是多下车间了解加工中出现的问题,从问题中找出编程的捷径。
㈩ 模具设计的标准程序是什么
绘制产品(即制件)图纸.
2. 绘制装配图
3. 绘制零件图.
4. 编写绘制冲压工艺卡.
5. 编写绘制设计说明书.
模具设计是指从事企业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包括型腔模与冷冲模,在传统模具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