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作模具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有那些步骤
1 .搜集必要的资料设计冷冲模时,需搜集的资料包括产品图、样品、设计任务书和参考图等,并相应了解如下问题: l )了解提供的产品视图是否完备,技术要求是否明确,有无特殊要求的地方。 2 )了解制件的生产性质是试制还是批量或大量生产,以确定模具的结构性质。 3 )了解制件的材料性质(软、硬还是半硬)、尺寸和供应方式(如条料、卷料还是废料利用等),以便确定冲裁的合理间隙及冲压的送料方法。 4 )了解适用的压力机情况和有关技术规格,根据所选用的设备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模具及有关参数,如模架大小、模柄尺寸、模具闭合高度和送料机构等。 5 )了解模具制造的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和加工技巧,为确定模具结构提供依据。 6 )了解最大限度采用标准件的可能性,以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2 .冲压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性是指零件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在技术方面,主要分析该零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外形)、精度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如果发现冲压工艺性差,则需要对冲压件产品提出修改意见,经产品设计者同意后方可修改。 3 .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确定方法如下: l )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基本工序的性质,即落料、冲孔、弯曲等基本工序。一般情况下可以由图样要求直接确定。 2 )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如拉深次数等。 3 )根据各工序的变形特点、尺寸要求确定工序排列的顺序,例如,是先冲孔后弯曲还是先弯曲后冲孔等。 4 ) 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确定工序的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连续冲压工序等。 5 ) 最后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模具寿命、工艺成本、操作方便和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在满足冲件质量要求的前提下,确定适合具体生产条件的最经济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片(内容包括工序名称、工序数目、工序草图(半成品形状和尺寸)、所用模具、所选设备、工序检验要求、板料规格和性能、毛坯形状和尺寸等): ; 4 确定模具结构形式确定工序的性质、顺序及工序的组合后,即确定了冲压工艺方案也就决定了各工序模具的结构形式。冲模的种类很多,必须根据冲件的生产批量、尺寸、精度、形状复杂程度和生产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其选原则如下: l )根据制件的生产批量确定采用简易模还是复合模结构。一般来说简易模寿命低,成本低;而复合模寿命长,成本高。 2 )根据制件的尺寸要求确定冲模类型。若制件的尺寸精度及断面质量要求较高,应采用精密冲模结构;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制件,可采用普通冲模。复合模冲出的制件精度高于级进模,而级进模又高于单工序模。 3 )根据设备类型确定冲模结构。拉深加工时有双动压力机的情况下,选用双动冲模结构比选用单动冲模结构好很多 4 )根据制件的形状大小和复杂程度选择冲模结构形式。一般情况下,大型制件,为便于制造模具并简化模具结构,采用单工序模;小型制件,而且形状复杂时,为便于生产,常用复合模或级进模。像半导体晶体管外壳这类产量很大而外形尺寸又很小的筒形件,应采用连续拉深的级进模。 5 )根据模具制造力量和经济性选择模具类型。在没有能力制造高水平模具时,应尽量设计切实可行的比较简单的模具结构;而在有相当设备和技术力量的条件下,为了提高模具寿命和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则应选择较为复杂的精密冲模结构。总之,在选择冲模结构类型时,应从多方面考虑,经过全面分析和比较,尽可能使所选择的模具结构合理。有关各类模具的特点比较见表1-3。 5 .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主要工艺计算包括以下几方面: l )坯料展开计算:主要是对弯曲件和拉深件确定其坯料的形状和展开尺寸,以便在最经济的原则下进行排样,合理确定适用材料。 2 )冲压力计算及冲压设备的初选:计算冲裁力、弯曲力、拉深力及有关的辅助力、卸料力、推料力、压边力等,必要时还需计算冲压功和功率,以便选用压力机。根据排样图和所选模具的结构形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总冲压力,根据计算出的总冲压力,初选冲压设备的型号和规格,待模具总图设计好后,校核设备的装模尺寸(如闭合高度、工作台板尺寸、漏料孔尺寸等)是否符合要求,最终确定压力机型号和规格 3 )压力中心计算:计算压力中心,并在设计模具时保证模具压力中心与模柄中心线重合,目的是避免模具受偏心负荷作用而影响模具质量。 4 )进行排样及材料利用率的计算.以便为材料消耗定额提供依据。排样图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一般是先从排样的角度考虑并计算材料的利用率,对于复杂的零件通常用厚纸剪成3 一5 个样件.排出各种可能的方案,选择最优方案.现在常用计算机排样后再综台考虑模具尺寸的大小、结构的难易程度、模具寿命、材料利用率等几个方面的问题.选择一个合理的排样方案。确定出搭边,计算步距和料宽.根据标准板(带)料的规格确定料宽及料宽公差。再将选定的排样画成排样图,按模具类型和冲裁顺序打上适当的剖面线,并标注尺寸和公差。 5 )凸、凹模间隙和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6 )对于拉深工序,确定拉深模是否采用压边圈,并进行拉深次数、各中间工序模具尺寸分配,以及半成品尺寸计算等。 7 )其他方面的特殊计算。 6 .模具总体设计在上述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即可进行模具结构的总体设计,并勾画草图,初步算出模具闭合高度,概略地定出模具外形尺寸,凹模的结构形式及固定方法。同时考虑如下内容: 1 )凸、凹模结构形式及固定方法; 2 )制件或毛坯的定位方式。 3 )卸料和出件装置。 4 )模具的导向方式以及必要的辅助装置。 5 )送料方式。 6 )模架形式的确定及冲模的安装。 7 )模具标准件的应用。 8 )冲压设备的选用。 9 )模具的安全操作等。
2. 厚料卷圆时上下模具怎么设计
1、首先厚料卷圆模具设计是需要成形1/4圆弧的。
2、其次第二步需要侧推成形。
3、最后钣金多次成形之后,尺寸会有所累计偏差的。
3. 普通冲床模具是怎么更换的,冲床的行程是怎么调
普通曲轴冲床的行程是固定的,是不可调节的,能够调节的是冲床滑块到冲床工作台面的距离。冲床更换模具时,先要把冲床滑块停在下死点。
然后松开紧固模柄的螺丝,然后把滑块升上去。把卸下来的模具拿走,然后把冲床滑块降下来,降到下死点,然后测量要安装新的模具的合模高度。
(3)卷花边模具怎么装扩展阅读:
保证最佳模具间隙:
模具间隙是指冲头进入下模中,两侧的间隙之和。不同板厚,不同材质应选用不同间隙的下模。选用合适的模具间隙,能够保证良好的冲孔质量减少毛刺保持板料平整,有效防止带料。
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当模具刃边磨损产生半径约0.10mm的圆弧时,就需要刃磨。刃磨时,每次磨削量重复磨削直至冲头锋利。刃磨后用油石打磨刃口毛刺,进行去磁处理后涂上润滑油。
4. 做蛋糕卷的模具需要多高
模具:28*28cm蛋糕烤盘。
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 1
关于蛋黄糊的做法,我后来试过后蛋法,就是先液体加10克糖拌均匀,再加低筋粉拌匀,再加蛋黄拌匀,蛋黄糊会非常细腻,接下来再打发蛋白,分两次和蛋黄糊拌均匀,这样蛋白就不用冷藏了。总之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
5. 告诉我蛋塔怎么制作
广式蛋挞
传统广式蛋挞亦称拿酥蛋挞,即Tart是拿酥皮的。近年来,为迎合消费者,现在也逐渐改成酥皮的了。下边示范一款传统拿酥蛋挞。
拿酥蛋挞
Tart原料:美玫面粉600克,油或猪油250克,白糖350克,鸡蛋2个,吉士粉少许。
Custard原料:白糖1200克,凉开水600克,鸡蛋6个,柠檬黄色素少许。
模具:菊花钱盏12只。
1、Tart制作:①先将美玫面粉过罗。
②黄油加鸡蛋和白糖揉匀。
③加入面粉和吉士粉揉成面团(注意揉时别太用力,以免上劲),即成Tart面团,入保鲜箱冰藏备用。
2、Custard制作:
将白糖、凉开水、鸡蛋、少许柠檬黄色素搅拌均匀过罗,即成“Custard”。
3、Custardtart成型,烘焙
①将Tart面团制成12个25克/只的小剂子。
②取菊花盏12个,抹少许油,放入小剂子,用双手拇指轻轻捏开,超出菊花盏1厘米,即成Tart盏。
③将“Custard”注入“Tart”内,即成蛋挞初坯。
④将蛋挞初坯放入烤箱内,用180℃温度烘烤15分钟,取出即成。
特点:皮脆馅嫩,香甜滑嫩。
葡式蛋挞
葡式蛋挞和拿酥蛋挞最大的不同在于挞盏的用料和制作方法不同,蛋液用料更加丰富。传统拿酥蛋挞普遍为混酥面团,制作简单。吃起来口感稍硬,卖相亦较老土,而葡式蛋挞的Tart采用明酥面团,用料颇为讲究,尤其是Custard,内容更加丰富。不但有传统的鸡蛋、白糖、还加入了芝士片、茨仔粉、鲜奶,样样货真价实,而且葡式蛋挞的个头亦比传统蛋挞大很多,一上桌很有看头,卖相奇佳。更加上有那么多传奇故事。这就难怪山德士上校的葡挞如此畅销了。其实它的制作方法也不是太难。
模具:大号蛋挞盏。
Tart用料:
油皮:美玫面粉700克,黄油150克,茨仔粉100克,红星奶粉50克,白糖150克,香草味香精适量。
油皮制作:将美玫面粉、黄油、茨仔粉、奶粉、白糖、适量香草精轻轻揉匀。
油心:面粉700克,黄油700克,起酥油700克,卡夫芝士片3片。
油心制作:将面粉、起酥油、黄油、卡夫芝士片均匀揉匀,放入冰箱冷藏备用。
Tart制作:
①将油心从冰箱取出,用油皮细心包住,轻轻用面杖擀开。
②用“三、三、四”开酥方法,细心将面团扞成长方形。
③再轻轻卷成筒状,搓成茶杯粗细的大面条。
④再均匀切成40g/个的小剂子待用。
Custard用料:(以港称计)
金钻奶油850克,鲜奶1450克,鲜蛋黄10个,鹰粟粉120克,白糖250克。
Custard制作:
将金钻奶油、鲜奶、鲜蛋黄、婴粟粉、白糖搅拌均匀过罗筛,即成Custard。
Custardtard蛋挞烘焙制作:
①12只大号铁盏,抹少许油。
②Tard小剂子放入盏内,用双手拇指均匀捏起,并超出蛋挞盏1公分。
③将Custard注入Tard内,即成蛋挞初坯。
④将蛋挞初坯放入180℃烤箱内,烤15分钟至“Tart”金黄酥脆,“Custard”面上起一层深黄色略带浅黑色的外皮时,即可出炉。
特点:酥脆滑嫩,香浓无比,色泽诱人。
酥皮蛋挞
酥皮蛋挞和拿酥蛋挞其实差多,Custard内容完全一致,只是Tart有所改变,若因拿酥皮是混酥而皮硬的话,那么酥皮蛋挞的酥皮则是明酥,吃起来口感酥脆化渣。酥皮蛋挞有拿酥蛋挞的甜,Custard更具有葡挞差不多的“Tart”,出炉时金黄明亮,吃起来香甜化渣,也有不少忠实的粉丝。由于它的“Custard”和拿酥蛋挞一样,这里我不再详述,就只公布一下“Tart”的用料,制作请参照葡式蛋挞。
Tart用料:
油皮:面粉500克,黄油75克,白糖150克,鸡蛋1个,水200克。
油心:黄油500克,面粉250克。
水果蛋挞
水果蛋挞是最近时尚的蛋挞品种,由于很多女士喜食蛋挞,而又担心身材走样,在这种情况下,也不知哪个“好事”的厨师发明了这种蛋挞,说起来颇有创意的,值得一试。
新奇士蛋挞
Tart用料:新奇士橙6只。
制作:新奇士橙一切两半,挖尽果肉。
Tustard用料:新奇士果肉6个,鸡蛋黄6个,木糖醇少许,茨仔粉少许。
制作:将新奇士果肉榨汁,加入鸡蛋黄、少许木糖醇、茨仔粉,搅匀即成。
新奇士蛋挞烘焙:
制作:请参照葡式蛋挞,不过温度在160℃左右较好。
特点:造型超酷,美味清香,最新时尚,美眉最爱。
蛋糕型Tart
蛋糕Tart的蛋挞市面上流行稍差一些,不算主流产品,它迎合了少数爱吃蛋糕的“粉丝”的胃口,在蛋糕盏里放入些新鲜水果,再挤点小花、猫猫狗狗什么的,小孩子喜欢得了不得,再加上制作时动物脂肪和糖加得少,让小孩和女士吃得更加健康,由于其制作简单,在此不作细述。
小麦草蛋挞
小麦草也能做蛋挞,有没有搞错?但这并不是胡说八道。别小看小麦草,人家可是天然植物,它含有100种以上各种营养成分,几乎是人类生命所需的物质它都有。通常是人们将它加入汤里,也有人搅汁喝,鬼知道居然有人将它用于制作蛋挞,唉!这创意,你不服行吗?
其实别看小麦草蛋挞如此唬人,它的制作可一点都不复杂,Tart请参照“葡式蛋挞”,“Tastard”请参照新奇士蛋挞,至于特点嘛,肯定营养丰富——嗨!这地球人都知道。
蛋挞如何做到“美色、美形、美味”
蛋挞如何美色
蛋挞的颜色取决于烘焙温度和时间,烘焙前先让焗炉预热至200℃,底火、面火上下不得超过5℃。广式蛋挞一般烤制15分钟左右,葡式蛋挞一般烤制20分钟左右,中途一般不得开箱门可以开焗炉灯检查。若是广式蛋挞在Custard里加适量柠檬黄色素,出炉时颜色更靓。至于葡式蛋挞烤制时,Custard要搅拌均匀,这样才能确保蛋挞出炉颜色鲜亮,美艳动人。
蛋挞如何美形
蛋挞的形状一般取决于模具,因此,在选模具时最好选些上规厂家生产的。造型漂亮大方的合金模具,葡式蛋挞模具一般较大较深,烤制出来的蛋挞才会美观大方,还有在下面剂时,剂子要大小一致;捏面剂时,用力要均匀,手工要细,当然,最基本的面团开酥,那可是“大小伙子绣花——马虎不得”啊!最后出炉装盘时千万注意轻拿轻放,别忘了配一个漂亮的花盏,就这样,穿了花衣的蛋挞就如同一个穿着花裙子的女子清纯,窈窕,贤淑,仪态万方了。
蛋挞如何美味
所有的美味都来自真材实料,蛋挞也不例外,根据笔者经验,制作蛋挞选料至关重要,面粉要选香港美玫面,黄油用车轮牌的,猪油用正义牌的,鸡蛋务必新鲜,烤葡式蛋挞用的芝士片,茨仔粉必须为原装进口的,有了真材实料还不算定,蛋挞的美味,现烤现吃至关重要。
6. 冲压模具设计的一般流程
冲压模具的设计一般流程是什么,关于冲压模具设计有哪些了解。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1. 取得必要的资料,并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
1 取得注明具体技术要求的产品工件图纸明确工件的大小、形状、精度要求、装配关系等;
2 工件加工的工艺过程卡片研究其前后工序间的相互关系和在各工序间必须相互保证的加工工艺要求;
3 工件的生产批量决定模具的型式,结构、材料等;
4 工件原材料的规格与毛坯情况如板料、条料、带料、废料……;
5 冲压车间的装置资料或情况;
6 工具车间制造模具的技术能力和装置条件,以及可采用的模具标准件情况;
7 研究消化上述资料,必要时可对既定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过程提出修改意见,使产品设计、工艺过程和工装设计与制造三者之间能有更好的结合,取得更完善的效果。
2.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的结构型式
1 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进行工艺分 析,确定落料、冲孔、弯曲等基本工序。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图纸要求直接确定;
2 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如拉深次数等;
3 根据各工序的变形特点及尺寸要求确定工序排列的顺序,如需要确定先冲孔后弯曲,还是先弯曲后冲孔等;
4 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确定工序的组合,如复合冲压工序、和连续冲压工序等。
3.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
1 设计材料的排样和计算毛坯尺寸;
2 计算冲压力包括冲裁力、弯曲力、拉深力、卸料力、压边力等,必要时须计算冲压功和功率;
3 计算模具的压力中心;
4 计算或估算模具各主要零件的厚度, 如凹模和凸模固定板、垫板的厚度以及卸料橡皮或弹簧的自由高度等;
5 决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6 对于拉深工序,需要决定拉深方式压边或不压边,计算拉深次数及中间工序的半成品尺寸。
对于某些工艺,如带料连续拉深,须进行专门的工艺计算。
4.模具总体设计
在上述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模具结构的总体设计,勾画草图即可,并初算出模具的闭合高度,概略地定出模具的外形尺寸.
本节设计内容目录如下所示:
1 目录 至少二级标题及页码;
2 设计任务书;
3 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填写冲压件工艺规程;
4 工艺计算;
5 模具结构设计;
6 模具零部件工艺设计;
7 填写模具说明书,参见表6-3;
8 整个模具的装配步骤;
9 评述所设计模具的优缺点;
10参考资料目录;
11结束语。
冲压模具设计步骤
1。首先有电子档的要对图,看与纸面是否一致。就不明确的地方与客户沟通,包括接刀口、尖角、折弯内角R等。
2。然后放工差,例如5+0.05/-0的孔就改到5.04
3。然后展开,排样或者排工程,画出工序图或者排样图。
4。画上模板、模座,并订购钢材。
5。完成所有设计
6。给领导审查
7。根据领导意见进行修改
8。拆零件、标注尺寸,加工说明等。
9。列印、签字、发图
冲压模具基础知识
1、卷边
卷边是将工序件边缘卷成接近封闭圆形的一种冲压工序。卷边圆形的轴线呈直线形。[1]
2、卷缘
卷缘是将空心件上口边缘卷成接近封闭圆形的一种冲压工序。
3、拉延
拉延是把平直毛料或工序件变为曲面形的一种冲压工序,曲面主要依靠位于凸模底部材料的延伸形成。
4、拉弯
拉弯是在拉力与弯矩共同作用下实现弯曲变形,使整个弯曲横断面全部受拉伸应力的一种冲压工序。
5、胀形
胀形是将空心件或管状件沿径向往外扩张的一种冲压工序。剖切 剖切是将成形工序件一分为几的一种冲压工序。
6、校平
校平是提高区域性或整体平面型零件平直度的一种冲压工序。
7、起伏成形
是依靠材料的延伸使工序件形成区域性凹陷或凸起的冲压工序。起伏成形中材料厚度的改变为非意图性的,即厚度的少量改变是变形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是设计指定的要求。
8、弯曲
弯曲是利用压力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被弯成有一定曲率、一定角度的形状的一种冲压工序。
9、凿切
凿切是利用尖刃的凿切模进行的落料或冲孔工序。凿切并无下模,垫在材料下面的只是平板,被冲材料绝大多数是非金属。
10、深孔冲裁
深孔冲裁是孔径等于或小于被冲材料厚度时的冲孔工序。
11、落料
落料是将材料沿封闭轮廓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被分离的材料成为工件或工序件,大多数是平面形的。
12、缩口
缩口是将空心件或管状件敞口处加压使其缩小的一种冲压工序。
13、整形
整形是依靠材料流动,少量改变工序件形状和尺寸,以保证工件精度的一种冲压工序。
14、整修
整修是沿外形或内形轮廓切去少量材料,从而提高边缘光洁度和垂直度的一种冲压工序。整修工序一般也同时提高尺寸精度。
15、翻孔
翻孔是沿内孔周围将材料翻成侧立凸缘的一种冲压工序。
16、翻边
翻边是沿外形曲线周围将材料翻成侧立短边的一种冲压工序。
17、拉深
拉深是把平直毛料或工序件变为空心件,或者把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冲压工序。拉深时空心件主要依靠位于凸模底部以外的材料流入凹模而形成。
18、连续拉深
连续拉深是在条料卷料上,用同一副模具连续拉深模通过多次拉深逐步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冲压方法。
19、变薄拉深
变薄拉深是把空心工序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意图性地把侧壁减薄的一种拉深工序。
20、反拉深
反拉深是把空心工序件内壁外翻的一种拉深工序。
21、差温拉深
差温拉深是利用加热、冷却手段,使待变形部分材料的温度远高于已变形部分材料的温度,从而提高变形程度的一种拉深工序。
22、液压拉深
液压拉深是利用盛在刚性或柔性容器内的液体,代替凸模或凹模以形成空心件的一种拉深工序。
23、压筋
压筋是起伏成形的一种。当局部起伏以筋形式出现时,相应的起伏成形工序称为压筋。
7. 请问这个卷边是用怎么样的模具做出来的
卷边模具,在压机做,我公司好多这种产品,我公司是做不锈钢啤酒瓶,好多瓶口内都是这样的容,我是开模具的,这些模具都是我做的,这个模具很简单,就是车加工,下模就是以内孔定位车个台阶圆定位,上模用数控做,就做一个U型圆环,和产品一样尺寸。希望能帮到你!
8. 冲压机床安装模具的步骤(求详细)
1、安装前首先应确认模具刃口锋利,凹模刃口上没有崩口,凸模没有缺角。如果有崩口或缺角,请首先刃磨刀口。
2、合模前应在上、下模之间垫入一张硅钢片,防止由于搬运过程碰伤刀口。
3、在模具装上冲床前,要用油石把底面和上面的毛刺磨掉,用布条将垃圾清理干净。如果模具上下平面上有毛刺或垃圾,将引起冲片毛刺超差。
4、调整滑块行程至合适位置压紧上模,必须保证模柄或模架上平面于滑块的底面紧密贴合,下模压板螺钉轻轻压紧。然后,向上调整滑块,取出中间的硅钢片。松开下模压板螺钉,向下调整滑块,直至凸模进入凹模3~4mm,压紧下模压板螺钉。新模具冲片时凸模必须进入凹模3~4mm,否则,要出现凸模崩口或凹模涨裂。
5、升起滑块至上死点位置,调整冲床打杆止退螺钉,至松紧适宜,然后空转几次,观察模具及冲床各机构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没有异常情况,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冲床模具结构说明:
冲床上模是整副冲模的上半部,即安装于压力机滑块上的冲模部分。上模座是上模最上面的板状零件,工件时紧贴压力机滑块,并通过模柄或直接与压力机滑块固定。下模是整副冲模的下半部,即安装于压力机工作台面上的冲模部分。下模座是下模底面的板状零件,工作时直接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面或垫板上。刃壁是冲裁凹模孔刃口的侧壁。刃口斜度是冲裁凹模孔刃壁的每侧斜度。气垫是以压缩空气为原动力的弹顶器。参阅“弹顶器”。反侧压块是从工作面的另一侧支持单向受力凸模的零件。
冲床导套是为上、下模座相对运动提供精密导向的管状零件,多数固定在上模座内,与固定在下模座的导柱配合使用。导板是带有与凸模精密滑配内孔的板状零件,用于保证凸模与凹模的相互对准,并起卸料(件)作用。导柱是为上、下模座相对运动提供精密导向的圆柱形零件,多数固定在下模座,与固定在上模座的导套配合使用。导正销是伸入材料孔中导正其在凹模内位置的销形零件。导板模是以导板作导向的冲模,模具使用时凸模不脱离导板。导料板是引导条(带、卷)料进入凹模的板状导向零件。导柱模架是导柱、导套相互滑动的模架。
9. 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我国模具行业工程项目技术依然是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存有不小的差距,近些年来,我国模具行业通过引进外资,吸收了国外模具制造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及高水平人才,我国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下面我给大家讲讲模具设计基础知识,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来看看。
一、冲压模具依构造可分为单工程模、复合模、连续模三大类。
前两类需较多人力不符经济效益,连续模可大量生产效率高。同样,设计一套高速精密连续冲模,也要对你所生产的产品(包含所有用冲压加工出来的产品)。设计连续冲模需注意各模组之间的间距、零件加工精度、组立精度、配合精度与干涉问题,以达到连续模自动化大量生产的目的。
二、单元化设计之概念:
冲压模具整体构造可分成二大部分:共通部分、依制品而变动的部分。共通部分可加以标准化或规格化,依制品而变动的.部分是难以规格化。
三、模板之构成及规格:
1、模板之构成
冲压模具之构成将依模具种类及构成及相异,有顺配置型构造与逆配置型构造二大类。前者是最常使用的构造,后者构造主要用於引伸成形模具或配合特殊模具。
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
(1)数字化制图——将三维产品及模具模型转换为常规加工中用的二维工程图;
(2)模具的数字化设计——根据产品模型与设计意图,建立相关的模具三维实体模型;
(3)模具的数字化分析仿真——根据产品成形工艺条件,进行模具零件的结构分析、热分析、疲劳分析和模具的运动分析;
(4)产品成形过程模拟——注塑成形、冲压成形;
(5)定制适合本公司模具设计标准件及标准设计过程;
(6)模具生产管理。
2、模具之规格
(1)模具尺寸与锁紧螺丝
模板之尺寸应大於工作区域,并选择标准模板尺寸。模板锁紧螺丝之位置配置与模具种类及模板尺寸有关。其中单工程模具最常使用锁紧螺丝配置於四边角,最标准形式工作区域可广大使用。长形之模具及连续模具最常使用锁紧螺丝配置於四边角及中间位置。
(2)模板之厚度
模板之厚度选择与模具之构造、冲压加工种类、冲压加工加工力、冲压加工精度等有绝对关系。依据理论计算决定模具之厚度是困难的,一般上系由经验求得,设计使用的模板厚度种类宜尽量少,配合模具高度及夹紧高度加以标准化以便利采购及库存管理。
四、模板之设计:
连续模具之主要模板有冲头固定板、压料板、母模板等等,其构造设计依冲压制品之精度、生产数量、模具之加工设备与加工方法、模具之维护保养方式等有三种形式:整块式、轭式、镶入式。
1、整块式
整块式模板亦称为一体构造型,其加工形状必须是封闭的。整块式模板主要用於简单结构或精度不高的模具,其加工方式以切削加工为主(不需热处理),采用热处理之模板必须再施行线切割加工或放电加工及研磨加工。模板尺寸长(连续模具)之场合将采用两块或多块一体型并用之。
2、轭式
轭式模板之中央部加工成凹沟状以组装块状品。其构造依应用要求,凹沟部可以其他模板构成之。此轭式模板构造之优点有:沟部加工容易,沟部宽度可调整之,加工精度良好等;但刚性低是其缺点。
轭式模板之设计注意事项如下:
(1)轭板构部与块状部品之嵌合采中间配合或轻配合方式,如采强压配合将使轭板发生变化。
(2)轭板兼俱块状部品之保持功能,为承受块状部品之侧压及面压,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还有为使轭板沟部与块状部品得到密著组合,其沟部角隅作成逃隙加工,如轭板沟部角隅不能作成逃隙加工,则块状部品须作成逃隙加工。
(3)块状部品之分割应同时考虑其内部之形状,基准面必须明确化。为使冲压加工时不产生变形,亦要注意各个块状部品之形状。
(4)轭板组入许多件块状部品时,由於各块状部品之加工累积误差使得节距产生变动,解决对策是中间块状部品设计成可调整方式。
(5)块状部品采并排组合之模具构造,由於冲切加工时块状部品将承受侧压使各块状部品间产生间隙或造成块状部品之倾斜。此现象是冲压尺寸不良、冲屑阻塞等冲压不良之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有充分的对策。
(6)轭板内块状部品之固定方法,依其大小及形状有下列五种:以锁紧螺丝固定、以键固定、以形键固定、以肩部固定、以上压件(如导料板)压紧固定。
3、镶入式
模板中加工圆形或方形之凹部,将块状部品镶合嵌入於模板中,此种模板称为镶入式构造,此构造之加工累积公差少、刚性高,分解及组立时之精度再现性良好。由於具有容易机械加工、加工精度由工作机械决定、最后调整之工程少等优点,镶入式模板构造已成为精密冲压模具之主流,但其缺点是需要高精度的孔穴加工机。
连续冲压模具采用此模板构造时,为使模板具有高刚性要求,乃设计空站。镶入式模板构造之注意事项如下所述:
(1)嵌入孔穴之加工:模板之嵌入孔穴加工使用立式铣床(或治具铣床)综合加工机、治具镗床、治具磨床、线割放电加工机等。嵌入孔穴之加工基准,使用线割放电加工机时,为提高其加工精度乃进行二次或以上之线割加工。
(2)嵌入件之固定方法:嵌入件固定方法之决定因素有不变动其加工的精度、组立及分解之容易性、调整之可能性等。嵌入件之固定方法有下列四种:以螺丝固定、以肩部固定、以趾块固定、其上部以板件压紧。母模板之嵌入件固定方法亦有采用压入配合,此时应避免因加工热膨胀而产生的松弛结果,使用圆形模套嵌入件加工不规则孔穴时应设计回转防止方法。
(3)嵌入件组立及分解之考量:嵌入件及其孔穴加工精度要求高以进行组立作业。为得到即使有稍微的尺寸误差亦能於组立时加以调整,宜事先考虑解决对策,嵌入件加工之具体考虑事项有下列五项:设有压入导入部,以隔片调整嵌入件之压入状态及正确位置,嵌入件底面设有压出用孔穴,以螺丝锁紧时宜采用同一尺寸之螺丝,以利锁固及松开,为防止组立方向之失误,应设计防呆倒角加工。
五、单元化之设计:
1、模具对准单元
模具对准单元亦称为模具刃件之对合引导装置。为确实保持上模与下模之对准及缩短其准备时间,依制品精度及生产数量等条件要求,模具对准单元主要有下列五种:
(1)无导引型:模具安装於冲床时直接进行其刃件之对合作业,不使用引导装置。
(2)外导引型:此种装置是最标准的构造,导引装置装设於上模座及下模座,不通过各模板,一般称为模座型。
(3)外导引与内导引并用型(一):此种装置是连续模具最常使用之构造,冲头固定板及压料板间装设内导引装置。冲头与母模之对合利用固定销及外导引装置。内导引装置之另一作用是防止压料板倾斜及保护细小冲头。
(4)外导引与内导引并用型(二):此种装置是高精密度高速连续模具之使用构造,内导引装置贯穿冲头固定板、压料板及母模固定板等等。内导引装置本身亦有模具刃件对合及保护细小冲头作用。外导引装置之主要作用是模具分解及安装于冲床时能得到滑顺目的。
(5)内导引型:此构造不使用外导引装置,内导引装置贯穿冲头固定板、压料板及母模固定板等等,正确地保持各块板之位置关系性以保护冲头。
2、导注及导套单元
模具之导引方式及配件有导注及导套单元之种类有两种:外导引型(模座型或称主导引),内导引型(或称辅助引)。另行配合精密模具之要求,使用外导引与内导引并用型之需求性高。
(1)外导引型:一般上使用於不要求高精密度之模具,大多与模座构成一单元贩卖之,主要作用是模具安装於冲床时之刃件对合,几乎没有冲压加工中之动态精度保持效果。
(2)内导引型:由於模具加工机之进展,最近急速普及。主要作用除了模具安装於冲床时之刃件对合外,亦有冲压加工中之动态精度保持效果。
(3)外导引与内导引并用型:一副模具同时使用外导引与内导引装置。
3、冲头与母模单元 (圆形)
(1)冲头单元:圆形冲头单元依其形状(肩部型及平直型)长度、维修之方便性,使用冲头单元宜与压料板导套单元配合。
(2)母模单元:圆形母模单元亦称为母模导套单元,其形式有整块式及分开式,依生产数量、使用寿命及制品或冲屑之处理性,母模单元之组合系列有:使用模板直接加工母模形状,具有二段斜角之逃隙部,是否要使用背板,不规则母模形状必须有回转防止设计。
4、压料螺栓与弹簧单元
(1)压料螺栓单元:压料板螺栓之种类有:外螺丝型,套筒型,内螺丝型。为保持压料板於指定位置平行状态,压料螺栓之停止方法(肩部接触部位):模座凹穴承受面,冲头固定板顶面,冲头背板顶面。
(2)压料弹簧单元:可动式压料板压料弹簧单元可大致分为:单独使用型,与压料螺栓并用型
选择压料弹簧单元时最好考虑下列要点再决定之:
确保弹簧之自由长度及必要的压缩量 (压缩量大之弹簧宜置于压料板凹穴);
初期的弹簧压缩量 (预压缩量)或荷重之调整有无必要;
考量模具组立或维护保养之容易性;
考量与冲头或压料螺栓长度之关系;
考量安全性 (防止弹簧断裂时之飞出)。
5、导引销单元 (料条送料方向之定位)
(1)导引销单元:导引销之主要作用是连续冲压加工时得到正确的送料节距。冲压模具用导引单元有间接型 (导引销单独使用)及直接型 (导引销装设於冲头内部)两种形式。
(2)导引销之组装方式与冲孔冲头有相同 (装设於冲头固定板)。利用弹簧将其受制於冲头固定板。
(3)导引销另外装设於压料板之形式,由于要求导引销突出於压料板之量达到一定及防止模具上升时之容易带上被加工材料,压料板之刚性及导引形式有必要注意之。
(4)导引销单元有直接型,其装设於冲头内,主要用于外形冲切 (下料加工)或引伸工程之切边加工,其位置定位系利用制品之孔及引伸部内径。
6、导料单元
(1)外形冲切 (下料加工)或连续冲压加工时,为使被加工材料之宽度方向受到导引及得到正确的送料节距,乃使用导料单元。
(2)料条宽度方向之导引装置,导引方式有:固定板导引销型、可动导引销型、板隧道导引型 (单块板)、板导引型 (两块构成)、升料销导引型 (有可动式、固定式及两者并用之)。
(3)起始停止之导引装置,其形式有:滑块式、可动销式等两种,主要作用是材料置于模具之最初起始位置定位。
(4)送料停止装置,可正确地决定出送料节距,主要用於人手送料之场合,其形式有:固定式停止销、可动式停止销、边切停止方式、挂钩停止机构、自动停止机构。模具人杂志微信 模具行业第一微信平台
(5)侧推式导料机构,冲压加工时材料被压向一方,可防止材料因料条宽度与导料件宽度差所产生的蛇行现象。
(6)胚料位置定位导料机构,其形式有:固定销导料型 (利用胚料之外形);固定销导料型 (利用胚料之孔穴);导料板 (大件部品用);导料板 (一体形);导料板 (分割形)。
7、升料与顶料单元
(1)升料销单元:其主要作用是进行连续冲压加工时将料条升至母模上 (位置高度称为送料高度,并达到顺利送料目的,其形式有:升料销型 (圆形,纯粹升料用),是最普通的升料销单元;升料销型 (圆形,设有导料销用孔),升料销设有导料销用孔可防止材料承受导引销之变形及使导引销确实发生作用;升料及导料销型,兼俱导料功能,连续模具之导料最常使用此形式升料销型;升料销型 (方形)如有需求设有空气吹孔;升料及导料销型 (方形)。
(2)顶料单元:自动冲压加工时必须防止冲切制品或冲屑之跳於母模表面以避免模具损坏及不良冲压件之产生。
(3)顶出单元:顶出单元之主要作用是每次冲压加工时将制品或废料自母模内顶出。顶出单元之装设场所有二:逆配置型模具时装设於上模部份;顺配置型模具时装设於下模部份。
8、固定销单元
固定销单元之形状及其尺寸依标准规格需要而设计,使用时之注意事项有:固定销孔宜为贯穿孔,不能的场合,考虑容易使用螺丝卸除之设计方法;固定销长度适度最好,不可大于必要的长度;固定销孔宜有必要的逃离部;置于上模部份之场合,应设计防止落下之机构以防止其掉落;采用一方压入配合一方滑动配合之场合,滑动侧之固定销孔稍微大於固定销;固定销之数量以两只为原则,尽量选择相同之尺寸。
9、压料板单元
压料板单元之特别重要点是压料面与母模面有正确的平行度及缓冲压力要求平衡。
10、失误检出单元
以连续模具冲压加工时,模具必须设计失误检出单元以检出送料节距之变化量是否超过其基准而停止冲床之运转。失误检出单元是装设於模具内部,依其检出方法有下列两种装设形式:上模内装设检出销之形式,当其偏离料条孔穴时,将与料条相接触而检知;下模内装设检出销之形式,当料条之一部与检出销接触而检知。最近利用接触方式之检出方法将有所改变,使用近接开关之事例有增加趋势。
上模内装设检出销是标准的检出装置,由于其于下死点附近检出,检出开始至冲床停止有时间偏差,要完全达到失误防止效果是困难的。装于下模之检出装置,当材料送料动作完成后马上直接进行检出,此方法已受到重视。
11、废料切断单元
连续冲压加工时料条 (废料)将陆续离开模具内,其处理方式有两种:利用卷料机卷取之;利用模具切断装置将其细化。又后者之方式有两种:利用专用废料切断机 (设置於冲压机械外部);装设於连续模具最後工程之切断单元。
12、高度停止块单元
高度停止块单元之主要作用是正确地决定上模之下死点位置,其形式有下列两种:冲压加工时亦经常接触之方式;组装时才接触,冲压加工时不接触之方式。还有,当模搬运、保管时,为防止上模与下模之接触,最好于上模与下模之间置入隔块。当精度要求无必要时,其使用标准可采用螺丝调整型。
六、主要模具元件之设计:
1、标准部品及规格
模具用标准规格之选择方法最好考量下列事项:使用的规格内容不受限制时,最好采用最高层者;原则上采用标准数;模具标准部品无此尺寸时,采用最接近者再进行加工。
2、冲头之设计
冲头依其功能可大致分为三大部份:加工材料之刃部先端 (切刃部,其形状有不规则形、方形、圆形等);与冲头固定板接触部 (固定部或柄部,其断面形状有不规则形、方形、圆形等);刃部与柄部之连结部份 (中间部)。
冲头各部份之设计基准分别从切刃部长度、切刃部之研磨方向、冲头之固定法及柄部之形状等方面简述之。
(1)切刃部长度:阶段型冲头之切刃部长度之设计宜考虑加工时不会产生侧向弯曲、与压料板运动部份之间隙应适当。压料板与冲头切刃部之关系有引导型及无引导型,切刃部直段长度将有所不同。
(2)切刃部之研磨方向:切刃部之研磨方向有与轴部平行 (上削加工)及与轴部垂直 (穿越加工)等两种方法,为提高冲头的耐磨耗性及耐烧著性,宜采用前者。切刃部形状是凸形状时可采用穿越加工,凹凸形状时采用上削加工或穿越加工并用方式。
(3)冲头之固定法及柄部之形状:冲头之柄部大致分为直段型与肩部型两种,其固定方式之选用因素有制品及模具之精度、冲头及冲头固定板之加工机械与加工方法、维护保养之方法等。
(4)柄部之尺寸及精度:冲头柄部之尺寸及精度将随冲头之固定方式而有不同要求。
(5)冲头长度之调整方法:冲切冲头之长度因再研磨加工而减短,为与其他工程如 (弯曲、引伸等)之冲头长度保持平衡及维持冲头设计长度,有必要调整冲头之长度。
(6)配合冲压加工之冲头设计:为达到大量生产时冲压制品之品质安全及无不良品之产生,模具方面有必要考虑下列事项:冲头加工之研磨方向要同一性,表面宜施以抛光处理;为防止冲屑之浮上,冲头内可装设顶出销或加工空气孔;为减少冲切力,冲孔冲头施以斜角加工,还有大冲头附近的细小冲头宜较短些以减少受到冲击。
(7)配合加工法之冲头设计:冲头之形状设计与加工困难度有绝对的关系,当其过份接近时冲头固定板之加工变为困难,此时之冲头宜加以分割处理 (采组合方式)。
3、冲头固定板之设计
冲头固定板之厚度与模具及荷重之大小有关系性,一般上为冲头长度之30~40%,还有冲头引导部长度宜高于冲头直径之1、5倍
4、导引销 (冲头)之设计
导引销 (冲头)之引导部直径与材料导引孔之间隙,其尺寸及突出压料板之量依材料之厚度而设计,导引销之先端形状大致分为两种:炮弹形、圆锥形 (推拔形)。
(1)炮弹形是最普通之形式,市面上亦有标准部品。
(2)圆锥形有一定的角度,很适合用於小件之高速冲压,推拔角度之决定因素有冲压行程、被加工件之材质、导引孔之大小,加工速度等。推拔角度大时较容易修正被加工材料之位置,但推拔部之长度将变长。推拔部与圆筒部连接处宜滑顺之。
5、母模之设计
(1)冲切母模之设计
冲切母模之形状设计应考量之要项有:模具寿命及逃角之形状、母模之剪角、母模之分割。模具设计大师微信:mujuren
模具寿命及逃角之形状:此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事项,如设计不正确将会造成冲头之破损、冲屑之堵塞或浮上、毛边之发生等冲压加工不良现象。
母模之剪角:外形冲切时为减低其冲切力,母模可采剪角设计,剪角大时冲切力之减低亦大,但易造成制品之反曲及变形。
母模之分割:母模必须施以成形研磨等精加工,由於其是凹形状,研磨工具不易进入,故必须加以分割。
(2)弯曲母模之设计
弯曲加工用母模之设计,为防止回弹及过度弯曲等现象之发生,U形弯曲加工用母模之部形状为双R与直线部 (斜度为30度)之组合,最好近似R形状。R部形状经成形研磨或NC放电加工後应施以抛光处理。
(3)引伸母模之设计
引伸母模角隅部形状及逃角形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事项,有关角隅部及逃角之形状及特征如下:引伸母模R角值大时较易引伸加工,但亦产生引伸产品表面产生皱摺现象,引伸制品侧壁厚度大於板厚。引伸厚板件及顶出困难之场合,母模R值要取小,约为板厚之1-2倍,一般上圆筒及方筒引伸母模之大多引伸部作成直段状,为防止烧著发生、润滑油油膜之破坏及减少顶出力等目的,直段部下方宜有逃部 (阶段形或推拔形)设计。特别是引缩加工之场合,此直段部有必要尽量少。
6、冲头之侧压对策
冲压加工时冲头左右承受均等之荷重是最佳理想 (即侧压为零)状态,冲头承受侧向压力时将使上模与下模产生横方向之偏移,造成模具间隙之部份变大或变小 (间隙不均匀)及无法得到良好精度的冲压加工。有关冲头之侧压对策有下列方法:改变加工方向、单侧加工 (冲切、弯曲、引伸等)之制品宜采两排布列方式、冲头或母模装设侧压挡块,切刃之侧面设有导引部 (尤其是切断及分断加工)。
7、压料板之设计
压料板之功能有剥离付著於冲头之材料及导引细小冲头之作用,依功能不同其设计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压料板之厚度及选用基准依制品设计有下列两种:可动式压料板、固定式压料板。
压料板与冲头之间隙值宜小於模具间隙之半 (尤其是精密连续模具更应遵守此原则),当设计压料板时依制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动必须注意下列事项:1、压料板与冲头之间隙值及冲头导引部之长度,2、辅助导柱与压料板之装设标准及压料板之逃部设计,3、可动式压料板於冲压加工时为防止倾斜发生之对策,4、固定式导料板与压料板导引销孔之尺寸关系,5、固定式压料板之材料导引部与被加工材料宽度之关系。
8、背压板之设计
冲压加工时主要作用件 (冲头、压料板、母模)之後方将承受面压,当冲压力高於面压力时宜采用背压板 (特别是冲头及母模模套之背面)背压板之使用方式有局部使用与全面使用两种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