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注塑成形中模具的拔模方向和角度怎么确定啊
注塑模的脱模方向按照产品的设计要求,在保证尺寸的前提下,动模型芯应端面取小端尺寸,根部取大尺寸;定模型腔口部取大尺寸,底部取小尺寸。脱模斜度根据不同的塑料品种,一般应在20′~1°30′之间。如果有特殊要求的另行确定。
❷ 冲压模具侧翻角度怎么算
展开计算。板料在折弯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内层受到压应力,闭轮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应力又不受压应力的过渡层--中性层,中性层在折弯的过程中的长度和折弯前一样,保桐伏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折弯件展开长度的基准中性层的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折弯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折弯半径较小,折弯角度较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心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轿樱离用K表示。
❸ 模具中斜导柱的角度怎么确定
1.模具斜导柱的角度的计算公式:三角函数!斜道住的角度一般为17到23度.不宜过大。过小行程太小。 2.塑料模具的滑块一般可以采用45#钢,经过调质处理增加耐磨性。斜导柱的位置可以前一些,也可以后一些,根据模具的大小,可以灵活确定。不过斜导柱的角度和长度,则要根据滑块的移动距离来确定;一般斜导柱的角度是20°或者25°,确定一个固定的角度,可以方便制作斜垫铁,免得每次都要制作不同角度的斜垫铁。使用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来计算斜导柱的长度。 模具的斜导柱的角度一般常采用20度或25度两种倾斜角度,一般采用20度的这一种,如果滑块移动的距离有点长度话,可以采用25度的这一种。
❹ 模具斜顶的角度和模具的有什么关系,都说斜顶的脱模距离要加上2-3MM,别人说这是个误区,和模具收缩率和产品
模具斜顶的角度与模具型芯的脱模距离有关,一般能采用斜顶结构的脱模方式的模具的脱模距离都不会大,距离大了就会采用滑块、斜导柱的结构,或者液压、气动式的结构。斜顶的脱模距离如果正好等于型芯的长度,就有可能使脱模的注塑件挂在型芯上,使得注塑件不能利索的脱离模具型芯。所以一般都要使斜顶的脱模距离大于型芯的长度尺寸一些,这个与模具的收缩率没有什么关系。
❺ 模具里面的行位行程及斜度怎么计算
行位:L+m。行程:2-5MM。斜度:sin a。
行位等于到扣的长度加上2-5MM(根据产品的大小)的安全距离,计算公式是行程除以sin a (a是斜导柱的与开模方向夹角)等于斜导柱的长度,当然这里的斜导柱长度不是全长度,而是滑行的有效长度。其实就是三角函数。
(5)模具雅座和斜边的角度是怎么定的扩展阅读:
模具材料最重要的因素是热强度和热稳定性,常用料模具材料:工作温度 成形材料 模具材料
<300℃锌合金Cr12、Cr12MoV、S-136、SLD、NAK80、GCr15、T8、T10。
300~500℃铝合金、铜合金 5CrMnMo、3Cr2W8、9CrSi、W18Cr4V、5CrNiMo、W6Mo5Cr4V2、M2。
500~800℃ 铝合金、铜合金、钢钛 GH130、GH33、GH37。
800~1000℃ 钛合金、钢、不锈钢、镍合金K3、K5、K17、K19、GH99、IN100、ЖC-6NX88、MAR-M200、TRW-NASA、WA。
>1000℃ 镍合金铜基合金模具、硬质合金模具。
❻ 模具斜导柱怎么算
三角函数——!斜道住的角度一般为17到23度.不宜过大.过小行程太小.过长可以挂在模具外面。
❼ 模具滑块和导柱孔角度怎么算
通常斜导柱采用20°的角度,导柱的长度根据抽芯的长度来确定。滑薯闹块上的数谨罩孔在打导晌此柱孔时,一起钻出。
❽ 模具加工外角度怎么算
外角是多少度,内角就减多少度。比如外角是90°,内角就去掉90°。外角是135°,内角就去除45°。内外角是一个补角、余角的关系。
❾ 模具中斜顶的角度是如何计算的
斜顶角度计算公式:tan a=S1/H1(S1、H1确定这2个参数,根据正切函数计算出斜顶角度a)
a为斜顶角度,斜顶角度最好取3°~10°,最大不超过12°;对于一些电子类的产品,倒扣小的可以适用,但对于一些汽车类产品,倒扣较大的,斜顶角度无法满足。
S1为斜顶侧向脱模行程 ,S1=S产品扣位的距离 +安全距离(2--3mm)。
H1为产品顶出行程,根据产品的实际高度确定顶出行程。
(9)模具雅座和斜边的角度是怎么定的扩展阅读:
当产品侧壁内表面或产品顶端内表面出现倒扣时,采用斜顶往往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其工作原理为:在顶出产品的同时受斜面限制,同时作横向移动,从而使产品倒扣脱落斜顶。
设计斜顶时注意以下几点:
1,斜顶角度一般做4°,大小视其行程及顶出空间而定,有时需要加高C板以保证顶出。
2,斜顶最小可以设计为4mmx4mm,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大到10~15mm。同时,斜顶应加耐磨块以保证精度定位。
3,当斜顶大小与顶出高度受周围骨位、凸台等限制或者两斜顶相距太近时,解决方法有:设计限位顶出装置和产品设计沟通更改产品结构。
4,大型斜顶在设计时应防前倾及顶出时左右顶出不均时可能出现的摆动力量. 所以最好设置 T型槽及燕尾槽。
5,如遇到用常规斜顶脱出产品倒扣时斜顶侧向滑动与产品胶位仍有倒扣时,可以考虑顶出下落斜顶结构形式。
❿ 模具行位斜边长度计算公式哪位高手有
一般斜导柱采用20°的角度比较多,如果滑块移动20mm的距离,斜导柱的长度为58.48mm。不过,这只是理论尺寸,斜导柱的实际长度还要加上安装在模板里的长度+斜导柱端头还要加长一段距离。计算时,使用正弦函数xinθ=对边/斜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