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求塑料桶模具设计与制造论文
摘要:[页数]:44 [字数]:14921 [目录] 一、引言二、塑料制品设计三、模具整体结构设计四、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的计算五、型腔尺寸计算六、冷却水道的设计七、吊环的含孝颂选择八、模具安装的校核 [摘要] 本设计介绍了塑料桶以及塑料桶注射模具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注射成型是塑料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可以一次成型形状复杂的精密塑件。本谈郑设计就是将塑料桶作为设计模型,以注射模具的相关知识作为依据,阐述塑料桶注射模具的设计过程。 本设计对塑料桶进行注塑模设计,并对塑件结构进行了工艺分析。塑料桶的设计包括:制品的各种规格,如制品的分类、尺寸偏差、质量偏差;制品的各种技术要求,如制品的外观、变形、配合等;制品的应用条件,如机械力、温度、工作环境等。在塑料桶注射模具的设计中,主要介绍了注射机型号的选择、浇注系统的设计计算、模具分型面的选择、脱模机构及导向机构的设计、排气系统的设计、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冷却水量、冷却水在冷却系统中的流动状态等。明确了设计思路,确定了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并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校核。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保证了与其他部件的配合。最后用AutoCAD绘制了一套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正文] 一、引言 1.1 塑料注射模具发展状况 模具行业是一个高新技术密集型,而且又重视经验的产业。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塑料模具的发展是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近年来,人们对各种设备和用品轻量化及美观和手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为塑料制品提供了更为广阔慎旅的市场。注塑模具工艺空前发展,依靠人工经验来设计模具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注塑模流分析技术来辅助塑料模具的设计。利用此类CAE软件,设计人员可以仿真出塑料成型过程中的充填、保压、冷却及脱模后的翘曲变形等过程,准确预测塑料熔胶在模腔内的流动状况。利用注塑模流分析技术,能预先分析模具设计的合理性,减少试模次数,加快产品研发,提高企业效率。近几年来,我国模具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塑料模热流道技术更成熟,气体辅助注射技术已开始采用。模具CAD/CAM/CAE技术相当广泛地得到应用,并开发出了自主版权的模具CAD/CAE软件。电加工、数控加工在模具制造技术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模具标准件应用更加广泛,品种有所扩展。模具材料方面,由于对模具寿命的重视,优质模具钢的应用有较大进展。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工业电器、建筑材料、电子通信等塑料制品主要用户行业近年来都高位运行,发展迅速。应该说,塑料模具的应用潜力不可低估的
2. 塑料模具设计论文
大型塑料托盘浇注系统的优化设计
摘要:塑料托盘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致使模具浇注系统设计难度增大,只凭模具工程师经验,已经很难把握浇注系
统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借助模流分析软件Moldflow,对塑料托盘浇注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优化浇口的数目、位置和
流道尺寸等,使其达到流道平衡,降低成型托盘制品的体积收缩率等相关缺陷,最终确立最佳的浇注系统设计方案,提高
一次试模成功率。
关键词:托盘;Moldflow软件;浇注系统;优化设计
0前言
托盘是一种重要的集装器具,它是在物流领域中
适应装卸机械化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塑料托盘的性能
要求较高,相应地对其设计和制造也提出了较高的要
求。由于大型托盘模具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生产
周期长,具有一定风险,在国外主要由专业模具厂家进
行设计和制造,而且在模具设计中颂虚普遍地采用了CAE
技术。
1塑料托盘模具的浇注系统
由于塑性流体在大型模具中的流程比(L/t)较大,
所以浇注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塑料熔
体压力和温度的损失、流程、保压补料、产品残余、熔接
痕、内应力等很野吵燃多方面,同时也会影响到产品的内外质
量和模具使用的刚度、强度。所以浇注系统常常成为
大型注射模具优先考虑的主要对象。在浇注碰腔系统中,
主要要优化[1]浇口的数目、位置和主、分流道的尺寸、
形状等几方面的设计。
1.1建立有限元模型
根据三维实体模型(如图1),建立有限元模型。
网格类型为双层面模型[2],并在Moldflow中进行网格
自动划分。划分结束后,对网格进行相应的修补,所得
的网格模型如图2所示,包含5 204个节点和10 568
个单元,网格匹配率达到了91%,模型网格质量很好。
1.2浇注系统设计方案
浇注系统是熔体从注射机喷嘴进入模具型腔的通
道。它的位置、尺寸、形状会直接左右塑件的内在质量
与外观质量。如果设计不当,容易导致填充不良、熔接
痕、气穴、变形、密度不均匀、内应力过大,甚至于填充
不足的弊病。
根据托盘的结构特征和企业模具工程师的经验,
浇注系统设计[3-4]了3种方案,如图3所示。借助模流
分析软件Moldflow进行充填模拟[5],考察最佳设计
方案。
有图,需要全文与我索取免费
3. 塑料注塑模具说明书怎么写的要包含什么内容
目录
摘要
前言
1模具的三维造型
2该塑件材料分析和工艺性分析
2.1材料分析
2.2工艺分析
3拟定的成型工艺
3.1制件成型方法
3.2制件成型参数
3.3确定型腔数目
4浇注系统的设计
4.1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4.2确定浇口形式及位置
4.3流道设计
4.4冷料穴设计
5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5.1成型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5.2成型零部件工作尺寸计算
5.3成型零部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6结构零部件的设计
6.1选用标准注射模架
6.2支承零部件的设计
6.3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7推出机构的设计
8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9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10排气系统设计
11注塑机参数校核
11.1注射量、锁模力、注射压力、模具厚度的校核
11.2开模行程的校核
11.3模具与注射机安装相关部分尺寸校核
12编写技术文件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
一篇后盖塑料模具设计的毕业设计
4. 模具设计的摘要怎么写
给你一个例子:
近年来,我国家电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尤其是塑料模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04年,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比例已上升到30%左右,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塑料模具工业还将持续保持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的较高速度的发展。国内塑料模具市场以注塑模具需求量最大,其中发展重点为工程塑料模具。
注射成型是塑料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热塑性塑料的成型,可以一次成型形状复杂的精密塑件。本课题就是将小家电的榨汁机的料桶杯作为设计模型,将注射模具的相关知识作为依据,阐述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过程。
本设计对榨汁机料桶杯进行的注塑模设计,利用UG软件对塑件进行了实体造型,对塑件结构进行了工艺分析。明确了设计思路,确定了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并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校核。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用可靠,保证了与其他部件的配合。最后用autoCAD绘制了一套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本课题通过对榨汁机料桶杯的注射模具设计,巩固和深化了所学知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关键词:塑料模具;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5. 塑料模具毕业设计论文_塑料模具论文
通过对课程塑料模具制造的过程我了解了以下下内容:1、产品设计;2、模具设计(用软件分模,选用模架及标准件并设计滑块);3、工艺安排;4、按工艺顺序进行加工;5、钳工装配(主要配分型面);6、试模。下面主要讲述上面每个过程的重点和要注意的问题。
、产品设计
这个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问题有:不能随意改变产品的结构(用户特殊要求除外);不能随意改变产品大小(用户特殊要求除外);在交图前应检查各尺寸是否正确及是否注明产品材料。
、模具设计
(一)首先必须要拟定模具结构形式:
A、分型面位置确定:分型面应选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不影响塑件外观质量,尤其是对外观有明确要求的塑件,更要注意分型面对外观影响;有利于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有利于模具加工,特别是型腔加工;有利于浇注系统、排气系统、冷却系统的设置;便于塑件的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有的塑件需要定模推出的例外);尽量减小塑件在合模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以减小所需锁模力;便于嵌件的安装;长型芯应置于开模方向。
B、型腔数量的确定:型腔数量主要是根据塑件的质量、投影面积、几何形状(有无抽心)、塑件精度、批量大小以及经济效益来确定,这些条件互相制约的,在确定设计方案时,须进行协调,以保证满足其主要条件。
C、型腔排列方式、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型腔的排列涉及模具尺寸、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的平衡、抽芯机构的设计、镶件及型芯的设计以及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以上这些问题又与分型面及浇口的位置有关,所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比较完善的设计结构。1)中大型塑件或带有侧向分型与抽芯(几个方向分型或抽芯)、且抽芯机构在动模时的小型精密塑件采用单型腔单分型面模具;2)塑件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要求高而采用点浇口时,用单型腔多分型面模具;3)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中小型塑件用多型腔单分型面或多型腔多分型面模具。
(二)塑料模具钢的选用:
A、塑料模具钢的性能要求(1)要求材料有较高的硬度、好的耐磨性,其型面硬度应为30~60HRC,淬硬性>55HRC,有足够的硬化深度,材料中心部位有足够强韧性,以免脆断、塑性变形等。(2)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抗热性,能在150~250 C的温度下长期工作,且不氧化、不变形,尺寸稳定性良好。(3)要求材料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4)要求材料的焊接性能、锻造工艺性能良好。
B.、塑料模具钢的选用 冷压成型塑料模具多以低碳钢为主,型号可选用20、20Cr、12CrNi3A、40rC或DTI等。切削成型塑料模具,多以调质钢为主,先进行调质处理后再后再加工,型号可选用40、50、3Cr2Mo、4Cr3MoSiV、5CrNiMo、4Gr5MoSiV1或 4Cr5W2SiV1等。磨损强烈的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模具选用冷作模具钢制造,如Cr12、9Mn2V、Cr6 WV或7 Cr Mo NiMo等。高级塑料模具可选用超低碳马氏体时效钢,如18Ni(250)、18Ni(300)或18Ni(350)等。
(三数侍或)模架及标浇口设置所要考虑的因素:
A、浇口的设置应达到平衡充模
B、浇口应位于厚壁处
C、浇口应远离薄壁特征
D、浇口的设置应实现同向流动
E、必要时增加浇口以减少充模压力
F、增加浇口以防止过保压
G、所用模具的类型,是2板式还是3板式模具?
H、热流道还是冷流道,或者混合流道
I、所希望的浇口类型,如边缘浇口、潜伏式浇口等
J、由于制件的功能而对浇口位置的限制
没有固定的原则来决定浇口应该或不应该设在制件的什么位置。设计师不同,他所认可的浇口最佳位置可能不同。本节将讨论浇口位置设计的一些原则,与制件充模流动分析相关的人员应对这些原则予以重视。
(四)模架及准件的选用:
在设计模具时,应尽可能地选用标准模架和标准件(包括通用标准件及模具专用标准件两大类,通用标准件如紧固件等,模具专用标准件如定位圈、浇口套、推杆、推管、导柱、导套、模具专用弹簧、冷却及加热元件),因为标准件有很大一部分随时可在市薯伍场上买到,这对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极其有利。模架尺寸确定之后,对模具有关零件要进行必要的强度或刚度计算,以校核所选模架是否适当,尤其是对大型模具,这一点尤为重要。
、工艺安排前我们应先对塑料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分析:
(1)接受谈唯设计任务(塑件产品零件工作图,若是实物零件,应绘制成二维工程图),在产品零件工作图上应注明所用塑料的品种、批量大小、尺寸精度与技术条件,产品的功用及工作条件。
(2)对产品图纸或提供的样品进行详细地分析和消化,注意检查以下项目。
A、产品尺寸精度及其图纸尺寸的正确性;
B、脱模斜度是否合理;
C、塑件厚度及其均匀性;
D、塑料种类及其收缩率;
E、塑件表面颜色及表面质量要求。
(3)了解该塑件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以及与注射工艺有关的参数。
(4)审核塑件的成型工艺性,讨论壁厚、肋板、圆角、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表面修饰、脱模斜度和嵌件安放的可行性,如果产品结构设计的成型工艺性不佳,可与设计者商榷,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由设计者对产品结构进行修改,以满足注塑成型工艺的需要。
(5)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按工艺顺序进行机加。在模塑公司模具加工中心,加工模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车床加工、铣床加工、磨床加工、CNC加工、放电加工、线切割加工等。
几种模具加工方法的比较:
1)、车床加工
加工精度: 0.02mm
加工特性:适合孔、台阶、槽等一系列成型加工,可加工范围比较广。
2)、铣床加工
加工精度: 0.02mm
加工特性:适合孔、台阶、槽等一系列成型加工。
3)、磨床加工
加工精度: 0.001~ 0.005mm
加工特性:适合圆弧、斜面、槽等精密成型加工
4)、CNC加工
加工精度: 0.01mm
加工特性:适合公母模座、3D模仁及各类电极的粗精加工。
5)、放电加工
加工精度: 0.002~ 0.01mm
加工特性:适合于加工槽类、孔类及复杂成型类工件,可镜面加工。
6)、线切割加工
加工精度: 0.002~ 0.005mm
加工特性:加工精度高、光洁性好、操作方便,可加工上下异形工件。
、在模具制造过程中装配主要由钳工来完成
装配技术分为“分离”和“集成”两种类型。集成装配:A、焊接 B、固定 C、粘接 D、嵌入技术 E、90度角卡扣;分离装配包括: A、小于90度角卡扣 B、螺扣装配 C、中心装配 D、压机装配。压件装配:压件装配可以使塑料组件在最低的成本下进行高强度装配。例如对卡扣装配来说,由于应力松弛,高压装配的拉力强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见图3)。设计计算必须把它考虑进去。另外,必须作使用温度周期变化的试验,以保证设计的可行性;螺纹装配:螺纹装配由分离型、组合型螺杆或整体螺杆嵌件的运用组成。材料的挠曲模量给螺件的合理装配提供了指导。 例如, 带螺纹的螺丝的弯曲模量可以达到2800Mpa。如果需要使用公制的螺丝,或者螺纹装配需要多次来完成,这就需要采用金属的细纹嵌件。
、试模前我们应该了解该塑料件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以及与注射工艺有关的相关参数。公司里用的塑料最多就是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确定成型设备。
(1)常用塑料的特性:
(一)聚丙烯(PP)
聚丙烯(PP)作为热塑塑料聚合物于1957年开始商品化生产,是有规立构聚合物中的第一个。其历史意义更体现在,它一直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热塑性塑料,1991年它的世界总产量达到240亿磅。它在热塑性塑料领域内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纤维和长丝、薄膜挤压、注塑加工等方面。
化学和性质
PP是以金属有机有规立构催化剂(Ziegler-Natta型),使丙烯单体在控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合成的。因所用催化剂和聚合工艺不同,所得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立体化学结构,数量也不一样。这三种结构是指等规聚合物、间规聚合物和无规聚合物。在等规聚丙烯(最常见的商品形式)中,甲基原子团都处在聚合物骨架的同一侧,这一结构很容易形成结晶态。等规形式的结晶性赋予它良好的抗溶剂和抗热性能。在前十年期间所用的催化剂技术使非等规异构体的生成达到最少程度,消除了对无价值的无规组分进行分离的必要性,简化了生产步骤。
(二)苯乙烯树脂ABS
三元聚合物ABS从本世纪40年代开始商业化,销量逐年增长,现已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工程热塑性塑料,仅美国的销量就于1989年超过了12亿磅。在大宗商品塑料与高性能工程热塑性塑料之间,ABS占据了独特的“过渡”聚合物的位置。
化学和性质
ABS的多能性来自于它的三个单体结构单元——丙烯睛、丁二烯和苯乙烯。每个组分都为最终聚合物提供了一套不同的有用的性能。丙烯睛主要提供了耐化学性和热稳定性;丁二烯提供了初度和冲击强度;苯乙烯组分则为ABS提供了硬度和可加工性。 有三种生产工艺——乳液法、连续本体法或悬浮法,任一种工艺方法所制得的ABS原料中的苯乙烯含量均为50%甚至更高。通常至少两种工艺结合使用,以使最终产物最佳化。ABS树脂属于两相体系:苯乙烯一丙烯睛共聚物(SAN)为连续相,丁二烯衍生橡胶为弹性体分散相。
实际上还有少量苯乙烯和丙烯睛在丁二烯橡胶上发生共聚合反应(接枝),本来不相容的硬SAN和橡胶相容起来。因此,人们可把ABS看作是第一个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聚合物合金之一。
(三)丙烯酸-苯乙烯-丙烯睛(简称ASA)
ASA聚合物是无定形材料,可以采用挤塑和注塑加工制成对气候影响有极好抵抗力的产品。三元共聚物ASA的机械性能通常类似于ABS树脂,不同的是ASA的性能受室外气候的影响要比ABS树脂小得多。
化学和性能
三元共聚物ASA可以用拥有专利权的专利反应工艺,或接枝工艺来生产。在反应法中,ASA是通过在苯乙烯和丙烯睛(SAN)的聚合反应过程中接技一种丙烯酸酯弹性体而制得,弹性体细粉末均匀地分散入并接校在SAN分子链上。
ASA杰出的耐候性来自于丙烯酸酯弹性体。对许多塑料而言,在日光辐射特别是在光谱的紫外线一端辐射与大气中氧气共同作用下,会发生脆化和变黄。ASA部件发生这种变化所需的时间比其它塑料长得多。
(2)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运用塑料模具设计、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及零件、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等先修课程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塑料模具设计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使我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基本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绘图和运用技术标准、规范、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塑料模具设计全面的基本枝能训练,为毕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6. 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手机上盖注塑模具设计(Nokia)PROE论文编号:JX457 有图纸。有开题报告,答辩稿,说明书字数:13321.页数:43 前 言
一、本次设计的任务
本次的设计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是我们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模具设计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它要求我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有更好的实践经验。设计一副好的模具,其中牵涉到许多的内容工艺,一套模具有多种工艺方案,在进行的比较中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对塑件成型工艺的分析,如何确定分型面、型腔数目以及选择注射机型号。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型腔、型芯的结构,同时还考虑了模具制造工艺的可行性以及模具制造的经济性;浇注系统的设计,确定浇口形式及位置大小;确定主流道,分流道和冷料穴的形式及尺寸;脱模机构的设计,脱模力的计算;模架的确定;侧向分型及抽芯机构的设计,导向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
二、设计要求
1、在设计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扎实的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以便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改,拟定几种方案以便进行比较,在保证塑件使用要求和外观精度的基础上尽量采用简单的模具结构。
3、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地查取有关的设计资料,在努力采用以前的模具结构的基础上要进行大胆、稳重的修改,以便设计出有新颖的模具。、
4、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要多与指导老师交流,要合理、认真、独立地完成。
5、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标准件,这样就可以减少模具的制造难度。
任务书
设计课题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手机的塑件注射模。技术要求:1、制件无缩瘪、气泡等缺陷。2、本件与底壳配合。3、材料为:ABS
二、课题设计要求
1、测量及绘制塑件图(要求用PRO/或UG)进行产品的造型。
2、分析塑件结构,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
3、绘制型腔、型心分模图(三维造型)。
4、模具总装配图的装配方案
5、非标准零件图。
6、编制型腔、型心等成型零件的制造工艺。
7、模具的装配方案说明。
8、设计说明书。
摘 要
本次毕计业设的题目是:手机上壳的塑件注射模。本次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塑件的形状、尺寸及其精度的要求来进行注射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艺性主要包括塑件的壁厚,斜度和圆角以及是否有抽芯机构。通过以上的分析来确定模具分型面、型腔数目、浇口形式、位置大小;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型芯和型腔的结构,例如是采用整体式还是镶拼式,以及它们的定位和固紧方式。此外还分析了模具受力,脱模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等。最后绘制完整的模具装配总图和主要的模具零件土及编制成型零部件的制造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关键词:分型面、浇口、型腔,型芯,镶块,脱摸力,潜伏浇口。
Abstract
:This graate that design is:The movetelephone that shout the Battery door injects the mold.This design primarily passeses to piece viability assessment for request for of shape, size and its accuracy coming proceeding injecting type craft.the piece the wall for of type craft primarily including the piece is thick, slope and circle angle and whether to have core-pulling or not mechanism.Pass the above analysis to come the certain molding tool cent the type the surface, type the number, gate the form, place the size;The among them and most important is a certain type co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ype , for example adopt the whole the type of type still , and their fixed position and tight way of .In addition and still analyzed the molding tool to suffer force, mold that design that the design of the pattern draw mechanism, match the design etc. to lead to the mechanism, cooling system.Finally draw the proction that complete molding tool assemble the general drawing sum the soil and establishment of prinipal molding tool parts type zero the parts process the craft process the card.
Key phrase: parting line,the gate, cavity,core,mold insert,
ejection force,submarinegate.目 录
前 言 2
一、本次设计的任务 2
二、设计要求 3
任务书 3
一、 设计课题 3
二、课题设计要求 4
摘 要 4
Abstract 5
概 论 6
第一章 塑件分析 7
第二章 塑件材料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7
第一节 塑件材料的特性 8
第二节 成型特性 8
第三节 工艺参数 8
第四节 塑料制件的结构工艺性 10
第五节 塑件在模具中的位置 11
第三章 设备的选择 11
第一节 最大注射量 12
第二节 注射量的校核 12
第三节 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最大注射量与锁模力的校核 13
第四节 注射压力的校核 13
第五节 开模行程的校核 13
第六节 注射机的技术规格 14
第四章 分型面与浇注系统的设计 15
第一节 分型面的设计 15
第二节 主流道的设计 16
第三节 分流道的设计 17
第四节 浇口形式的选择 17
第五节 排溢系统的设计 18
第五章 成型零件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18
第一节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18
第二节 成型工作零件的工作尺寸 18
第三节 成型零部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24
第六章 模架组合的选择 26
第七章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7
第八章 推出与复位机构的设计 29
第一节 推出机构的组成 29
第二节 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30
第三节 简单推出机构 31
第九章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34
第十章 冷却系统的设计 41
总结 41
致 谢 42
参 考 文 献 42以上回答来自: http://www.lwtxw.com/html/44-5/5860.htm
7.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塑料相对金属,密度小,但强度比较高,绝缘性能优良,具有非常好的抗化学腐蚀性,在机械、化工、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塑料已经大规模的取代了金属。目前塑料制件在工业、日常生活各领域几乎无处不在。所以掌握模具设计这一门技巧,对于未来从事相关行业的我们极其重要。在本课题的制做过程中,我们还锻炼使用UG 、AUTOCAD等CAD,CAE绘图软件的技巧。使我们在塑件结构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分析、塑料模具数字化设计、塑料模具零件的选材、热处理、塑料模具零件的制造,以及资料检索、英文翻译等方面获得综合训练,为未来工作适应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模具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80年代以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均为13%,1999年我国模具工业产值为 245亿,至2002年我国模具总产值约为360亿元,其中塑料模约30%左右。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还将逐步提高。
我国塑料模工业从起步到现在,历经半个多世纪,有了很大发展,模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成型工艺方面,多材质塑料成型模、高效多色注射模、镶件互换结构和抽芯脱模机构的创新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
在制造技术方面,CAD/CAM/CAE技术的应用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以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为代表,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Ⅱ、美国Parametric Technology公司的Pro/Em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5、英国Delta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美国AC—
Tech公司的C—Mold及澳大利亚Moldflow公司的MPA塑模分析软件等等。这些系统和软件的引进,虽花费了大量资金,但在我国模具行业中,实现了CAD/CAM的集成,并能支持CAE技术对成型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动了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
目前,国内市场对中高档模具的需求量很大,但要求国产模具必须在质量、交货期等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另外,随着近年来工业发达国家的人工费用增加,其模具生产正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转移。因此,只要国产模具的质量能够有提高,交货期能够保证,模具出口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未来我国的模具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一是模具日趋大型化。二是模具的精度越来越高。三是多功能复合模具将进一步发展。新型多功能复合模具除了冲压成型零件外,还担负叠压、攻丝、铆接和锁紧等组装任务,对钢材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热流道模梁备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逐渐提高。五、是随着塑料成型工艺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气辅模具及适应高压注射成型等工艺的模具将随之发展。六、是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七、是快速经济模具的前景十旅拍分广阔。八、是随着车辆和电机等产品向轻量化发展,压铸模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同时对压铸模的寿命和复杂程度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九、是以塑代钢、以塑代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塑料模具的比例将不断增大。十、是模具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这也是产品结构调整所导致模具市场走势的变化。
三、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1. 明确塑件设计要求
仔细阅读塑件制品零件图,从制品的塑料品种,塑件形状,尺寸橡镇毁精度,表面
粗糙度等各方面考虑注塑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必要时,要与产品设计者探讨塑件的材料种类与结构修改的可能性。
2、运用UG及CAD软件完成模具设计。
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注塑时分型面处不可避免地要在塑件上留下溢料或拼合缝的痕迹,因此分型面最好不要选在塑件光亮的外表面或带圆弧的转角处。其中分模是最重要的一环。
3、模具结构设计
1). 塑件成型位置及分型面选择;
2). 模具型腔数的确定,型腔的排列和流道布局以及浇口位置设置;
3). 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4). 顶出机构设计;
5). 拉料杆的形式选择;
6). 排气方式设计。
4、 模具总体尺寸的确定,选购模架
模架已逐渐标准化,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模架图册,选定模架,在以上模具零部件设计基础上初步绘出模具的完整结构图。
5、 模具结构总装图和零件工作图的绘制
模具总图绘制必须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其画法与一般机械图画法原则上没有区别,只是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模具中成型制品的形状,浇口位置的设置,在模具总图的俯视图上,可将定模拿掉,而只画动模部分的俯视图。
模具总装图应该包括必要尺寸,如模具闭合尺寸,外形尺寸,特征尺寸(与注塑机配合的定位环尺寸),装配尺寸,极限尺寸(活动零件移动起止点)及技术条件,编写零件明细表等。
通常主要工作零件加工周期较长,加工精度较高,因此应首先认真绘制,而其余零部件应尽量采用标准件。
四、课题研究进程规划
1、支座三维模型的设计:根据盒盖零件的尺寸,设计出它的三维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具体特征,确定注塑模的基本结构。
2、分型面的设计:根据盒盖零件的结构进行拆模,设计型芯、模及定模的分型面。
3、创建塑模模具元件:生成型芯、动模、定模等模具的成型零件。
4、模具的充模、开模仿真:通过充模仿真,检查该模具注塑出的具有单一实体特征的塑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通过开模仿真,检查开模是否能够顺利进行,
开模是否发生干涉,从而确定模具设计的合理性。
五、参考文献:
1。张维合编著,注塑模具设计实用教程[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9
2。屈华昌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
3。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1—3
4。刘际泽。塑料制品内与模具设计提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
5。李得群。国外注射模CAD/CAM/CAE发展概况。模具工业,1994, (9 ) : 47—53
6。刘跃军,翟金平。聚合物注射成型的过程控制[[J]。工程塑料应用,2001,29 (9): 41—42
7。益小苏。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 4—8
8。刑海涛。精品模具申城展风采高水平设备荟萃上海[[J]。机械工人/冷加工,2002,(4):1
9。杨洪旗。模具设计与CAD技术[[J]。 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2000,(4):16
;8. 模具设计说明书怎么写
如果是冲压模具大致可以这样编写设计说明书:
1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
2毛坯尺寸计算、排样图设计、材料利用率计算。
3冲压工艺方案拟定。
4凹模轮廓尺寸计算、标准模架、标准模板的选定;冲压工艺力、压力中心的计算、凸、凹模成型尺寸计算;细小凸模强度、刚度校核。
5总体结构的考虑方案及冲压设备的选择。
6所引用的参考资料,注明引用的计算公式和数据来源、参考资料编号和页次。
7设计小结(包括对本次设计的体会以及还需要对设计结构等进行必要的说明)。
9.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A. 有谁做过这个注塑模具课程设计
你好,这个有点像瓶盖,这个模具简单,做个一模四腔,可以做推板顶出,也可以做顶针顶出,通常是做细水口进胶
B. 求一份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我这里可以做塑料模具的、
模仁的大小是由成品的深度及大小来决定的﹐一般单边到成品的厚度为25—35mm间﹐底面到成品的厚度原则上为30mm左右﹐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需跑滑块的那一侧时﹐应尽量减小这里的壁厚﹐在模板上锱与较大的空间供滑块使用。
2.母模侧要考虑强度﹐水路﹐注射压力等﹐公模侧在考虑型芯固定是否稳定﹐总模仁的高度至少要有1/3锁要模穴内﹐同时也应考虑水路的安全与否﹐入子的安放及固定不受影响。
3.成品中心与模具中心 在一模一穴或多穴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模具中心与注射中心相对应﹐如果这样不能潢足要求时﹐也可以使注射与中心与模具中心相偏移﹐最好是在天地侧偏移﹐一般偏移距离不大于40mm﹔当然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倾斜或偏心加倾斜。偏心时一定要将KO孔与注射中心一起偏移。
C.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材料 ABS 零件尺寸如图 给我画装配图
大哥你只有一个零件,和啥子装配啊!
D. 塑料模课程设计的问题解答
1. 本组课程设计各部分名称? 1)分型面的选择和确定 2)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3)浇注系统的设计 4)成型零件结构设计 5)推出机构的选择 6)排气结构设计 7)冷却系统的设计 8)标准模架的选择 2. 本组设计模架如何选择? 通过对成型零件的的相关计算,根据设计手册选择250×250规格中的A2型。模架规格如下:①定模座板厚25mm,定模板A取50mm,动模板厚度B取25mm,支承板厚度取30mm,垫块厚度取70mm;②顶件杆顶出出制件。③动模座板厚25mm。模具厚度M=25+50+25+30+70+25=225mm。 3. 分型面选择、分型面的位置和分型面选择的原则? 按塑件结构,有两种分型面方案:方案1:型芯设在动模 方案2:型芯设在定模 方案1与方案2相比,方案1型芯设在动模塑件包在型芯上留在动模,符合分型面设计原则,简化了模具结构,且缩短了流道,节约材料,提高经济效益,故采用方案1设计。 分型面选择的原则: 1)分型面应便于塑件的脱模 2)应有利于侧向分型与抽芯 3)应保证塑件的质量 4)应有利于防止溢料 5)应有利于排气 6)应尽量使成型零件便于加工 7)应尽量减小由于脱模斜度造成塑件的大小端尺寸差异 4. 各部分零件的作用?定位圈的作用?浇口套的作用?拉极钉、复位杆的作用?等高块的作用? 1)导向装置作用:导向作用、定位作用、承受一定得侧向压力(导柱、导套) 2)支撑零件:包括动模坐板、定模座板、动模板、定模板、支撑板、垫块(等高块) 动模坐板、定模座板:它是动模和定模的基座,也是固定式塑料膜与成型设备连接的模板。 动模板、定模板:它的作用是固定凸模或型芯、凹模、导柱、导套等零件,所以又称固定板。 支撑板:是垫在固定板背面的模板,他的作用是防止型芯或凸模、凹模、导柱、导套等零件脱出,增强这些零件的稳固性并承受型芯与凹模等传递而来的成型压力。 垫块(等高块):作用是使动模支撑板与动模座板之间形成用于推出机构运动的空间、或调节模具总高度以适应成型设备上模具安装空间对模具总高的要求。 复位杆:复位作用,有一定得导向作用,支撑作用 5. 浇注系统的四个部分位置?浇口的作用?浇口的类型?1)一般浇注系统由1.主流道、2.分流道、3.进料口(也称浇口)、4.冷料穴四个部分组成。2)浇口的作用:熔料经狭小的浇口增速、增温,利于填充型腔。注射保压补缩后浇口处首先凝固封闭型腔,减小塑件的变形和破裂,狭小浇口便于浇道凝料下塑件分离,修整方便。3)浇口类型:
直接浇口 直接浇口广泛应用于单型腔模具
侧浇口 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适合于一模多腔,浇口去除方便,但压力损失大、壳形件排气不便、易产生熔接痕。(本设计用侧浇口)
圆盘浇口 此类型浇口适用同心。且尺寸的要求严格。及不容许有熔接痕生成的塑料制品。
轮辐式浇口轮辐浇口双称为四点浇口或是十字浇口。此种浇口适用于管状塑料制品,且浇口容易去除和节省材料。
薄膜浇口 薄膜浇口适用于既平坦又大面积、且翘曲要保持最小的设计。
护耳浇口 通常应用于平板状且薄的成型品,以降低型腔内的剪应力
点浇口 适合于多型腔模。塑件外观要求较高时采用
环形浇口 用于型芯装在两侧的管状塑件
扇形浇口 应用于多型腔模,进料边宽度较大的薄片状塑件
针点浇口 应用于成型中小型塑件的一模多腔模具中,也可用于单型腔模 6. 浇注系统的类型?平衡式分布和非平衡式分布有何区别?在应用上有什么不同?7. 推出机构的类型?本组设计属于那一类推出机构?本组用推杆推出机构 8. 本组模具的开合模步骤动作和分析?
嘉文~~~我有啊~~~
E. 求《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及模具结构图
我只告诉你的一是模架!二是芯模!
模架是标准的,
芯模就是你的成绩了,好好想,实在不懂再请教!这种模具最简单了,要这都不会你的专业就白读了!
F. 课程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
文库中有不少
//wenku./search?word=%CB%DC%C1%CF%C4%A3%BE%DF%C9%E8%BC%C6&lm=0&od=0
看看那个适合你,下载困回难可以hi我答
G.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为期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即将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受益非浅。在刚拿到这个课题时,的确心里很没底,经过几天的认真分析和查有关资料才有了点头绪。随着对零件图的全面理解,设计工作也全面展开,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我也大量查阅了与此次设计的有关课程书:如机械制图、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等。在设计过程中只凭教科书是不够的,我还大量查看一些有关设计的参考书和资料。本次设计的在部分零件的加工工序中,采用了自动加工,从而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中也使自己能更好的掌握自动编程,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塑料模具的设计流程和模具结构,塑料的特性和成型原理、掌握模具的合模和开模动作、塑料件模具结构设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塑料的基本概念、热塑料的成形加工性能、热塑料制品设计的基本原则,注射成型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分类、注射成型模具零部件的设计、浇注系统设计等知识,能够完成塑料模具的设计任务以及维护等。
这次设计课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懂得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0 0
H. 求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我这里可以做塑料模具的设计,如果你需要帮忙的话
可以来找我
I. 求: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资料
组立图绘制流程笔记
一.审查报行单
客户的需求﹕模穴个数﹑塑料材质﹑缩水率﹑模座类型﹑水管接头规格﹐进胶位置(是否影响成品的外观及熔接痕的强度)及浇口形式。有些客户提供斜梢的形式等。
二. 解成品的形状及外观
1.成品上的结构
成品的外形尺寸(长﹑宽﹑高)﹑有无卡钩﹑BOSS及检查平均肉厚﹐拔模角(当内部结构较复杂时有3D来检查)﹐当无拔模角而需拔模时一定要与客户讨论是否需要拔模及拔模角的大小﹐以决定是否需要跑滑块﹑大致确定成品的分模面等。肋厚一般不能超过肉厚的0.8倍﹐否则有可能在成型时缩水﹐影响成品的质量。
2.分模面的确定
对于规则的成品来说﹐分模面的选取较为容易﹐但当成品的外观面不规则时或为斜面时﹐应以BOSS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来确定模具的平面。
三.放缩水及镜射
将由3D传过来的成品2D剖面按的客户的要求放缩水﹐再全部进行镜射(立体除外)。而不是用一个剖面镜射一次﹐以免在使用中而遗忘这步骤﹐导致出现错误。
四.成品的布置
模具的穴数以客户的要求为准﹐若不提供进胶位置应以平时的经验来决定﹐或由CAE分析来决定﹐但应注意在满足成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模具结构不复杂化。
当为一模多穴时﹐进胶位置一般选在成品的同一侧﹐因此在放置成品时常使用COPY ROTATE而不使用COPY MIRROR﹐以防止成品不是完全对称的变成不同的成品。对于较大较长的成品﹐其浇品位置应开在成品长度的1/3处﹐以减小成型时的应力﹐防止成品较大的变形。对于浇道的设计一般直径不小于3mm﹐常根据塑料的材质﹑成品的大小﹑等来选取(常用的是直径为8mm﹑6mm﹑5mm﹑4mm几种)。在设计时料头越短越好﹐这样可以减小注射时的压力损失﹐也可以节约用料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冷料穴的长度一般为1.5D—2D﹐烧口长度一般在0.5—2mm间。
成品参考点的选择最好成品的中心或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特征的中心上﹐如BOSS的轴线﹐矩形的中心等。
1.模仁的大小
模仁的大小是由成品的深度及大小来决定的﹐一般单边到成品的厚度为25—35mm间﹐底面到成品的厚度原则上为30mm左右﹐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需跑滑块的那一侧时﹐应尽量减小这里的壁厚﹐在模板上锱与较大的空间供滑块使用。
2.母模侧要考虑强度﹐水路﹐注射压力等﹐公模侧在考虑型芯固定是否稳定﹐总模仁的高度至少要有1/3锁要模穴内﹐同时也应考虑水路的安全与否﹐入子的安放及固定不受影响。
3.成品中心与模具中心 在一模一穴或多穴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模具中心与注射中心相对应﹐如果这样不能潢足要求时﹐也可以使注射与中心与模具中心相偏移﹐最好是在天地侧偏移﹐一般偏移距离不大于40mm﹔当然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倾斜或偏心加倾斜。偏心时一定要将KO孔与注射中心一起偏移。
五.模架的选择
在选模座时﹐应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标准的模座。
由于成品在注射过程中﹐注射压力非常的大﹐这就要求模具要有足够的强度﹔模具在设计过程中﹐同时也应考虑到成型机的最大开模距离﹑夹模要求(注射压力﹑注射体积﹑锁模力)等能否满足等。当成品一边有滑块时﹐应尽量将滑块布置在地侧﹐这样由于滑块自重的作用﹐有时可以不使用限位弹簧﹐只有限位块既可。
模板长度﹑宽度﹑厚度的选择最好是通过计算﹐也可以按平时的经验值来选取﹐一定要满足强度﹑刚度﹐使滑块的安放有足够的空间。
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
冷却系统与成品的成型周期﹐成型质量(应力变形及产生成型有缺陷等)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故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冷却系统的布置﹐再考虑顶出系统﹐两者在设计时不能发生干涉﹐泠却系统最好要通过CAE分析。
顶针的选择应首先考虑使用面积较大的﹐这样在相同顶出力的作用下﹐顶出压强会小一些﹐避免在顶出时损伤成品﹐在平面图上表达其位置﹔而对于斜梢﹐一般要从侧视图上表达﹐之后再投影到主视图上。在成品较大的情况下﹐在 排布顶出系统时也应考虑到缩水的影响。
六.其它零部件的布置
RP
1. 模具需自动生产时一般要在RP下装弹簧:弹簧规格为 TR 型。
弹簧安装要求:
A. 在作动前状态下,弹簧预压量取5~10MM。
B. 如需先回位情况下,弹簧预压量取10MM以上。
2. 模具有斜销机构且斜销无靠破时,RP下可不装弹簧,以防止成品被斜销拉回。
3. 模具有斜销机构且斜销有靠破时,RP底部装弹簧以保护斜销靠破面。
4. 模具装有顶板导柱(EGP)时,RP在各板之间均逃料﹐其下面应有STP。
EGP
导向顶出板运动,防止顶出板受力不均而顶出不平衡。EGP直径大小与RP直径大小一致。
GP﹑定位块﹑螺钉的选取都要经过计算选取﹐SP在选择时一定不要和顶出系统发生干涉,其不与水路产生干涉。
最后是各个零部件的编号(入子﹐斜梢﹐滑块等)﹐放置成品立体图和组立图的标注﹐模具总重量﹐标题栏的填写等。
10. 如何设计一套完整的塑胶模具
模具设计步骤
一、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⑴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⑵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⑶生产产量。 ⑷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⑴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⑵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三、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四、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五、具体结构方案:
⑴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⑵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①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 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 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②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③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④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⑤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⑥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或者经验数据,确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定位、导向件位置。
⑦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⑧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自然就解决了。这时,就应该着手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作好准备。
⑨绘制模具图 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A、绘制总装结构图 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模具成型部分结构 ②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③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④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⑤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⑥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⑦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⑧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B、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 ①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②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③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④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⑤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C、绘制全部零件图 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①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②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③表面粗糙度。把应用最多的一种粗糙度标于图纸右上角,如标注"其余3.2。 "其它粗糙度符号在零件各表面分别标出。 ④其它内容,例如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牌号、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都要正确填写。 D、校对、审图、描图、送晒 自我校对的内容是: ①模具及其零件与塑件图纸的关系,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质、硬度、尺寸精度,结构等是否符合塑件图纸的要求。 ②塑料制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动、缩孔、熔接痕、裂口,脱模斜度等是否影响塑料制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图案设计有无不足,加工是否简单,成型材料的收缩率选用是否正确。 ③成型设备方面 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够不够,模具的安装、塑料制件的南芯、脱模有无问题,注射机的喷嘴与哓口套是否正确地接触。 ④模具结构方面 a.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满足需要,会不会发生溢料,开模后是否能保证塑料制件留在有顶出装置的模具一边。 b.脱模方式是否正确,推广杆、推管的大小、位置、数量是否合适,推板会不会被型芯卡住,会不会造成擦伤成型零件。 c.模具温度调节方面。加热器的功率、数量;冷却介质的流动线路位置、大小、数量是否合适。 d.处理塑料制件制侧凹的方法,脱侧凹的机构是否恰当,例如斜导柱抽芯机构中的滑块与推杆是否相互干扰。 e.浇注、排气系统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 f.设计图纸 g.装配图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当,表示得是否清楚,有无遗漏 h.零件图上的零件编号、名称,制作数量、零件内制还是外购的,是标准件还是非标准件,零件配合处理精度、成型塑料制件高精度尺寸处的修正加工及余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标记、叙述清楚。⑤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数字应正确无误,不要使生产者换算。⑥检查全部零件图及总装图的视图位置,投影是否正确,画法是否符合制图国标,有无遗漏尺寸。⑦校核加工性能:(所有零件的几何结构、视图画法、尺寸标'等是否有利于加工)⑧复算辅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专业校对原则上按设计者自我校对项目进行;但是要侧重于结构原理、工艺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描图时要先消化图形,按国标要求描绘,填写全部尺寸及技术要求。描后自校并且签字。把描好的底图交设计者校对签字,习惯做法是由工具制造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审查,会签、检查制造工艺性,然后才可送晒。⑨编写制造工艺卡片由工具制造单位技术人员编写制造工艺卡片,并且为加工制造做好准备。在模具零件的制造过程中要加强检验,把检验的重点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组装完成后,由检验员根据模具检验表进行检验,主要的是检验模具零件的性能情况是否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俚语模具的制造质量。 ⑶试模及修模 虽然是在选定成型材料、成型设备时,在预想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模具设计,但是人们的认识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须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后,进行试模试验,看成型的制件质量如何。发现总是以后,进行排除错误性的修模。 塑件出现不良现象的种类居多,原因也很复杂,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艺条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应当根据塑件出现的不良现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后提出补救方法。因为成型条件容易改变,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变更成型条件,当变更成型条件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考虑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应慎重,没有十分把握不可轻举妄动。其原因是一旦变更了模具条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复原状。
六、整理资料进行归档 模具经试验后,若暂不使用,则应该完全擦除脱模渣滓、灰尘、油污等,涂上黄油或其他防锈油或防锈剂,关到保管场所保管。 把设计模具开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检验合格为止,在此期间所产生的技术资料,例如任务书、制件图、技术说明书、模具总装图、模具零件图、底图、模具设计说明书、检验记录表、试模修模记录等,按规定加以系统整理、装订、编号进行归档。这样做似乎很麻烦,但是对以后修理模具,设计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