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冲压模具料带图上折弯方向怎么表示的
折弯分向下折弯、向上折弯、Z折、V折、卷圆等。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型腊折弯角度,折弯结构的合理性,入子配合性等问题。因为悄派折弯工艺、结构类型相对复杂,无法用文字直接进行描述,小编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成型工艺的PPT文件进启租贺行辅助,这样有利于我们对于折弯工艺的理解。
❷ 关于钣金折弯如何判断折不折得出来的问题
没有公式可用,第一是经验。第二就是把折弯模具放电脑里头,不知道的时候就模拟一下绝对是最好的办法。折弯多数都是90度的,而且90度的工件成型的时候你看看在模具上是什么样子的。如是直模具就是成45度,如是弯模具就是平行的。所以经验是最有用的
❸ 折弯模具检测标准
折弯模具的检升迹桥测标准是保证折弯的角度是否能够达到要求,折弯的两端的角度是否一致。折州液出来的弯吵猛角是否在一条直线上,中间没有弯曲变形。
❹ 五金模具怎么区分是冲孔还是折弯孔
折弯孔是在折弯线上,冲孔一般在平面上。
❺ 模具学上上翻边和弯曲的区别
翻边和弯曲的区别,钣金呈直线形的折弯是弯曲,而非直线形的或闭合的类似折弯的叫翻边。但是,闭合类的比如圆周翻边翻得深度较浅的(高度低于3到4倍料厚)叫翻边,稍深就叫拉深(伸)了。翻零件外缘的边我们叫翻边,翻内侧孔上的边那就习惯叫翻孔了。确切地说,图中情况我们一般不叫弯曲或翻边,它是折弯和切开两边(那个12的尺寸)同时进行的,我们一般习惯叫切舌。
你问“做这个零件的要冲孔,弯曲(翻边),和落料三步吧?”,跳步模(连续模)可以按这方式来设计。也可以用一副复合模冲裁出圆环坯料,再用一副切舌模切出成形。推荐用连续模。
❻ 钣金折弯是怎么一回事折弯尺寸什么算
折弯模具按折弯工艺分为标准模具和特殊折弯模具。在标准的折弯情况下(直角和非直折弯)折弯时一般都是用标准模具,折弯一些特殊的结构件(如:段差折弯、压死边等)时采颤兄用特殊模具。另外折弯不同厚度板料时,对折弯下模具的开口尺寸“V”形衡洞芹槽尺寸选择有所不咐毕同。
一般所选用“V”形槽开口尺寸为板材厚度的6-10倍(0.5~2.6mm为6t、3~8mm为8t、9~10mm为10t、12mm以上为12t)。当板材较薄时选择取向于小数,板材较厚时取向于大数。如:折弯2mm板时可选用12mmV槽即可。
折弯尺寸计算方式:
1、折弯系数= 板材厚度*0.35,小于45度折弯由于变形量大。
2、折弯系数= 板材厚度*0.35,小于45度折弯由于变形量大。
3、折弯系数=板材厚度*0.18,折弯90度所以折弯系数就是0.35*2=0.7,展开L=98+98+0.7=196.7。
(6)模具折弯怎么判断扩展阅读
通常折弯机模具标准长度为835mm一段,原则上只可折弯大尺寸的工。如果将模具分割为长短不同的小段,通过不同的模具长度自由组合,就可方便于不同长短的盒形工件或箱体等折弯。在行业内对折弯模具的分段有一个标准的分割尺寸。
金属板材的弯曲和成型是在弯板机上进行的,将要成型的工件放置在弯板机上,用升降杠杆将制动蹄片提起,工件滑动到适当的位置,然后将制动蹄片降低到要成型的工件上,通过对弯板机上的弯曲杠杆施力而实现金属的弯曲成型。最小折弯半径是成型金属的延展性和厚度的函数。
❼ 五金模具设计时如何确定产品的折弯线
做好视图对应处理,画出对应的折边位置,算好展开,就没问题。
❽ 模具折弯具体分哪几种 怎么计算展开值
具体实现方法,将在以下几方面:
1、折弯补偿和折弯扣除两种算法的定义,它们各自与实际钣金几何体的对应关系
2、折弯扣除如何与折弯补偿相对应,采用折弯扣除算法的用户如何方便地将其数据转换到折弯补偿算法
3、K因子的定义,实际中如何利用K因子,包括用于不同材料类型时K因子值的适用范围
二、折弯补偿法
折弯补偿算法将零件的展开长度(LT)描述为零件展平后每段长度的和再加上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展平的折弯区域的长度则被表示为“折弯补偿”值(BA)。因此整个零件的长度就表示为方程(1):
LT = D1 + D2 + BA (1)
折弯区域(图中表示为淡黄色的区域)就是理论上在折弯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区域。简而言之,为确定展开零件的几何尺寸,让我们按以下步骤思考:
1、将折弯区域从折弯零件上切割出来
2、将剩余两段平坦部分平铺到一个桌子上
3、计算出折弯区域在其展平后的长度
4、将展平后的弯曲区域粘接到两段平坦部分之间,结果就是我们需要的展开后的零件
五、K-因子法
K-因子是描述钣金折弯在广泛的几何形状参数情形下如何弯曲/展开的一个独立值。也是一个用于计算在各种材料厚度、折弯半径/折弯角度等广泛情形下的弯曲补偿(BA)的一个独立值。图4和图5将用于帮助我们了解K-因子的详细定义。
我们可以肯定在钣金零件的材料厚度中存在着一个中性层或轴,钣金件位于弯曲区域中的中性层中的钣金材料既不伸展也不压缩,也就是在折弯区域中唯一不变形的地方。在图4和图5中表示为粉红区域和蓝色区域的交界部分。在折弯过程中,粉红区域会被压缩,而蓝色区域则会延伸。如果中性钣金层不变形,那么处于折弯区域的中性层圆弧的长度在其弯曲和展平状态下都是相同的。所以,BA(折弯补偿)就应该等于钣金件的弯曲区域中中性层的圆弧的长度。该圆弧在图4中表示为绿色。钣金中性层的位置取决于特定材料的属性如延展性等。假设中性钣金层离表面的距离为“t”,即从钣金零件表面往厚度方向进入钣金材料的深度为t。因此,中性钣金层圆弧的半径可以表示为(R+t).利用这个表达式和折弯角度,中性层圆弧的长度(BA)就可以表示为:
BA = Pi(R+T)A/180
为简化表示钣金中性层的定义,同时考虑适用于所有材料厚度,引入k-因子的概念。具体定义是:K-因子就是钣金的中性层位置厚度与钣金零件材料整体厚度的比值,即:
K = t/T
因此,K的值总是会在0和1之间。一个k-因子如果为0.25的话就意味着中性层位于零件钣金材料厚度的25%处,同样如果是0.5,则意味着中性层即位于整个厚度50%的地方,以此类推。综合以上两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方程(8):
BA = Pi(R+K*T)A/180 (8)
这个方程就是在SolidWorks的手册和在线帮助中都能找得到的计算公式。其中几个值如A、R和T都是由实际的几何形状确定的。所以回到原来的问题,K-因子到底从何而来?同样,回答还是那几个老的来源,即钣金材料供应商、试验数据、经验、手册等。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给定的值可能不是明显的K,也可能不完全表达为方程(8)的形式,但无论如何,即使表达形式不完全一样,我们也总是能据此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例如,如果在某些手册或文献中描述中性轴(层)为“定位在离钣料表面0.445x材料厚度”的地方,显然这就可以理解为K因子为0.445,即K=0.445。这样如果将K的值代入方程(8)后则可以得到以下算式:
BA = A (0.01745R + 0.00778T)
如果用另一种方法改造一下方程(8),把其中的常量计算出结果,同时保留住所有的变量,则可得到:
BA = A (0.01745 R + 0.01745 K*T)
比较一下以上的两个方程,我们很容易得到:0.01745xK=0.00778,实际上也很容易计算出K=0.445。
仔细地研究后得知,在SolidWorks系统中还提供了以下几类特定材料在折弯角为90度时的折弯补偿算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软黄铜或软铜材料:BA = (0.55 * T) + (1.57 * R)
半硬铜或黄铜、软钢和铝等材料:BA = (0.64 * T) + (1.57 * R)
青铜、硬铜、冷轧钢和弹簧钢等材料:BA = (0.71 * T) + (1.57 * R)
❾ 有压痕的折弯模具跟无压痕的折弯模具有什么区别从外形上可以区别吗
无压痕模具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模具,与普通模具很好区别,无压痕模具里面具有弹簧结构,折弯时在滚珠了作用下减少受力。
普通的模具在模具表面贴一层膜有时也可以一定程度的出现无压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