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塑机模具打不开怎么办
是什么问题呢?有了解过吗,1、注塑机确认是不是没有问题,也就是说可以完成开模动作的,2、注塑机合模是基角构成吗,锁模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基角抱死。3、模具内是不是有产品存在,有的话,可能就是产品引起的问题了。要解决问题:设备有的话,先解决设备问题,其次设备是好的话,就加大开模压力、速度等,再不行的话,加大压力、速度开模的同时,在有人用大铜棒敲打,方便开模。先试下吧
2. 打孔机孔堵了怎么办
较为常见的桌面型手动打孔机原理想必很多人都亲眼目睹过:首先将需要的文件叠放整齐,然后拿出打孔机定位标尺,确定下来打孔位置。放入打孔机规定的文件数之后,压下打孔机手柄,松开手后就能拿到我们理想中的打孔文件了。而对于像胶袋打孔机、激光打孔机等较为高级的打孔机来说,就需要用到声光热电力各类物理元素了。所以,在维修打孔机之前,了解清楚打孔机类型并清楚各元素之间的配合方式十分重要。
胶袋打孔机 钳工师傅帮大忙
胶袋打孔机是小作坊式的制作厂家最常使用的机器,可能产品还未销售出去,购置打孔机模具就要花 上一笔钱。很多人都经常为模具的不耐用头疼不已,例如好了用 3---5 月,有时一月不到就 出现打孔故障 ,总有一点连在上面,不掉渣 。去厂里返修得到的回复往往是换模芯,一年下来就是上千块。在这里告诉大家,类似打孔不掉渣有粘连等问题大多是刀刃受到了磨损,其实只要找到经验丰富的钳工师傅进行维修就基本解决了!
水钻钻孔机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工具,因其打孔尺寸精准,施工精度高在家用上如空调,热水器,浴霸,油烟机,排风扇,燃气管道,马桶,水管等等都需要用到。那么问题来了,在使用过程中水钻卡住了有什么办法解决呢?佐尔顿小编整理出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
1.需在墙外,向里面打个小孔。即两头对打(例如打160孔,在200深的地方钻头卡住,整个墙400厚,那么,在墙外用63的头,向里打200深,之后,用锤子,钢钎打)
2.如果是楼上打孔,没有条件在墙外向里打孔,或是打楼板孔被钻头卡住,这时候,用丝杠,也许可以顶出来。即,丝杠从钻头处拧紧,再用锤子震击钻头,边震,边拧丝杠。
3.若是用手持水钻打直径300的,350的省时省力敲门,买钻头时,与厂家预定钻头,要厂家加工一个“短粗胖”钻头。一般钻头370高,300以上的大钻头,也是370高,用手持水钻做动力,势必力不从心。解决方法,把钻头高度减少一半,200高。
4.需在墙外,向里面打个小孔。即两头对打(例如打160孔,在200深的地方钻头卡住,整个墙400厚,那么,在墙外用63的头,向里打200深,之后,用锤子,钢钎打)
注意:在使用电动工具水钻的过程中,若是水钻卡死的时候需立马松开开关,要是在继续按开关就会把水钻烧坏的哦,解决方法,首先把水钻和钻头分离,在使用扳手或者其他的工具慢慢松动,再使用水钻反转反出来。
3. 模具卡死在模套里怎么办
模具卡死在模套里,简单的可以砸开,不行就要拆模具,如果拆了还是不行,就要加热,就可以,一定是可以弄出来的,就是费点劲。
在制造吸塑成型模具时一定要考虑到下列的收缩因素。
① 成型制品收缩。如果不能清楚地知道塑料的收缩率,则必须取样或用相似形状的模具通过试验来得到。注意:通过这种方法只能得到收缩率,不能得到变形尺寸。
② 中间介质的不利影响造成的收缩,如陶瓷、硅橡胶等。
③ 模具所用材料的收缩,如铸造铝时的收缩。
相关说明
模具产量小时,可采用木材或树脂进行制造。但是,如果实验用模具是为了获得制品有关收缩、尺寸稳定性及循环时间等的数据时,应该使用单型腔模具来实验,且能保证其能在生产条件下运用。模具一般用石膏、铜、铝或铝-钢合金制造,很少用到铝-树脂。
如果使用机械式水平锯锯掉塑件的夹持边,在高度方向上,至少要有6~8mm的余量。其他的修整工作,如磨削、激光切削或射流,也必须留有余量。刀口模切割线间的间隙最小,冲孔模修整时的分布宽度也很小,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4. 模具工艺中造成冲压冲孔堵塞的原因有哪些
模具工艺中造成冲压冲孔堵塞的原因是冲孔的凹模的脱模斜度有点小,或者没有脱模斜度,或者凹模口的直口部分留的尺寸有点大。解决的办法是加大脱模斜度,或者在冲压时,把凸模调的深一些,使得凹模里的存料不超过一个或者不存料。
5. 冲压模具常见问题与维修方法是什么
一. 模具的维护要领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脱料弹簧在固定板与脱料板。
一. 模具的维护要领:
连续模的维护,须做到细心、耐心、按部就班,切忌盲目从事。因故障修模时需附有料带,以便问题的查询。打开模具,对照料带,检查模具状况,确认故障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再进行模具清理,方可进行拆模。拆模时受力要均匀,针对脱料弹簧在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和卸料弹簧直接顶在内导柱上的模具结构,其脱料板的拆卸要保证脱平衡弹出,脱料板的倾斜有可能导致模具内凸模的断裂。
1. 凸凹模的维护:
凸凹模拆卸时应留意模具原有的状况,以便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有加垫或者移位元的要在零件上刻好垫片的厚度并做好记录。更换凸模要试插脱料块、凹模是否顺畅,并试插与凹模间隙是否均匀,更换凹模也要试插与冲头间隙是否均匀。针对修磨凸模后凸模变短需要加垫垫片达到所需要的长度 应检查凸模有效长度是否足够。更换已断凸模要查明原因,同时要检查相对应的凹模是否有崩刃,是否需要研磨刃口。组装凸模要检查凸模与固定块或固定板之间是否间隙足够,有压块的要检查是否留有活动余量。组装凹模应水平置入,再用平铁块置如凹模面上用铜棒将其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强力敲入,凹模底部要倒角。装好后要检查凹模面是否与模面相平。凸模凹模以及模芯组装完毕后要对照料带做必要检查,各部位是否装错或装反,检查凹模和凹模垫块是否装反,落料孔是否堵塞,新换零件是否需要偷料,需要偷料的是否足够,模具需要锁紧部位是否锁紧。注意做脱料板螺丝的锁紧确认,锁紧时应从内至外,平衡用力交叉锁紧,不可先锁紧某一个螺丝再锁紧另一个螺丝,以免造成脱料板倾斜导致凸模断裂或模具精度降低。
2.脱料板的维护:
脱料板的拆卸可先用两把起子平衡撬起,再用双手平衡使力取出。遇拆卸困难时,应检查模具内是否清理干净,锁紧螺丝是否全部拆卸,是否应卡料引起的模具损伤,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切不可盲目处置。组装脱料板时先将凸模和脱料板清理乾净,在导柱和凸模导入处加润滑油,将其平稳放入,再用双手压到位,并反复几次。如太紧应查明原因(导柱和导套导向是否正常,各部位是否有损伤,新换凸模是否能顺利过脱料板位置是否正确,),查明原因再做相应处理。固定板有压块的要检查脱料背板上脱料是否足够。脱料板与凹模间的材料接触面,长时间冲压产生压痕(脱料板与凹模间容料间隙一般为料厚减0.03-0.05mm,当压痕严重时,会影响材料的压制精度,造成产品尺寸异常、不稳定等,需对脱料镶块和脱料板进行维修或重新研磨。等高套筒应作精度检查,它不等高时会导致脱料板倾斜,其精密导向、平稳弹压功能将遭到破坏,须加以维护. 。
3. 导向部位检查:
导柱、导套配合间隙如何,是否有烧伤或磨损痕迹,模具导向的给油状态是否正常,应作检查。导向件的磨损及精度的破坏,使模具的精度降低,模具的各个部位就会出现问题,故必须作适当保养以及定期的更换。检查导料件的精度,若导料梢(正钉)磨损,已失去应有的料带导正精度及功能,必须进行更换。检查弹簧状况(脱料弹簧和顶料弹簧等),看其是否断裂,或长时间使用虽未断裂,但已疲劳失去原有的力度,必须作定期的维护、更换,否则会对模具造成伤害或生产不顺畅。
4. 模具间隙的调整:
模芯定位孔因对模芯频繁、多次的组合而产生磨损,造成组装后间隙偏大(组装后产生松动)或间隙不均(产生定位偏差),均会造成冲切后断面形状变差,凸模易断,产生毛刺等,可透过对冲切后断面状况检查,作适当的间隙调整。间隙小时,断面较少,间隙大时,断面较多且毛边较大,以移位元的方式来获得合理的间隙,调整好后,应作适当记录,也可在凹模边作记号等,以便后续维护作业。日常生产应注意收集保存原始的模具较佳状况时的料带,如后续生产不顺畅或模具产生变异时,可作为模具检修的参考。另外,辅助系统如顶料销是否磨损,是否能顶料,导料梢(正钉)及衬套是否已磨损,应注意检查并维护。
二. 模具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处理对策
在级进模的冲压生产中,针对冲压不良现象必须做到具体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对策,从根本上解决所发生之问题,如此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达到生产顺畅。以下就生产中常见的冲压不良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如下,供模具维修人员参考。
1.冲件毛边.
(1)原因:A、刀口磨损; B、间隙过大研修刀口后效果不明显;C、刀口崩角; D、间隙不合理上下偏移或松动; E、模具上下错位。
(2)对策:A、研修刀口;B、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C、研修刀口;D、调整冲裁间隙确认模板穴孔磨损或成型件加工精度等问题;E、更换导向件或重新组模。
2.跳屑压伤
(1)原因:A、间隙偏大; B、送料不当;C、冲压油滴太快,油粘;D、模具未退磁;E、凸模磨损,屑料压附於凸模上;F、凸模太短,插入凹模长度不足;G、材质较硬,冲切形状简单;H、应急措施。
(2)对策:A、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B、送至适当位置时修剪料带并及时清理模具;C、控制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降低粘度;D、研修后必须退磁(冲铁料更须注意);E、研修凸模刀口; F、调整凸模刃入凹模长度;G、更换材料,修改设计。凸模刃入端面装顶出或修出斜面或弧性(注意方向)。减少凸模刃部端面与屑料之贴合面积;H、减小凹模刃口的锋利度,减小凹模刃口的研修量,增加凹模直刃部表面的粗糙度(被覆),采用吸尘器吸废料。降低冲速,减缓跳屑。
3.屑料阻塞
(1)原因:A、漏料孔偏小;B、漏料孔偏大,屑料翻滚;C、刀口磨损,毛边较大;D、冲压油滴太快,油粘;E、凹模直刃部表面粗糙,粉屑烧结附著於刃部;F、材质较软;G、应急措施。
(2)对策:A、修改漏料孔;B、修改漏料孔;C、刃修刀口;D、控制滴油量,更换油种;E、表面处理,抛光,加工时注意降低表面粗糙度;更改材料,F、修改冲裁间隙;G、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使用吸尘器,在垫板落料孔处加吹气。
4.下料偏位尺寸变异
(1)原因:A、.凸凹模刀口磨损,产生毛边(外形偏大,内孔偏小);B、设计尺寸及间隙不当,加工精度差;C、下料位凸模及凹模镶块等偏位,间隙不均;D、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E、导向件磨损;F、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G、模具闭模高度调整不当;H、脱料镶块压料位磨损,无压料(强压)功能(材料牵引翻料引发冲孔小);I、卸料镶块强压太深,冲孔偏大;J、冲压材料机械性能变异(强度延伸率不稳定);K、冲切时,冲切力对材料牵引,引发尺寸变异。
(2)对策:A、研修刀口; B、修改设计,控制加工精度;C、调整其位置精度,冲裁间隙;D、更换导正销;E、更换导柱、导套;F、重新调整送料机;G、重新调整闭模高度;H、研磨或更换脱料镶块,增加强压功能,调整压料;I、减小强压深度;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K、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注意方向),以改善冲切时受力状况。许可时下料部位於卸料镶块上加设导位功能。
5.卡料
(1)原因:A、送料机送距、压料、放松调整不当;B、生产中送距产生变异;C、送料机故障;D、材料弧形,宽度超差,毛边较大;E、模具冲压异常,镰刀弯引发;F、导料孔径不足,上模拉料;G、折弯或撕切位上下脱料不顺;H、导料板之脱料功能设置不当,料带上带;I、材料薄,送进中翘曲;J、模具架设不当,与送料机垂直度偏差较大。
(2)对策:A、重新调整;B、重新调整;C、调整及维修;D、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E、消除料带镰刀弯;F、研修冲导正孔凸、凹模;G、调整脱料弹簧力量等;H、修改导料,防料带上带;I、送料机与模具间加设上下压料,加设上下挤料安全开关;J、重新架设模具。
6.料带镰刀弯
(1)原因:A、冲压毛边( 特别是载体上);B、材料毛边,模具无切边;C、冲床深度不当(太深或太浅);D、冲件压伤,模内有屑料;E、局部压料太深或压到部局部损伤;F、模具设计。
(2)对策:A、研修下料刀口; B、更换材料,模具加设切边装置;C、重调冲床深度;D、清理模具,解决跳屑和压伤问题;E、检查并调整各位脱料及凹模镶块高度尺寸正确,损伤位研修;F、采用整弯机构调整。
7.凸模断裂崩刃
(1)原因:A、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导致;B、 送料不当,切半料;C、凸模强度不足;D、大小凸模相距太近,冲切时材料牵引,引发小凸模断;E、凸模及凹模局部过於尖角;F、冲裁间隙偏小;G、无冲压油或使用的冲压油挥发性较强;H、冲裁间隙不均、偏移,凸、凹模发生干涉;I、脱料镶块精度差或磨损,失去精密导向功能;J、模具导向不准、磨损;K、凸、凹模材质选用不当,硬度不当;I、导料件(销)磨损; m、垫片加设不当。
(2)对策:A、.解决跳屑、屑料阻塞、卡模等问题; B、注意送料,及时修剪料带,及时清理模具;C、修改设计,增加凸模整体强度,减短凹模直刃部尺寸,注意凸模刃部端面修出斜度或弧形,细小部后切;D、小凸模长度磨短相对大凸模一个料厚以上;E、修改设计;F、控制凸凹模加工精度或修改设计间隙,细小部冲切间隙适当加大;G、调整冲压油滴油量或更换油种;H、检查各成形件精度,并施以调整或更换,控制加工精度;I、研修或更换;J、更换导柱、导套,注意日常保养;K、更换使用材质,使用合适硬度;I、更换导料件; m、修正,垫片数尽可少,且使用钢垫,凹模下垫片需垫在垫块下面。
8.折弯变形尺寸变异
(1)原因:A、导正销磨损,销径不足;B、折弯导位元部分精度差、磨损;C、折弯凸、凹模磨损( 压损);D、模具让位不足;E、材料滑移,折弯凸、凹模无导位功能,折弯时未施以预压;F、模具结构及设计尺寸不良;G、冲件毛边,引发折弯不良;H、折弯部位凸模、凹模加设垫片较多,造成尺寸不稳定;I、材料厚度尺寸变异;J、材料机械形能变异。
(1)对策:A、更换导正销;B、重新研磨或更换;C、重新研磨或更换;D、检查,修正;E、修改设计,增设导位及预压功能;F、修改设计尺寸,分解折弯,增加折弯整形等;G、研修下料位刀口; H、调整,采用整体钢垫;I、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J、更换材料,控制进料质量。
9.冲件高低(一模多件时)
(2)原因:A、冲件毛边;B、冲件有压伤,模内有屑料;C、凸、凹模(折弯位)压损或损伤;D、冲剪时翻料;E、相关压料部位磨损、压损;F、相关撕切位撕切尺寸不一致,刀口磨损; G、相关易断位预切深度不一致,凸凹模有磨损或崩刃; H、相关打凸部位凸凹模有崩刃或磨损较为严重; I、模具设计缺陷。
(2)对策:A、研修下料位刀口; B、清理模具,解决屑料上浮问题;C、重新研修或更换新件;D、研修冲切刀口,调整或增设强压功能;E、检查,实施维护或更换;F、维修或更换,保证撕切状况一致; G、检查预切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H、检查凸、凹模状况,实施维护或更换;I、修改设计,加设高低调整或增设整形工位。
10.维护不当
(1)原因:A、模具无防呆功能,组模时疏忽导致装反方向、错位(指不同工位)等;B、已经偏移过间隙之镶件未按原状复原。
(2)对策: A、修改模具,增防呆功能;B、采模具上做记号等方式,并在组模后对照料带做必要的检查、确认,并做出书面记录,以便查询。
在冲压生产中,模具的日常维护作业至关重要,即日常注意检查冲压机及模具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冲压油的供给导向部的加油。模具上机前的检查,刃部的检查,各部位锁紧的确认等,如此可避免许多突发性事故的产生。修模时一定要先想而后行,并认真做好记录积累经验。
6. 圆管冲孔模具冲完管拔不出来怎么办
转一下再拔,转不动就用管钳,冲了有翻边卡的,你得冲模间隙太大或者管子太薄
7. 方管单面冲孔时容易卡料,如何解决
估计是你冲压模具设计问题,如果在方管端头冲孔,模具上可以设计挡料机构。如果在方管中间冲孔,那你要考虑冲模外圆是否设计成小锥度的。
8. 冲床模具卡死了怎么办
可以采用人工搬冲床的大轮的方法是滑块抬起来,用力往回倒转着搬。一个人不行的话,可以多上几个人一起搬。一下一下往回磕,一般都能使滑块抬起来。
9. 冲孔机模具不回位咋办
应该是限位器有问题
或者定位精度不够高,可以检查定位装置,是否模具与定位装置的配合间隙过大,看看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10. 冲床卡死怎么办
通常是冲床的行程调节得过大,会造成冲床的损坏,需机修专业人员维修,如果在使用冲床过程中遇到这个问题,不要随意对设备进行检修,否则还可能对设备造成更大的损坏,最好找专业的维修人员来处理这个问题。
冲床模具是冲压成型过程中重要的附件,对冲压件的精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冲床模具在作业过程中并不是稳定的因素,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冲床模具卡死了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故障。
(10)冲孔模具卡住了怎么办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在使用模具时要保证模具的上模和下模要对正,保证冲床设备运行正常,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工作。
2、机床在工作使用之前要空转运行几分钟,保证相应的控制部件的灵活性,只有确定机器能正常运转才能继续使用。
3、要检查机床的各个传动部位及相应的防护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相关螺栓是否拧紧,不松动。
4、冲制长零件时,应做好相应安全防范措施,以免被不小心掘伤。
5、正确使用相应的控制装置和安全防护装置,不要随意拆动。
6、冲床的操作工,必须经过认真学习,保护操作技巧的学习和相应防范措施的学习,掌握相应的结构和部件,熟悉相应的操作流程,避免误操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冲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