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钢结构焊接气孔的原因有哪些
手工电弧焊
(1)焊条不良或潮湿。
(2)焊件有水分、油污或锈。
(3)焊接速度太快。
(4)电流太强。
(5)电弧长度不适合。
(6)焊件厚度大,金属冷却过速。
CO2气体保护焊
(1)母材不洁。
(2)焊丝有锈或焊药潮湿。
(3)点焊不良,焊丝选择不当。
(4)干伸长度太长,CO2气体保护不周密。
(5)风速较大,无挡风装置。
(6)焊接速度太快,冷却快速。
(7)火花飞溅粘在喷嘴,造成气体乱流。
(8)气体纯度不良,含杂物多(特别含水分)。
埋弧焊接
(1)焊缝有锈、氧化膜、油脂等有机物的杂质。
(2)焊剂潮湿。
(3)焊剂受污染。
(4)焊接速度过快。
(5)焊剂高度不足。
(6)焊剂高度过大,使气体不易逸出(特别在焊剂粒度细的情形)。
(7)焊丝生锈或沾有油污。
(8)极性不适当(特别在对接时受污染会产生气孔)。
⑵ 谁知道注塑模具填充时出现的气孔的解决办法
首先弄清气孔的成因:1,制品胶位太厚,材料收缩时,外表面冷却,内部向外塌陷。2,材料在高温熔融时气化,这股气体在螺杆中一起注入了型腔。3,型腔内的空气排不出去。主要还是前两个原因。
针对改善方法:1,制品结构优化,厚胶位部位防缩设计,做成放缩孔槽。2,降低料温,减少材料的气化,降低注射速度,增加保压压力,提高模具温度。目的利于排气,提高材料密度。
⑶ 铸钢都是气孔 这是什么原因呢
铸件气孔多的原因
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和析出是一个可逆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增大,温度下降,其溶解度减小,气体析出增加。气体的外界环境分压力降低时,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度降低,气体也将析出。气体的析出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气体原子从金属内部扩散到金属表面,脱离吸附状态。这种形式由于金属液的冷却速度快,粘度大,很难进行。第二种气体原子与金属内部某元素形成化合物,以非金属夹杂物的形式析出。第三种气体原子在金属内部形成气体分子,以气泡的形式析出。如果气泡不能逸出金属液的表面,则将在金属内部形成气孔。铸件中的气孔就是这样形成的。
整个铸件铸造过程中某一环节出现不当,都有可能引起气孔的产生。下面我们就从原材料、铁水熔炼、混砂等多个方面,详细分析气孔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一、原材料方面
1、含钛(Ti)、含铝(AI)高的原材料以及高合金钢、不锈钢等禁止使用。
2、锈蚀、氧化严重,油污、煤泥、废砂多的原材料,清理干净后使用。
3、潮湿、带水的原材料,干燥后使用。 4、小于3mm的薄铁皮(管件)等,禁止使用。 5、原材料长度要控制在300-400mm左右。
二、铁水熔炼方面
1、原材料装炉时,一定要紧实,尽量减少空间,以减少铁水吸气和氧化。
2、在每炉铁水熔化过程中,彻底清渣至少2-3次,并且,清渣后要及时覆盖聚渣和保温材料覆盖铁水,避免铁水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吸气和氧化。
3、熔化好的铁水,高温等待时间不超过10-15分钟,否则,铁水质量会严重恶化,成为“死水”。
4、出铁温度不低于1540±10℃,出铁后,要及时除渣,同时覆盖聚渣保温剂,防止铁水降温和氧化。
5、禁用不符合标准的增碳剂。
三、孕育剂方面
1、使用前应经300-400℃烘烤,去除其吸附的水分和结晶水。 2、孕育剂粒度5-10mm. 3、孕育剂含铝量<1% 四、浇注方面
2、大、小包一定要烘干烘透,湿包禁止使用,严禁用铁水烫包代替烘干。
3、提高浇注温度,高温快浇。浇注原则:慢-快-慢。实践证明,浇注温度提高30-50℃,可使气孔发生率大大降低。浇注时要让铁水始终充满直浇道,中间不断流,以迅速建立铁水静压力,抵制界面气体侵入。
4、小包铁水温度低于1350℃禁用,应回炉提温后使用。
5、加强挡渣、蔽渣,及时清除氧化皮,防止其带入型腔。。
四、混砂方面
1、严格控制型砂水分不大于3.5%.
2、型砂透气性控制在130-180,湿压强度120-140KPa,紧实率35-38%,型砂表面硬度>90. 3、选用优质膨润土和煤粉。
4、按规定配入新砂。
5、每天混砂结束,要将多余型砂回收,并彻底清理和打扫混砂机。
五、模具和造型方面
1、模具分型面要设排气孔槽或排气道及暗气室,以减轻气体压力。
2、在模具上增设暗气室,以减轻气体压力。
3、在横浇道或砂芯上面洒冰晶石粉(用量多少,通过试验后确定)。
六、制芯方面
1、硅砂含水要求<0.2%,含泥量<0.3%。
2、制芯工艺:混砂前,硅砂需加热至25-35℃,先将组分1加入砂中,混制1-2分钟,再加入组分2,继续混制1-2分钟。两组分加入量各为砂的质量分数的0.75%.
3、由于聚异氰酸脂对水的敏感度较高,制好的砂芯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4、三乙胺浓度和残留量过高,易使铸件产生皮下气孔。
⑷ 连铸钢胚出现气孔的原因
气孔发生在芯部一般称为缩孔,是由于拉速忽快忽慢造成凝固收缩时得不到钢水补充造成的,皮下气孔是由于分段侵入式水口不密封,吸入空气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