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铣刀加工一些较深拐角位时出现弹刀过切,如何去避免,还有弹刀与什么因素有关有没有一定的系数
拐角位置的加工复余量比别的位制置要多,铣刀加工到拐角位时,余量一下子多起来,而铣刀伸出来很长,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弹刀,避免这种情况就是选用大些的铣刀加工其他位置,拐角位置单独用小铣刀加工,加工时加工量要小,速度要慢。
弹刀与刀具长度有最直接的关系。
Ⅱ 金属模具及部品加工中刀柄的干涉问题。
普通桐卖刀柄在深腔友租加工的时候,有可能刀柄会碰触工件面或者侧壁好轮兆称之为干涉。刀具伸出太长夹持过少则切削刚性变弱加工过程中容易弹刀,甚至断刀。现在有一种可以延长刀具的加长刀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Ⅲ 数控加工中,什么是撞刀,抢刀,弹刀,欠加工,过切
撞刀,刀具以过快的速度撞到工件或夹具。
欠切,一部分应该切掉的材料没有切掉。
过切,一部分不应该切掉的材料被切掉了。
Ⅳ CNC加工较深的怎么才可以,不弹刀呢
1、增加强度:选用直径较大的刀子,愈大的刀子强度愈高,不容易弹刀。
2、减少切速度,即转速放慢。
3、注意排屑,不要让刀子与铁屑在深处磨擦。
4、每次加工量减小。
5、使用顺铣。
Ⅳ 热处理后,加工造成过切怎么办
这要看你进行的是什么热处理,是调质、淬火、渗碳还是氮化。
不过大多数在热处理后加工完出现裂纹一般有三种原因:
1.热处理完就存在裂纹,而在加工过程中才发现,热处理检查不好;
2.热处理后的回火等稳定处理工艺不对,温度高或时间短了,造成工件表面应力过大,从而导致加工开裂;
3.是在加工过程中,工艺不合适,进刀量过大,也容易造成开裂。
一、撞刀
撞刀是指刀具的切削量过大,除了切削刃外,刀杆也撞到了工件。造成撞刀的原因主要是安全高度设置不合理或根本没设置安全高度、选择的加工方式不当、刀具使用不当和二次开粗时余量的设置比第一次开粗设置的余量小等。
1. 吃刀量过大
解决方法:
减少吃刀量。刀具直径越小,其吃刀量应该越小。一般情况下模具开粗每刀吃刀量不大于0.5mm,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吃刀量更小。
2. 选择不当的加工方式
解决方法:
将等高轮廓铣的方式改为型腔铣的方式。当加工余量大于刀具直径时,不能选择等高轮廓的加工方式。
3. 安全高度设置不当
提刀中撞到夹具
解决方法:
(1)安全高度应大于装夹高度
(2)多数情况下不能选择“直接的”进退刀方式,除了特殊的工件之外
4. 二次开粗余量设置不当
解决方法:
二次开粗时余量应比第一次开粗的余量要稍大一点,一般大0.05mm。如第一次开粗余量为0.3mm,则二次开粗余量应为0.35mm。否则刀杆容易撞到上面的侧壁。
点评:
除了上述原因会产生撞刀外,修剪刀路有时也会产生撞刀,故尽量不要修剪刀路,撞刀产生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损坏刀具和工件,更严重的可能会损害机床主轴。
二、弹刀
弹刀是指刀具因受力过大而产生幅度相对较大的振动。弹刀造成的危害就是造成工件过切和损坏刀具,当刀径小且刀杆过长或受力过大都会产生弹刀的现象。
1. 刀径小且刀杆过长
刀太长且刀径太小
解决方法:
改用大一点的球刀清角或电火花加工深的角位
2. 受力过大(即吃刀量过大)
解决方法:
减少吃刀量(即全局每刀深度),当加工深度大于120mm时,要分开两次装刀,即先装上短的刀杆加工到100mm的深度,然后再装上加长刀杆加工100mm以下的部分,并设置小的吃刀量。
点评:
弹刀现象最容易被编程初学者所忽略,因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编程时,应根据切削材料的性能和刀具的直径、长度来确定吃刀量和最大加工深度,以及太深的地方是否需要电火花加工等。
三、过切
过切是指刀具把不能切削的部位也切削了,使工件受到了损坏。造成工件过切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机床精度不高、撞刀、弹刀、编程时选择小的刀具但实际加工时误用大的刀具等。另外,如果操机师傅对刀不准确,也可能会造成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