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给一把刀淬火,高人进~~~
淬火可以提高刀的硬度,但同时刀会变脆,韧性会降低,容易断裂。
一般选择夹钢的方法来平衡硬度和韧性,外层包一层钢进行淬火提高硬度,里面的内层钢用偏软的钢,这样外层硬度足够,内层韧性足够,即有硬度又不易折断。
淬火建议油淬,水淬容易生锈,如果水淬建议使用纯净水,淬火后擦油保存。
烧钢时建议用暗火,把煤炭放在通风不是很好的炉中,这样钢的含碳量会上升,碳中加入磷粉会让钢有一定记忆,弯折容易恢复。
(1)模具钢做刀后怎么淬火扩展阅读
淬火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从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也有根据需要获得贝氏体或保持单相奥氏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淬火是钢热处理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种工艺方法。
钢铁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
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最常见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空冷淬火等。
回火: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 、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贰』 h13模具钢怎么淬火,详细的温度 步骤
(1) 材料的特性:H13 钢是美国标准热作模具钢种和电渣重熔钢 , 该钢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强韧兼具的热作模具钢, 具有高的淬透性和抗热裂能力。该钢含有较高含量的碳和钒, 耐磨性好, 韧性相对有所减弱;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在较高温度时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硬度以及高的耐磨性和韧性同时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较高的耐回火性。
锻坯要进行六面锻造, 锻造比要大于4。具有高的淬透性和高的韧性; 优良的抗热裂能力, 在工作场合可进行水冷; 具有中等耐磨损能力. 还可以采用渗碳或渗氮工艺来提高其表面硬度, 但要略为降低抗热裂能力; 因其碳含量较低, 回火中二次硬化能力较差; 在较高温度下具有抗软化能力, 但使用温度高于540℃时, 硬度出现迅速下降; 该钢热处理的变形小, 具有中等和高的可加工性和中等抗脱碳能力。
该钢的最高使用温度不宜超过 600°C , 并且低于 3Cr2W8V 钢。该钢的热强性和热稳
定性也低于3Cr2W8V钢, 钢的冲击韧度高于3Cr2W8V钢, 有时甚至高出一倍以上。
该钢目前正在向低 Si、高 Mo方向发展, 该钢表面改性主要有铁素体单谈共渗或者硫氮碳共渗以及物理气相沉积硬膜等方法, 更为优越的办法是将这些方法进行合理组合。\
(2) 供货状态:调质态, 硬度 185~235HBW
(3) 化学成分:根据美国标准 ASTM681-1986, 该钢的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C0.32% ~0.45%、Si0.80% ~1.20%、Mn0.20% ~0.50%、 Cr4.75% ~5.50%、 Mo1.10% ~1.75%、 Ni≤0.25% 、 V0.80% ~1.20%、 P≤0.03%、 S≤0.03%
(4) 参考对应牌号:美国 AISI 标准牌号 H13、中国 GB 标准牌号 4Cr5MoV1Si、日本JIS标准牌号SKD61、日本日立 (HITACHI) 标准牌号 DAC、日本不二越 (NACHI) 标准牌号HDS61、德国DIN标准材料编号1.2344、奥地利百禄 (BOHLER) 标准牌号W302、中国台湾荣刚 (EVERGCREEN) 标准牌号 H13 、瑞典 UDDEHOLM 标准牌号 ORVAR 专利钢材、瑞典一胜百 (ASSAB) 标准牌号 8402/8407
(5) 热加工规范:加热温度 1110 ~1160°C, 开始温度 1060~1150°C, 终止温度≥800°C
(6) 普通退火规范:845 ~880°C ×2~4h。缓冷到 500°C 左右出炉空冷。
(7) 毛坯成批等温球化退火规范:缓慢加热, 850 ~870°C ×3 ~4h, 炉冷至 740 ~760°C ×4 ~5h, 再炉冷至≤550℃,出炉空冷, 硬度≤229HBW. 共晶碳化物等级≤3 级。
(8) 冷压毛坯软化处理规范:840 ~860°C×3 ~4h, 以5 ~10℃/h 的冷却速度, 缓慢冷至≤600℃, 出炉空冷。处理前硬度≤229HBW, 处理后硬度≤197HBW
(9) 固溶处理+淬火+高温回火预处理规范:固溶处理温度1100~1150°C。高温回火温度 (680±10)°C, 保温 1h, 出炉空冷。
该预处理工艺对消除化学成分偏析, 改善组织均匀性有良好的效果。
(10) 普通淬火、回火规范:预热温度 550°C 、 850℃, 淬火温度 1020 ~1050°C , 油或空气冷却硬度 57 ~60HRC,回火温度600℃, 回火两次. 硬度47~49HRCü
(11) 碳化物弥散渗碳 (CD 渗碳):采用 930°C ×6h 渗碳, 渗碳剂为乙酸乙酯或丙酮;1000°C淬油, 200°C 回火。碳势控制在ϕ(C) =0. 8%~0.9% 即可, 渗碳层ω(C) =1. 8% 。表面硬度 62 ~63HRC, 心部硬度 53HRC, 冲击韧度为 49J/cm2
(12) 典型应用举例
1)用于制作冲击载荷大的锻模、热挤压模、精锻模。
2) 用于铝、铜及其合金的压铸模。
3) H13 钢冲头经 CD 渗碳后,使用寿命从CrWMn钢冲头 2000 ~ 3000 次提高到9500 ~27000 次。
4) 用于高温热固性塑料模。
『叁』 刀具如何淬火才合适请教详细步骤
刀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硬度,才能够承受连续的机械磨损并锋利如初。而热处理这道工艺,正是为了让刀变硬。
不过,刀在足够硬的同时,还要保证足够的柔软度,这样在暴力使用时才不会断裂。总之,刀最终能有多大本事,钢材的热处理水平尤为关键。
『肆』 不锈钢刀如何淬火
不锈钢刀淬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
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
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回火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
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最常见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空冷淬火等。
退火、正火、淬火 、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伍』 不锈钢做的刀,怎么淬火
小时候看过到村子打铁的铁匠打铁,成形后淬火是这样的,将加工件烧红透,然内后用长把铁钳夹住容烧红的工具,快速放入黄泥巴浆里冷却一下,再翻面仍然放在泥浆里,如此这般就淬火完成。仅供参考。
还有一种淬火是精密小件淬火,用油来淬火(快速降温),如仪表上的轴尖磨损就要加工,
加工后是要淬火才能增加硬度。将酒精灯火烧红的轴自由落体到备好的油里,淬火就成功。
『陆』 718模具钢怎样淬火
如果操作流程没有问题,可以考虑你的718是假货,拿去做一下火花放电原子检测。下面是进口718模具钢的热处理规范:
退火:在保护状态下,加热到700℃,均热后在炉中以15℃/h的速度冷却至600℃,然后空冷。
应力消除:经粗加工后,加热至550℃,保温2小时,缓慢冷却到500℃,然后空冷
淬火与回火:淬火前,必须充分退火,以消除加工应力。在500~600℃预热2小时,850℃淬火温度下保温30分钟;要在保护气氛中加热保温,以避免脱碳和氧化。然后在油中冷却,或300℃等温4分钟后空冷。冷却至50~70℃时,应立即回火。
火焰淬火与回火:可使模具表面硬度提高,使耐磨性提高。方法为使用氧乙炔火焰(风煤)在模具表面加热,然后冷却硬化,硬度可达45~52HRC。处理方法:预热150~200 HRC,以防止破裂;然后在模具表层连续加热至850~950℃(表面为浅红色),再以空冷;冷却至50~70℃时,立即在180~200℃回火,防止研磨时产生裂纹。
『柒』 模具钢如何淬火
模具钢国标通用淬火方法:
箱式电阻炉 加温淬火温度:960°
油冷
回火温度:250°-280°封闭于炉内自然冷却
硬度60-62HRC落料模具必须回火!
『捌』 模具钢铬12的如何淬火
【模具钢Cr12淬火】Cr12型钢作为通用型冷作模具在大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其热处理方式通常有两种:即一次硬化法(低淬+低回)和二次硬化法(高淬+高回)。
1、一次硬化法的淬火温度为1020~1040度,回火温度可根据模具要求选择,一般要求高硬度耐磨性的冷冲压模具,采用160~180度低温回火,回火后硬度可达到HRC60以上。要求较高硬度及一定韧度的冲压模具而言,可采用250~270度回火,回火后硬度可达HRC58~60。对于承受较高冲韧的模具,可采用520度高温回火,回火后硬度为HRC55~57。
2、二次硬度法的淬火温度为1080~1120度,由于淬火后钢中存在大量残留奥氏体,所以硬度较低(HRC42~45),通过多次(3~5次)高温回火,使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产生二次硬化。硬度可升至HRC59~64,主要适用于要求红硬性的模具零件,缺点是冲击韧性较差,影响多冲寿命,所以对冷作模具并不适用。
由于一次硬化法采用低温回火,硬度虽可达到HRC60以上,但回火温度较低,淬火后应力消除并不充分,而且在后续加工中容易由于磨削热导致工件表面硬度下降而影响使用寿命。所以优先采用中温淬火+高温回火方式,即1050度左右淬火,淬火后硬度在HRC63。然后采用500~520高温回火。由于二次硬化回火后硬度可达到HRC60以上,采用该工艺淬火温度比二次硬化法低,热处理后模具强度较高,并兼具一定的韧性。而且由于高温回火后应力消除比较充分,后续线割放电加工时不易开裂、磨削加工中不易退火、表面可镀钛等优点,在生产中得到一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