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塑料模具排位 比方一出二 两产品走流道的方向留多少距离
资料推荐的值属于常规要求,具有参考性而不能照搬。
在实际的模具设计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进料方式、比如产品过大或过小、比如不同的产品共模,以及其它因素。
如果按大水口进料,流道位置的产品边距按推荐值就可以;如果是潜伏浇口就要依据浇口深度考虑出模角度,适当加长边距;如果采用牛角浇口,则还要加长。
当产品过小时,边距可以缩短,反之,就有可能加大。当大小偏差过大的产品共模,边距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其实,总体来说还是要结合产品结构、外观要求、进料方式、具体排布、产能要求、选用材料等多方面来结合考虑。
❷ 塑胶模具排位的过程
塑胶模具排位的过程
引导语: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出来的一些关于塑胶模具排位的过程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哦!
塑胶模具排位的过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你必须对进胶方式,分型面的设计和加工,顶针的分布技巧,产品外观要求,产品的一些常见的缺陷都很了解才能去做这件事。
第一,当你接到一个产品要进行模具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进胶位置和方式。
进胶又受到一模出几穴和产品是不是外观件的影响。一出一的也有,一般都是大件或形状怪的;最好搞的就是一出二,这种排法最适合做大水口侧进胶或潜水进胶;其次是一出四的一出四也就是两个一出二加起来,不过这要考虑流道的长度,和度适当不仅可以节省料还可以让进胶顺利;一出六一出八,一出十六等都可以说是一出四的演变。在设计流道时上一级流道要比下一级流道大25%。另外如果产品是外观件很多时间不能用大水口侧进胶,这样会损坏外观。这时多用点进胶和潜水在顶针上的做法。但是潜水在顶针上的做法要小心有时产品的表面会冲花。
第二,分型面的设计。
做分型面时第一就是要检查倒扣问题。在做分型面时同时也要考虑结构,结构的强度和可行性以及分型面的好不好加工,以及本厂的加工能力。尽量用平整的分型面少用曲面分型面。
第三,以上这些你都确定好,就可以定模仁的大小。
这时把产品图所要的视图都做好,一定是1:1的。然后复制一份并镜像,再乘以产品的缩水率。
接下来我们就要用镜像过并乘了缩水的图来进行排位。我们以一出二来说明,一出二的话两个产品中间就会有一段流道,那这个流道的长度如何确定呢,一般唧嘴在模胚的中心,所以两个产品之间的`距离至少要放的下一个唧嘴并保证到胶位的钢料的强度。
如果唧嘴直径是12,那两个产品之间至少要有30MM.当然这个也要看产品的大小和高度来决定,最好保证两个产品的中心距为整数。两个产品的中心定下来后,就可以确定内模的大小了。通常是产品的边向外30MM就差不多了,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细节的调整。内模的大小主要和水路以及锁内模的螺丝有影响,水路主要受产品的大小和顶针的分布影响,顶针的分布是依据产品的。这些都搞好了就是确定模胚的大小,模胚的大小是内模的大小加上50MM就差不多了,但是还是要把模胚调出看一下才行,这个遵守一个原则,就是内模的边到回针的边至少要有10MM,到顶针板的边是正负5MM最佳。
第四,所以的大小都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细节性的工作了,完善模胚,做内模的排气等。
以上的信息,你都接收到了吗?
;❸ 多工位模具步距怎么算
①用导正销做精确定位的条料排样图因步距积累误差较小,对产品精度影响不大,可适当地多设置空位工位,因为多个导正销同时对条料进行导正,对步距送进误差有相互抵消的可能。而单纯以侧刃定距的多工位级进模,其条料送进时随着工位数的增多而误差累积加大,不应轻易增设一个空位工位。
②当模具的步距较大时(步距> 16mm),不宜多设置空位工位。尤其对于一些步距大于30 m的多工位级进模更不能轻易设置一一个空工位。 反之,当模具的步距较小(一般<8 m)时,增加一些空位工位对模具的影响不大。有时步距过小,如果不多增设空位工位,模具的强度就较低,而且,模具的一些零部件就无法安装。此时,就应该考虑增加空位工位。
③精度高、形状复杂的零件在设计排样图时,应少设置空位工位;精度较低、形状简单的零件在设计排样图时,可适当地多设置空位工位。
2.步距基本尺寸的确定
级进模的步距是确定条料在模具中每送进一次, 所需要向前移动的送料距离。步距的精度直接影响冲件的精度。设计级进模时,要合理地确定步距的基本尺寸和步距精度。步距的基本尺寸,就是模具中两相邻工位的距离。级进模任何相邻两工位的距离都必须相等(有关步距的内容参见第2章)。
步距的精度直接影响冲件的精度。由于步距的误差,不仅影响分段切除余料,导致外形尺寸的误差,还影响冲压件内、外形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步距精度越高,冲件精度也越高,但模具制造也就越困难。所以步距精度的确定必须根据冲压件的具体情况来定。影响步距精度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冲压件的精度等级、形状复杂程度、冲压件材质和厚度、模具的工位数,冲制时条料的送进方式和定距形式等。
❹ 模具设计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多少
这个要看产品实际情况而定,没有准数的.大产品高度不高也可挨得近些,小产品如果高度高的话就得排得开一些.要考虑钢材强度问题.小产品之间5mm都有过.
❺ 模具设计中排位要注意什么
一、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是
1.便于脱模;
2.涨模力(塑料熔体压强在型腔分型面投影面积上的乘积,即为涨模力。简单说就是塑料熔体使模具涨开的力)应均衡;
3.分流道尽可能短,以减少浇口料,且注塑压力易传递到型腔。
二、其次应注意的还有:
1、搭边取值一般为材料厚度的1.2~1.5倍,并尽量使材料带宽度和步距取整数。
2、排样方式的选择
3、排样图规范注明详细工部名称、料宽步距、送料方向、片纹方向、冲床吨位、闭模高度
4、压延(料纹)方向;
5、毛边方向;
6、接刀;
7、.冲头形状;
8、材料利用率;
9、成型工艺;
10、冲裁先后顺序
11、先冲定位孔,在由小到大、由内到外,最后还要留一定的空工委留作整形等。
❻ 注塑模具设计一模两腔,塑件有个5mm*20mm的侧孔,模具型腔排布两腔之间的距离多少合适
塑件有是5mm*20mm的,两腔间距20-30MM 就差不多了,间距越大需要的模具、注塑机吨位和射胶压力也就越大
❼ 一款塑胶产品,在模具排位时,怎么判断其中的零件出几个呀
一、模具排位
<1>.制品在内模的排位应以最佳效果形式排放位置,要考虑入水位置和分型面因素. 要与产品的外形大小、深度成比例.
<2>.制品到精框边的距离:
A).小件的制品:距离为25mm~30mm之间,成品之间为15mm~20mm,如有镶件则为25mm左右,成品间有流道的最少要15mm.
B).大件的制品:距边为35~50mm,有镶件最小为35mm,如1件钢件出多件小产品,则其之间的距离应12~15mm左右.成品长度在200mm以上,宽度在150mm以上其产品距边应不少于35mm.
<3>.制品排位时选择基准的原则:
A).优先选取具明显特征(如柱位、碰穿孔、骨位中)的部分分中. B).若选取PRO/E 3D基准时,要注明 CSO 或 CSI或DTM的名字. C).形状特别,难以确定基准的制品,要与CAM讨论再确定其基准.
D).制品基准与模胚中心一定要为整数,并在标注尺寸时于数字上加方框以示区别.
<4>.排位时确定内模精框X,Y坐标方向的原则:若内模精框长宽尺寸差明显,必须取较长一方之方向为X轴方向放置模胚排位,以配合工场机床加工方向,减少出错几率.
❽ 什么是模具排位
模具排位图是分模前就进行的,一般都是用产品排位。模具排位图是根据客户提供的要求进行产品的分布排位,主要是根据客户产量的大小确定。这个事塑料模具的产品排位。
模具(mú jù)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❾ 注塑模具设计一模八腔,塑件有两件,小的长12mm,大的长25mm,共16件,型腔排布怎么样,间距多少合适
粗的那流道要一点一点开大,去调平衡。产品不大,间距离25—30就可以了。最好中间能留个6-8水路的位置
❿ 排孔距离侧板边缘的距离多少合适
”孔距“指的是同一排,相邻的两个之间的距离。“孔边距”指的是第一排孔与版自由面(岩边)的距离。权
经验公式一般是不能小于2倍的材料厚度,若材料厚度是1mm,则孔到边最少要2mm。
具体不同的材料和厚度有个适合范围,可以查设计手册或零件手册。孔间距同上,在模具中被加工工件中孔与孔的距离,都有最小限制的。一般也要考虑冲针的安装位置。
比如常见的电脑电源上的孔,一般在80孔到200孔,(散热用),间距2.5MM,材料0.8MM(大于1.6MM),但是不能一次性把所有孔都冲出来,材料会存在变形,脱料困难等问题,所以一般分2~3次冲,每次冲20~40个孔,分单工序模具或连续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