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氮化过后崩模是什么问题,铝挤压模具
模具崩裂应该与模具的氮化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模具的氮化层很薄,不会影响到模具材料整个的性能,氮化不过是增加模具表面的硬度与耐磨性能。所以,模具的崩裂还是应该从模具的结构是否合理,热处理淬火或者回火是否到位等找问题。
❷ Cr12盐浴氮化需要多高温度
呵呵,CR12模具钢主要是用作冷冲模,一般都是中温回火,而不是调质(淬火+高温回火)。 至于盐浴氮化,一般要在550℃以上,氮化效果才好,故选择550~570℃的范围是合理的(太高容易发生高温回火或者退火)。
❸ 铝型材挤压模具的氮化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氮化的工艺:
气体软氮化的主要工艺参数为氮化温度,氮化时间,以及氮化气氛。
气体软氮化温度常用560-570℃,因该温度下氮化层硬度最高。氮化时间通常为3-4小时,因为化合物层的硬度在共渗2-3小时达到最高,而随时间的延长,氮化层深度增加缓慢。氮化气氛由氨气分解率和含碳渗剂的滴量速度所决定。
氮化的原理:
气体软氮化,即气体氮碳共渗,是指以气体渗氮为主,渗碳为辅的的低温氮碳共渗。常用介质有50%氨气+50%吸热式气体(Nitemper法);35%-50%氨气+50-60%放热式气体(Nitroc法)和通氨气时滴注乙醇或甲酰胺等数种。在软氮化时,由于碳原子在ε相中的溶解度高,软氮化的表层是碳、氮共同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韧性好且耐磨。
在气体软氮化过程中,由于碳原子的溶解度极低,所以很快达到饱和状态,析出许多超显微的渗碳体质点。这些渗碳体质点,作为氮化物结晶的核心,促使氮化物的形成。而当表层氮浓度达到一定时便形成ε相,而ε相的碳溶解能力很高,反过来又能加速碳的溶解。
气体软氮化后,其组织由ε相,γ′相和含氮的渗碳体Fe3(C,N)所组成,碳会降低氮的扩散速度,所以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较硬氮化大,渗层更薄。但同时,由于软氮化层不存在ξ相,故氮化层韧性比硬氮化后更佳
❹ 氮化多少温度最佳呀
氮化温度比较宽,相对其他热处理工艺温度比较低,渗速比较慢,一般420~650摄氏度之间,要根据相应的零件服役要求来设计热处理工艺,如耐蚀氮化,温度在620~650度,如零件强度要求高,前面经过调质处理,氮化温度要低于前面调质的回火温度30度,一般选择570度左右,有比较好工艺性。
❺ 氮化时温度最合适
气体氮化的温度为:
温度一般在480~520℃之间℃,
还有以抗蚀为目的的气体渗氮,
渗氮温度在 550~700℃之间,
液体氮化的温度为:
560~600℃;离子氮化的温度为:
离子氮化处理的温度520~540℃之间。
❻ 模具氮化和不氮化在性能上有什么差异
模具进行氮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性、抗腐蚀性能和疲劳性能。由于渗氮温度较低,一般在500-650~范围内进行,渗氮时模具芯部没有发生相变,因此模具渗氮后变形较小。一般热作模具钢(凡回火温度在550-650~的合金工具钢)都可以在淬火、回火后在低于回火温度的温度区内进行渗氮;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在制作塑料模时也可在调质后的回火温度下渗氮;一些特殊要求的冷作模具钢也可在氮化后再进行淬火、回火热处理。
实践证明,经氮化处理后的模具使用寿命显著提高,因此模具氮化处理已经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工艺不正确或操作不当,往往造成模具渗氮硬度低、深度浅、硬度不均匀、表面有氧化色、渗氮层不致密、表面出现网状和针状氮化物等缺陷,严重影响了模具使用寿命。因此研究模具渗氮层缺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减少和防止渗氮缺陷产生的工艺措施,对提高模具的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