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模具设计 > 模具条件处理是什么

模具条件处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12 01:51:59

①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热处理是保证模具性能的重要工艺过程。它对模具的如下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模具的制造精度:组织转变不均匀、不彻底及热处理形成的残余应力过大造成模具在热处理后的加工、装配和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变形,从而降低模具的精度,甚至报废。

模具的强度:热处理工艺制定不当、热处理操作不规范或热处理设备状态不完好,造成被处理模具强度(硬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模具的工作寿命:热处理造成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晶粒度超标等,导致主要性能如模具的韧性、冷热疲劳性能、抗磨损性能等下降,影响模具的工作寿命。

模具的制造成本:作为模具制造过程的中间环节或最终工序,热处理造成的开裂、变形超差及性能超差,大多数情况下会使模具报废,即使通过修补仍可继续使用,也会增加工时,延长交货期,提高模具的制造成本。

正是热处理技术与模具质量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使得这二种技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模具热处理技术发展较快的领域是真空热处理技术、模具的表面强化技术和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

模具的真空热处理技术

真空热处理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热处理技术,它所具备的特点,正是模具制造中所迫切需要的,比如防止加热氧化和不脱碳、真空脱气或除气,消除氢脆,从而提高材料(零件)的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真空加热缓慢、零件内外温差较小等因素,决定了真空热处理工艺造成的零件变形小等。

按采用的冷却介质不同,真空淬火可分为真空油冷淬火、真空气冷淬火、真空水冷淬火和真空硝盐等温淬火。模具真空热处理中主要应用的是真空油冷淬火、真空气冷淬火和真空回火。为保持工件(如模具)真空加热的优良特性,冷却剂和冷却工艺的选择及制定非常重要,模具淬火过程主要采用油冷和气冷。

对于热处理后不再进行机械加工的模具工作面,淬火后尽可能采用真空回火,特别是真空淬火的工件(模具),它可以提高与表面质量相关的机械性能,如疲劳性能、表面光亮度、而腐蚀性等。

热处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包括组织模拟和性能预测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应用,使得模具的智能化热处理成为可能。由于模具生产的小批量(甚至是单件)、多品种的特性,以及对热处理性能要求高和不允许出现废品的特点,又使得模具的智能化热处理成为必须。模具的智能化热处理包括:明确模具的结构、用材、热处理性能要求模具加热过程温度场、应力场分布的计算机模拟模具冷却过程温度场、相变过程和应力场分布的计算机模拟加热和冷却工艺过程的仿真淬火工艺的制定热处理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在真空高压气淬方面,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技术研发,主要针对目标也是模具。

模具在工作中除了要求基体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和韧性的合理配合外,其表面性能对模具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这些表面性能指: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摩擦系数、疲劳性能等。这些性能的改善,单纯依赖基体材料的改进和提高是非常有限的,也是不经济的,而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正是表面处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模具的表面处理技术,是通过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复合处理技术,改变模具表面的形态、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应力状态,以获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统工程。从表面处理的方式上,又可分为: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物理化学方法和机械方法。虽然旨在提高模具表面性能新的处理技术不断涌现,但在模具制造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是渗氮、渗碳和硬化膜沉积。

渗氮工艺有气体渗氮、离子渗氮、液体渗氮等方式,每一种渗氮方式中,都有若干种渗氮技术,可以适应不同钢种不同工件的要求。由于渗氮技术可形成优良性能的表面,并且渗氮工艺与模具钢的淬火工艺有良好的协调性,同时渗氮温度低,渗氮后不需激烈冷却,模具的变形极小,因此模具的表面强化是采用渗氮技术较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

模具渗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模具的整体强韧性,即模具的工作表面具有高的强度和耐磨性,由此引入的技术思路是,用较低级的材料,即通过渗碳淬火来代替较高级别的材料,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硬化膜沉积技术目前较成熟的是CVD、PVD。为了增加膜层工件表面的结合强度,现在发展了多种增强型CVD、PVD技术。硬化膜沉积技术最早在工具(刀具、刃具、量具等)上应用,效果极佳,多种刀具已将涂覆硬化膜作为标准工艺。模具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涂覆硬化膜技术。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硬化膜沉积技术(主要是设备)的成本较高,仍然只在一些精密、长寿命模具上应用,如果采用建立热处理中心的方式,则涂覆硬化膜的成本会大大降低,更多的模具如果采用这一技术,可以整体提高我国的模具制造水平。

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

模具在制造过程中进行热处理是绝大多数模具长时间沿用的一种工艺,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上就提出预硬化的想法,但由于加工机床刚度和切削刀具的制约,预硬化的硬度无法达到模具的使用硬度,所以预硬化技术的研发投入不大。随着加工机床和切削刀具性能的提高,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开发速度加快,到上个世纪80年代,国际上工业发达国家在塑料模用材上使用预硬化模块的比例已达到30%(目前在60%以上)。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采用预硬化模块(主要用国外进口产品)。

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主要在模具材料生产厂家开发和实施。通过调整钢的化学成分和配备相应的热处理设备,可以大批量生产质量稳定的预硬化模块。我国在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方面,起步晚,规模小,目前还不能满足国内模具制造的要求。

采用预硬化模具材料,可以简化模具制造工艺,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提高模具的制造精度。可以预见,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预硬化模具材料会用于更多的模具类型。 模具热处理是保证模具性能的重要工艺过程。它对模具的如下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模具的制造精度:组织转变不均匀、不彻底及热处理形成的残余应力过大造成模具在热处理后的加工、装配和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变形,从而降低模具的精度,甚至报废。

模具的强度:热处理工艺制定不当、热处理操作不规范或热处理设备状态不完好,造成被处理模具强度(硬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模具的工作寿命:热处理造成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晶粒度超标等,导致主要性能如模具的韧性、冷热疲劳性能、抗磨损性能等下降,影响模具的工作寿命。

模具的制造成本:作为模具制造过程的中间环节或最终工序,热处理造成的开裂、变形超差及性能超差,大多数情况下会使模具报废,即使通过修补仍可继续使用,也会增加工时,延长交货期,提高模具的制造成本。

正是热处理技术与模具质量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使得这二种技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模具热处理技术发展较快的领域是真空热处理技术、模具的表面强化技术和模具材料的预硬化技术。

;

② 模具热处理 是什么

模具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内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容。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③ 什么是模具表面处理其作用有哪些

电镀和氮化。其中氮化有普通氮化和真空氮化。其他的用的不多。

④ 模具存放及使用环境有什么要求也就是温度 湿度等条件

一般的模具存放在干燥的室内即可,但是要尽量保证模具生锈,如果有一段时间不用,要认真清理杂物,吹干水分,喷上WD-40等防锈油,裹上PE膜等等,如果想解决长期的问题,可在模具加工后进行电镀处理。

⑤ 模具表面处理有哪些

问题一:什么是模具表面处理?其作用有哪些 喷砂,皮纹和火花纹都属于模具表面处理范畴,这三种表面处理技术,其中喷砂和皮纹我们用的比较多,留火花纹的也有一些,但是不太多。对于塑料模具的喷砂,皮纹和火花纹的三种工艺,做一个概括性的解释。
喷砂就是把石英砂通过一定气压的气枪射向模具表面,从而在塑料模具表面形成一层磨砂面。当塑料模具注塑产品的时候,就会在产品表面形成磨砂效果。一般喷砂分为细砂和粗砂两种。对于喷砂处理,塑件的表面容易磨掉。
皮纹是通过化学药水腐蚀方法制成。皮纹面得种类最多,可以仿制各种效果面。对于皮纹加工的价格相差非常大,皮纹工艺的技术含量高。对于不同的皮纹,价格相对比较低。但是对于用于汽车内饰件模具和家电模具等的立体皮纹,价格就要贵的多了。
火花纹指的就是电火花塑料模具加工后留下的纹路。对于火花纹往往模具放电加工后,产品表面留火花纹效果也可以,接纳了留火花纹处理。一般不会特意做电极加工火花纹,那样成本较高。
对于塑料模具表面处理技术,我们用的最多的是皮纹。当然实际产品需要采用何种表面处理,还是要根据塑件的用途决定。

问题二:表面处理对模具使用寿命的影响有哪些 影响冲模寿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冲模的设计、制造及使用等方面综合分析冲模寿命的影响因素,并捉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冲压设备 冲压设备(如压力机)的精度与刚性对冲模寿命的影响极为重要。冲压设备的精度高、刚性好,冲模寿命大为提高。例如:复杂硅钢片冲模材料为Crl2MoV,在普通开式压力机上使用,平均复磨寿命为1-3万次,而新式精密压力机上使用,冲模的复磨寿命可达6~12万次。尤其足小间隙或无间隙冲模、硬质合金冲模及精密冲模必须选择精度高、刚性好的压力机,否则,将会降低模具寿命,严重者还会损坏棋具。 2、模具设计 (1)模具的导向机构精度。准确和可靠的导向,对于减少模具工作零件的磨损,避免凸、凹模啃伤影响极大,尤其是无间隙和小间隙冲裁模、复合模和多工位级进模则更为有效。为提高模具寿命,必须根据工序性质和零件精度等要求,正确选择导向形式和确定导向机构的精度。一般情况下,导向机构的精度应高于凸、凹模配合梢度。 (2)模具(凸、凹模)刃口几何参数。凸、凹模的形状、配合间隙和圆角半径不仅对冲压件成形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对于模具的磨损及寿命也影响很大。如模具的配合间隙直接影响冲裁件质量和模具寿命。精度要求较高的,宜选较小的间隙值;反之则可适当加大间隙,以提高模具寿命。 3、冲压工艺 (1)冲压零件的原材料。 实际生产中,由于外压零件的原材料厚度公差超差、材料性能波动、表面质量较差(如锈迹)或不干净(如油污)等,会造成模具工作零件磨损加剧、易崩刃等不良后果。为此,应当注意:①尽可能采用冲压工艺性好的原材料,以减少冲压变形力;②冲压前应严格检查原材料的牌号、厚度及表面质量等,并将原材料擦拭干净,必要时应清除表面氧化物和锈迹;③根据冲压工序和原材料种类,必要时可安排软化处理和表面处理,以及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和润滑工序。 (2)排样与搭边。 不合理的往复送料排样法以及过小的搭边值往往会造成模具急剧磨损或凸、凹模啃伤。因此,在考虑提高材判利用毕的同时,必须根据零件的加工批量、质量要求和模具配合间隙,合理选择排样方法和搭边值,以提高模具寿命。 4、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是材料种类、化学成分、组织结构、硬度和冶金质量等诸冈索的综合反映。不同材质的模具寿命往往不同。为此,对于冲模工作零件材料提出两项基本要求:①材料的使用性能应具有高硬度(58~64HRC)和高强度,并具有高的耐磨性和足够的韧性,热处理变形小,有一定的热硬性;②工艺性能良好。冲模工作零件加工制造过程一般较为复杂。因而必须具有对各种加工工艺的适应性,如可锻性、可切削加工性、淬硬性、淬透性、淬火裂纹敏感性和磨削加工性等。通常根据冲压件的材料特性、生产批量、精度要求等,选择性能优良的模具材料,同时兼顾其工艺性和经济性。 5、热加工工艺 实践证明。模具的热加工质量对模具的性能与使用寿命影响甚大。从模具失效原因的分析统计可知,因热处理不当所引发模具失效事故约占40%以上。模具工作零件的淬火变形与开裂,使用过程的早期断裂,均与摸具的热加工工艺有关。 (1)锻造工艺,这是模具工作零件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高合金工具钢的模具,通常对材料碳化物分布等金相组织提出技术要求。此外,还应严格控制锻造温度范围,制定正确的加热规范,采用正确的锻造力法,以及锻后缓冷或及时退火等。 (2)预备热处理。应视模具工作零件的材料和要求的不同分别采用退火、正火或调质等预备热处理工艺,以改善组织,消除锻造毛坯的组织缺陷,改善加......>>

问题三:塑胶产品表面处理有哪些 塑胶产品表面处理:
1, IMD
2, 喷油处理,要求油漆用那种金属烤漆.
3, 表面烫金处理, (电化铝转移),但是对表面形状有要求 (也叫热转印)
(1)、有关烫印板,即施压头部份的材料选取,以红铜材料为最佳,因为红铜散热性、传热性比较好,在金属中属于中性材料,既不太软也不太硬,不仅便于加工,有一定弹性,耐用性很好;不过实际使用时,很多厂商为降低材料成本,选择的多是铝合金印板,这样在烫板制作成本上可以省一些,不过因为铝材太软,使用寿命差,如果批量很大,用一段时间还得重新制版,制版费也不便宜了,所以应该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问题。
(2)、有关烫印工艺条件方面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烫印压力、烫印温度和烫印时间。
(3)、最重要的就是烫金原材料的选择,即烫金纸,选择时要注意与不同的烫印基材相匹配才行,并非一种烫金纸就能通吃所有的材料,这主要是关系到热转印时的粘着牢固度的问题。
4, 水转印 大致原理如下:先将图案印刷到
转印纸上,将印刷表面贴上一层保护膜.转印纸制作完成.在印刷时,须将保护膜撕掉,用水浸湿,贴于被印刷表面.由于水的作用,油墨贴附于产品表面.再将转银纸撕掉.待水干后.转银完成.
5, 真空覆膜
6, 表面拉丝
7, 电镀

问题四:模具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有哪些? 你是指表面清洗处理还是什么呢,清洗处理方面是;1,电解洗净系统是向金属表面发射气体,用桑拿的效果除去金属表面的脏物,不纯物,还可以完全除去模具上的积炭,铁锈,树脂成分,湿气,油污,通过超声波的震动污垢剥离漂浮起来,金属附在阴极,即使相当小的角落里的污垢也能完全去除。
2.将金属还原到原有的铜绿色,恢复金属原来的绮丽。
3,即使是复杂的形状也可以去除污垢.

问题五:模具的型腔的作用及表面处理方法有哪些 塑料模具、压铸模具、橡胶模具、陶瓷模具等型腔类的模具,其型腔就是成型产品的地方。这类模具一般都要型腔(凹模)、型芯(凸模),(吹塑模没有凸模,吸塑模没有凹模)。型腔形成产品的外形,型芯形成产品的内形。这类模具的表面处理方法是;淬火、渗碳、渗氮、镀铬、表面发蓝(发黑)等。

问题六:压铸模具都有哪些表面处理技术 为了提高压铸模的使用寿命,业内人生想了很多办法,有很多相关文献报道。然而,情况很复杂,是一个因使用条件而异(如模具的材料及其来源、基体热处理工艺;压铸零件的材料成分、压铸工艺;模具的设计水平和设备的型号乃至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等)的问题,也会影响随后表面处理的效果。
当今用得较多的是渗氮或氮碳共渗(软氮化),然后加上后续氧化处理。其中的技术要求和工艺方法也很有讲究,处理后的效果差异相当大。
模具是易损件,只有自己跟自己比,‘更好一些’而已。

问题七:模具需要进行什么电镀,表面处理吗 先说说你是什么模具,是钣金,压铸还是塑料。模具一般不要电镀,极少有模具去电镀的。除非你的材料需要极强的耐腐蚀性。如果电镀,应该是镀铬。
另外模具的表面处理很多,有些时候有的人把热处理也说成是表面处理。一般有渗碳渗氮的,为的是增加表面硬度。也有因为产品的要求,将模具做表面蚀刻纹路的,这也算一种表面处理。

问题八:模具加工表面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哪些 皮纹、氮化、电镀、抛光-SINO罗

问题九:模具表面处理除了渗氮还有别的么 模具型腔表面一般除了渗氮外,还可以进行镀硬铬处理。镀铬一般是为了修补尺寸的缺陷外,还可以增加模具的使用寿命。

问题十:注塑模具表面处理方法有几种 电镀和氮化。其中氮化有普通氮化和真空氮化。其他的用的不多。

⑥ 模具制作、管理流程

一、制造模具的条件

1、环境条件

温度:在制造阳模和阴模的全过程应始终保持同一环境温度,即21~28℃。

湿度:湿度对胶衣和树脂的固化影响很大,理想的湿度范围为40~60,若制造模具时相对湿度超过65,应等待至合适的生产条件再施工,尤其南方及沿海地区,湿度比较大,更应该慎重。

2、洁净的车间

在一个肮脏环境中是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模具,阴、阳模的制造区应高度清洁,必须比制品生产区有更高的维护管理标准,所以,在模具制造伊始,就应提前作好模具制造区的除尘与清洁工作。

3、洁净的压缩空气

纯净、干燥的气源供给是制造高品质模具的另一要素。若风管中空气带有少量的水或油,则模具胶衣表面就会出现大量针孔和麻点,为此要付出大量的劳动力进行修补,这样,模具的质量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空压机需要安置在良好的环境中,并为其配备有效的空气干燥器和油水分离器。

4、原辅材料的选用

选用优质的原辅材料,是制造高品质模具的重要条件。用于制造模具的原辅材料成本对于总成本来说只占很小的百分比,不能试图节约而使用产品树脂或已过贮存期的材料和劣质材料。

5、制定合理的制模时间表

安排适宜的制模时间表是制造好模具的因素之一。不管是采用传统的铺层方法,还是选用新的低收缩系统,所需求的时间均由这些原辅材料的化学特性决定的,企图走捷径或加速工艺,都将对模具的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模具胶衣的喷涂

模具胶衣的操作过程是模具制造中至关重要的一步,甚至可以想象模具胶衣就是整个模具,所有的后铺层及结构骨架都是为模具表面胶衣层服务的。

模具胶衣比一般产品胶衣需要更高的使用和固化条件。高质量的模具表面要求十分精密的模具胶衣操作及混合过程。

1、设备

采用喷射设备涂敷模具胶衣是模具制造工艺中一个重要环节。适宜的喷射压力对避免多孔和胶衣流挂、胶衣分色等现象有重要影响。

我们目前使用的871喷枪,在喷枪壶里,固化剂通过手动混合,保证了准确的比例,但喷枪喷出的扇形混合物的分布产生一非常细的雾化效果,喷涂的速度比泵送系统慢,其工作时间受到原料凝胶时间的限制。

2、模具胶衣的检验

模具胶衣的贮存期是要求非常严格的指标,依照胶衣供应商的建议是十分重要的,大多数情况下,生产者能够保证胶衣从包装到一特定时间的使用质量。因此,生产者与检查者应经常检验每桶胶衣的生产日期或日期编号,以便确认胶衣是否在有效的使用期内。

⑴ 混合

在使用前用一气动搅拌器彻底搅拌每一桶模具胶衣,并确保桶里所有的材料都得到完全的混合,然后,允许胶衣停留几分钟以恢复到它自身的黏度,再进行使用。

⑵ 温度

核实胶衣的温度在21~28℃范围内,该温度是制模工艺要求的适宜温度。

⑶ 凝胶时间

每桶模具胶衣的凝胶时间、供应商都有明确规定。模具胶衣进厂后,质检部门必须核实凝胶时间,即

A、样品应达到标准的测试温度25℃;

B、加入指定数量的固化剂并混和均匀;

C、记录下从固化到加入到凝胶的时间。

⑷ 粘度

需要用BROOKFIELD粘度计测试胶衣粘度。胶衣样品的温度为25℃。

a、选择合适的转子置于样品中;

b、粘度计以低速和高速旋转;

c、记录读数并转化为粘度指标。

在工厂内进行模具材料的质检是非常重要的,往往生产者都把这一重要步骤忽略了。

3、脱模腊、脱模剂处理

对模具进行脱模蜡或脱模剂处理。

⑴ 把水磨、抛光处理好的玻璃钢模具清理干净,用毛巾擦干,待干透后,用3~4层干净的纱布包上适量的脱模蜡(美国船牌 R333号),采用回旋法均匀的涂在模具表面上,稍待3~5分钟,用干净的白毛巾用力揩擦,直至镜面效果,放置约2小时。重复上述操作共4次。第5次操作放置6小时以上。

防滑面、形状复杂的地方上完脱模蜡之后,建议涂一遍多次脱模剂。

⑵ A、新模具或旧模具皆应以适当之溶剂(例如丙酮)清洗,务必将表面之杂质、蜡垢等清洗干净,并至干燥。

B、将CHEMLEAS PMR 以干净之纱布浸湿后,涂覆于模具上。

C、涂覆后,在CHEMLEASE PMR 尚未干固前,用干布均匀涂覆至表面各处。

D、首次使用本品,须重复4—5次,每间隔约10—20分钟,如模具面积较大,则每涂覆一次后可连续涂覆,最后一层涂覆后须用干布将模具擦拭光亮,并静置一小时以上使用。

E、一次使用时,胶衣可能难以涂覆,这是脱模效果太好的缘故,可涂少量脱模蜡,以后不必使用。

F、若脱模较困难时,再以CHEMLEAS PMR 涂覆1—2次,如此即可达到节省成本和确保品质的目的。

4、胶衣的喷涂

模具上涂完脱模腊(剂)后,就进行胶衣喷涂。建议模具胶衣厚度为1mm,胶衣分两层,喷涂过程分两次完成,每层0.5 mm厚,且每层喷三遍,一遍0.15 mm~0.17 mm。模具胶衣的厚度需要严格控制的,这就要求每喷完一遍胶衣后,都要用胶衣尺在模具表面很多地方精确计量胶衣层的厚度。

正确的胶衣喷涂方法如下:

⑴ 喷第一遍厚度为0.15 mm~0.17 mm的模具胶衣。

⑵ 与第一遍成垂直方向喷第二遍胶衣,厚度为0.15 mm~0.17 mm。

⑶ 再按第一遍的方向喷最后一遍胶衣,这样第一层的胶衣厚度就是0.5 mm。

⑷为避免龟裂或起皱,应在第一层胶衣固化后,才能喷另一层胶衣。在正常温度下,固化时间为90分钟。

阅读全文

与模具条件处理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碳钢退火为什么设置在620 浏览:743
钢钢铁用英文怎么说 浏览:544
为什么精车钢材内球粘刀 浏览:428
采暖用无缝钢管是什么管 浏览:845
ysl方管13和50 浏览:704
高达无缝用什么补土 浏览:139
深圳旭东钢构技术怎么样 浏览:918
五寸圆形模具直径多少 浏览:535
游戏币开一个模具多少钱 浏览:357
钢铁男人什么意思 浏览:619
配方是四寸模具是六寸怎么换算啊 浏览:575
什么叫无缝山羊绒毛衣 浏览:274
怎么看自己能不能跳钢管舞 浏览:168
2021年5月31日螺纹钢价格多少 浏览:425
打火机能焊接什么工具 浏览:6
亚索什么皮肤无缝e 浏览:63
铝合金模具多少钱一套 浏览:444
小批生产适合什么模具 浏览:112
引脚焊接为什么不上锡 浏览:481
读模具怎么样 浏览: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