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塑胶模具产品图怎么看
塑胶模具的结构组成图解说明:
模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原理指:将受热融化的塑胶原材料由注塑机螺杆推进高压射入塑胶模具的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塑胶成形产品。
塑胶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塑胶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胶品种和性能、塑胶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一、塑胶模具结构按功能分,主要由:浇注系统、调温系统、成型零件系统、排气系统、导向系统、顶出系统等组成。其中浇注系统和成型零件是与塑料直接接触部分,并随塑料和制品而变化,是塑模中最复杂,变化最大,要求加工光洁度和精度最高的部分。
1.浇注系统:是指塑料从射嘴进入型腔前的流道部分,包括主流道、冷料穴、分流道和浇口等。
2.成型零件系统:是指构成制品形状的各种零件组合,包括动模、定模和型腔(凹模)、型芯(凸模)、成型杆等组成。型芯形成制品的内表面,型腔(凹模)形成制品的外表面形状。合模后型芯和型腔便构成了模具的型腔。按工艺和制造要求,有时型芯和凹模由若干拼块组合而成,有时做成整体,仅在易损坏、难加工的部位采用镶件。
3.调温系统:为了满足注射工艺对模具温度的要求,需要有调温系统对模具的温度进行调节。对于热塑性塑料用注塑模,主要是设计冷却系统使模具冷却(也可对模具进行加热)。模具冷却的常用办法是在模具内开设冷却水通道,利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带走模具的热量;模具的加热除可利用冷却水通热水或热油外,还可在模具内部和周围安装电加热元件。
4.排气系统:是为了将注射成型过程中型腔内的空气及塑胶融化所产生的气体排除到模具外而设立,排气不畅时制品表面会形成气痕(气纹)、烧焦等不良;塑胶模具的排气系统通常是在模具中开设的一种槽形出气口,用以排出原有型腔空气的及熔料带入的气体。熔料注入型腔时,原存于型腔内的空气以及由熔体带入的气体必须在料流的尽头通过排气口向模外排出,否则将会使制品带有气孔、接不良、充模不满,甚至积存空气因受压缩产生高温而将制品烧伤。一般情况下,排气孔既可设在型腔内熔料流动的尽头,也可设在塑模的分型面上。后者是在凹模一侧开设深0.03-0.2mm,宽1.5-6mm的浅槽。注射中,排气孔不会有很多熔料渗出,因为熔料会在该处冷却固化将通道堵死。排气口的开设位置切勿对着操作人员,以防熔料意外喷出伤人。此外,也可利用顶出杆与顶出孔的配合间隙,顶块和脱模板与型芯的配合间隙等来排气。
5.导向系统:是为了确保动模和定模在合模时能准确对中而设立,在模具中必须设置导向部件。在注塑模中通常采用四组导柱与导套来组成导向部件,有时还需在动模和定模上分别设置互相吻合的内、外锥面来辅助定位。
6.顶出系统:一般包括:顶针、前后顶针板、顶针导杆、顶针复位弹簧、顶针板锁紧螺丝等几部分组成。当产品在模具内成型冷却后,模具前后模分离打开,由推出机构--顶针在注塑机的顶杆推动下将塑料制品及其在流道内的凝料推出或拉出模具开腔和流道位置,以便进行下一个注塑成型工作循环。
二、塑胶模具按结构分一般由模架、模仁、辅助零件、辅助系统、辅助设置、死角处理机构等几个部分组成。
1、模架:一般都不需要我们设计,可以直接从标准模架制造厂商那里订购,大大节约的设计模具所需时间,所以称它为塑胶模具标准模架。它构成了塑胶模具最基本的框架部分。
2、模仁:模仁部分是塑胶模具的核心部分,它是模具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塑胶产品的成形部分就在模仁里面,大部分时间的加工也花费在模仁上。不过,相对有些比较简单的模具,它没有模仁部分,产品直接在模板上面成形。早期的塑胶模具大都如此,相对比较落后。
3、辅助零件:塑胶模具常用辅助零件有定位环、注口衬套、顶针、抓料销、支撑柱、顶出板导柱导套、垃圾钉等等等,它们有一部分是标准件,可以直接在订购模架时一起订购,也有一部分需要自己设计。
4、辅助系统:塑胶模具的辅助系统有以下四个:浇注系统、顶出系统、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有时,因为所运用的塑胶材料需加热的温度很高,所以,有的模具还会存在一个加热系统。
5、附助设置:塑胶模具的附助设置有吊环孔、KO孔(顶棍孔)等等。
6、死角处理结构:当塑胶产品有死角的时候,模具还会有一个或多个处理死角的结构。如滑块、斜顶、油压缸等等。在国内大部分书上介绍这种处理死角的机构称之为“抽蕊机构”。
其实,塑胶模具并不难,不管塑胶产品怎样变化,对于来成形此塑胶产品的模具而言,它的结构无非就是上述的几个方面。而模具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模具是大还是小?各个附助零件、附助设置、附助系统的位置或者方式不一样。处理死角的方法、结构、大小等有所变化而已。当然,要使设计出来的模具加工简单、装配方便、寿命长、价格适中、成形产品不错,设计经验特别重要。好的经验,可以处理设计、加工当中出现的问题,对待设变也比较有把握。
三、注射机的结构组成:一台通用型注射机主要包括注射装置、合模装置、液压传动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注射装置主要作用是将塑料均匀地塑化,并以足够的压力和速度将一定量的熔料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注射装置主要由(螺杆、料筒和喷嘴组成的)塑化部件以及料斗、传动装置、计量装置、注射和移动油缸等组成。
合模装置:其作用是实现模具的启闭,在注射时保证成型模具可靠地合紧,以及脱出制品,合模装置主要由前后固定模板、移动模板、连接前后模板用的拉杆、合模油缸、连杆机构、调模装置以及制品顶出装置等组成。
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保证注射机按工艺过程预定的要求(压力、速度、温度、时间)和动作顺序准确有效的工作。注射机的液压系统主要由各种液压元件和回路及其它附属设备组成,电气控制系统则主要由各种电器和仪表组成,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对注射机提供动力和实现控制。
B. 注塑模具装配图绘图步骤
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
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为:
首先,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
其次,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他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要有足够的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栏外,还应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
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须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现总结如下:
⑴ 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① 应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图纸幅面和格式的有关规定(GB/T14689—2008)。
② 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③ 尽量以1:1的比例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的比例缩放,但尺寸按实际尺寸标注。
C. 模具图纸怎么看的
1、第一步就是要会看三视图,所有的制图的基础都是基于三视图。不论简单还是繁杂,循序渐进,先找模具对照着图纸找规律,头脑里要有空间想象力,能根据图纸的二维图想象出三维立体的模具,看的时间长了,就能提高识图的能力了。
2、无论怎么繁杂的图纸,都得遵循三视图的原理。弄懂了基本原理,再看繁杂的图纸也就简单了,所以,看图纸要从简单地图纸学起,一步一步,由简到繁,积累经验。
3、常规图纸分为主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和一些常规符号以及技术要求。模具种类繁复、用途不同、结构复杂。
4、常见模具图纸代号:G磨、TAN切点 、PG光学曲线磨、THR穿孔、JG坐标磨、BOTT底面、W/C,W线割、TOP顶面、E,EDM放电、SYM对称、L车、T厚度、INT交点、CB沉孔、C倒角、CLEAR间隙。
图纸是标有尺寸、方位及技术参数等施工所需细节和业主希望修建的工程实物的图示表达。它包含两层意思,作为包括在合同内的工作的图纸;由业主(或其代表)根据合同签发的增加和修改的图纸。1999年出版的《合同范本》中的图纸定义不包括承包商提供的图纸。
三视图关系:
1、位置关系:
这两条轴把三个视图加以定位:主视图在图纸的左上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方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主视图与俯视图长应对正(简称长对正) 主视图与左视图高度保持平齐 (简称高平齐)左视图与俯视图宽度应相等(简称宽相等)若不按上述顺序放置,则应注明三个视图名称
2、尺寸关系:
首先明确一下,物体的三视图和物体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对应关系。主视图的轮廓线表示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左视图的轮廓线表示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俯视图的轮廓线表示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规定左右为长,上下为高,前后为宽。
D. 模具图纸怎么看
1.先要能看懂三视图,因为一切制图的基础都是从三视图开始的。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先找一套模具,对照着图纸来看,找出规律。看模具图,要有空间想象能力,要能根据图纸表示的零件图,想象实际中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多看多练习,时间长了,视图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
2.不管多么复杂的图纸,都遵循三视图投影的原理。只需要搞懂其基本原理,再看多么复杂的图纸也不成问题。所以,看图纸要先从简单的图纸学着看,再逐步看一些复杂的图纸,这是一个逐渐加深学习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
3.常规的图纸中,分主视、俯视、侧视三图以及一些常规符号和技术要求。模具的种类很多,各类的模具的用途不同,结构也不同。冷冲模主要看冲孔落料的凸模与凹模;塑料模具与压铸模具主要看定模与动模,型芯与型腔。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
E. 装模具的步骤有哪些
冲压模具的装备步骤:
冲压模具装配步骤
(1)选择装配基准件。装配时,先要选择基准件。选择基准件的原则是按照模具主要零件加工时的依赖关系来确定,可以作为装配基准件的主要有凸模、凹模、凸凹模、导向板及固定板等。
(2)组件装配。组件装配是指模具在总装前,将两个以上的零件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连接成一个组件的装配工作。如模架的组装,凸模和凹模与固定板的组装,卸料与推件机构各零件的组装等。这些组件,应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进行组装,这将会对整副冲压模具的装配精度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3)总体装配。总装是将零件和组件结合成一副完整的冲压模具过程,在总装前,应选好装配的基准件和安排好上、下模的装配顺序。
(4)调整凸、凹模间隙。在装配模具时,必须严格控制及调整凸、凹模间隙的均匀性。间隙调整后,才能紧固螺钉及销钉,调整凸、凹模间隙的方法主要有透光法、测量法、垫片法、涂层法、镀铜法等。
(5)检验、调试。冲压模具装配完毕后。必须保证装配精度,满足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并要按照模具验收技术条件,检验模具各部分的功能。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试模,并按试模生产制件情况调整、修正模具,当试模合格后,模具加工、装配才算基本完成。
附图
F. 注塑模具有哪些装配要点
(1)注塑模的安装尺寸要求
1)注塑模设计时要考虑该模具是安装在哪种注塑机上使用,安装在注塑机上的各配合部位的尺寸,应符合所选用的设备规格。
2)注塑模的开合模行程长度,所选用的注塑机应能满足要求。
3)装配后的注塑模,应打上模具编号,大、中型注塑模,应设有起吊孔。
(2)注塑模总体装配精度要求
1)注塑模的外露部分锐角应倒钝,安装面应光滑平整,螺钉、螺钉头部不能高出安装基面,并无明显毛刺、凹陷及变形现象。
2)注塑模各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要求等,均应符合图样要求,各零件的工作表面不允许有损伤。
3)模具的所有活动部位,均应保证位置正确,配合间隙适当,动作可靠,运动平稳。
4)模具上的所有紧固件,均应紧固可靠,不得有任何松动现象。
5)注塑模所选用的模架规格,应能满足注塑制品所需的技术要求。
6)模具在装配后,动模板沿导柱上、下移动时,应平稳无阻滞现象,导柱与导套的配合精度应符合规定标准要求,且间隙均匀。
7)必须保证模具各零件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尤其是当有些尺寸与几个零件尺寸有联系时,如分型面的两个平面一定要保证相互平行。
8)装配后的动模和定模,在合模时必须紧密接触,不得有任何间隙,符合图样要求。
9)注塑模在合模时定位要准确、可靠,开模出塑件时应畅通无阻更多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到对钩网上了解
G. 什么是模具装配
模具装配一般有四个阶段,分别是装配前的一些准备工作,组件装配、总装配、检验调试这四个阶段,那模具装配的特点是什么?工序集中,工艺灵活性大,手工操作所占的比重较大这就是模具装配的特点,除了这些在对技术工人也是有很高的要求。工人必须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多方面的工艺知识而且所使用的设备和装配工具都是以通用设备和工具为主要的。
第一,装配前的一些准备工作
1、熟悉装配工艺规程
原因:在装配前工人必须认真阅读装配工艺规程,了解并掌握所要装配模具的全过程。
目的:注塑模的装配工艺规程是模具装配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也是指导模具装配工作的技术文件,是进行装配生产计划及技术准备的依据。
2、彻底了解总装图
目的:可以深入了解模具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性能;了解模具中各零件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配合要求及连接方式,从而确定合理的装配基准,再结合工艺规程制定装配方法和装配顺序。
3、检查核对零件
根据总装图上的零件明细表,清点零件数量是否够数,随后将各个零件仔细清洗干净,再仔细检查主要零件,如型腔的形状和尺寸公差,查明各部位配合面的间隙,加工余量,有无变形和裂纹缺陷等。
4、掌握模具验收技术
掌握模具验收技术条件模具的验收技术条件是模具质量标准及验收依据,也是装配时的工艺依据。
5、开拓装配场地
原因:装配模具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装配场地,该场地必须干净整洁,不能有任何杂物存在,同时要将装配所用的必要的工、夹、量具及其他所需的装配设备准备好,并擦拭干净,开辟一个文明生产的场地。
6、准备好标准件及相关材料
每一套模具都有很多标准件,如螺钉、销钉、螺母、弹簧等,它们数量虽不很多,但规格很多,为了装配时的顺利,在装配之初必须将这些标准件一一找好,以备装配时便于寻找。
第二、组件装配阶段
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进行部件组装。
第三、总装配阶段
1、选择好装配基准件,安排好上、下模的装配顺序。
2、将零件及组装后的部件,按照装配顺序组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副完整的模具。
3、模具装配完成后,必须保证装配精度,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第四、检验调试阶段
1、按照模具验收技术条件,检验模具各部分功能。
2、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试模、调整、修正模具,直到模具产品合格为止。
H. 注塑模具装配图都需要标注哪些东西
装配图中标注包括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
一、尺寸标注
装配图中,不必注全所属零件的全部尺寸,只需注出用以说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安装要求等方面的尺寸,这些必要的尺寸是根据装配图的作用确定的。一般只标注以下几类尺寸:
1. 性能尺寸(规格尺寸)
2. 装配尺寸
装配尺寸包括作为装配依据的配合尺寸和重要的相对位置尺寸。
(1) 配合尺寸
(2) 相对位置尺寸
3. 安装尺寸
表示将机器或部件安装在地基上或与其他部件相连接的尺寸。
4. 外形尺寸
表示机器或部件外形的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它反映了机器或部件的大小,是机器或部件在包装、运输和安装过程中确定其所占空间大小的依据。
5. 其他重要尺寸
它是设计过程中经过计算确定或选定的尺寸,但又不包括在上述几类尺寸之中和重要尺寸。这类尺寸在拆画零件图时,同样要保证。如轴向设计尺寸、主要零件的结构尺寸、主要定位尺寸、运动件极限位置尺寸等。
二、技术要求
用文字或符号在装配图中说明对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装配、检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和条件,这些统称为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
性能要求指机器或部件的规格、参数、性能指标等;装配图要求一般指装配方法和顺序,装配时的有关说明,装配时应保证的精确度、密封性等要求;使用要求是对机器或部件的操作、维护和保养等有关要求。此外,还有对机器或部件的涂饰、包装、运输等方面的要求及对机器或部件的通用性、互换性的要求等。
编制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时,可参阅同类产品的图样,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技术要求中的文字注写应准确、简练,一般写在明细栏的上方或图纸下方空白处,也可另写成技术要求文件作为图样。
I. 模具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为:
首先,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
其次,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他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要有足够的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栏外,还应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
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须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现总结如下:
⑴ 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① 应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图纸幅面和格式的有关规定(GB/T14689—2008)。
② 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③ 尽量以1:1的比例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的比例缩放,但尺寸按实际尺寸标注。
④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如图1-72所示。
(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图1-72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
⑵ 模具设计绘图顺序
① 主视图。绘制总装图时,应采用阶梯剖或旋转剖视,尽量使每一类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视图中。按先里后外、由上而下,即按产品零件图、凸模、凹模的顺序绘制,零件太多时允许只画出一半,无法全部画出时,可在左视图或俯视图中画出。
② 俯视图。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打开”上(定)模,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打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绘制俯视图。主、俯视图要一一对应画出。
③ 左、右视图。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打开”定模看动模部分的结构。
⑶ 模具装配图主视图的要求。
① 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他视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 主视图上应尽可能将模具的所有零件画出,可采用全剖视图、半剖视图或局部视图。若有局部无法表达清楚的,可以增加其他视图。
③ 在剖视图中剖切到圆凸模、导柱、顶件块、螺栓(螺钉)和销钉等实心旋转体零件时,其剖面不画剖面线;有时为了图面结构清晰,非旋转体的凸模也可不画剖面线。
④ 绘制的模具一般应处于闭合状态,如图1-75所示,或接近闭合状态,也可以一半处于闭合工作状态,另一半处于非闭合状态。
⑤ 两相邻零件的接触面或配合面,只画一条轮廓线;相邻两个零件的非接触面或非配合面(基本尺寸不同),不论间隙大小,都应画两条轮廓线,以表示存在间隙。相邻零件被剖切时,剖面线倾斜方向应相神雀反;几个相邻零件被剖切时,可用剖面线的间隔(密度)不同、倾斜方向或错开等方法加以区别。但在同一张图样上同一个零件在不同的视图中的剖面线方向、间隔应相同。
⑥ 冲模装配图上零件的部分工艺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凹坑、凸台、滚花、刻线及其他细节可不画出。螺栓、螺母、销钉等因倒角而产生的线段允许省略。对于游高早相同零部件组,如螺栓、螺钉、销的联接,允许只画出一处或几处,其余则以点划线表示中心位置即可。
⑦ 模具装配图上零件断面厚度小于2 mm时,允许用涂黑代替剖面线,如模具中的垫圈、冲压钣金零件及毛坯等。
⑧ 装配图上弹簧的画法。被弹簧挡住的结构不必画出,可见部分轮廓只需画出弹簧丝断面中心或弹簧外径轮廓线,如图1-73(a)所示。弹簧直径在图形上小于或等于2mm的断面可以涂黑,也可用示意图画出,如图1-73(b)、(c)所示。
图1-73模具装配图中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弹簧也可以用简化画法,即双点划线表示外形轮廓,中间用交叉的双点划线表示,如图1-74所示。
念旅 ⑷ 模具装配图俯视图的要求
俯视图一般只绘制出下(动)模,对于对称结构的模具,也可上(定)、下(动)模各画一半,需要时再绘制一侧视图或其他视图。
绘制模具结构俯视图时,应画拿走上模部分后的结构形状,其重点是为了反映下模部分所安装的工作零件的情况。俯视图与边框、主视图、标题栏或明细栏之间也应保持50~60mm的空白。
图1-74弹簧的简化画法
⑸ 序号引出线的画法。
在画序号引出线前应先数出模具中零件的个数,然后再作统筹
任务1 冲裁级进模
图1-75 压簧片冲孔落料级进模装配图
安排。序号一般应与以主视图为中心依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为序依次编定,一般左边不标注序号,空出标注闭合高度及公差的位置。在图1-75所示的模具装配图中,在画序号引出线前,数出整副模具中有27个零件,因此设计者考虑上方布置9个序号,右方布置9个序号,下方布置9个序号。根据上述布置,然后用相等间距画出27个短横线,最后从模具内引画零件到短横线之间的序号引出线。
按照“数出零件数目→布置序号位置→画短横线→画序号引出线”的作图步骤,可使所有序号引出线布置整齐、间距相等,避免了初学者画序号引出线常出现的“重叠交叉”现象。
当然如果在俯视图上也要引出序号时(图1-75),也可以按顺时针再顺序画出引出线并进行序号标注。其注写规定如下:
① 序号的字号应比图上尺寸数字大一号或大两号。一般从被注零件的轮廓内用细实线画出指引线,在零件一端画圆点,另一端画水平细实线。
② 直接将序号写在水平细实线上。
③ 画指引线不要相互交叉,不要与剖面线平行。
⑹ 剖面的选择 。如图1-75所示,模具的上模部分剖面的选择应重点反映凸模的固定,凹模洞口的形状、各模板之间的装配关系(即螺钉、销钉的安装情况),模柄与上模座间的安装关系及由打杆、打板、顶杆和推块等组成的打料系统的装配关系等。上述需重点突出的地方应尽可能地采用全剖或半剖,而除此之外的一些装配关系则可不剖而用虚线画出或省去不画,在其他视图上(如俯视图)另作表达即可。
模具下模部分剖面的选择应重点反映凸凹模的安装关系、凸凹模的洞口形状、各模板间的安装关系(即螺钉、销钉如何安装)、漏料孔的形状等,这些地方应尽可能考虑全剖,其他一些非重点之处则尽量简化。
图1-75中上模部分全剖了凸模的固定、凹模的洞口形状、模柄与上模座的联接及螺钉、销钉的安装情况(并在左面布置销钉与紧固螺钉、右面布置卸料螺钉及弹簧),对于始用挡料销的'装配情况采用虚线及局部剖视图的表达方式。
⑺ 螺钉、销钉的画法。画螺钉、销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螺钉各部分尺寸必须画正确。螺钉的近似画法是:如螺纹部分直径为D,则螺钉头部直径画成1.5D,内六角螺钉的头部沉头深度应为D+1~3mm;销钉与螺钉都使用时,销钉直径应选用与螺钉直径相同或小一号(即如选用M8的螺钉,销钉则应选Ф8mm或Ф6mm)。
② 画螺钉联接时应注意不要漏线条。以图1-75中螺钉3为例,螺钉只与尾部的凸模固定板10螺纹联接,而螺钉经过垫板9及上模座1均应为过孔。
③ 画销钉联接时也要注意不要漏线条。以图1-75中的销钉4为例,在销钉经过的通孔凸模固定板10与上模座1需用销钉进行定位,而垫板9则无需用销钉4来定位,所以应为过孔。
⑻ 工件图的画法。
① 工件图是经冲压或模塑成形后得到的冲压件或塑料件图形,如图1-75所示,一般画在总装图的右上角,并说明材料的名称、厚度及必要的尺寸;对于不能在一道工序内完成的产品,装配图上应将该道工序图画出,并且还要标注与本道工序有关的尺寸。
② 工件图的比例一般与模具图上的比例一致,特殊情况下可以缩小或放大。工件图的方向应与冲压方向或模塑成形方向一致(即与工件在模具中的位置一致),若特殊情况下不一致时,必须用箭头注明冲压件或模塑成形方向。
⑼ 冲压模具装配图中的排样图。
① 利用带料、条料时,应画出排样图,一般画在总装图右上角的工件图下面或俯视图与明细栏之间。
② 排样图应包括排样方式、零件的冲裁过程、定距方式(用侧刃定距时侧刃的形状、位置)、材料利用率、步距、搭边、料宽及公差,对弯曲、卷边工序的零件要考虑材料纤维方向。通常从排样图的剖切线上可以看出是单工序模还是复合模或级进模。
③ 排样图上的送料方向与模具结构图上的送料方向必须一致,以使其他读图人员一目了然。如图1-75所示。
⑽ 模具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在总装图中,要简要注明对该模具的要求、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包括所用设备型号、模具闭合高度以及模具打印标记、装配要求等,冲裁模还要注明模具间隙。有时在左上角标注图样代号是企业结合产品的型号而编制的,便于图样的使用管理。
⑾ 模具总装图上应标注的尺寸
有模具闭合高度、外形尺寸、特征尺寸(与成形设备配合的定位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在成形设备上的螺钉孔中心距)、极限尺寸(活动零件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
⑿ 标题栏和明细栏。
① 标题栏和明细栏在总装图右下角,若图纸幅面不够,可以另立一页。标题栏和明细栏的格式如图1-75中右下角所示。
② 明细栏至少应有序号、图号、零件名称、代号、数量、材料和备注等。
③ 在填写零件名称一栏时,应使名称的首尾两字对齐,中间的字则均匀插入,也可以左对齐。
④ 在填写图号一栏时,应给出所有零件图的图号。数字序号一般应与序号一样以主视图画面为中心依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为序依次编定。由于模具装配图一般算作图号00,因此明细栏中的零件图号应从01开始计数。没有零件图的零件则没有图号。
⑤ 备注一栏主要为标准件的规格、热处理、外购或外加工等说明。一般不另注其他内容。
⑥ 标题栏主要填写的内容有模具名称、作图比例及签名等内容。其余内容可不填。
模具装配图绘制完成后,要审核模具的闭合高度、漏料孔直径、模柄直径及高度、打杆高度、下模座外形尺寸等与压力机有关技术参数间的关系是否正确。本例经审核后确认满足J23—16F压力机的参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