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制的“模具”该如何核算,分摊至产品
1.材料成本
2.每道工序工时费用,你要给员工发工资,就应该核算每道工序的工时,再核算每小时多少钱,这样呢,你加工这个产品用多长时间就对应到了成本
3.房、煤、水、电、设备折旧均摊到每小时的成本
4.非生产人员工资均摊到每小时的成本
5.你打算获得的利润百分比加成
6.比较你算出的总费用和市场价的差别
如果还不清楚,欢迎追问,互相交流
㈡ 怎样把模具费分摊到每个产品里
从问题描述来看,这个要看模具的寿命,而不是看每个月的产量啊。假设模具能打100000次,平摊在产品里就是12000/100000=0.12RMB/pcs,这是在产品成本里面考虑的。
㈢ 请问谁指导模具制造费用分摊的计算方法
可以一次摊销,也可以五五摊销。不过,我们是没有进固定资产,我们直接在当期费用出账。
㈣ 在生产企业中模具费怎么分摊比较好
开模费也是分情况而定的:如果已付模具费,但模具的所有权不属于本企业,则应一次性计入制造费用;如果企业从此拥有模具的所有权,则应计入“固定资产”,则应由销售部门预计生产量,并根据月实际生产量做折旧的帐务处理。
㈤ 请教模具成本分摊的问题
各位大侠:
?
请较你们在SAP中是如何实现模具的成本分摊?
我们知道模具有一个标准的总使用次数,每个月
根据实际的使用次数和标准的总使用次数来进行分摊.你们是用PRT功能还是用资产模块的功能来
实现?如何实现的?
非常感谢!
对於无法在BOM
or
Routing
中设定的成本,可以透过ABC
的范本分配,透过相关的参考栏位或数
量去分配成本,至於细节则要看你要使用哪一个数值来当分配的依据,於月结时,算出这些待分
摊费用,再将费用依次数平均取得单次价格,最後再将价格分配到工单.
查看原帖>>
㈥ 模具分摊费用怎么做账
在这里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你推荐一家:苏州昆山新睿磊模具设计培训中心。
理由1:他是在自己家里开办的培训。敢骗你吗?没实力也不敢这么做!
理由2:他们没有在外面请老师教,创办者就是老师他亲自教你。外面请的老师。。。我就不说了你知道的。(创办者我就不介绍了,设计这行很多人都知道他的)
理由3:他们每期都是定额招收几名学员,基本是家教式教学,避免去“吃大锅饭”。“吃大锅饭”大家应该都明白意味着什么吧。
理由4:最重要的一点——就业率非常的高,我在那学的时候我们一期6个人基本是学完都找到工作进入设计这行了。
呵呵,当然不好好学老师会吊你的,没压力怎么会有动力呢;感恩!!
不需要你加分,都有相同的经历和困惑,希望你好运!
㈦ 模具费用分摊的原则
分摊的原则都是协商的,也就是一个合同,主要还是看你们新产品的产量和利润决定的,一般注塑模具就是到达模具寿命就可以返还模具费(这是模具产量 模具的价格定的A级模100万 B级模50万 C级模30万 D级模10万等) ,或是供应商自己开备用模具(模具的资产是归贵公司)。五金模具就和你自己说的一样,3万件 5万件 10万件等 主要还是要你们怎么和供应商怎么说的,重在协商。
㈧ 我司是生产储物箱的,每个型号有个模具,单价也就几万,模具费怎么分摊前期试模费呢
按照现行准则及税法要求,如果你的模具使用年限大于1年的话,需要入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摊销,现行准则固定资产判断标准中不考虑资产金额限制(即使考虑价值,你模具也达到了)。如果由于特殊原因,使用期限不到一年的,可以做入低值易耗品,再具体月份摊销入成本。
摊销方法,通常有两种选择:
1、平均年限法,优点:操作简单,容易计算,缺点:不符合实际应用,你每个型号的模具实际上每月使用的频率是不一样的,频率高的磨损快。
2、工作量法:即按使用的次数摊销,一般模具的使用寿命都是以使用次数描述的,譬如50万次,每月统计好使用次数,按比分摊,优点:摊销接近实际,准确;缺点:需要额外统计每月每台模具的使用次数,当然如果可以直接根据浇铸生产记录,可以折算出次数来。
两种方法,第一种适合模具每月使用情况比较平均的情况,较常用。
第二种适用企业有相应的生产计划控制系统,较易获得使用数据的情况,并且对成本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公司。
前期试模费的处理,个人认为,前期试模和实际的生产无关,这个费用和未来预期形成收益并无十分大的匹配关系,建议在发生当期计入损益。
当然如果试模费用很大,可以考虑计入待摊费用再摊销。这个主要是考虑到费用特别大的话,一次进费用会被税局质询,可以的话还是一次进比较好,在当期可以少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