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塑胶模具设计从哪里开始学,我是做模具的。要详细些。谢谢各位
塑胶模具设计的话你可以:
1)去塑胶模具设计学校学,一般情况下学费为4000-6000,脱产学习4-6个月的样子.比较出名的学校在东莞长安地区有优胜\大同等等.
2)自学.在家里买个台式机(一般设计软件为CAD\UG\PRE等,笔记本的性能不如台式好).然后从自己厂子里面考设计标准出来.找个设计师朋友出来教你.大约3个月你就基本入行了.不过比去学校要辛苦很多.很少人能做到.
另外:模具设计和模具制作现在是两回事.大部分的模具工厂分工很明细.模具设计多是年轻人对于新软件的接受能力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相反对于模具加工的内容就少很多.做模具的经验在起初用处不大.切勿自以为什么都懂.
最后招模具设计一般以上机为主.祝你心想事成!
2. 我是做塑胶模具编程的,现在想学塑胶模具设计。应该从哪方面开始学习
无论是模具制作钳工,模具维修师付,还是模具设计,都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绝大部份要靠自己动手在工作中总结分析,你没有接触过模具,就算别人在怎么给你讲你也不能有深刻的认识。
想学好模具,首先要给自己定位学哪一类模具,比如塑胶模具,冲压模具,压铸模具,汽车覆盖模具等,跟据这些模具的类型选择有这类模具的工厂做普通员工也好,模具学徒也好,了解其模具结构和原理,然后收集有关此类模具的书籍与资料(网络论坛中有很多),深究细学,拜师求艺。当然也可按你目前能接触到的模具类型去选择学习。
我的建议是在工作中学习,学以致用事倍功半,实际操作的同时,就要跟据你所所学模具的类型选择计算机软件进行学习了,为今后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塑料模具、压铸模具、汽车覆盖模具一般都用UG,PRO/E,冲压模具一般用CAD,同时也要选学一种三维软件,UG,PRO/E,SOLIDWORKS都行。还有千万不要以为或相信只要学好软件就能做模具设计了(有很多培训班打的广告都是模具设计,而实际只培训软件,软件只是模具设计中的一小部份,以前没有计算机软件时,模具老师照样通过手工绘图把模具给制作出来)。
3. 塑胶模具设计学习流程
第一步:产品分析与修改,确定模具结构,缩水图:
1、产品分析:开模方向,分模线与分模面,外形尺寸,厚度,拔模角度,倒勾及相应抽芯方式,进胶点与进胶方式,模穴数等等。
2、转工程图:用三维软件出图,一般建立三个视图:第一个主视图(后模表面投影),第二个第三个立体示意图(外表面和内表面)。其他视图按第三角法或第一角法摆放,剖视图(X和Y,剖切位置线通过重要位置中心,倒勾,柱位,孔位,枕位等等),保存文件DXF格式,到CAD打开标数处理。
3、缩水图:将上一步工程图镜像一次并且放大一个缩水率的倍数。(标明:MI,缩水率)
第二步:产品排位:在模具内怎样排列
考虑因素:模具长宽方位,产品模穴数,进胶位置,间隔(强度,放什么零件放得下)
先排第一个视图是后模侧俯视图抓主视图,第二个视图排前模侧俯视图,先把第一个视图中心线镜像到正右方然后抓后视图,然后排第三个X方向剖视图放在后模侧俯视图的正下方,第四个视图Y方向剖视图排在前模侧俯视图正右方。
第三步:模仁订购
根据产品的大小,生产批量,模穴数,抽芯机构等.
第四步:模胚订购
根据模仁大小与抽芯机构(侧),进胶方式与位置,前模是否有抽芯(开模动作,油缸),产品材料,顶出方式等等。
第五步:将模仁装配至模胚内
第六步:模仁与模胚安装与定位设计
第七步:分模线,枕位,镶件设计
第八步:如果客户产品有倒勾要设计抽芯机构如行位或斜顶设计
第九步:设计浇注系统(直接浇口,侧浇口,潜水口,牛角式,点浇口,扇形浇口,搭浇口等)
第十步:如果是细水口模具那么要设计开闭器与塞打螺丝
第十一步:排气系统设计(排气槽位置与产品溢边值大小)
第十二步:顶出系统设计(顶针,斜顶,司筒,顶块,推板,气顶等)
第十三步:冷却系统设计(水路样式如直通式,阶梯式,隔板式,螺旋式等)
第十四步:辅助零件开设(弹簧,垃圾钉,撑头,中托司,锁模板,扣机,边锁,平衡块,限位块,吊模孔,撬模坑等)
第十五步:检查与修改,视图补充与位置调整
第十六步:2D转3D分模或做全3D
第十七步:拆散件图(3D+2D)
第十八步:图纸审核,改图。
第十九步:图纸合格后打印归档
第二十步:图纸发给模具制造车间加工
以上模具设计从客户给3D图开始到设计出模具图到加工整个流程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
客户提供的图纸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纸(二维电子图档)及技术规范要求(此时需要用三维软
件构建3D图)。
(2)给定3D图档,处理成2D图(出工程图纸)。
(3)给定样板(手板),此时需要测绘出2D和3D图。
以上是一般有三种,其中第二种情况最常见,就是客户产品设计师设计好了3D产品拿给你开模。
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有需要更多学习资料跟安装软件可以私聊我领取
4. 如何学会塑胶模具
学习塑胶模具设计和其他的模具设计差不多,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是在小的方面还是有区别的,首先学习或者学好塑胶模具设计有这几种方法,一是参加模具设计培训,二是自学塑胶模具设计,三,模具师傅后面学。我们在学习塑胶模具设计的时候要学习一些知识和软件,比如绘图啊,比如五金基础、化学基础等 我们在学习塑胶模具设计的时候最好自己先买本书,然后自己先了解一下,然后利用网络学习一下基本的模具设计软件,例如CAD,Pro-E等,最后选择一家模具设计公司去实习几个月,慢慢的去尝试,那么离成功就不远呢。
看到有许多模具新人或是学生想了解这个行业的现状及发张,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混了13年的老设计,我简单的分析下,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从岗位划分:
加工:包含组模,试模,车,磨,铣,线割,放电,NC操机,抛光等等(没列完)。
技术:包含模具设计,NC编程,产品造型
外交:跟模,跟单,跟项目,业务,采购等等。
管理:生产主管,模房主管,设计主管等。
加工的话,个人建议除非你打算自己开加工店,或是确实喜欢,不然不要做为首选。工资不高,而且各个岗位或多或少有一定危险。优点是学习时间短,几个月就可以上手了。因为现在基本上都是流水线作业了,各个岗位很少会兼容,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个模具师傅什么都会了。大多数都是在那个岗位干就一直干下去了。也就组立和修模组涉及到的技术性东西多一点,其他岗位基本上就是会操作机床,看的懂图纸就可以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在模具厂干了三年五年也还是不懂模具,最多就是略懂。技术基本上七八成都集中在模具设计那里了。发展出路还有一条就是做模房主管,不过要熬到这个位置,时间,能力缺一不可。而且,因为做模房主管要所有都得懂,所以基本上集中在组模和修模组里面了。其他的单一工种出模房主管的几率很低了。
技术:其中模具设计是最难学的。举例注塑模:你要学塑料原理,注塑原理,产品设计原理,所有的加工原理及后处理原理,模具生产问题分析及解决,所有的模具结构,组立图排位,3D拆模,零件标注等等。软件还要至少掌握两个,一个画2D的AUTOCAD,一个画3D的UG,或是PRO-E或是别的。最好还要学个CAE的分析软件,比如MOLDFLOW什么的。(我自己做的就是塑模,其他模具不太了解)。编程相对要简单些,基本上学个软件,学下操机,钢材和刀具了解清楚就可以了。(不过如果需要拆模的话还是懂点模具的好)。产品造型说起来不属于模具了,只是搞造型的话也好学。掌握软件就行。如果是要搞产品开发,那要学的东西又多了,不会比模具设计少多少。不过这一块我也不是太懂,只是有些学生转向了那个行业才知道一点。产品开发那就分的很细了。一般进了一门就不要换了,比如开发汽车,电脑,空调什么的.这个要做的好往往要较高的学历才好.
这几个岗位NC的出路是开加工店和打工。产品造型的话也要升级到产品研发才有出路,不然只能混混饭吃了。能力强的开发的好的话,收入很可观的。模具设计的话相对工资会高一点,关键是需求量是最大的,工作很好找,只要你能力强,不愁没饭吃。出路是开工作室,做设计主管,打工。就是学习周期长了点,好在,学个半吊子也能拿到3000-4000.
外交:一般模具跟单,跟模等都不是一开始就能做的,最好是从设计或是加工转进来的,因为做这个还是得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学历要高,语言最好好精一门.路就好走了.也就是说这一门适合有外交和语言天赋的人来做.技术不要求太好.喜欢到处跑,嘴皮子溜的朋友可以选.
管理:这个是各个打工的最后阶段了。加工的熬到这一步很难,设计的要容易的多,只要资历够老,能力不错,没有转行的都能做到这个位置,只是做的好不好,长不长的问题了。
相对来讲,想创业的话,最好的出路还是做外交,这样接触的人最多,也最容易积累人脉。缺点是技术的积累就弱一点。创业时需要找人合伙才行.个人建议想干一番事业的朋友,在技术和外交里选一条路。不要搞加工了。虽然开始困难一点,但熬过最初的两年就好了。到底怎么走,还要看你自己喜欢怎么样的生活方式.
加工入门容易,操心少.工资也低.熬到主管很难.这一门半途而废转行的最多.
设计相对安逸,忙的时候也很累,性子稳的可以在一个厂里一干好多年.收入稳定.
管理繁杂涉及到最多的人事,不是技术好就行了的要会做人做事.做的不顺手的话比做小兵还累.
外交劳顿,应酬多,可能伤身。
扬长避短,走喜欢的路就好。只要多努力,肯下功夫,那条路都可以走到目的地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
共勉之
5. 学模具设计怎么入手
我以前也尝试过自学模具设计,大概学了半年多,所以可以说一下我的经验给你参考。
首先我是在网上买了一本书,当时在咸鱼上买的二手书,名字叫UG注塑模具设计入门教程,配套了一个光盘,然后按照书上的指引一点点学的,因为当时是在模具厂里做线割,自己没有电脑,所以一直是黑白倒班,倒白班的时候就去网吧练到后半夜,到晚班就在宿舍里看书,这样一直坚持了3个多月,学的非常累,有时候遇到一些问题,有时是命令的操作的细节,有时候是软件出异常的状况,因为没有求助的对象,经常只能变网络边解决,有时候要找上好几天,很多次都想要放弃。
总之坚持3个多月后,我去找了做设计的朋友,想验证一下,自己学的到什么水平了,结果朋友给我看的产品,一下子就难住了,完全不是我练习的那回事,所以我明白,再自学下去也是没有结果的,自己还非常累。学什么知识点,其实入手不难,但是要学到实用的,能工作的,没有人指引几乎是在浪费时间的,这就是我的体会。后来我让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老师,花了钱跟老师学了3个月,才真正算是入门了模具设计,也才为后面跳槽做好准备。
所以我建议,除非有亲朋好友带你学,不然就找个老师学比较好,不然会非常累又方向不对,反而浪费很多时间金钱。
6. 塑料模具设计的步骤
塑料模具设计步骤
一、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 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 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 生产产量。
4. 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 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 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最高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 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
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 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
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 具体结构方案
(一)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二)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绝对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三、影响模具结构及模具个别系统的因素很多,很复杂:
1. 型腔布置。根据塑件的几何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批量大小、模具制造难易、模具成本等确定型腔数量及其排列方式。
对于注射模来说,塑料制件精度为3级和3a级,重量为5克,采用硬化浇注系统,型腔数取4-6个;塑料制件为一般精度(4-5级),成型材料为局部结晶材料,型腔数可取16-20个;塑料制件重量为12-16克,型腔数取8-12个;而重量为50-100克的塑料制件,型腔数取4-8个。对于无定型的塑料制件建议型腔数为24-48个,16-32个和6-10个。当再继续增加塑料制件重量时,就很少采用多腔模具。7-9级精度的塑料制件,最多型腔数较之指出的4-5级精度的塑料增多至50%。
2. 确定分型面。分型面的位置要有利于模具加工,排气、脱模及成型操作,塑料制件的表面质量等。
3. 确定浇注系统(主浇道、分浇道及浇口的形状、位置、大小)和排气系统(排气的方法、排气槽位置、大小)。
4. 选择顶出方式(顶杆、顶管、推板、组合式顶出),决定侧凹处理方法、抽芯方式。
5. 决定冷却、加热方式及加热冷却沟槽的形状、位置、加热元件的安装部位。
6. 根据模具材料、强度计算或者经验数据,确定模具零件厚度及外形尺寸,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定位、导向件位置。
7. 确定主要成型零件,结构件的结构形式。
8. 考虑模具各部分的强度,计算成型零件工作尺寸。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模具的结构形式自然就解决了。这时,就应该着手绘制模具结构草图,为正式绘图作好准备。
四、绘制模具图
要求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但是也要求结合本厂标准和国家未规定的工厂习惯画法。
在画模具总装图之前,应绘制工序图,并要符合制件图和工艺资料的要求。由下道工序保证的尺寸,应在图上标写注明"工艺尺寸"字样。如果成型后除了修理毛刺之外,再不进行其他机械加工,那么工序图就与制件图完全相同。
在工序图下面最好标出制件编号、名称、材料、材料收缩率、绘图比例等。通常就把工序图画在模具总装图上。
1. 绘制总装结构图
绘制总装图尽量采用1:1的比例,先由型腔开始绘制,主视图与其它视图同时画出。
五、模具总装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
2. 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3.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4. 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5. 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6. 辅助工具(取件卸模工具,校正工具等)。
7. 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8. 标注技术要求和使用说明。
六、模具总装图的技术要求内容:
1. 对于模具某些系统的性能要求。例如对顶出系统、滑块抽芯结构的装配要求。
2. 对模具装配工艺的要求。例如模具装配后分型面的贴合面的贴合间隙应不大于0.05mm模具上、下面的平行度要求,并指出由装配决定的尺寸和对该尺寸的要求。
3. 模具使用,装拆方法。
4. 防氧化处理、模具编号、刻字、标记、油封、保管等要求。
5. 有关试模及检验方面的要求。
七、绘制全部零件图
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1. 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为了使加工专利号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2.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3. 表面粗糙度。把应用最多的一种粗糙度标于图纸右上角,如标注"其余3.2。"其它粗糙度符号在零件各表面分别标出。
4. 其它内容,例如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牌号、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都要正确填写。
八、.校对、审图、描图、送晒
A.自我校对的内容是:
1. 模具及其零件与塑件图纸的关系
模具及模具零件的材质、硬度、尺寸精度,结构等是否符合塑件图纸的要求。
2. 塑料制件方面
塑料料流的流动、缩孔、熔接痕、裂口,脱模斜度等是否影响塑料制件的使用性能、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图案设计有无不足,加工是否简单,成型材料的收缩率选用是否正确。
3. 成型设备方面
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够不够,模具的安装、塑料制件的南芯、脱模有无问题,注射机的喷嘴与哓口套是否正确地接触。
4. 模具结构方面
1). 分型面位置及精加工精度是否满足需要,会不会发生溢料,开模后是否能保证塑料制件留在有顶出装置的模具一边。
2). 脱模方式是否正确,推广杆、推管的大小、位置、数量是否合适,推板会不会被型芯卡住,会不会造成擦伤成型零件。
3). 模具温度调节方面。加热器的功率、数量;冷却介质的流动线路位置、大小、数量是否合适。
4). 处理塑料制件制侧凹的方法,脱侧凹的机构是否恰当,例如斜导柱抽芯机构中的滑块与推杆是否相互干扰。
5). 浇注、排气系统的位置,大小是否恰当。
5. 设计图纸
1). 装配图上各模具零件安置部位是否恰当,表示得是否清楚,有无遗漏
2). 零件图上的零件编号、名称,制作数量、零件内制还是外购的,是标准件还是非标准件,零件配合处理精度、成型塑料制件高精度尺寸处的修正加工及余量,模具零件的材料、热处理、表面处理、表面精加工程度是否标记、叙述清楚。
3). 零件主要零件、成型零件工作尺寸及配合尺寸。尺寸数字应正确无误,不要使生产者换算。
4). 检查全部零件图及总装图的视图位置,投影是否正确,画法是否符合制图国标,有无遗漏尺寸。
6. 校核加工性能
(所有零件的几何结构、视图画法、尺寸标'等是否有利于加工)
7. 复算辅助工具的主要工作尺寸
B.专业校对原则上按设计者自我校对项目进行;但是要侧重于结构原理、工艺性能及操作安全方面。
描图时要先消化图形,按国标要求描绘,填写全部尺寸及技术要求。描后自校并且签字。
C.把描好的底图交设计者校对签字,习惯做法是由工具制造单位有关技术人员审查,会签、检查制造工艺性,然后才可送晒。
D..编写制造工艺卡片
由工具制造单位技术人员编写制造工艺卡片,并且为加工制造做好准备。
在模具零件的制造过程中要加强检验,把检验的重点放在尺寸精度上。模具组装完成后,由检验员根据模具检验表进行检验,主要的是检验模具零件的性能情况是否良好,只有这样才能俚语模具的制造质量。
九、试模及修模
虽然是在选定成型材料、成型设备时,在预想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模具设计,但是人们的认识往往是不完善的,因此必须在模具加工完成以后,进行试模试验,看成型的制件质量如何。发现总是以后,进行排除错误性的修模。
塑件出现不良现象的种类居多,原因也很复杂,有模具方面的原因,也有工艺条件方面的原因,二者往往交只在一起。在修模前,应当根据塑件出现的不良现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找出造成塑件缺陷的原因后提出补救方法。因为成型条件容易改变,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先变更成型条件,当变更成型条件不能解决问题时,才考虑修理模具。
修理模具更应慎重,没有十分把握不可轻举妄动。其原因是一旦变更了模具条件,就不能再作大的改造和恢复原状。
十、整理资料进行归档
模具经试验后,若暂不使用,则应该完全擦除脱模渣滓、灰尘、油污等,涂上黄油或其他防锈油或防锈剂,关到保管场所保管。
把设计模具开始到模具加工成功,检验合格为止,在此期间所产生的技术资料,例如任务书、制件图、技术说明书、模具总装图、模具零件图、底图、模具设计说明书、检验记录表、试模修模记录等,按规定加以系统整理、装订、编号进行归档。这样做似乎很麻烦,但是对以后修理模具,设计新的模具都是很有用处的
7. 求一套工厂里面完整的塑胶模具设计流程
注塑模具设计流程,下面就拿本人设计经验与思路跟你分析下:
第一步:产品分析与修改,确定模具结构,缩水图:
1、产品分析:开模方向,分模线与分模面,外形尺寸,厚度,拔模角度,倒勾及相应抽芯方式,进胶点与进胶方式,模穴数等等。
2、转工程图:用三维软件出图,一般建立三个视图:第一个主视图(后模表面投影),第二个第三个立体示意图(外表面和内表面)。其他视图按第三角法或第一角法摆放,剖视图(X和Y,剖切位置线通过重要位置中心,倒勾,柱位,孔位,枕位等等),保存文件DXF格式,到CAD打开标数处理。
3、缩水图:将上一步工程图镜像一次并且放大一个缩水率的倍数。(标明:MI,缩水率)
第二步:产品排位:在模具内怎样排列
考虑因素:模具长宽方位,产品模穴数,进胶位置,间隔(强度,放什么零件放得下)
先排第一个视图是后模侧俯视图抓主视图,第二个视图排前模侧俯视图,先把第一个视图中心线镜像到正右方然后抓后视图,然后排第三个X方向剖视图放在后模侧俯视图的正下方,第四个视图Y方向剖视图排在前模侧俯视图正右方。
第三步:模仁订购
根据产品的大小,生产批量,模穴数,抽芯机构等.
第四步:模胚订购
根据模仁大小与抽芯机构(侧),进胶方式与位置,前模是否有抽芯(开模动作,油缸),产品材料,顶出方式等等。
第五步:将模仁装配至模胚内
第六步:模仁与模胚安装与定位设计
第七步:分模线,枕位,镶件设计
第八步:如果客户产品有倒勾要设计抽芯机构如行位或斜顶设计
第九步:设计浇注系统(直接浇口,侧浇口,潜水口,牛角式,点浇口,扇形浇口,搭浇口等)
第十步:如果是细水口模具那么要设计开闭器与塞打螺丝
第十一步:排气系统设计(排气槽位置与产品溢边值大小)
第十二步:顶出系统设计(顶针,斜顶,司筒,顶块,推板,气顶等)
第十三步:冷却系统设计(水路样式如直通式,阶梯式,隔板式,螺旋式等)
第十四步:辅助零件开设(弹簧,垃圾钉,撑头,中托司,锁模板,扣机,边锁,平衡块,限位块,吊模孔,撬模坑等)
第十五步:检查与修改,视图补充与位置调整
第十六步:2D转3D分模或做全3D
第十七步:拆散件图(3D+2D)
第十八步:图纸审核,改图。
第十九步:图纸合格后打印归档
第二十步:图纸发给模具制造车间加工
以上模具设计从客户给3D图开始到设计出模具图到加工整个流程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
客户提供的图纸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纸(二维电子图档)及技术规范要求(此时需要用三维软
件构建3D图)。
(2)给定3D图档,处理成2D图(出工程图纸)。
(3)给定样板(手板),此时需要测绘出2D和3D图。
以上是一般有三种,其中第二种情况最常见,就是客户产品设计师设计好了3D产品拿给你开模。
模具设计工程师需要绘制图纸有:成口工程图,缩水图,模具装配图,散件图,开模顶出示意图,改模图等,而且我写的就是按顺序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