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模具装配属于什么工种
属于模具行业里面的一线工种里的技工,常用”钳工“来代指。
模具包括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普通铣床;数控加工中心;刨床;线切割;钻床;钳工;装配工工种。
工作要求(四级)
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知识要求
一、
产品工艺方案设计
1.冲压件排样图、工序图设计
2.注塑件浇注系统设计
3.成型件工作尺寸计算
4.冲裁力、注塑件锁模力计算及设备吨位的选用
二、
模具制造工艺编制
1.编制一般模具结构件的制造工艺规程
2.二类工夹具设计、制造
3.
选用模具标准件、紧固件
4.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知识
三、
模具零部件制造
1.按图、按工艺与技术要求选用加工设备进行模具零部件加工
2.成型件的特种加工
3.工件热处理及表面处理
4.特种加工技术
5.
电铸加工工艺
2. 模具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为:
首先,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
其次,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他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要有足够的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栏外,还应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
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须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现总结如下:
⑴ 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① 应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图纸幅面和格式的有关规定(GB/T14689—2008)。
② 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③ 尽量以1:1的比例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的比例缩放,但尺寸按实际尺寸标注。
④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如图1-72所示。
(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图1-72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
⑵ 模具设计绘图顺序
① 主视图。绘制总装图时,应采用阶梯剖或旋转剖视,尽量使每一类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视图中。按先里后外、由上而下,即按产品零件图、凸模、凹模的顺序绘制,零件太多时允许只画出一半,无法全部画出时,可在左视图或俯视图中画出。
② 俯视图。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打开”上(定)模,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打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绘制俯视图。主、俯视图要一一对应画出。
③ 左、右视图。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打开”定模看动模部分的结构。
⑶ 模具装配图主视图的要求。
① 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他视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 主视图上应尽可能将模具的所有零件画出,可采用全剖视图、半剖视图或局部视图。若有局部无法表达清楚的,可以增加其他视图。
③ 在剖视图中剖切到圆凸模、导柱、顶件块、螺栓(螺钉)和销钉等实心旋转体零件时,其剖面不画剖面线;有时为了图面结构清晰,非旋转体的凸模也可不画剖面线。
④ 绘制的模具一般应处于闭合状态,如图1-75所示,或接近闭合状态,也可以一半处于闭合工作状态,另一半处于非闭合状态。
⑤ 两相邻零件的接触面或配合面,只画一条轮廓线;相邻两个零件的非接触面或非配合面(基本尺寸不同),不论间隙大小,都应画两条轮廓线,以表示存在间隙。相邻零件被剖切时,剖面线倾斜方向应相神雀反;几个相邻零件被剖切时,可用剖面线的间隔(密度)不同、倾斜方向或错开等方法加以区别。但在同一张图样上同一个零件在不同的视图中的剖面线方向、间隔应相同。
⑥ 冲模装配图上零件的部分工艺结构,如倒角、圆角、退刀槽、凹坑、凸台、滚花、刻线及其他细节可不画出。螺栓、螺母、销钉等因倒角而产生的线段允许省略。对于游高早相同零部件组,如螺栓、螺钉、销的联接,允许只画出一处或几处,其余则以点划线表示中心位置即可。
⑦ 模具装配图上零件断面厚度小于2 mm时,允许用涂黑代替剖面线,如模具中的垫圈、冲压钣金零件及毛坯等。
⑧ 装配图上弹簧的画法。被弹簧挡住的结构不必画出,可见部分轮廓只需画出弹簧丝断面中心或弹簧外径轮廓线,如图1-73(a)所示。弹簧直径在图形上小于或等于2mm的断面可以涂黑,也可用示意图画出,如图1-73(b)、(c)所示。
图1-73模具装配图中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
弹簧也可以用简化画法,即双点划线表示外形轮廓,中间用交叉的双点划线表示,如图1-74所示。
念旅 ⑷ 模具装配图俯视图的要求
俯视图一般只绘制出下(动)模,对于对称结构的模具,也可上(定)、下(动)模各画一半,需要时再绘制一侧视图或其他视图。
绘制模具结构俯视图时,应画拿走上模部分后的结构形状,其重点是为了反映下模部分所安装的工作零件的情况。俯视图与边框、主视图、标题栏或明细栏之间也应保持50~60mm的空白。
图1-74弹簧的简化画法
⑸ 序号引出线的画法。
在画序号引出线前应先数出模具中零件的个数,然后再作统筹
任务1 冲裁级进模
图1-75 压簧片冲孔落料级进模装配图
安排。序号一般应与以主视图为中心依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为序依次编定,一般左边不标注序号,空出标注闭合高度及公差的位置。在图1-75所示的模具装配图中,在画序号引出线前,数出整副模具中有27个零件,因此设计者考虑上方布置9个序号,右方布置9个序号,下方布置9个序号。根据上述布置,然后用相等间距画出27个短横线,最后从模具内引画零件到短横线之间的序号引出线。
按照“数出零件数目→布置序号位置→画短横线→画序号引出线”的作图步骤,可使所有序号引出线布置整齐、间距相等,避免了初学者画序号引出线常出现的“重叠交叉”现象。
当然如果在俯视图上也要引出序号时(图1-75),也可以按顺时针再顺序画出引出线并进行序号标注。其注写规定如下:
① 序号的字号应比图上尺寸数字大一号或大两号。一般从被注零件的轮廓内用细实线画出指引线,在零件一端画圆点,另一端画水平细实线。
② 直接将序号写在水平细实线上。
③ 画指引线不要相互交叉,不要与剖面线平行。
⑹ 剖面的选择 。如图1-75所示,模具的上模部分剖面的选择应重点反映凸模的固定,凹模洞口的形状、各模板之间的装配关系(即螺钉、销钉的安装情况),模柄与上模座间的安装关系及由打杆、打板、顶杆和推块等组成的打料系统的装配关系等。上述需重点突出的地方应尽可能地采用全剖或半剖,而除此之外的一些装配关系则可不剖而用虚线画出或省去不画,在其他视图上(如俯视图)另作表达即可。
模具下模部分剖面的选择应重点反映凸凹模的安装关系、凸凹模的洞口形状、各模板间的安装关系(即螺钉、销钉如何安装)、漏料孔的形状等,这些地方应尽可能考虑全剖,其他一些非重点之处则尽量简化。
图1-75中上模部分全剖了凸模的固定、凹模的洞口形状、模柄与上模座的联接及螺钉、销钉的安装情况(并在左面布置销钉与紧固螺钉、右面布置卸料螺钉及弹簧),对于始用挡料销的'装配情况采用虚线及局部剖视图的表达方式。
⑺ 螺钉、销钉的画法。画螺钉、销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螺钉各部分尺寸必须画正确。螺钉的近似画法是:如螺纹部分直径为D,则螺钉头部直径画成1.5D,内六角螺钉的头部沉头深度应为D+1~3mm;销钉与螺钉都使用时,销钉直径应选用与螺钉直径相同或小一号(即如选用M8的螺钉,销钉则应选Ф8mm或Ф6mm)。
② 画螺钉联接时应注意不要漏线条。以图1-75中螺钉3为例,螺钉只与尾部的凸模固定板10螺纹联接,而螺钉经过垫板9及上模座1均应为过孔。
③ 画销钉联接时也要注意不要漏线条。以图1-75中的销钉4为例,在销钉经过的通孔凸模固定板10与上模座1需用销钉进行定位,而垫板9则无需用销钉4来定位,所以应为过孔。
⑻ 工件图的画法。
① 工件图是经冲压或模塑成形后得到的冲压件或塑料件图形,如图1-75所示,一般画在总装图的右上角,并说明材料的名称、厚度及必要的尺寸;对于不能在一道工序内完成的产品,装配图上应将该道工序图画出,并且还要标注与本道工序有关的尺寸。
② 工件图的比例一般与模具图上的比例一致,特殊情况下可以缩小或放大。工件图的方向应与冲压方向或模塑成形方向一致(即与工件在模具中的位置一致),若特殊情况下不一致时,必须用箭头注明冲压件或模塑成形方向。
⑼ 冲压模具装配图中的排样图。
① 利用带料、条料时,应画出排样图,一般画在总装图右上角的工件图下面或俯视图与明细栏之间。
② 排样图应包括排样方式、零件的冲裁过程、定距方式(用侧刃定距时侧刃的形状、位置)、材料利用率、步距、搭边、料宽及公差,对弯曲、卷边工序的零件要考虑材料纤维方向。通常从排样图的剖切线上可以看出是单工序模还是复合模或级进模。
③ 排样图上的送料方向与模具结构图上的送料方向必须一致,以使其他读图人员一目了然。如图1-75所示。
⑽ 模具装配图的技术要求。
在总装图中,要简要注明对该模具的要求、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包括所用设备型号、模具闭合高度以及模具打印标记、装配要求等,冲裁模还要注明模具间隙。有时在左上角标注图样代号是企业结合产品的型号而编制的,便于图样的使用管理。
⑾ 模具总装图上应标注的尺寸
有模具闭合高度、外形尺寸、特征尺寸(与成形设备配合的定位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在成形设备上的螺钉孔中心距)、极限尺寸(活动零件的起始位置之间的距离)。
⑿ 标题栏和明细栏。
① 标题栏和明细栏在总装图右下角,若图纸幅面不够,可以另立一页。标题栏和明细栏的格式如图1-75中右下角所示。
② 明细栏至少应有序号、图号、零件名称、代号、数量、材料和备注等。
③ 在填写零件名称一栏时,应使名称的首尾两字对齐,中间的字则均匀插入,也可以左对齐。
④ 在填写图号一栏时,应给出所有零件图的图号。数字序号一般应与序号一样以主视图画面为中心依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为序依次编定。由于模具装配图一般算作图号00,因此明细栏中的零件图号应从01开始计数。没有零件图的零件则没有图号。
⑤ 备注一栏主要为标准件的规格、热处理、外购或外加工等说明。一般不另注其他内容。
⑥ 标题栏主要填写的内容有模具名称、作图比例及签名等内容。其余内容可不填。
模具装配图绘制完成后,要审核模具的闭合高度、漏料孔直径、模柄直径及高度、打杆高度、下模座外形尺寸等与压力机有关技术参数间的关系是否正确。本例经审核后确认满足J23—16F压力机的参数要求。
;3. 塑料模具装配需注意事项
楼主的问题,我可以问您解答,我司是专门生产塑料模具(深圳市景明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以下解答:
塑料模具装配需注意事项
不同的塑料模具种类,不同的成形塑料种类(同一类模具),由于开头和精度要求不同,装配方法不尽相同。所以,在组装前应仔细研究分析总装图、零件图。通过了解各零件的作用、特点及其技术要求,确定装配基准。经过精心装配,达到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其中包括模具动作精度及在使用过程中的其他各项技术要求。
1、装配基准
装配基准是指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可大致分为:
(1) 以主要工作零件如型芯、型腔和镶块等作为装配的基准件;
(2) 以导柱导套或模具的模板侧基面为装配基准面。
2、装配精度
装配精度是指设备装配后的几何精度、加工精度、运动精度等等,塑料模具的装配精度包括:
(1) 各零部件的相互精度,如距离尺寸精度,同轴度,平等度,垂直度等;
(2) 相对运动精度,如传动精度直线运动和回转运动精度等;
(3) 配合精度和接触精度,如配合间隙,过盈量接触状况等;
(4) 塑料成形件的壁厚大小,新制模具时,成形件壁厚应偏于尺寸的下限。
3、修配原则:
(1) 修配脱模斜度,原则上型腔应保证大端尺寸在制件尺寸公差范围内,型芯应保证小端尺寸在制件尺寸公差范围内;
(2) 角隅处圆角半径,型腔应偏小,型芯应偏大;
(3) 当模具既有水平分型面又有垂直分型面时,修正时应使垂真分型面接触时水平分型面稍稍留有间隙,小型模具只需涂上红后相互接触即可,大型模具间隙约为0.02mm左右;
(4) 对于用斜面合模的模具,斜面密合后,分型面处应留有0.02-0.03mm的间隙;
(5) 修配表面的圆弧与直线连接要平滑,表面不允许有凹痕,锉削纹路应与开模方向一致。
4. 什么是模具装配
模具装配一般有四个阶段,分别是装配前的一些准备工作,组件装配、总装配、检验调试这四个阶段,那模具装配的特点是什么?工序集中,工艺灵活性大,手工操作所占的比重较大这就是模具装配的特点,除了这些在对技术工人也是有很高的要求。工人必须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多方面的工艺知识而且所使用的设备和装配工具都是以通用设备和工具为主要的。
第一,装配前的一些准备工作
1、熟悉装配工艺规程
原因:在装配前工人必须认真阅读装配工艺规程,了解并掌握所要装配模具的全过程。
目的:注塑模的装配工艺规程是模具装配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也是指导模具装配工作的技术文件,是进行装配生产计划及技术准备的依据。
2、彻底了解总装图
目的:可以深入了解模具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性能;了解模具中各零件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配合要求及连接方式,从而确定合理的装配基准,再结合工艺规程制定装配方法和装配顺序。
3、检查核对零件
根据总装图上的零件明细表,清点零件数量是否够数,随后将各个零件仔细清洗干净,再仔细检查主要零件,如型腔的形状和尺寸公差,查明各部位配合面的间隙,加工余量,有无变形和裂纹缺陷等。
4、掌握模具验收技术
掌握模具验收技术条件模具的验收技术条件是模具质量标准及验收依据,也是装配时的工艺依据。
5、开拓装配场地
原因:装配模具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装配场地,该场地必须干净整洁,不能有任何杂物存在,同时要将装配所用的必要的工、夹、量具及其他所需的装配设备准备好,并擦拭干净,开辟一个文明生产的场地。
6、准备好标准件及相关材料
每一套模具都有很多标准件,如螺钉、销钉、螺母、弹簧等,它们数量虽不很多,但规格很多,为了装配时的顺利,在装配之初必须将这些标准件一一找好,以备装配时便于寻找。
第二、组件装配阶段
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进行部件组装。
第三、总装配阶段
1、选择好装配基准件,安排好上、下模的装配顺序。
2、将零件及组装后的部件,按照装配顺序组装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副完整的模具。
3、模具装配完成后,必须保证装配精度,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第四、检验调试阶段
1、按照模具验收技术条件,检验模具各部分功能。
2、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试模、调整、修正模具,直到模具产品合格为止。
5. 模具组装步骤
冲压模具的装备步骤:
冲压模具装配步骤
(1)选择装配基准件。装配时,先要选择基准件。选择基准件的原则是按照模具主要零件加工时的依赖关系来确定,可以作为装配基准件的主要有凸模、凹模、凸凹模、导向板及固定板等。
(2)组件装配。组件装配是指模具在总装前,将两个以上的零件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连接成一个组件的装配工作。如模架的组装,凸模和凹模与固定板的组装,卸料与推件机构各零件的组装等。这些组件,应按照各零件所具有的功能进行组装,这将会对整副冲压模具的装配精度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3)总体装配。总装是将零件和组件结合成一副完整的冲压模具过程,在总装前,应选好装配的基准件和安排好上、下模的装配顺序。
(4)调整凸、凹模间隙。在装配模具时,必须严格控制及调整凸、凹模间隙的均匀性。间隙调整后,才能紧固螺钉及销钉,调整凸、凹模间隙的方法主要有透光法、测量法、垫片法、涂层法、镀铜法等。
(5)检验、调试。冲压模具装配完毕后。必须保证装配精度,满足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并要按照模具验收技术条件,检验模具各部分的功能。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试模,并按试模生产制件情况调整、修正模具,当试模合格后,模具加工、装配才算基本完成。
附图
6. 模具画装配图画出了基准角怎么知道他是模具的哪个面,怎么理解的啊,我有点搞不懂,谁帮我下,谢谢
靠近基准角位置的导柱会偏移2mm.这样的话,动模旋转180之后,模具就合不上,防止模具装反,如果模具装反,模具就会报废.明白不??不明白,加我扣扣
7. 冲压模具装配的工作内容及精度技术要求是什么
冲压模具装配的工作内容以及精度和技术要求:
一、冲压模具装配的工作内容
冲压模具装配是一系列的装配工序按照合理的工艺顺序进行的,不同类型的冲压模具,其结构组成、复杂程度及精度要求都不同,装配的具体内容和要点也不同,但通常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清洗与检测
全部冲压模具零件装配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的清洗,以去除零部件内、外表面黏附的油污和各种机械杂质等。清洗.工作对保证冲压模具的装配精度和质量,以及延长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保证精密冲压模具的装配质量更为重要。
冲压模具钳工装配前还应对主要零部件进行认真检测,了解哪些是关键尺寸,哪些是配合与成型尺寸,关键部位的配合精度等级及表而质量要求等,以防将不合格零件用于装配而损伤其他零件。
2、固定与连接
冲压模具装配过程中有大量的零件固定与连接工作。冲压模具零件的连接可分为可拆卸连接与不可拆卸连接两种。可拆卸连接在拆卸相互连接的零件时,不应损坏任何零件,拆卸后还可重新装配连接,通常采用螺纹和销钉连接方式。不可拆卸的连接在被连接的零件使用过程中是不可拆卸的,常用的不可拆卸连接方式有焊接、铆接和过盈配合等,应用较多的是过盈配合。
3、装配过程巾的补充加工与抛光
冲压模具零件装配之前,并非所有零件的几何尺寸与形状都完全一次加工到位;有些零件需留有一定加丁余量,待装配过程巾与其他相配零件一起加工。才能保证其尺寸与形状的一致性要求。有些则是因材料或热处理及结构复杂程度等因素,要求装配时进行一定的补充加工。
零件成型表面的抛光也是冲压模具装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形状复杂的成型表面或狭小的窄缝、沟槽、细小的盲孔等局部结构都需钳工通过手工抛光来达到最终要求的表面粗糙度。
4、调整与研配
冲压模具装配不是简单的将所有零件组合在一起,而是需钳工对这些具有一定加工误差的合格零件,按照结构关系和功能要求进行有序的装配。由于零件尺寸与形状误差的存在,装配中需不断的调整与修研。研配是指对相关零件进行的适当修研、刮配或配钻、配铰、配磨等操作。修研、刮配主要是针对成形零件或其他固定与滑动零件装配中的配合表而或尺寸进行修刮、研磨,使之达到装配精度要求。配钻、配铰和配磨主要用于相关零件的配合或连接装配。
5、冲压模具动作检验
组成冲压模具的所有零件装配完成后,还需根据冲压模具设计的功能要求,对其各部分机构或活动零部件的动作进行整体联动检验,以检查其动作的灵活性、机构的可靠性和行程与位置的准确性及各部分运动的协凋性等要求。除上述主要内容外,冲压模具现场试模及试模后的装卸与调整、修改等,也属冲压模具装配内容的一部分。
二、冲压模具装配的精度要求
为保证冲压模具及其成型产品的质量,对冲压模具装配应有以下方面的精度要求:
①冲压模具零部件间应满足一定的相互位置精度如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等。
②活动零件应有相对运动精度要求如各类机构的转动精度、回转运动精度以及直线运动精度等。
③导向、定位精度
如动模与定模或,上模与下模的开合运动导向、型腔(凹模)与型芯(凸模)安装定位及滑动运动的导向与定位等。
④配合精度与接触精度
配合精度主要指相互配合的零件表面之间应达到的配合间隙或过盈程度;如型腔与型芯、镶块与模板孔的配合、导柱、导套的配合及与模板的配合等。接触精度是指两配合与连接表面达到规定的接触面积大小与实际接触点的分布程度;如分型面上接触点的均匀程度、锁紧楔斜面的接触而积大小等。
⑤其他方面的精度要求
如冲压模具装配时的紧同力、变形量、润滑与密封等;以及冲压模具工作时的振动、噪声、温升摩擦控制等,都应满足冲压模具的工作要求。
三、冲压模具装配的技术要求
1、冲压模具外观技术要求
①装配后的冲压模具各模板及外露零件的棱边均应进行倒角或倒圆,小得有毛刺和锐角;各外观表面不得有严重划痕、磕伤或黏附污物;也不应有绣迹或局部未加工的毛坯面。
②按冲压模具的工作状态,在冲压模具适当平衡的位置应装有吊环或起吊环;多分型面冲压模具应用锁紧板将各冲压模具锁紧,以防运输过程巾活动模板受震动而打开造成损伤。
③冲压模具的外形尺寸、闭合高度、安装同定及定位尺寸、顶出方式、开模行程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与所使用设备参数合理旺配。
④冲压模具应有标记号,各模板应打印顺序编号及加工与装配基准角的印记。
⑤冲压模具动、定模的连接螺钉要紧同牢靠,其头部不得高于模板平面。
⑥冲压模具外观上的各种辅助机构如限制开模顺序的掎钩、摆杆、锁扣及冷却水嘴、液压与电气元件等,应安装齐全、规范、可靠。
2、冲压模具装配技术条件
不同种类的冲压模具,其装配的工作内容和精度要求小同。为保让冲压模具的装配精度,国家标准已规定了冲压模具的装配技术条件,具体规定参见相关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