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模具设计 > 塑胶模具外移需要提供什么文件

塑胶模具外移需要提供什么文件

发布时间:2023-08-23 08:53:32

『壹』 塑胶模具加工流程是什么

一般有4个阶段,首先准备阶段、其次表面加工、再次热处理阶段、最后调试鉴定阶段。每个阶段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比如准备阶段,可以想象成预做一件事要有一个计划和实施方案是一样的道理,在准备阶段,我们要对模具的总体要求、设计、零件、工艺、材料、成品预估等进行编写确定。热处理阶段,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等等。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追问。

『贰』 塑胶模具设计学习流程

第一步:产品分析与修改,确定模具结构,缩水图:
1、产品分析:开模方向,分模线与分模面,外形尺寸,厚度,拔模角度,倒勾及相应抽芯方式,进胶点与进胶方式,模穴数等等。
2、转工程图:用三维软件出图,一般建立三个视图:第一个主视图(后模表面投影),第二个第三个立体示意图(外表面和内表面)。其他视图按第三角法或第一角法摆放,剖视图(X和Y,剖切位置线通过重要位置中心,倒勾,柱位,孔位,枕位等等),保存文件DXF格式,到CAD打开标数处理。
3、缩水图:将上一步工程图镜像一次并且放大一个缩水率的倍数。(标明:MI,缩水率)
第二步:产品排位:在模具内怎样排列
考虑因素:模具长宽方位,产品模穴数,进胶位置,间隔(强度,放什么零件放得下)
先排第一个视图是后模侧俯视图抓主视图,第二个视图排前模侧俯视图,先把第一个视图中心线镜像到正右方然后抓后视图,然后排第三个X方向剖视图放在后模侧俯视图的正下方,第四个视图Y方向剖视图排在前模侧俯视图正右方。
第三步:模仁订购
根据产品的大小,生产批量,模穴数,抽芯机构等.
第四步:模胚订购
根据模仁大小与抽芯机构(侧),进胶方式与位置,前模是否有抽芯(开模动作,油缸),产品材料,顶出方式等等。
第五步:将模仁装配至模胚内
第六步:模仁与模胚安装与定位设计
第七步:分模线,枕位,镶件设计
第八步:如果客户产品有倒勾要设计抽芯机构如行位或斜顶设计
第九步:设计浇注系统(直接浇口,侧浇口,潜水口,牛角式,点浇口,扇形浇口,搭浇口等)
第十步:如果是细水口模具那么要设计开闭器与塞打螺丝
第十一步:排气系统设计(排气槽位置与产品溢边值大小)
第十二步:顶出系统设计(顶针,斜顶,司筒,顶块,推板,气顶等)
第十三步:冷却系统设计(水路样式如直通式,阶梯式,隔板式,螺旋式等)
第十四步:辅助零件开设(弹簧,垃圾钉,撑头,中托司,锁模板,扣机,边锁,平衡块,限位块,吊模孔,撬模坑等)
第十五步:检查与修改,视图补充与位置调整
第十六步:2D转3D分模或做全3D
第十七步:拆散件图(3D+2D)
第十八步:图纸审核,改图。
第十九步:图纸合格后打印归档
第二十步:图纸发给模具制造车间加工
以上模具设计从客户给3D图开始到设计出模具图到加工整个流程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
客户提供的图纸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纸(二维电子图档)及技术规范要求(此时需要用三维软
件构建3D图)。
(2)给定3D图档,处理成2D图(出工程图纸)。
(3)给定样板(手板),此时需要测绘出2D和3D图。
以上是一般有三种,其中第二种情况最常见,就是客户产品设计师设计好了3D产品拿给你开模。
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有需要更多学习资料跟安装软件可以私聊我领取

『叁』 求一份模具移模流程,

1. 目的 明确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方法;对客户提供的模具,规范相应的验收、异常反馈、试模确 认、日常保养、标识、保管等作业流程,以保证客户提供模具所生产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客户提供试模和生产的模具. 3. 权责 3.1 业务部:针对移模事项与客户进行前期沟通,及时将移模的信息通知到相关部门,移模 协议的签订,模具及其相关的信息、产品前期的品质要求及其它要求的收集, 协助移模的签收,并对模具修改、模具确认事项进行反馈及跟进处理; 3.2 工模课:负责对移模生产的模具验收、标识、初次保养/简单维修及异常反馈,试模确认; 3.3 生产部:试模确认,移模生产的模具使用,日常保养,保管; 3.2 品保部:试模样品的检查确认。 4. 定义 移模——客户将其已开发完成或已在生产中的模具移交到本公司试模或生产作业的过程。 5. 作业内容 5.1 移模需求的鉴别及处理 5.1.1 当业务部收到客户的移模需求后,应及时鉴别其需求,包括移模试模和移模生产 两种; 5.1.2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试模时,业务部提出相应的试模费用报价; 5.1.3 当客户的移模需求为移模生产时,业务部应了解客户的订单预期状况,并根据预 期的订单状况进行报价(包括试模费用,规定生产多少订单数量时可返还)。如 客户确认同意报价且有下订单时,则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模具及其相关 的信息(包括移模日期、模具图纸、模具寿命,开发时间、模具履历等资料)以 及产品的品质要求和其它要求等,并与客户签订《移模协议》。 5.1 移模信息的通知 5.1.1 当收到客户确认移模试模的信息时,业务部与客户进行沟通,取得试模及产品的成 型及外观要求等,以《内部行文》或邮件的方式通知生产和工模课; 5.1.2 当签订完成《移模协议》后,业务部将收集的信息以《新产品要求输入及评审单》 的方式通知到工程、生产、品保等相关部门; 5.2 模具验收 5.2.1 发出的客户移模信息给相关部门后,业务部安排时间与工模课去客户处对模具进行 初步验收,确认OK 则业务部安排进行移模; 5.2.2 针对移模生产的模具还需进行以下处理: 5.2.2.1 客户模具送到工厂后,由工模课依客户提供的模具图纸进行模具的验收, 并将客户提供的模具图纸存档;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宾客满堂红 修订日期: 移模作业指导书 页序:2/3 5.2.2.2 模具验收合格后,工模课对模具进行初次保养,有需要时进行简单的维修, 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业务部,业务部依据《客户财产管理程序》建立 《客户财产清单》; 5.2.2.3 模具验收不合格时,工模课及时将信息反馈到业务部联络客户进行处理。 5.3 试模确认 5.3.1 移模试模的模具: 5.3.1.1 由业务部和生产部协商试模的时间; 5.3.1.2 试模时,生产部记录相应的技术参数。业务部和生产部依据取得的客户要 求对产品的成型状况、外观进行判定; 5.3.1.3 判定合格时,将相应的技术参数进行备案,并将样品提供给客户进行确认; 5.3.1.4 判定不合格时,生产部和工模课需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检讨,属于模具原 因造成的不合格则将检讨结果和解决方法(修模等)反馈给业务部,由业 务部联络客户进行处理。 5.3.2 移模生产的模具: 5.3.2.1 模具验收完成判定合格后,工模课开出《试模通知及记录表》给生产部生 管人员,由生管人员确定试模时间后(尽可能安排在白天),通知生产、 品保和工程部门,具体参照《开模、试模、试产作业指导书》。同时工模 课修改模具,在产品上增加打点或CZ(超卓)字样的标识,以示与之前产 品的区别; 5.3.2.2 试模的相应信息(包括技术参数、判定结果等)由结构工程师填写《试模 通知及记录表》内。品保部对试模的样品进行全尺寸检查,填写FAI(First article inspection 首件检测); 5.3.2.3 FAI 及样品由业务部提供给客户进行确认; 5.3.2.4 同时,工程部和品保部制作生产工艺所需的资料,具体视客户的要求而定, 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流程图、SIP、SOP、CPK 数据分析、PFMEA、材质证 明、包装样式、质量控制计划、RoHS 及其它特殊要求等; 5.3.2.5 客户确认样品及相关资料后需书面回复至业务部,由业务部转发至相关部 门,工程部依据回复结果签定《样板承认通知单》通知相关部门,工模课 对模具进行标识,登录在《模具清单》后将模具交给生产部进行签收; 5.3.2.6 生产部签收模具后,建立模具档案,包括《模具履历表》、《模具保养表》 等,具体参照《模具管制作业指导书》; 5.3.2.7 若客户确认样品及相关资料不合格时,处理方法如下: a)当模具有比较轻微的品质问题时,维修前业务部必须电话通知客户,取得 客户同意后由公司工模课进行维修;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宾客满堂红 修订日期: 移模作业指导书 页序:3/3 b)当模具有比较严重的品质问题时,业务部联络客户进行处理,对于未量产 的新模,要求客户进行维修;对于已量产的旧模,提出模具维修的报价反 馈给客户,取得客户同意后由工模课进行维修; c)模具维修后,由结构工程师和品保部QE 对模具进行确认后再进行试模; d)当判定为试模的技术参数不合格时,业务部要求客户提供合适的技术参数, 按客户提供的技术参数重新试模确认; e)当判定为双方的测量结果有差异时,品保部应会同工程部及时与客户针对 检测方法进行沟通,经双方检讨统一测试方法后,及时通知检测中心重新 检测验证; f)重新试模的样品及相关资料需再次提交给客户确认,直至客户确认合格为 止。 5.4 模具的定期维护和保养 5.4.1 本公司对于模具保养周期规定依据《模具操作保养标准》; 5.4.2 批量生产作业时,生产部将每次的连续生产的数量记录于《模具履历表》中,以做 为模具定期保养的依据; 5.4.3 生产部依据据《模具操作保养标准》规定的周期填写申请,提交到工模课进行定期 维护和保养,生产部将维护结果记录于《模具履历表》中,保养的内容及结果登录 于《模具保养表》中; 5.4.3 根据客户提供的模具寿命数,成形生产数量将要达到之前,生产部提出更新模具的 申请,由业务联络客户处理。 6. 相关文件和记录 6.1 《客户财产管理程序》 6.2 《模具管制作业指导书》 6.3 《客户财产清单》 6.4 《模具操作保养标准》 6.5 <移模协议> 6.6 <新产品要求输入及评审单> 6.7 <内部行文> 6.8 <试模通知及记录表> 6.9 <FAI> 6.10 <样板承认通知单> 6.11 <模具清单> 6.12 <模具履历表> 6.13 <模具保养表>

『肆』 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怎么写

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零件介绍 3
设计加工该模具。 4
1零件工艺性分析 4
2确定工艺方案及级进冲裁的顺序安排 4
3模具设计计算 5
(1) 确定排样设计 5
(2):调料宽度 6
(3)确定步距 8
(4): 计算总压力 8
(5): 确定压力中心 8
(6)确定刃口尺寸 9
①冲孔模凸模 9
②胀形凸模 9
③翻边模尺寸计算 10
④弯曲模尺寸 11
(7)确定各主要零件的结构尺寸 13
4设计并绘制总装配图、选取标准件 14
5绘制零件图 15
6编制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19
7模具的装配 19

零件介绍
零件名称:背板
生产批量:大批量
材料: 20

设计加工该模具。
1零件工艺性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性的适应性,即设计的冲压件在结构,形状尺寸以及公差等各方面是否符合冲压加工的工艺要求,冲压件工艺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
2确定工艺方案及级进冲裁的顺序安排
(1) ①先冲孔或切口,最后落料或切断;
②采用定距侧刃时,定距侧刃切边工序应安排与首次冲孔同时进行。
(2)多工序工件用单工序冲裁时的顺序安排
①先落料,使毛坯与条料分离,再冲孔或冲缺口;
②冲裁大小相同、相距较近的孔时,应先冲大孔再冲小孔 模具结构形式 综上分析,该零件尺寸不大,精度 ,该零件进行冲压加工的基本工序为冲孔、胀形、翻边、弯曲和落料,
其加工工艺方案有二种。
冲孔,翻边、胀形、弯曲、落料
冲工艺孔、胀形、冲翻边孔、翻边、弯曲、落料
分析冲压方案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相对简单一点,但翻边的孔形易受下一步胀形的影响。
方案二:工序多一点,但是易保证各部的精度不受下一步的影响,故零件加工精度较高。
综上所述,为保证各项技术要求,选用方案二,其工序如下:
冲ø4的孔和3*15的矩形孔;一次性胀形内部形状;冲5-ø1.8的孔;翻边5-ø3和冲5-ø1.8的孔;翻边5-ø3;落料。
3模具设计计算
确定排样设计
排样要求级进模中大部分采用侧刃定位,侧刃位置要适当,排样时应避免凸凹模单边工作,在不浪费材料的前提下,可将交错排样改为并列排样,消除单边冲裁。
冲压件在板料或者条料上布置的方式成为排样,不合理的排样会浪费材料衡量排样经济性的指标是排样的利用率。其公式如下:
η=S/S0*100/100
S表示工件的实际面积
S0表示所用材料的面积
从上式可以看出若能减少废料的面积,则材料的利用率很高,废料可以分为工艺废料与结构废料两种。结构废料由工件的形状特点而定,一般不能改变,搭边和余料属于工艺废料。是余排样形式和冲压方式有关的废料,设计合理的排样方案,减少工艺废料能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排样的合理与否不但影响到制件的质量,模具的结构和寿命,制件的生产率和模具的成本技术等经济指标,因此设计排样时应该考虑如下原则:
1,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但是要在不影响制件的使用性能的前提下;
2,排样方法应该使冲压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且安全;
3,模具结构简单,寿命高;
4,保证制件质量和对板料纤维方向的要求。
观察工件以及查表:2.5.2《搭边a和a1数值》(低碳钢
本方案采取无废料排样

(2):调料宽度:

由于背板里面的变形里边缘较远,故可以认为里面的变形不影响条料尺寸,R=0.8, R/t=0.8/0.8=1
弯曲件毛坯展开长度的计算:∵R〉0.5t

∴L=3+3+73.4+1.571*(0.8+X*0.8)
∵X表示各段圆弧中性层位移系数
查表3.3.3得X=0.42
∴L=81.5
无侧压装置的条料宽度:B=【D+2(a+δ)+c】0-δ
即B=81.50.50
(3)确定步距:级进模进料步距为 48mm
(4): 计算总压力
F冲=kptlτ=1.3*0.8*2*3.14*0.9*350=2057
τ表示可用抗拉强度
F卸=kFp=0.04*2057=82.28
F推=nk1Fp=h/t*k1Fp=5/0.8*0.05*2057=642.8

F翻=1.1Лt(D-d0)бb=1.1*3.14*0.8*
(3.8-1.8)*450=2486
F胀=kltбb=0.7*L*0.8*450=67374
F弯=(0.7kbt2бb)
/(r+t)=7371
(5): 确定压力中心
以水平中心线为X轴
易知y0=0
F1=kp*t*l*τ=1.3*0.8*56.5*350=20566
F2=10* F翻=24860
F3=10* F冲=20570
F4= F胀=67374
F5= kp*t*l*τ=1.3*0.8*36*350=13104
F6= kp*t*l*τ=1.3*0.8*2*3.14*2*350=4571
X0= (F1*46.5+F2*94.5+F3*142.5+F4*190.5+F5*214.5+F6*262.5)/ (F1+ F2+F3+F4+F5+F6)=152.8
即压力中心为(x0,y0)
(153,0)
(6)确定刃口尺寸
①冲孔模凸模,计算公式:dp=(dmin+XΔ)0-δp
注意δp=0.25Δ
孔ø40+0.3 X取0.5 dp=4.150-0.08=40.150.08

孔ø1.80+0.3 dp=1.90-0.07
中心距制造偏差取工件偏差的1/8
冲孔凹模,按照凸模刃口实际尺寸配制,保证双边间隙0.25~0.36
②胀形凸模,
胀形尺寸,60-0.87
胀形工序,工件未标注公差,按IT14级制造,凸凹模的制造精度按照IT9级制造,胀形单边间隙Z/2=1.1t
凸凹模的制造精度按照IT9级制造,查表得,δ凸=δ凹=0.087
D凹=(D-0.075Δ)0+δ凹
=(6-0.75*0.87)0+0.087=5.350+0.087
D凸= (D凹-Z)0-δ凸=3.590-0.087

胀形尺寸 260-0.9
胀形工序,工件未标注公差,按IT14级制造,凸凹模的制造精度按照IT9级制造,胀形单边间隙Z/2=1.1t
凸凹模的制造精度按照IT9级制造,查表得,δ凸=δ凹=0.09
D凹=(D-0.075Δ)0+δ凹
=(26-0.75*0.9)0+0.09=25.330+0.09
D凸= (D凹-Z)0-δ凸=23.570-0.087

③翻边模尺寸计算

D=4.6-0.8=3.8
d0=3.8-2*(2-0.43*1-0.72*0.8)
=3.8-2*0.994=1.8

翻边工序,工件未标注公差,按IT14级制造,凸凹模的制造精度按照IT9级制造,胀形单边间隙Z/2=1.1t
凸凹模的制造精度按照IT9级制造,查表得,δ凸=δ凹=0.063
D凸=(D-0.075Δ)0+δ凸
=(3-0.75*0.2)0+0.063=2.850+0.063
D凹= (D凹+Z)0-δ凹=6.360-0.063

④弯曲模尺寸
.1弯曲圆角部分是弯曲变形的主要变形区
变形区的材料外侧伸长,内侧缩短,中性层长度不变。
2.弯曲变形区的应变中性层
应变中型层是指在变形前后金属纤维的长度没有发生改
变的那一层金属纤维。
3. 变形区材料厚度变薄的现象
变形程度愈大,变薄现象愈严重。
4.变形区横断面的变形
变形区横断面形状尺寸发生改变称为畸变。主要影响因
素为板料的相对宽度。
(宽板) :横断面几乎不变;
(窄板) :断面变成了内宽外窄的扇形。

弯曲模尺寸计算
Rmin/0.8=0.5→Rmin=0.4
∵r=0.8∴r≥0.4且r/0.8≤5~8
故该零件可以成形
弯曲凸模凹模之间的间隙
C=tmin+nt=0.8+0.8*0.05=0.84
查表3.4得 n=0.05
凸模和凹模工作尺寸及公差:
弯曲件标的是外形尺寸,

凹模尺寸Ld=(L-0.5Δ)0+δd=7500.02
凸模尺寸Lp=(Ld-2C)0-δp=73.320-0.05=730-0.87
弯曲件凹模部分深度h0=3 查表3.4.2
∵t≤1∴h0=3mm

(7)确定各主要零件的结构尺寸
a,凹模外形尺寸的确定。
凹模厚度H的确定(按经验公式)
H=kb(H>=15mm)
其中,B为最大型孔的宽度,取b=90;k为系数,
查冲压手册取0.35
H=0.35*90=31.5mm
故凹模厚度取35mm

凹模长度L的确定
L=步距*6+2*50≈440
凹模宽度的确定
B=步距+工件宽+2C≈200
b,凸模长度的确定
凸模长度的计算为
L凸=h1+h2+h3+Δ
其中 导料板厚h1为9mm,
卸料板厚为h2为21;凸模固定板厚h3为30
L凸=90
其中弯曲凸模最长,为98mm
选用冲床的公称压力,应大于算出的总压力
P0=151.1kN

4设计并绘制总装配图、选取标准件
按以确定的模具形式及参数,从冷冲模标准中选取标准模架,根据所选的压力机,绘制模具总装配图为单排冲孔胀形翻边弯曲落料级进模,下图为装配图

5绘制零件图
(1)上模座板

(2)垫板

凸模固定板

(4)导料板

(5)凹模板

(6)下垫板

(7)凸模

6编制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1)冲压工艺规程编制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冲压工艺规程是指导冲压件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文件。冲压工艺文件一般指冲压工艺过程卡片,是模具设计以及指导冲压生产工艺过程的依据。
冲压工艺规程的制订主要有以下步骤:
《1》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即设计的冲压件在结构、形状、尺寸及公差以及尺寸基准等各方面是否符合冲压加工的工艺要求。
产品零件图是编制和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的重要依据。
《2》 确定冲压件的成形工艺方案
确定冲压件的工艺方案时需要考虑冲压工序的性质、数量、顺序、组合方式以及其它辅助工序的安排。

此项在此省略,因为另外单独制作工艺卡

7模具的装配
模具装配没有严格的工艺规程,装配工艺过程有模具钳工掌握 ,但模具装配都有一定的装配顺序。
例如:级进模先装配下模,再以下模为准装配上模,复合模时先装凸凹模,然后再装凹模和凸模,最后总装;导料板则以卸料板为基准件进行装配,无导向,导套的模具,可以先装配下模,也可以先装配上模等。冷冲模装配的主要技术要求是保证凸凹木的均匀配合间隙

装配叙述
以下模座为基准件,压装导柱
按下模座的中心线为基准,找正凹模的位置后,用平行夹将凹模与下模座夹紧,以凹模上的螺钉过孔,销孔为引导,在下模座上钻螺纹孔底孔、攻螺纹、钻、铰销孔;按凹模型孔在模座上划出漏料孔线,取下凹模,铣下模座漏料孔
将固定卸料板对凹模的长侧面找正平行,校正左右位置后与凹模一起夹紧,然后翻转过来,按凹模配作卸料板上的螺钉过孔和销孔
先将导料板对凹模的长侧找正平行,校正左右位置后与凹模一起夹紧;再找正另一块导料板后也与凹模一起夹紧;然后翻转过来,按凹模配制导料板上的螺钉过孔和销孔。
将凹模、卸料板、导料板都装在下模座上,以圆柱销定位,用螺钉连接。
以上模座为上模部件的基准件,压装导套。
以凸模固定板与凸模组件为基准,压装上凸模。
将所有凸模插入凹模的型孔,在凸模固定板和凹模之间垫等高垫铁,使凸模插入凹模型孔1mm左右;放上垫板,装上上模座,用平行夹将凸模固定板、垫板、上模座夹持在一起;将整个模具翻过来,用透光法通过下模座的漏料孔进行观察,调整凸凹模配合间隙的均匀性,调整好后拧紧平夹;将模具再翻过来,轻巧上模座,使凸模从凹模型孔中退出,垫纸试冲,再调整,再冲………直到间隙均匀为止。
拧紧平夹,取下上模部件;配钻螺钉孔、配钻、铰销孔。
装上销钉和螺钉。
将装配好的模具装在冲床上试冲,检查送料是否流畅,凸凹模配合间隙是否均匀,步距是否正确,卸料是否灵活,冲件是否符合图纸要求。

参考文献:
1、《实用模具设计简明手册》主编 邓明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主编 成虹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主编 陈于萍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模具设计标准化与原型结构设计》
主编 许发樾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5、《冲压手册》 主编 王孝培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伍』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A. 有谁做过这个注塑模具课程设计

你好,这个有点像瓶盖,这个模具简单,做个一模四腔,可以做推板顶出,也可以做顶针顶出,通常是做细水口进胶

B. 求一份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我这里可以做塑料模具的、

模仁的大小是由成品的深度及大小来决定的﹐一般单边到成品的厚度为25—35mm间﹐底面到成品的厚度原则上为30mm左右﹐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需跑滑块的那一侧时﹐应尽量减小这里的壁厚﹐在模板上锱与较大的空间供滑块使用。

2.母模侧要考虑强度﹐水路﹐注射压力等﹐公模侧在考虑型芯固定是否稳定﹐总模仁的高度至少要有1/3锁要模穴内﹐同时也应考虑水路的安全与否﹐入子的安放及固定不受影响。

3.成品中心与模具中心 在一模一穴或多穴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模具中心与注射中心相对应﹐如果这样不能潢足要求时﹐也可以使注射与中心与模具中心相偏移﹐最好是在天地侧偏移﹐一般偏移距离不大于40mm﹔当然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倾斜或偏心加倾斜。偏心时一定要将KO孔与注射中心一起偏移。

C.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材料 ABS 零件尺寸如图 给我画装配图

大哥你只有一个零件,和啥子装配啊!

D. 塑料模课程设计的问题解答

1. 本组课程设计各部分名称? 1)分型面的选择和确定 2)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3)浇注系统的设计 4)成型零件结构设计 5)推出机构的选择 6)排气结构设计 7)冷却系统的设计 8)标准模架的选择 2. 本组设计模架如何选择? 通过对成型零件的的相关计算,根据设计手册选择250×250规格中的A2型。模架规格如下:①定模座板厚25mm,定模板A取50mm,动模板厚度B取25mm,支承板厚度取30mm,垫块厚度取70mm;②顶件杆顶出出制件。③动模座板厚25mm。模具厚度M=25+50+25+30+70+25=225mm。 3. 分型面选择、分型面的位置和分型面选择的原则? 按塑件结构,有两种分型面方案:方案1:型芯设在动模 方案2:型芯设在定模 方案1与方案2相比,方案1型芯设在动模塑件包在型芯上留在动模,符合分型面设计原则,简化了模具结构,且缩短了流道,节约材料,提高经济效益,故采用方案1设计。 分型面选择的原则: 1)分型面应便于塑件的脱模 2)应有利于侧向分型与抽芯 3)应保证塑件的质量 4)应有利于防止溢料 5)应有利于排气 6)应尽量使成型零件便于加工 7)应尽量减小由于脱模斜度造成塑件的大小端尺寸差异 4. 各部分零件的作用?定位圈的作用?浇口套的作用?拉极钉、复位杆的作用?等高块的作用? 1)导向装置作用:导向作用、定位作用、承受一定得侧向压力(导柱、导套) 2)支撑零件:包括动模坐板、定模座板、动模板、定模板、支撑板、垫块(等高块) 动模坐板、定模座板:它是动模和定模的基座,也是固定式塑料膜与成型设备连接的模板。 动模板、定模板:它的作用是固定凸模或型芯、凹模、导柱、导套等零件,所以又称固定板。 支撑板:是垫在固定板背面的模板,他的作用是防止型芯或凸模、凹模、导柱、导套等零件脱出,增强这些零件的稳固性并承受型芯与凹模等传递而来的成型压力。 垫块(等高块):作用是使动模支撑板与动模座板之间形成用于推出机构运动的空间、或调节模具总高度以适应成型设备上模具安装空间对模具总高的要求。 复位杆:复位作用,有一定得导向作用,支撑作用 5. 浇注系统的四个部分位置?浇口的作用?浇口的类型?1)一般浇注系统由1.主流道、2.分流道、3.进料口(也称浇口)、4.冷料穴四个部分组成。2)浇口的作用:熔料经狭小的浇口增速、增温,利于填充型腔。注射保压补缩后浇口处首先凝固封闭型腔,减小塑件的变形和破裂,狭小浇口便于浇道凝料下塑件分离,修整方便。3)浇口类型:
直接浇口 直接浇口广泛应用于单型腔模具
侧浇口 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适合于一模多腔,浇口去除方便,但压力损失大、壳形件排气不便、易产生熔接痕。(本设计用侧浇口)
圆盘浇口 此类型浇口适用同心。且尺寸的要求严格。及不容许有熔接痕生成的塑料制品。
轮辐式浇口轮辐浇口双称为四点浇口或是十字浇口。此种浇口适用于管状塑料制品,且浇口容易去除和节省材料。
薄膜浇口 薄膜浇口适用于既平坦又大面积、且翘曲要保持最小的设计。
护耳浇口 通常应用于平板状且薄的成型品,以降低型腔内的剪应力
点浇口 适合于多型腔模。塑件外观要求较高时采用
环形浇口 用于型芯装在两侧的管状塑件
扇形浇口 应用于多型腔模,进料边宽度较大的薄片状塑件
针点浇口 应用于成型中小型塑件的一模多腔模具中,也可用于单型腔模 6. 浇注系统的类型?平衡式分布和非平衡式分布有何区别?在应用上有什么不同?7. 推出机构的类型?本组设计属于那一类推出机构?本组用推杆推出机构 8. 本组模具的开合模步骤动作和分析?

嘉文~~~我有啊~~~

E. 求《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及模具结构图

我只告诉你的一是模架!二是芯模!
模架是标准的,
芯模就是你的成绩了,好好想,实在不懂再请教!这种模具最简单了,要这都不会你的专业就白读了!

F. 课程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

文库中有不少
//wenku./search?word=%CB%DC%C1%CF%C4%A3%BE%DF%C9%E8%BC%C6&lm=0&od=0
看看那个适合你,下载困回难可以hi我答

G.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为期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即将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受益非浅。在刚拿到这个课题时,的确心里很没底,经过几天的认真分析和查有关资料才有了点头绪。随着对零件图的全面理解,设计工作也全面展开,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我也大量查阅了与此次设计的有关课程书:如机械制图、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等。在设计过程中只凭教科书是不够的,我还大量查看一些有关设计的参考书和资料。本次设计的在部分零件的加工工序中,采用了自动加工,从而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从中也使自己能更好的掌握自动编程,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塑料模具的设计流程和模具结构,塑料的特性和成型原理、掌握模具的合模和开模动作、塑料件模具结构设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塑料的基本概念、热塑料的成形加工性能、热塑料制品设计的基本原则,注射成型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分类、注射成型模具零部件的设计、浇注系统设计等知识,能够完成塑料模具的设计任务以及维护等。

这次设计课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懂得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0 0

H. 求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说明书

我这里可以做塑料模具的设计,如果你需要帮忙的话
可以来找我

I. 求: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资料

组立图绘制流程笔记

一.审查报行单

客户的需求﹕模穴个数﹑塑料材质﹑缩水率﹑模座类型﹑水管接头规格﹐进胶位置(是否影响成品的外观及熔接痕的强度)及浇口形式。有些客户提供斜梢的形式等。

二. 解成品的形状及外观

1.成品上的结构

成品的外形尺寸(长﹑宽﹑高)﹑有无卡钩﹑BOSS及检查平均肉厚﹐拔模角(当内部结构较复杂时有3D来检查)﹐当无拔模角而需拔模时一定要与客户讨论是否需要拔模及拔模角的大小﹐以决定是否需要跑滑块﹑大致确定成品的分模面等。肋厚一般不能超过肉厚的0.8倍﹐否则有可能在成型时缩水﹐影响成品的质量。

2.分模面的确定

对于规则的成品来说﹐分模面的选取较为容易﹐但当成品的外观面不规则时或为斜面时﹐应以BOSS的轴线垂直的方向来确定模具的平面。

三.放缩水及镜射

将由3D传过来的成品2D剖面按的客户的要求放缩水﹐再全部进行镜射(立体除外)。而不是用一个剖面镜射一次﹐以免在使用中而遗忘这步骤﹐导致出现错误。

四.成品的布置

模具的穴数以客户的要求为准﹐若不提供进胶位置应以平时的经验来决定﹐或由CAE分析来决定﹐但应注意在满足成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模具结构不复杂化。

当为一模多穴时﹐进胶位置一般选在成品的同一侧﹐因此在放置成品时常使用COPY ROTATE而不使用COPY MIRROR﹐以防止成品不是完全对称的变成不同的成品。对于较大较长的成品﹐其浇品位置应开在成品长度的1/3处﹐以减小成型时的应力﹐防止成品较大的变形。对于浇道的设计一般直径不小于3mm﹐常根据塑料的材质﹑成品的大小﹑等来选取(常用的是直径为8mm﹑6mm﹑5mm﹑4mm几种)。在设计时料头越短越好﹐这样可以减小注射时的压力损失﹐也可以节约用料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冷料穴的长度一般为1.5D—2D﹐烧口长度一般在0.5—2mm间。

成品参考点的选择最好成品的中心或是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特征的中心上﹐如BOSS的轴线﹐矩形的中心等。

1.模仁的大小

模仁的大小是由成品的深度及大小来决定的﹐一般单边到成品的厚度为25—35mm间﹐底面到成品的厚度原则上为30mm左右﹐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需跑滑块的那一侧时﹐应尽量减小这里的壁厚﹐在模板上锱与较大的空间供滑块使用。

2.母模侧要考虑强度﹐水路﹐注射压力等﹐公模侧在考虑型芯固定是否稳定﹐总模仁的高度至少要有1/3锁要模穴内﹐同时也应考虑水路的安全与否﹐入子的安放及固定不受影响。

3.成品中心与模具中心 在一模一穴或多穴的情况下﹐应尽量使模具中心与注射中心相对应﹐如果这样不能潢足要求时﹐也可以使注射与中心与模具中心相偏移﹐最好是在天地侧偏移﹐一般偏移距离不大于40mm﹔当然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倾斜或偏心加倾斜。偏心时一定要将KO孔与注射中心一起偏移。

五.模架的选择

在选模座时﹐应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标准的模座。

由于成品在注射过程中﹐注射压力非常的大﹐这就要求模具要有足够的强度﹔模具在设计过程中﹐同时也应考虑到成型机的最大开模距离﹑夹模要求(注射压力﹑注射体积﹑锁模力)等能否满足等。当成品一边有滑块时﹐应尽量将滑块布置在地侧﹐这样由于滑块自重的作用﹐有时可以不使用限位弹簧﹐只有限位块既可。

模板长度﹑宽度﹑厚度的选择最好是通过计算﹐也可以按平时的经验值来选取﹐一定要满足强度﹑刚度﹐使滑块的安放有足够的空间。

冷却系统和顶出系统

冷却系统与成品的成型周期﹐成型质量(应力变形及产生成型有缺陷等)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故在设计时应首先考虑冷却系统的布置﹐再考虑顶出系统﹐两者在设计时不能发生干涉﹐泠却系统最好要通过CAE分析。

顶针的选择应首先考虑使用面积较大的﹐这样在相同顶出力的作用下﹐顶出压强会小一些﹐避免在顶出时损伤成品﹐在平面图上表达其位置﹔而对于斜梢﹐一般要从侧视图上表达﹐之后再投影到主视图上。在成品较大的情况下﹐在 排布顶出系统时也应考虑到缩水的影响。
六.其它零部件的布置

RP

1. 模具需自动生产时一般要在RP下装弹簧:弹簧规格为 TR 型。

弹簧安装要求:

A. 在作动前状态下,弹簧预压量取5~10MM。

B. 如需先回位情况下,弹簧预压量取10MM以上。

2. 模具有斜销机构且斜销无靠破时,RP下可不装弹簧,以防止成品被斜销拉回。

3. 模具有斜销机构且斜销有靠破时,RP底部装弹簧以保护斜销靠破面。

4. 模具装有顶板导柱(EGP)时,RP在各板之间均逃料﹐其下面应有STP。

EGP

导向顶出板运动,防止顶出板受力不均而顶出不平衡。EGP直径大小与RP直径大小一致。

GP﹑定位块﹑螺钉的选取都要经过计算选取﹐SP在选择时一定不要和顶出系统发生干涉,其不与水路产生干涉。

最后是各个零部件的编号(入子﹐斜梢﹐滑块等)﹐放置成品立体图和组立图的标注﹐模具总重量﹐标题栏的填写等。

『陆』 塑料模具制造应达到哪些技术要求

塑料模具制造标准要求30条

为提高模具品质档次,最大限度减少模具质量问题投诉,交给客户满意的模具,对模具制造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建立标准,按要求执行。
1.小于2020的模胚,a、b板之间需要做撬模坑;大于2020的模胚所有模板包括顶针板间都要做撬模坑。
2.模胚导柱导套要加工排气槽,以防导柱导套拉伤。
3.模具上不得有尖角,需要倒角处理。特别指明的地方除外。
4.内模和模具零件未经同意不得有烧焊。
5.模具产品的外围必须要在适当的位置开排气槽,排气槽规格请参考模具设计手册。
6.尽可能避免使用打磨机在模具上打磨,如果非要用打磨机加工,必须用油石省光(特别是分型面)
7.内模胶位面的表面处理必须依照bom表,或者其它正式通知的技术要求执行。非胶位面上的加工纹路(线切割,铣床,cnc锣床,火花机)也要用油石省亮。
8.所有内模材料,模胚等级要求必须依据订单,或者设计审核过程中正式确认的技术要求进行采购。必须提供材质证明,如果是硬模,必须提供热处理报告。所有相关证明。
9.所有模具的前后内模,镶件,行位,斜顶,直顶(推块),铲鸡等需要在底面或者侧面加工一个腰圆形的坑位,把材料名和硬度刻出来。
10.行位,推块,铲鸡,唧嘴等重要易磨损零件必须进行氮化加硬处理。
11.行位必须有定位。定位方式有弹弓,波珠,hasco(dme)标准行位夹等等,具体需要按照各个项目的要求。行位需要有压条,耐磨板。压条,耐磨板必须使用耐磨硬料,需要加上油槽。
12.行位斜导柱必须压紧,不能转动和松动。斜导柱尾部必须要加工成半球形或圆锥台形,有利于保证行位正常运动。同一行位上有两支或者两支以上斜导柱的,斜导柱的长度、大小和倾斜度必须相同。
13.斜顶座位必须使用耐磨硬料。斜顶必须加工油槽,斜顶座一般用2510或cr12加硬到hrc40-45度,因为斜顶座受到的是冲击负荷,所以不能太硬否则会断裂,并在所有的直角位置倒角c角。需要有斜顶导向板(青铜)。不得烧焊。
14.流道和进胶位需要省光#400-600。
15.顶针,司筒,扃顶针,斜顶和顶针板要刻上相对应的识别码,便于安装。如果在产品上,顶针位置不是水平面,需要将顶针座做成“d”型或者采用防转销键定位。
16.顶针采用hasco或者dme标准,选用哪种决定于bom表或者其它正式通知的模具技术要求。
17.加工运水胶圈(“o”形圈)槽,需要单边预留0.25mm的间隙,一般胶圈要预压0.5~0.8mm.如果不重视这一点,胶圈很容易被压损坏掉,造成漏水。
18.唧嘴要氮化,需要做止转销。唧嘴半径必须符合图纸要求。唧嘴没有氮化,走模前可能已经被撞伤。
19.常规结构模具一定要布置撑头,两端面需要磨平,小模预压0.1mm,大模预压0.1mm-0.15mm..
20.定位圈直径必须符合图纸,顶棍接头形式和位置必须符合图纸。
21.水嘴的规格请根据bom表或者确认的模图,水嘴沉头孔必须按照模图进行加工和安装。钻孔不得钻偏,锐角需倒角。
22.运水必须打上ini,outi,in2,out2………..
23.所有打在模具上的字唛必须工整,端正,不得歪扭。
24.模具需要在四边安装边锁(直身锁)。如果不能安装边锁,需要安装锥度锁,或者圆锥锁。锥度锁要横着安装。
25.所有螺丝和模具配件都需首选标准件,螺丝头不能锯掉。螺丝有效锁入长度必须足够,正常是1.5或者2。
26.热嘴线槽必须倒圆角,以免刮伤电线。
27.把热嘴id卡装在模具面板侧边。
28.模具移交验收:需要配合模具工程师按“模具检查表”验收通过才能打包装走模。
29.移模前需对运水进行测试水压(100pa以上)验收运水后,需用风枪把水吹干净。
30.模胚外表面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养,防止生锈,刮伤。走模包装前,内模需要喷上白色/或无色防锈剂,所有模具表面必须清洗干净,然后打上黄油。

『柒』 求一套工厂里面完整的塑胶模具设计流程

注塑模具设计流程,下面就拿本人设计经验与思路跟你分析下:
第一步:产品分析与修改,确定模具结构,缩水图:
1、产品分析:开模方向,分模线与分模面,外形尺寸,厚度,拔模角度,倒勾及相应抽芯方式,进胶点与进胶方式,模穴数等等。
2、转工程图:用三维软件出图,一般建立三个视图:第一个主视图(后模表面投影),第二个第三个立体示意图(外表面和内表面)。其他视图按第三角法或第一角法摆放,剖视图(X和Y,剖切位置线通过重要位置中心,倒勾,柱位,孔位,枕位等等),保存文件DXF格式,到CAD打开标数处理。
3、缩水图:将上一步工程图镜像一次并且放大一个缩水率的倍数。(标明:MI,缩水率)
第二步:产品排位:在模具内怎样排列
考虑因素:模具长宽方位,产品模穴数,进胶位置,间隔(强度,放什么零件放得下)
先排第一个视图是后模侧俯视图抓主视图,第二个视图排前模侧俯视图,先把第一个视图中心线镜像到正右方然后抓后视图,然后排第三个X方向剖视图放在后模侧俯视图的正下方,第四个视图Y方向剖视图排在前模侧俯视图正右方。
第三步:模仁订购
根据产品的大小,生产批量,模穴数,抽芯机构等.
第四步:模胚订购
根据模仁大小与抽芯机构(侧),进胶方式与位置,前模是否有抽芯(开模动作,油缸),产品材料,顶出方式等等。
第五步:将模仁装配至模胚内
第六步:模仁与模胚安装与定位设计
第七步:分模线,枕位,镶件设计
第八步:如果客户产品有倒勾要设计抽芯机构如行位或斜顶设计
第九步:设计浇注系统(直接浇口,侧浇口,潜水口,牛角式,点浇口,扇形浇口,搭浇口等)
第十步:如果是细水口模具那么要设计开闭器与塞打螺丝
第十一步:排气系统设计(排气槽位置与产品溢边值大小)
第十二步:顶出系统设计(顶针,斜顶,司筒,顶块,推板,气顶等)
第十三步:冷却系统设计(水路样式如直通式,阶梯式,隔板式,螺旋式等)
第十四步:辅助零件开设(弹簧,垃圾钉,撑头,中托司,锁模板,扣机,边锁,平衡块,限位块,吊模孔,撬模坑等)
第十五步:检查与修改,视图补充与位置调整
第十六步:2D转3D分模或做全3D
第十七步:拆散件图(3D+2D)
第十八步:图纸审核,改图。
第十九步:图纸合格后打印归档
第二十步:图纸发给模具制造车间加工
以上模具设计从客户给3D图开始到设计出模具图到加工整个流程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

客户提供的图纸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客户给定审定的塑件图纸(二维电子图档)及技术规范要求(此时需要用三维软
件构建3D图)。
(2)给定3D图档,处理成2D图(出工程图纸)。
(3)给定样板(手板),此时需要测绘出2D和3D图。
以上是一般有三种,其中第二种情况最常见,就是客户产品设计师设计好了3D产品拿给你开模。

模具设计工程师需要绘制图纸有:成口工程图,缩水图,模具装配图,散件图,开模顶出示意图,改模图等,而且我写的就是按顺序排序

『捌』 塑胶模具制作有哪些工序

塑胶模具制作的工序如下:

1、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内,并在腔内冷却定型。

2、上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顶出离开模具。

3、模具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

据了解,作为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塑胶模具由几组零件部分构成,这个组合内有成型模腔。在工业生产中,塑胶模具可以通过压力把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出所需形状的零件或制品。

(8)塑胶模具外移需要提供什么文件扩展阅读

塑胶模具制作的影响因素

1、分型面

模具闭合时凹模与凸模相互配合而成。

2、结构件

分别为复杂模具的滑块、斜顶、直顶块等。

3、模具精度

包括避卡、精定位、导柱、定位销等。

4、浇注系统

处于注塑机喷嘴至型腔之间,由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穴构成。

5、其他

塑料收缩率以及影响制品尺寸精度的各项因素,如模具制造和装配误差、模具磨损等。此外,设计压塑模和注塑模时,还应考虑成型机的工艺和结构参数的匹配。

阅读全文

与塑胶模具外移需要提供什么文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焊缝纵缝与环缝用什么表示 浏览:966
宝业钢铁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86
钢材25c什么意思 浏览:940
取钢板的与老板协议怎么写 浏览:698
角焊缝k表示什么 浏览:915
抚钢废旧钢材多少钱一吨 浏览:882
商品房铝合金门窗怎么固定 浏览:572
碳钢与201不锈钢哪个环保 浏览:752
钢筋算量如何修改单跨梁尺寸 浏览:807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第四章的感悟 浏览:356
q345b的钢板怎么算重量 浏览:665
钢铁厂副厂长工资多少 浏览:568
人字梁用那种方管 浏览:738
大唐围墙模具厂是什么地方 浏览:29
碳钢管和不锈钢哪个结实 浏览:339
不锈钢锅用什么刷好 浏览:744
一寸的无缝管直径多少毫米 浏览:69
如何区分合金门 浏览:50
钢筋符号怎么念出来 浏览:456
不锈钢拒马护栏多少钱 浏览: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