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塑胶模具设计中的问题
塑胶模具设计中的问题:
一.检查胶位是否均匀,如不均匀则会引起缩水并影响外观。
二.确定分型面与拔模角
1.分型面选择在开模方向上投影的最大值,客户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简单化
2.碰穿位:尽量选碰后模,如要碰前模,易走披锋,影响外观,利用平面接触。
3.枕位:枕5—8毫米,再与大分型面接平,胶位部分拔3度,后面拔3度或避空。
4.插穿位:利用侧边工作,拔3度,一般做镶件。
三.拔模原则:
1:减胶方向拔模。
2:轴类最大端为产品尺寸,孔类最小端为产品尺寸。
四.2D一定要注意镜像且放缩水,如忘记这步,绝大部分模具报废。
五.缩水:缩水率小产品(5‰以下)可按经验放缩水,缩水率大产品,例如一个可放18‰也可放20‰更甚至于可放22‰产品,一定要先征求负责人意见再放,以免跟配套产品尺寸不吻合。
六.唧嘴偏心KO应与同轴
七.行位要点:
1.一般用斜导柱作动力,比较小的抽芯距用T形槽,大于30mm用油缸抽芯。
2.斜导柱的角度比铲机角度小2—3度。
3.后模行位伸入前模超过总高度一半,可省掉铲机,利用前模加工面作压面。
4.行位宽度大于100mm,尽量用2根斜导柱,大于150mm的中间加导向槽。
5.行位定位:尽量不用波仔弹珠(力不够大),用螺丝定位。
6.行位在TOP位处,一定要放弹簧,否则行位开完模因重力作用,无法归位而导致撞坏。
7.开模方向投影,如行位底下有斜顶或顶针的,要设置先复位机构,否则有可能行位与斜顶或顶针会产生干涉。8.行位跟行走,走啤把,包胶位,直身出。
9.行位行程应大于扣位2至3mm,油缸行程应大于扣位10mm。
10.为了增加铲机牢固性,尽量做反铲。
八.斜顶设计要点
1.斜顶一般做3—8°,不超过15°。
2.顶出行程一般大于扣位0.5—1mm.
3.顶出方向:胶位应平或向上,否则做延迟斜顶。
4.斜顶宽度比较小时,顶针板增加一座架,使斜顶高度减短,以确保强度。
还需要注意的是:
B. 压铸件加工余量一般放多少为最适宜
如果模具和夹具可以保证的情况下,0.2mm的加工余量挺好的。切的越多,出针孔、气孔的几率越大。孔的余量需要看孔深和拔模角。孔深越深,为防止拉模,只能加大拔模角,1度~1.5度。这样孔大端的余量单边0.4mm的话,孔小端的加工余量就挺吓人的了。可能到1.5mm~2mm,加工的时候出现气孔的几率较大。像这种情况,一般用两边销子碰穿来减小销子的长度,避免出现较大的加工余量。
C. 模具中的碰穿,擦穿,插穿,靠破是什么意思,请帮忙说得详细点
碰穿是是上下镶件对碰,中间没有胶位,插穿是镶件直接碰到型腔底部形成胶位空缺,靠破是上下两镶件靠在一起形成空缺胶位
D. 模具中的碰穿面和插穿面用什么作用,加工时有什么要求谢谢,
模具设计出碰穿和插穿主要是为达到产品形状,加工的时候适当的留五到十丝的余量,让模具工装配,主要看机床的加工精度,如能保证不过切也可以不留,尖角边缘处注意保护,不要倒成了小圆角,那样产品就会有飞边。
E. 加工模具时的余量怎么确定啊
留加工余量和你前面加工的精度有关,前面加工的精度高,余量就可以少留一些,否则就要多留些,留的太少了,就有可能在电火花精打时,有的地方可能打不上。向前面几位所说的留几丝,可能留的有点太少了。起码的留上0.2~0.3mm
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