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拉伸模具的制作工序是什么
由于变形区金属与凹面的接触锥面长,锥面上总摩擦阻力大,因此网格畸变虽小,总拉伸力却增大。 由此可见,凹模锥角的合理确定应同时考虑变形区材料的变形特点以及模具与工件间的摩擦状况,凹模锥角合理范围的确定对拉伸工艺有着直接的影响。工艺试验表明,对于CCB-1A型罐用铝材3104H19,其凹模锥角合理取值在α=5°-8°为宜。 底部成形工艺分析。底部成形发生在凸模行程的终点,采用的是反向再拉伸工艺。图4为罐底成形受力状况示意图,底部成形力主要取决于摩擦力的性质以及压边力的大小。通常,材料的厚度和强度是一对矛盾,材料愈薄,强度愈低,因此轻量化技术要求减少罐底直径及设计特殊的罐底形状。工艺试验。
2. 拉伸模具的制作工序
易拉罐是由三种不同成分的铝合金组成,罐体、罐盖、拉环。铝质是制罐的关键,罐体不成形、罐盖口拉不开都是铝质的问题。在国内开模具没有问题。下面是制造工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罐体制造工艺和技术 : 罐体制造工艺流程 CCB-1A型罐罐体的主要制造工艺流程如下:卷料输送→卷料润滑→落料、拉伸→罐体成形→修边→清洗/烘干→堆垛/卸→涂底色→烘干→彩印→底涂→烘干→内喷涂→内烘干→罐口润滑→缩颈→旋压缩颈。 在工艺流程中,落料、拉伸、罐体成形、修边、缩径、旋压缩径/翻边工序需要模具加工,其中以落料、拉伸和罐体成形工序与模具最为关键,其工艺水平及模具设计制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易拉罐的质量和生产成本。 罐体制造工艺分析 (1)落料一拉伸复合工序。拉伸时,坯料边缘的材料沿着径向形成杯,因此在塑性流动区域的单元体为双向受压,单向受拉的三向应力状态,如图1所示。由于受凸模圆弧和拉伸凹模圆弧的作用,杯下部壁厚约减薄10%,而杯口增厚约25%。杯转角处的圆弧大小对后续工序(罐体成形)有较大的影响,若控制不好,易产生断罐。因此落料拉伸工序必须考虑以下因素:杯的直径和拉伸比、凸模圆弧、拉伸凹模圆弧、凸、凹模间隙、铝材的机械性能、模具表面的摩擦性能、材料表面的润滑、拉伸速度、突耳率等。突耳的产生主要由2个因素确定:一是金属材料的性能,二是拉伸模具的设计。突耳出现在杯的最高点同时也是最薄点,将会对罐体成形带来影响,造成修边不全,废品率增高。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拉伸工序选择的拉伸比m=36.55%,坯料直径Dp=140.20±0.0lmm,杯直径Dc=88.95mm。 (2)罐体成形工序。 变薄拉伸工艺分析。典型的铝罐拉伸、变薄拉伸过程如图2所示,变薄拉伸过程中受力状况如图3所示。 在拉伸过程中,集中在凹模口内锥形部分的金属是变形区,而传力区则为通过凹模后的筒壁及壳体底部。在变形区,材料处于轴向受拉、切向受压、径向受压的三向应力状态,金属在三向应力的作用下,晶粒细化,强度增加,伴有加工硬化的产生。在传力区,各部分材料受力状况是不相同的,其中位于凸模圆角区域的金属受力情况最为恶劣,其在轴向、切向两向受拉,径向受压,因而材料的减薄趋势严重,金属易从此处发生断裂,从而导致拉伸失败。比较变形区和传力区金属的应力状态可知:变薄拉伸工艺能否顺利进行主要取决于拉伸凸模圆角部位的金属所受拉应力的大小,当拉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极限时就会引起断裂,否则拉伸工艺可以顺利进行。因此,减小拉伸过程中的拉应力成为保证拉伸顺利进行的关键。变薄拉伸拉伸比的选择为:再拉伸:25.7%,第1次变薄拉伸:20%~25%,第2次变薄拉伸:23%~28%,第3次变薄拉伸:35%~40%。 在成形过程中,影响金属内部所受拉应力大小的因素很多,其中凹模锥角。的取值直接关系到变形区金属的流动特性,进而影响拉伸所需成形力的大小,所以,其数值合理与否对工艺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当α较小时,变形区的范围比较大,金属易于流动,网格的畸变小。随着α的增大,变形区的范围减小,金属的变形集中,流动阻力增大,网格歧变严重。而且,随着凹模锥角的增大,变形区材料的应变相应增加,这说明凹模锥角较大时,不仅金属的变形范围集中,而且变形量迅速上升,因而使得变形区金属的加工硬化现象加剧,导致金属内部的应力上升,从而对拉伸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α过于大或过小时都会引起拉伸力的增加,其原因在于:当α过大时,金属流动急剧,材料的加工硬化效应显著,并且随着锥角的增大,凹模锥面部分产生的阻碍金属流动的分力加大,因而所需拉伸力增加;当。过小时,虽然金属流动的转折小,但由于变形区金属与凹面的接触锥面长,锥面上总摩擦阻力大,因此网格畸变虽小,总拉伸力却增大。 由此可见,凹模锥角的合理确定应同时考虑变形区材料的变形特点以及模具与工件间的摩擦状况,凹模锥角合理范围的确定对拉伸工艺有着直接的影响。工艺试验表明,对于CCB-1A型罐用铝材3104H19,其凹模锥角合理取值在α=5°-8°为宜。 底部成形工艺分析。罐底部成形发生在凸模行程的终点,采用的是反向再拉伸工艺。图4为罐底成形受力状况示意图,底部成形力主要取决于摩擦力的性质以及压边力的大小。通常,材料的厚度和强度是一对矛盾,材料愈薄,强度愈低,因此轻量化技术要求减少罐底直径及设计特殊的罐底形状。工艺试验
www.1wenok.com
3. l拉伸模具怎么做拉伸的产品褶皱和断裂是怎么回事
拉伸件一般都要拉伸几次才能成型,所以,拉伸模的第一道工序都是落料拉伸。接下来是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第N次拉伸。最后是整形工序。拉伸件在拉伸时,容易出现褶皱和断裂,其原因是不同的;褶皱的原因是压料板或者托料板没有压紧,或者拉伸凹模的R过大,造成拉深件的褶皱;而拉深件的断裂则是由于压料板或者托料板顶的过紧,或者拉伸凹模的R过小,造成了拉伸料不容易流进去。另外,在拉伸时,如果没有很好的润滑,也容易造成拉伸件的断裂。所以,在拉伸时,应根据拉伸的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使拉伸得以正常进行。
4. 拉伸模具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拉深是利用模具将平板毛坯或半成品毛坯拉深成开口空心件的一种冷冲压工艺。
拉深工艺可制成的制品形状有:圆筒形、阶梯形、球形、锥形、矩形及其它各种不规则的开口空心零件。
拉深工艺与其它冲压工艺结合,可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如落料工艺与拉深工艺组合在一起的落料拉深复合模。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拉深制品有:
旋转体零件:如搪瓷脸盆,铝锅。
方形零件:如饭盒,汽车油箱
复杂零件:如汽车覆盖件。
圆形拉深的基本原理
拉深的变形过程
用座标网格试验法分析。
拉深时压边圈先把中板毛坯压紧,凸模下行,强迫位于压边圈下的材料(凸缘部分)产生塑性变形而流入凸凹模间隙形成圆筒侧壁。
观察拉深后的网格发现:底部网格基本保持不变,筒壁部分发生较大变化。
1. 原间格相等的同心圆成了长度相等,间距增大的圆周线,越接近筒口,间距增大。
2. 原分度相等的辐射线变成垂直的平行线,而且间距相等。
3. 凸缘材料发生径向伸长变形和切向压缩变形。
总结:拉深材料的变形主要发生在凸缘部分,拉深变形的过程实质上是凸缘处的材料在径向拉应力和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凸缘不断收缩而转化为筒壁的过程,这种变形程度在凸缘的最外缘为最大。
此文章来自网络文库:
5. 閿ュ舰鎷変几妯℃庝箞璁捐
1銆佸厛钀芥枡锛屽啀鎷夋繁锛屽啀淇杈癸紝閲囩敤鍗曞伐搴忔ā鐢熶骇銆
2銆佽惤鏂+鎷夋繁澶嶅悎锛屽厛钀芥枡鍚庢媺娣憋紝鏈鍚庡崟宸ュ簭淇杈癸紝閲囩敤澶嶅悎妯+鍗曞伐搴忔ā鐢熶骇銆
3銆佽惤鏂+鎷夋繁绗﹀悎锛屽厛鎷夋繁鍚庤惤鏂欙紝鏈鍚庣渷鍘诲崟宸ュ簭淇杈瑰伐搴忥紝閲囩敤涓鍓钀芥枡鎷夋繁澶嶅悎妯″畬鎴愭垚鍨嬨
6. 拉伸模具怎么设计,那些R角怎么评估使用,谢谢,比如不锈钢的0.7厚拉成直径58的圆
拉伸模具的设计抄,有个计算公式,即拉伸系数:m=An/An-1,拉伸后的截面积与拉伸前的截面积之比,在初次拉伸时,拉伸系数应该在0.5左右,后面的n次拉伸的系数在0.7~0.8左右,最后一次拉伸的拉伸系数在0.88左右。拉伸凹模的R角的选择,也有一个计算公式,即毛坯的相对厚度 t÷D0×100 。比如料厚为1.0mm,D0=100,即 1÷100×100=1 ,公式的值为2~1时,不带法兰的零件的R角为6~8 t。公式的值为1~0.3时,R角为8~10 t ,公式的值为0.3~0.1时,R角为10~15 t 。
7. 拉伸模具制作公式
拉伸模具主要掌握拉伸系数,圆形零件的拉伸系数为:m=d0/dn-1。
其中:m___圆筒形件拉伸系数;
d0___拉伸后的直径;
dn-1___拉伸前的直径。
第一次拉伸的系数可以取小一些,一般在0.5左右,后面的多次拉伸的系数一般在0.73~0.82之间,越往后,拉伸系数越大。
8. 拉伸铝管时模具出现粘料是怎么回事怎么样制作模具
1.在模具上涂脱模剂。
2.模具设计时需考虑必要的锥度。
3.凸模开排气孔。
4.加退料装置。
5.提高模具光洁度。
6.模具表面镀钛处理。
对模具表面进行处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进步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等,从而进步模具产品质量,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公道地应用模具表面处理技术以获得高精度的模具表面,是生产精度高且表面质量好的产品的必要条件。表面强化工艺本钱较低,而模具寿命却可进步5~10倍甚至几十倍,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针对目前我国的模具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我刊经过用户抽样问卷调查发现,目前,模具制造企业主要应用的表面处理技术还是以传统的表面淬火、渗碳/氮技术、电镀与化学镀技术为主,而这些技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表面硬度分布不均、热处理变形等难以解决等多方面的题目。对于今后的技改方向,大家的共同关注点在于新技术的应用,如表面涂层技术、TD覆层处理技术、激光表面强化技术和电子束强化技术等。以下我们就特别邀请了几位业界的技术专家,分别对用户的这些关注点做深进探讨,希看有益于广大模具企业的技术升级。